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7.1教学设计+课件(共40张PPT):力 + 八下第七章《力》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7.1教学设计+课件(共40张PPT):力 + 八下第七章《力》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12 11:58: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整体设计
第七章《力》
一、单元内容分析
力是初中物理中较抽象的概念,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力学的基础。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对力有整体认识,能够对力进行正确分析,为后续学习力学有很大的帮助。
本章从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开始,让学生对力有整体的认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出力的概念,通过活动、观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学会画力的示意图。学生对力建立基本的框架后,为接下来学习弹力、重力以及摩擦力等不同的力奠定基础。教材合理设置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既能通过观察获得知识,又能通过学生动手参与、团结协作得出结论。教材中安排的“想想议议”和“想想做做”等活动,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本章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第二个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的部分内容。内容标准要求如下:
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并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 3 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 4 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2.4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三、本章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性和塑性、弹力、弹性限度、弹簧测力计、重力、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
物理思维:联系生活中,人推车、手拉弹簧、推土机推土和磁铁吸引铁钉等实例建构力的模型;结合身边物体如橡皮泥等,分析出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推门等活动认识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通过生产生活中和身边的现象或物体建立与物理概念的联系,结合科学推理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探究: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增强学生动手能力;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锻炼提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认识物理内在规律,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
四、本章教学目标
(一)内容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并且能够正确判断;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例的示意图描述力;
4.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理解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弹力的三要素;
6.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7.知道重力的由来,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8.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得出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9.能够利用重力计算公式G=mg进行简单计算。
(二)学业目标:
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让学生经历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及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等方面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联系生活中力现象,拉近学生与力学的距离,使学生获得感悟,培养其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1.力、弹力和重力的概念;
2.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3.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六、教学难点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的三要素。
七、学情分析和建议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步形成科学的理性思维,虽然对一些抽象概念还有点模糊与不解,但通过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或物体联系、类比,还是能克服困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力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教学是有利的。但实践又证明,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如: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能施加力,或认为只有某些物体才能施力;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的,如认为“地球吸引人,人不吸引地球”;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4.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
本节课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弹性形变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进而自主探究弹力概念,通过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尽量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因为在新的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一个教学内容,同时还是一种精神---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
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知识。
八、本章活动主题
拔河,为双方各执绳一端进行角力的体育活动。学校里要举行拔河比赛,要想在比赛中获得胜利,是不是只要选出力气大和体重重的人就可以了?除了以上需要注意的事项,还需要哪些技巧容易获胜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力”的相关知识。
九、整体教学课时安排
单元主题 任务 问题 活动
力 任务一:力(1课时) 问题1:力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活动一:学生推、拉、提、举身边器材体验力的场景,并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学生归纳总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活动二:演示磁铁吸引铁钉,举例,学生观察理解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活动三:给学生橡皮泥捏出各种形状,拉伸或压缩弹簧,说明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活动四:演示实验小铁球受到磁体的作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说明里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题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怎么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如何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一:演示实验分别用大小不相同的力压弹簧,观察实验现象;用力拉和压弹簧,观察实验现象;用相同大小的力拉弹簧不同的位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活动二:学生体验手作用在教室门不同位置关门,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活动三:练习画力的示意图,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活动四:学生实验穿上旱冰鞋推墙,观察实验现象。活动五:学生实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观察实验现象,整理归纳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活动六:学生用两个气球解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任务二:弹力(1课时) 问题1: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一:学生实验分别用手压橡皮泥和充气的气球,记录现象和手的感受,理解弹性和塑性,感受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活动二:演示用力拉弹簧,弹簧被拉直,失去弹性,说明弹簧有弹性限度。
问题2: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活动一:学生活动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思考可以用弹簧来测量力的大小。活动二:学生分组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任务三:重力(2课时) 问题1:重力是怎么产生的? 活动一: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扔向空中,最终落向地面,再说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活动二:学生思考讨论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活动三:学生用绳子绑着物体,拉着绳子旋转,体验自己的手有怎样的感受。
问题2:重力的大小怎么计算? 活动一:学生托举身边不同质量的物体,感受不同,说明重力和物体质量有一定的关系。活动二:学生分组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间接测出不同物体的重力大小,根据数据和图像总结归纳得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活动三:学生课堂练习,熟悉利用重力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问题3:怎么画重力的方向?物体的重心在什么位置? 活动一:演示绳子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绑着物体,无论怎么倾斜支架,绳子始终是竖直的。学生观察现象,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活动二:学生自制铅垂线检验教室墙壁是否竖直,课桌是否水平。活动三:展示形状规则的物体和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学生思考物体重力作用在物体哪个位置。
十、学习评价量化表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即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秀 良好 合格 自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20%)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完成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学的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学的协助下努力未能全部实现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 操作器材叫熟练,能够完成实验任务,但有缺陷 不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效率太低
分析归纳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能够快速地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能和同学交流反思 能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不能和同学交流反思 能记录现象和数据,不能得出对应的结论,或不能得出完整的结论
