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1 22:19: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附录诗后四首
课外古诗词学习方法
一、朗读节奏
二、词语注释 句子翻译
三、名句赏析
四、诗词情感(或主旨)
五、背诵默写
名句赏析方法
第一步:翻译
第二步:技巧(包括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字词
品析,意境描述,哲理阐述等等)
第三步:情感(表达了----或 抒发了- - -)
秋词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
了解作者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
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
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
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
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
(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
创作背景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liáo
xiāo
zhāo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冷清萧条,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晴空万里,一只白鹤直冲云霄;就引发我的诗兴到蓝天上去了。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古代和作者对秋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对比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豪迈的心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好在哪里?
(1)大意:晴空万里,一只白鹤直冲云霄;我的诗情也随之飞上青天。
(2)意境:通过对晴空排鹤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独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图。
(3)表现诗人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情感)
《秋词》主旨: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小结
1. 诗中能够表现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
2. 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独创视角句子:
3. 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4. 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作品有《李义山诗集》。
创作背景: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这首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指妻子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 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的情景。
名句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大意: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
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的情景。
B.技巧:通过想象,描述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情景。
C.情感:寄托了诗人心中满腹的寂寞与思念。
主旨:这首诗既描写了诗人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离别、孤独之苦,又想象了与妻子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愁苦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者及背景介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1125-1201)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南宋爱国诗人。
这首诗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写这首诗时离开军旅生活已有二十多年,而且已年近七十。他因为主张抗战而被罢官,闲居在家,境遇困顿,身体衰弱。即使这样,他还是念念不忘为国效力。作者人老志不衰,其精神至今读来仍感人至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shù
lán
译文: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那风吹雨打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
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译一译
三解(解词释句,大意正确)
lán
shù
(1)技巧及情感: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表达描写出作者渴望保家卫国、上阵杀敌的心理。(虚实结合,表达诗人渴望保家卫国、上阵杀敌)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名句赏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情感:表达诗人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镇守边疆、报效祖国
概括这首诗的写了什么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表达的情感:
本诗描写了自己虽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保家卫国。表达了诗人浓烈的的爱国热情。
主旨概括
1. 诗人巧借自然风雨,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的诗句:
2. 诗中表现诗人至死不忘报国决心的句子:
3. 陆游《示儿》诗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
忘告乃翁。“表现了诗人至死不忘复国的决心。本诗
中表达与其相同意思的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理解性默写
潼关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之一。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批判封建制度,主张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写作背景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潼关 谭嗣同(清)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拘束
久远
簇拥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的云层就簇拥(聚集)在这座古城上,秋风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句解:.诗歌前两句描绘了高云、孤城、秋风、马蹄声等景物,表现了潼关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诗人渴望冲破封建束缚、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拟人,表现诗人渴望冲破封建束缚、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
分析手法,把握情感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诗人借吟咏潼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体现诗人渴望冲破封建束缚、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