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写的是作者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课文第1自然段通过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赞美了草原的风景优美。课文第2自然段开始,则通过迎接远客、见面握手、热情款待和歌舞联欢几个场景,着重写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文章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描写生动,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草原的民俗风情,表达了蒙汉情深的主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阅读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才能真正走进语言文字所描写的画面、场景,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当下的学生,大都有旅游的生活经验,甚至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有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的生活经验。这样的生活经验,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场景、体会思想情感很有帮助。教学时,要积极唤醒、联结学生已有的这些生活经验。
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了解作者写景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的写法,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这样的写法,主要体现在课文第1自然段。为了进一步加深学习体会,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拓展阅读老舍的《林海》。《林海》这篇散文,直接写景与融入感受的写法体现得更加明显。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积累本课有新鲜感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品味生动的描写,感受草原的美景,学习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写作方法。
4.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联系生活经验,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生动的描写,感受草原的美景,学习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写作方法。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联系生活经验,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欣赏草原美景。
2.读一读北朝民歌《敕勒歌》。
3.揭示课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通读感知,梳理文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集中识字学词。特别注意“蒙”的读音。
3. 梳理文脉,概括课文所描写的几个画面:草原美景图、草原迎客图、草原联欢图。
4.说说读这篇课文的初感受:草原风景优美、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三、品读第1自然段,体会草原的风景优美
1.创设学习情境
游客发朋友圈赞美草原美景:
草原太美了!
草原真美啊!
草原美极了!
那么,草原之美是一种怎样的美?“语言大师”老舍又是怎么描写出来的呢?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草原美景的?
找找表示写景顺序的关键词:天空,天底下,小丘
3.哪些语句是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哪些语句写了作者的感受?
4.品味直接写景的词句,想象画面,体会草原之美。
(1)联系诗句“天苍苍,野茫茫”体会“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比较“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有什么不同。
(3)想象画面,体会“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的比喻效果。
(4)想象画面,体会“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的比喻效果。
5.品味写感受的词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1)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2)初见草原,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能够感受到?
(3)写骏马和大牛,是不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
6.写景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回顾写法
2.比较品味,哪个语句更好地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河,明如玻璃的带子。
3.上节课我们品味了草原的风景优美,这节课我们来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二、品读课文其他自然段,体会草原的热情好客
1. 从课文描写的哪些场景能够体会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呢?请圈画关键词写批注。
2.交流分享,重点体会以下几处: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2)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3)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联系生活,说说自己“何忍别”的场景。
三、拓展阅读老舍的《林海》
体会直接写景与融入感受的写法。
四、课后小练笔
运用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写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