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本段的内容: 。
2.画线的句子中,你从哪些关键字词体会到马宝玉的英雄气概 用“ ”画出来。
3.这段文字聚焦班长马宝玉,通过描写人物的 和 ,凸显了他 的可贵品质。
4.本段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5.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学校运动会中的某个场面。
下面是妙妙找到的革命故事,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顶红军帽
①胡东生是长征开始时加入红军的小战士,当时才16岁。东生是个苦娃子,从小父母双亡,参加红军以后,打仗、行军、饿肚子他都不怕,惟有一件事,他的心里总是觉得委屈,那就是他一直没能戴上一顶红军帽。
②唉,要是有顶红军帽多好,那才像个真正的红军呢!没有帽子怎么能算正式的红军呢?
③因此,行军路上,东生总是找一切机会缠着指导员要帽子。指导员是个和蔼可亲的中年人,身体不太好,一路上,东生总是听到他不停地咳嗽。指导员对东生特别关心,每次东生缠着他要帽子,指导员总是像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半哄半劝地说:“以后一定发给你。”
④可是,东生的帽子一直没有得到,因为当时的行军路上,连一根布条都难找到,哪里有帽子发啊!
⑤有一天,在爬过第二座雪山时,小东生实在走不动了。他两天没有吃粮食,饿得两眼直冒金星,脚上的鞋子早走烂了,光着的脚丫子冻得裂开了血口,一步一步,小腿也肿得老粗。东生看着望不见顶的雪山,心里想,这下完了,不由得哭了起来。
⑥“东生,为什么哭啊?”
⑦指导员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东生赶紧擦了擦眼泪抬起头来。只见这几天指导员变得更加憔悴了,他的颧骨突得更高,胡子有半寸长,脸上苍白消瘦,一走就喘粗气,显然指导员的病更严重了。
⑧“指导员,我饿得走不动了。”
⑨指导员坐到东生的旁边,帮他揉了揉脚。这时,小东生从指导员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爱,他的心里热乎乎的,于是,他站起来,跟着指导员又向前走了。
⑩东生和指导员一边走,一边听指导员讲话。他用低低的声音对东生说:“革命是艰苦的事,可是革命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因此,我们现在吃苦受累,甚至流血牺牲,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住。”
第二天,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东生又落在队伍后面了。突然,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人躺在雪地里,走近一看,啊,竟是指导员!东生吃了一惊,连忙上去,想把指导员扶起来,可是,指导员的脸差不多像地上的白雪一样,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指导员睁开了眼睛,看着东生说:“不要管我……你去吧……不要掉队……”
东生伏在指导员的身上哭起来,指导员慢慢脱下自己的帽子,轻轻地说:“东生……红军帽子……给你……”
东生心里就像刀扎一样难受,大风卷着雪块,疯狂地吼叫着。也不知过了多久,东生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指导员的身躯已经僵冷了,这时,东生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他坚强地站起来,找了些树枝掩埋了指导员,戴上指导员的帽子,迎着风雪,毅然向前走去。
泪水在东生的脸上像决了口的河流一样,一串一串地顺着腮面滚落下来。
东生就是戴着指导员的红军帽走完了长征路。
在忻口保卫战中,东生英勇牺牲了。临死前,他从身上掏出那顶红军帽,交给班里的战士,他说:“拿着这顶红军帽,永远革命,不要掉队!要像老指导员那样活着和死去……”
(选文有删改)
6.选文标题“一顶红军帽”有怎样的含义?
7.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简要概括指导员的形象特点。
只见这几天指导员变得更加憔悴了,他的颧骨突得更高,胡子有半寸长,脸上苍白消瘦,一走就喘粗气,显然指导员的病更严重了。
8.东生临死前对班里的战士说了一句话,请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加点词的深意。
他说:“拿着这顶红军帽,永远革命,不要掉队!要像老指导员那样活着和死去……”
9.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扩展选文第 段的内容。(150字左右)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开国大典(节选)
李普
①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③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0.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1.文中画“ ”的语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B.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
12.这三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了 和 两个过程。
13.你从文中画“ ”线的部分,感受到了什么?
14.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74周年。自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努力奋斗,不畏艰难,祖国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迈进了新的时代。我们生活在
新时代是幸福的,请你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写一写(可以从教育、科技、交通、生活等方面来写)。
阅读《祖国》,完成练习。
祖国
我在赤道上度过童年。儿时,常常听长辈惦念“唐山”。
“妈妈,‘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问母亲。
母亲郑重其事地找来华语课本——从中国地图上,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母亲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
为了寻找那叶脉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亲告别了美丽的南洋。
我带给祖国的,仅仅是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祖国给我的,却是作为主人应有的一切,包括尊严。
回到祖国,我一下子变得富有。我拥有960多万平方千米国土的每一片云霞、每一棵小草、每一朵浪花……还有那无价的自由!
