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专题08:古诗词句子赏析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
句
子
赏
析
【古诗词名句赏析解题指导】
1、 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的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和题材理解内容。
2、 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 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词、形容词、议论和抒情词句),把握思想感情。
4、 从表现手法入手,把握思想内容。表现首发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
5、 描述画面时,先理解谢了哪些景物,再用上合适的形容词描述景物特点。
6、 品析动词、形容词,从动态、形象角度
【题目形式】
(1)请简要赏析“×××”两句诗。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词中画横线句子。
(3)“×××”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的角度加以赏析。
(4)请结合诗意从×××角度赏析诗中画线的句子。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精选专练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十四夜月与李二献吉①饮
王九思
万户秋风砧杵哀,殊方今夕故人来。
竹间凉露潇潇下,楼上浮烟细细回。
地僻柴门无过客,家贫樽酒有余杯。
疏帘碧蕈须同醉, 明月青天为尔开。
【注】①李二献吉:即明代文人李梦阳。
这首诗的尾联颇具艺术感染力,请分别从修辞方法和抒情方式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疏帘”“碧蕈”应当与诗人及其友人共饮同醉,明月、青天也为他们打开秋天的清朗夜景,这样写使宴饮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②借景抒情,以对饮正酣时明月朗照的画面作结,表达了与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解析:
诗句意思是,疏帘和碧席与友人和我一起饮酒到醉,明月、青天也为友人你展现秋天至美的景象。
诗句赋予无生命的疏帘、碧席、明月、青天以人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疏帘""碧簟"应当与诗人及其友人共饮同醉,明月、青天也为他们打开秋天的清朗夜景,它们都参与到宴饮中来,这样就使宴饮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热烈的气氛溢于言表。
疏帘、碧席、明月、青天,意境温馨、疏朗而飒爽,诗句借景抒情,既表达与友人宴饮的欢乐,又以对饮正酣时明月朗照的画面作结,表达了与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精选专练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开头两句向我们展示了如画的景物:风和日丽,女子荡着小船,去采摘美丽的莲花,湖岸泽畔有数不清的芬芳的兰花香草。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所以本联运用用典手法。"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直抒胸睐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尾联运用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藉,怀念古时的隐者伯夷和叔齐。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3-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如何把握诗歌中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作者思想感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答案】 哲理:这两句诗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或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情感: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修辞: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景: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描绘出一幅境界开阔、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鼓舞。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诗人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两相对比,写出了诗人自己凄苦的身世,表现了诗人多年被贬的辛酸与愤懑不平之意。另外还可以从哲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两句诗蕴含着社会变化发展、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诗人并不以自己的多舛的命运为意,表现了作者胸襟的旷达和乐观。围绕景、情、理,任选角度赏析此联即可。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淮上①喜会梁州②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注】①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②梁州:今陕西汉中市。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句写得很是精妙,请加以赏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浮云喻十年的漂泊经历,以流水喻岁月流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漂泊经历的沧桑及分别多年的伤感之情。
精选专练
解析:《淮上喜会梁川故友》是唐朝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在淮水重逢久别十年的故人的喜悦心情,以及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诗句。“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意思是: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浮云”实际上是指作者自己十多年的漂泊经历,“流水”则是指岁月像水一样流逝。因此这一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作者漂泊经历的沧桑及分别多年的伤感之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后两句诗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赤壁》这首诗作为咏史诗的特点特别典型,前两句写赤壁景物,后两句抒发感慨,通过东吴两个美女二乔的命运来反映风云多变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案】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精选专练
解析:题考查了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授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
【答案】 运用典故,借用“姜尚碧溪垂钓”与“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用,以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心理。
精选专练
解析: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这首诗歌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意思是闲时就学太公在清溪上钓鱼消遣,忽然又梦见自己像伊尹般乘船经过太阳旁边。依据“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边”可知,这是运用典故的修辞,将自己比作姜尚“垂钓”,自比伊尹“梦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离亭燕
张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张昇(992—1077)字杲卿,一生经历了北宋由真宗到神宗国运渐衰的过程,这首词是他辞官退居金陵(南京)后所作。离亭燕,词牌名。②低亚:低垂。
请赏析“寒日无言西下”一句。
【答案】 作者以自身的感觉写视觉,使用拟人的修辞(“寒日无言”实为词人无言),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词人面对国运的衰败极其担忧与无奈的孤寂之情。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句。
“寒日无言西下”的意思是:只见凄凉的夕阳默默地西沉。此处从视觉角度写夕阳西下的景象,“寒日无言”将寒日拟人化,赋予“无言”的情态,实际上是写作者面对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沉下的景象,没有任何的话语言说,而夕阳不仅是眼前之景,更象征国家命运的衰微,诗人融情于景,表达了对国运衰微的担忧和自身的孤寂之感。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霁夜
孔平仲
寂历①帘栊②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③。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释】①寂历:寂静。②帘栊:窗帘和窗户。③戍墙铃:一种铃铛。
有人说,本诗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将时间向前、向后进行了延展,扩大了诗歌容量。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本诗颔联“狂风送雨”,是回忆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尾联是虚写,由霁夜想到明朝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这种时间的延展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霁夜”,这里是指雨霁之夜。在作诗手法上,诗人更是别出心裁,为了更好地创造意境,不仅将时间延展了,而且将顺序交叉着。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而是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诗中画面相对独立,而时空转换又为复杂。诗人将过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合一体,读者体会这种跳越而感受得更真切丰富,诗篇本身也随之扩大了容量,避免了板滞平直。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的开头却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看夜色在前,而梦觉在后,这是一种倒叙;颔联出句又先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景色,又是一种回叙;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仍然是回叙;末联由夜推想到朝,悬想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回叙霁前的风雨和推想第二日的山色。这种时间的交叉和延展,不仅避免了平直,而且扩大了容量。 据此分析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请从景、情、理三个方面赏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示例一:选景典型生动,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柳绿花艳,描绘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柳暗花明的自然美景。
