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05 16:2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用2B铅笔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赵匡胤
2.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相关历史事件,正确的选项是
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隋朝灭亡 ④灭亡陈朝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3.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假设在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4.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开国皇帝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③提倡节俭 ④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前总理温家宝曾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下列思想与“国之命在人心”内涵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魏征 B.杜如晦 C.姚崇     D.房玄龄
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右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
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为武则天墓碑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②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③“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④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关于唐朝盛世经济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 ②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③唐三彩闻名于世 ④出现了新式农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10.古代一青年周凯武艺高强,尤擅于骑射,后被当地州官选送参加武举考试,结果考中。此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武则天
11.现在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这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C.唐朝时许多丝绸运往国外 D.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12.“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袈裟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请判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
A.玄奘西行天竺 B.鉴真东渡日本 C.张骞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13.唐朝时被称为“诗仙”、“诗圣”和“画圣”的分别是
①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⑤吴道子 ⑥柳公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4.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专制国家陷入危机
15.“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1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7.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A.契丹的统治者 B.女真的统治者 C.党项的统治者 D.匈奴的统治者
18.“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9.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代,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B.宋代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C.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D.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0.学习两宋时期的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国家的建立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判断正误,并用2B铅笔在机读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21.唐朝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了类似的桥。
22.618年,李世民(即唐太宗)建立唐朝,其在位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产生活安定,国力逐步强盛。
23.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24.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博大精深。
25.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再次使中国实现了大统一。
26.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广州、苏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在答卷相应位置作答)
27.隋唐时期开凿的甘肃敦煌 ▲ (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宋代浙江哥窑烧制的 ▲ (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8.唐朝都城 ▲ (填古地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宋都城 ▲ (填古地名)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29.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耶律) ▲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完颜) ▲ ,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答卷相应位置作答)
30.(6分)有唐一代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造就了融洽的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步辇图》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指哪位历史人物?此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据材料二、三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例。(3分)
(3)材料二所示《步辇图》是唐代哪一位画家的代表作?(1分)
31.(6分)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
材料四 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所示唐代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2分)
(2)根据材料二所引谚语,宋代哪两个地方已成为重要的粮仓?(2分)
(3)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是哪个朝代?(1分)
(4)根据材料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什么?(1分)
32.(6分)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二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知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末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材料一、二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结合所学知识,贞观年间,唐朝皇帝如何完善该选官制度?(1分)
(2)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种选官制度的影响。(2分)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分)并援引材料一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1分)
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用2B铅笔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二、判断题(用2B铅笔在机读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在答卷相应位置作答)
27.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答卷相应位置作答)
3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D B A A D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A C D C B A D B
二、判断题
21 22 23 24 25 26
B B A A B B
三、填空题
27.莫高(窟) 冰裂(纹)
28.长安 临安
29.阿保机 阿骨打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30.(1)唐太宗(或李世民) 开明(或平等/友好)
(2)吐蕃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嫁到吐蕃/进藏
(3)阎立本
31.(1)图一:曲辕犁 图二:筒车
(2)苏州、湖州
(3)南宋
(4)市舶司
32.(1)科举制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或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录取极严/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2)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扩大了官吏来源;③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④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⑤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⑥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任答两点得2分)
(3)维护统治秩序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考场号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装订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