虽然,和许多祖国同胞一样,我心的原野,也受过刀伤火创。我曾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
因为,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我的脊梁,便有着可靠的依傍;因为,伟大的中华民族之魂,像巨星,永远在我心头闪亮。
什么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恋?那就是“祖国”这个光辉的字眼!
为了这缕永恒的痴情,春往秋来,月月年年一我像一尾春蚕,默默地倾吐蚕丝,去描绣祖国五彩缤纷的河山。
我像一片绿叶,用我的青春,虔诚地布置祖国的春天。只我像一只杜鸭,为讴歌祖国美好的未来,甘心啼血而亡……
什么是我心中最大的骄傲?
那便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
15.通过阅读短文,我知道作者的故乡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中国
16.母亲之所以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这是因为( )
A.在异国他乡,风虽然很热,但是这种热风无法吹到心里,让心变得很温暖。
B.在异国他乡处处受到压抑,甚至没有尊严,感受不到祖国的温暖,所以心很凄凉。
C.在异国他乡,母亲有些水土不服,对生活的环境不适应。
D.在异国他乡,母亲没有了亲人和朋友,觉得寂寞,所以觉得天气也是不舒服的。
17.中国拥有多少平方千米的国土。( )
A.960多万 B.750万 C.1200万 D.860万
18.“为了这缕永恒的痴情”,这里的“痴情”指的是( )
A.对祖国一片赤诚之心。 B.对美好友情的迷恋。
C.对更多金钱的迷恋。 D.对美好亲情的迷恋。
19.六(1)班的同学打算以“我的爱国心”为主题举行演讲活动,假设你也是其中的一员,请根据自己的演讲题目编写提纲,并在小组内进行演讲,争当“爱国小卫士”。
阅读。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海拔最高的一个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⑧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⑨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20.第①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1.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22.第⑨段中“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请分析将军“惊愕”的原因是什么。
23.文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请你选出你最崇拜的一个人,说说原因。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24.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逮捕(dǎi dài) 处决(chù chǔ) 挨枪(āi ái)
25.写出画线词的近义词。
(1)敌人妄图( )吓唬( )吉鸿昌。
(2)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 )
26.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
(2)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 )
(3)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
27.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指句话的意思是 ,第二个“休息”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
28.“死也不倒下”的正确含义是( )
A.坐在椅子上死都倒不下。
B.他死也不愿倒下。
C.吉鸿昌临死也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形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顶峰歼敌 2.抢前一步 夺过 猛地举起 大声喊道
3. 动作 语言 英勇善战、坚贞不屈 4. 点面结合 层次感强,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作为一个战斗集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5.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跳高比赛的场面尤为激烈。运动员们全力以赴,挑战自己的极限。观众们为他们欢呼鼓劲,场面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6.表层含义:指指导员在临牺牲前送给胡东生的这顶红军帽。深层含义:代表着坚强、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红军精神,更代表着红军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7.这是描写指导员外貌的句子,刻画出了指导员憔悴、消瘦、虚弱的形象。 8.活着:坚持革命,吃苦受累,不畏艰苦,为了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为了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活着。
死去: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流血牺牲,舍身殒命,只要死得其所,虽死不悔。 9.天刚蒙蒙亮,天上就飘起了鹅毛大雪,行进变得困难起来。整个队伍十分沉默,大家都弯着腰,缩着脑袋,试图抵挡一丝寒冷。突然,东生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人躺在雪地里,走近一看,啊!竟是指导员!东生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地扑到指导员身边。可此时指导员眼睛紧闭着,他的脸上结上了冰霜,脸色也差不多像地上的白雪一样,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10.肃静 宣读 热烈 11.B 12. 升国旗 宣读公告 13.感受到人们对领袖的热爱。 14.在义务教育方面,免去了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在科技方面,研制出了很多卫星升空;在交通方面,我们有了自己的飞机、轮船和高铁。
15.D 16.B 17.A 18.A 19.题目:《为中华振兴而读书》
观点:我们要认真读书,报效祖国
感悟收获:我们要好好学习,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报效祖国。
事例1:周总理读书时的志向。
事例2:梁启超的事例。
事例3:中国屈辱的故事。
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0.天气的恶劣,道路的艰险和十余名军人顶风冒雪向山顶进发。突出了高山哨卡条件的艰苦,为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2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暴风雪的猛烈,突出了哨卡条件的艰苦和战士们忠于职守精神的可贵。 22.将军突然发现自己错怪了上校,因自责而内心不能平静,更被上校和其亲人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地震撼,所以表现出惊愕的神情。 23.我最崇拜上校团长,他大公无私,严于律己,具有奉献精神。
24.dài chǔ ái 25. 妄想 威吓 伤痕累累 26. 张口结舌 恼羞成怒 祸国殃民 27. 暂时停止工作,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 牺牲 吉鸿昌临死前都在积极地宣传抗日 28.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