示例二:表达了诗人对山西村千变万化,明媚绚丽风光的赞美之情以及内心的喜悦与惊喜之情。
示例三:该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这两句诗意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从景的角度分析:前一句表现了山路的曲折蜿蜒,山间清流的回环往复。后一句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了植物上,柳荫浓密,花团锦簇,鲜妍明媚,簇拥着一座村庄。景物典型,描写生动。从情的角度分析: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山西村变化多姿,明媚动人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看到山西村后的惊讶与喜悦之情。从理的角度分析:这两句诗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山重水复,前方似已无路,但转过一个路口,就会发现目的地赫然就在前方。人生之路也是如此,即使身陷绝境之中,只要不放弃希望与努力,一定会有转机出现,一定会进入到新天地之中。绝境当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1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答案】 示例一:(从炼字的角度)“压”和“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衬托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示例二:(从修辞的角度)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自选角度赏析,可结合原句从炼字或修辞或意境等任何角度赏析即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句意: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示例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营造意境,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示例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示例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精选专练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相思·雨①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答案】 “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
“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妙处。
诗句中“一声声,一更更”是间接写雨的,“一声声”写雨之稠密,“一更更”写雨不断绝,衬托诗人的夜深难寐。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意思是:雨声啊,不懂得离人不爱听,敲打着空阶一直到天明!从中看出诗人一夜未睡。“空”,一是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二是突出了听者寂寞悲苦凄凉之感。“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涼涼,仿佛人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有尽头。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点睛】参考译文:
雨滴声声,报时的更鼓声一遍又一遍,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好梦难成,心中遗憾难平,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精选专练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案】示例一:对偶、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
示例二:“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的意思,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或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意思相近即可)
示例三: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从修辞的角度看,前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后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两句又构成了对偶句;从炼字的角度看,一个“钟”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汇集于泰山。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的陡峭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写作手法看,运用了虚实结合,化静为动的写法,写出了泰山充满了雄浑的力量,充满了生机。据此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作答。
精选专练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
【答案】参考答案一:诗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花鸟本是悦人之物,但是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想到妻儿的安危,诗人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参考答案二: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花鸟为感恨的主体,将花鸟拟人化,花鸟因感恨离别而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诗句。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人将花鸟人格化,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花鸟上: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精选专练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答案】采用了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伤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雨后山城百花落尽、榕叶满庭、莺鸟乱啼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愁苦(凄黯迷惘)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可以从字词含义、诗文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意思是: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这两句偏重叙事描写“百花尽”,写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将“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写出植物在雨后凋零之景;而“莺乱啼”则写出雨后的生灵——莺,啼叫扰人心扉,杂乱而无韵律,借鸟声传达诗人因景伤悲,心烦意乱,因贬谪离家凄迷惆怅的精神状态,因此是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的写法。
精选专练
【16-阅读《立秋》,完成各题。】
立秋
刘翰
乳鸦①啼散玉屏②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千家诗》)
【注】①乳鸦:幼小的乌鸦;②玉屏:屏风。
请赏析“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既写出了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又写出了立秋之后气温的变化明显,突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绘画面的能力。用自己的话描述某句诗中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即可。句意是: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诗人雨夜孤灯相伴,独坐室内听窗外雨打芭蕉的景象,来作答。
参考译文:
雨滴声声,报时的更鼓声一遍又一遍,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好梦难成,心中遗憾难平,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精选专练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上。
【注释】①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片画横线句子
【答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借景抒情,实写作者秋夜从梦中醒来,联想到中原万里河山仍未收复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达爱国之情。
解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诗句“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上”的意思是:布被单薄,疾风骤雨的秋夜,从梦里醒来,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从写作手法看,将梦境与现实联系在一起,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从而表现虽处境悲凉但雄心不减的爱国之志。本题也可以从借景抒情的角度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