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初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3.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纸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共21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坦荡如dǐ ( ▲) ② 狭( ▲ ) ài ③jiǒng ( ▲ ) 异 ④dǔ ( ▲)信
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我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常有的预兆,我感到一种不可明状的恐惧。……它伴随狂风与巨浪,排山倒海地来了,仿佛手持圣剑的女神,恣意着自己的盛怒,向天空劈下道道剑痕,火光四射,天地也变得暗淡无光,在她的背后是变换莫测,广茂无垠的宇宙。
错别字 ▲ ▲ ▲ ▲
正确字 ▲ ▲ ▲ ▲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①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②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③ ▲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 》)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 ▲ 。
⑤千嶂里, ▲ 。( ▲ 《渔家傲》)
⑥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水浒传》第十五回,读后回答问题。(3分)
杨志叉手向前禀道:“恩相差遣,不敢不依!只不知怎地打点 几时起身?”梁中书道:“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拨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杨志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岁途中盗贼又多,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更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
杨志最后还是奉命押送了生辰纲,他为避免被劫,做了哪些防范措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文说话需要清楚、连贯、有条理,请你为下面这段错乱的话理清表达顺序,并概括出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①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②其实也不尽然。③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④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 ( http: / / www. / s wd=%E4%B8%8D%E6%B1%82%E7%94%9A%E8%A7%A3&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都是不好的。⑤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⑥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 ( http: / / www. / s wd=%E4%B8%8D%E6%B1%82%E7%94%9A%E8%A7%A3&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⑦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⑧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⑨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1)正确的顺序:④② ▲ ⑧。
(2)中心观点: ▲ 。
第二部分(共39分)
阅读《渔家傲 秋思》一诗,完成6-7题。(6分)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6.这首词内容是 ▲ ,词的上阕写 ▲ ,下阕写 ▲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3分)
7.根据词中的语句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题。(11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唐以书言身判设科①,故一时之士,无不习书,犹有晋宋余风。今闻有唐人遗迹,虽非知名之士,亦往往有可观。本朝此科废,书逐无用于世,非性自好习者不习,故工者益少,亦使之然也。
《曲旧闻》
【注】①唐朝考生礼部试合格后,要吏部试合格,才可任官。吏部试审核体格仪表、言谈词令、字体、判断能力四方面。
8.与甲文中“安求其能千里也”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 ▲ )(2分)
A.其真无马邪 B.其真不知马也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刻舟求剑》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故一时之士,无不习书,犹有晋宋余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性自好习者不习,故工者益少,亦使之然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9分)
陕北剪纸
朗月
⑴陕北剪纸继承了汉代画像石的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古代的文化艺术在无形中被最古朴的农家妇女承袭了下来。
⑵剪纸在北方俗称“窗花”,因其材料价格低廉,上手也极为容易,无论男女老少,均可随手而就,因此,其痕迹遍及大江南北。
⑶由于各地民俗民风的不同剪纸的风格亦是大大的不同,南方的细腻精致,北方的粗狂有力。
⑷陕西剪纸可以说是一种“活化石”,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石所相拟的“牛耕图”等等,均传承自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这与这一地区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外界文化较难传入大有关系。古代的文化艺术在无形中被最古朴的农家妇女承袭了下来。
⑸由于地处西北,陕北民间剪纸风格神秘奇异,在表现内容上,一是继承传统,二是贴近生活,内容多为车马、骆驼、羊群等,也包括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等,造型自由,民间趣味十足。
⑹陕北剪纸的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不论哪里的农村,都要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
⑺陕北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练、明朗为特点。陕北民谚说:“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不打底稿,拿起刀来就能剪)。”给娃找媳妇,也是“不问人瞎(读{“哈”)好,先看手儿巧”的说法,看窗子,手儿巧就是要看剪纸绣花。另外还有“一看一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是指看绣花的本事。
⑻虽然剪纸的表现样式丰富多样,有单色剪纸、色纸拼贴剪纸、点彩剪纸、渗染剪纸、纸塑窗花和剪纸熏样等,但陕北的剪纸大多以单色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
⑼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一带,剪纸又变成了另外一种风格,小巧玲珑、纤细入微,又可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指剪纸的装饰纹)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于延安、绥德之粗犷,又不同于江南之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加以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⑽1993年,延安的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这里的剪纸个性强烈、感情真挚、寓意深长。境内四条川道,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沿河湾的杏子河川以白凤兰、王占兰为代表,造型简单、意境凝练、风格淳朴;高桥、砖窑湾的西河川,以曹佃祥、常振芳、高金爱为代表,外形简练古朴,因而内部装饰繁丽,多采用线面结合的手法;化子坪的延河川以凤莲、余步英为代表,剪纸装饰多以抽象的纹理造型,寓意含蓄;郝家坪至王家湾的坪桥川,剪纸形态古朴,以块为主,和石刻山像的造型颇为近似,古香古色,另外与靖边相邻的乡镇,形象较写实,剪法工细纤巧,类似于三边风格。 (原文有删改)
12.陕北剪纸被称为“活化石”,在整体风格上保留了哪些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陕西剪纸可以说是一种‘活化石’”一句中“活化石”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⑼段“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一句中“据考证”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最后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16—20题。(13分)
被遗忘的稻草
①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一垛稻草被人遗忘了,堆在田埂上,像一只浇了冰后丢在堤岸上的桶。收完了谷,那堆在田里的捆捆稻草就被人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牛,灶里的湿柴燃不着时,也会抽一把塞进去,然后哄的一声蹿出火苗——但是这一垛稻草却被人们遗忘在田埂上了。或许是一板车拖不下了,那板车上的稻草已经装得像一座山。人们预备着过几日再来将这些稻草挑回去。
②但是那块田已耕好,油菜也栽上了,人们该忙的已经忙完,那一垛稻草却仍然堆在田埂上。
③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也抹在这一垛稻草上,于是那枯黄的稻草透出一层明黄,像已经熟透了的季节。耕牛从田埂上一路啃食而来,这一垛稻草就会兴奋地在微风中颤动她的枯草,似蜻蜓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那耕牛的嘴一路啃来,对着那颤栗的稻草望也不望,因为堤旁地上的黄草比她有汁浆。
④田里的油菜栽上了,又一天天地生长,枯瘦的油菜叶渐渐丰腴而肥硕,田里的草也长了出来。终于盼来人们到田里为油菜除草——说不定人们会发现这一垛被遗忘的稻草。人们歇息时,会从稻草堆上抽一把稻草垫在堤上,坐下来抽一根烟,或者吃着送到田里的午饭,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还有一垛稻草!”稻草便会为人们记起她而高兴,垫在堤上的稻草会咔咔作响,让人们垫坐得更舒适一些。然而人们留下一些烟灰,撒下几粒米饭,散着一团稻草,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
⑤那一垛稻草已为人所遗忘。风吹,雨淋,金黄的稻草渐渐变得灰白。夜降的霜突然而至,那堆稻草仿佛一夜间白了须眉。
⑥无遮无拦的稻草,就在田埂上腐烂。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一场大雪,欲将大地履如平地。然而那一堆尚未被消磨尽的稻草,却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如一颗不屈的心,欲破雪而出。
⑦冰雪消融,堤土长出了如针的新草。春天到了,田野还是一片淡青色,但在那堆着稻草的地方,腐草中已伸出了一朵油菜花,像一只金色的喇叭,高高地昂向天空,报晓这春天的到来。
16.文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可以说明稻草被人遗忘了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颤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大雪之后,稻草“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说明了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⑥段写道:“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稻草都在盼望些什么?你如何看待这样的稻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在文章结尾写“腐草中己伸出了一朵油菜花”的目的是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第三部分(共40分)
21.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初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答题卷
(4分)① ② ③ ④
错别字
改 正
(4分)
(8分)
①
②
③ 《 》
④
⑤ (_____________)
⑥
(3分)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2分)
(1) 正确的顺序:④② ⑧(1分)
(2)中心观点: (1分)
第二部分(共 39分)
6.(3分)
7.(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8.(2分)【 A 】 【 B 】 【 C 】 【 D 】
9.(4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分)
13.(2分)
14.(2分)
15.(3分)
16.(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分)
18. (2分)
19. (3分)
20.(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第三部分 (40分)
21.作文
题目: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参考答案
1.(4分)砥 隘 迥 笃
2.(4分)明——名 暗——黯 换——幻 茂——袤
3.(8分)略
4.(3分)乔装改扮;绝对听从他的命令;大白天赶路,避免一早一晚行人稀少时
5.(3分)(1)4、2、6、1、5、3、7、9、8 (2分)
(2)古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1分)
6.(3分)戍边的艰苦生活 塞下秋景 思乡之情
7.(3分)相关语句(1分)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2分)
8.(2分)D
9.(4分)①所以当时的读书人,没有不钻研学习书法的,还有晋朝宋代的遗风。
②(如果)不是自己喜好写书法的人就不写,所以精美的书法更加少有,(这样)也就使它有这样的现象了。
10.(2分)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11.(2分)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12.(2分)“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或“以单色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
13.(2分)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体现了古代的文化艺术。
14.(2分)不能删掉。因为据考证说明了独特的陕西剪纸艺术产生的原因,是经过科学的考察和研究的,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15.(3分)举例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了安塞县成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原因。
16.(3分)(1)人们预备将它挑回去,但忙完后,稻草仍堆在田埂上。(2)人们歇息时突然记起它,但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3)任凭稻草由黄变白,腐烂消亡。
17.(2分)因兴奋而颤动
18.(2分)说明稻草不肯屈服于恶劣的环境,不甘心被遗忘。
19.(3分)例:“看到耕牛一路啃食而来,稻草会兴奋的颤动它的枯草。”它盼望被发现(1分),“稻草便会为人们记起她而高兴”它盼望被利用(1分)。看待稻草,围绕对稻草实现自身价值的认同即可。(1分)(此题回答意思对即可,老师酌情扣分)
20.(3分)表明那垛稻草虽已腐烂,却滋养了新的生命,它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身价值。
21.(4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符合三个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32分;有一个亮点加3分,反之扣3分。明显未完篇,20分以下。抄袭者5分以下。另外,错别字3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卷面分:字体漂亮,无涂改加3分;字体漂亮,略有涂改,加2分;书写工整,无涂改加1分。
考场号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 考试考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装订线————————————————————————————
考场号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 考试考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装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