学习成果(30%) 获取知识 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完全理解本节课重难点 基本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在老师或同学的协助下理解本节课重难点 基本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不能完全理解本节课重难点
熟练运用 能够独立、快速完成课堂或课后练习,能运用所学内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能够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课堂或课后练习,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不能完成全部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较大困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分课时设计
课题 力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第七章《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开端,是力学的基础,也是力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节力主要讲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虽然在生产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有关“力”的场景,但是力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较为抽象。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介绍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押加也称大象拔河,在比赛中双方通过身体部位用“力”拖动布带,决出胜负。给初学者营造可以想象的有关“力”的画面,从而让学生从实际体验中,感受知识,获得学习的动力。在学习力的作用效果时,教材安排了学生活动和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用力捏橡皮泥后,感受橡皮泥的变化。教师演示小铁球受到磁体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前后两次小铁球运动情况的变化。这样让学生愉快地获取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让学生再次明白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时,教材以问题导入,并结合课堂活动让学生知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为了给学生更直观,更方便研究力,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让学生对抽象化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建构物理模型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面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材设置学生活动“磁体见得相互作用”和“用手推墙”,通过对物体受力过程的体验来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这一教学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根据运动状态的变化或形状的变化判断力的存在。这有利于学生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进而实现对力的进一步认识。
2.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但学习精力充沛,感性认识丰富,求知欲望强烈,记忆能力良好。但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许多困难,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物理知识概念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对课本知识找不到重、难点,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因此,采用具体的实验案例和学生活动来让学生理解和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培养他们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1)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力现象,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创新精神;(4)通过练习画力的示意图,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5)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力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创新精神。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是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4.评价量表 《力》的评价量表任务列表任务要求(满分:40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任务一:得出力的概念及力的单位观察思考、举例、动手参与和交流讨论得出结果(10分)任务二:说出并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正确说出力的作用效果,能正确判断是哪种效果(10分)任务三:说出力的三要素,并且能够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通过实验得出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能够画力的示意图分析力(10分)任务四: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亲自参与实验,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10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引入新课
展示攀岩运动员正在攀岩图片,介绍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押加。在比赛中运动员都要用“力”,引出本节内容。 观察图片思考,感受力的场景,举例除了体育运动,还有哪些场景用了“力”。 从学生熟悉的体育项目入手,学生举出身旁的事例,能立即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评价标准】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说出较多用“力”场景(3分)认真思考,能够说出一些用“力”场景(2分)
任务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展示图片:①运动员踢足球:运动员对足球施力;②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举重运动员对杠铃施力;③渔翁拉渔网:渔翁对渔网施力;④推土机推土:推土机对土施力;⑤压路机压路:压路机对路面施力。 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手推文具盒,手拉弹簧,手托举课本,磁铁吸引铁钉等。分析图片中哪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归纳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必须要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让学生利用身边器材动手演示力的现象,对力有具体的感受,更能理解力的概念,再从生活中的事例分析跟容易归纳出力的概念。【评价标准】热情参与和同学讨论得出结果(3分)参与愿望不高,不愿意和同学交流(2)
任务三:力的单位
提问:要比较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一般要给出物理量的单位,那么力的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体验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 通过体验大小为1N的力,加深对力的单位的记忆。【评价标准】认真阅读课本,亲自感受力的大小(1分)
任务四: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会有力的作用吗?
用磁铁吸引铁钉,摩擦后的梳子吸引纸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在实验中,磁铁和铁球,梳子和纸屑没有直接接触也被吸引了,它们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举例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说明不直接接触了两个物体之间也会有力的作用。 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学生通过分析现象,得出实验结论,锻炼了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概括的能力。【评价标准】认真分析演示实验,并能举出其他事例(3分)分析实验现象,不能举出其他事例(2分)
任务五:力的作用效果
指导学生实验,展示撑杆跳高和拉弓射箭图片。提出问题:手按玻璃杯,玻璃杯是否发生形变呢?手用力按住桌面,桌面是否发生形变呢?有什么办法观察到微小的形变呢?演示实验:磁体对小球的作用。 把橡皮泥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用手将弹簧拉长、压弹簧。思考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总结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仔细观看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身边的器材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经历思考问题,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不仅能帮助学生轻松获取新知识,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评价标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并能正确判断(10分)能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不能作出完全正确判断(8分)能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不能判断运动状态是否改变(6分)
任务六: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演示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同一根弹簧,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说明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大小相同的力压、拉同一根弹簧,弹簧的形变不同,说明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是作用点不同的力拉同一根弹簧,发现弹簧的形变不同,说明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提问一个力有三个要素,在研究力的问题中怎样简单、方便的表示力?能否用一个图把力的三要素都直观的表示出来? 学生实验在教室门上A、B、C三点上分别挂三个吸盘挂钩,并将门关上,请一位同学分别在挂钩上连接一个弹簧,用同样大小的力拉门(弹簧三次拉伸的长度相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请说出手拉门的难易程度,分析力的作用位置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类比用光线表示光的方法,建立物理模型,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参与课堂练习画力的示意图,掌握力的示意图画法。 学生经历思考问题,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不仅能帮助学生轻松获取新知识,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通过类比和建立物理模型,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评价标准】通过实验说出力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分析力(10分)能说出力的三要素,不能完全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8分)知道力的三要素,不会画力的示意图(6分)
任务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提出问题: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用手拍桌子,手有什么感觉?提出问题一个鸡蛋与石头发生碰撞,鸡蛋会破碎,是何原因呢?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吗? 学生用手拍课桌,手也会有疼痛的感觉。学生实验穿上旱冰鞋推墙,观察发生的现象,发现穿旱冰鞋的同学向后退。分析当人对墙壁施力的同时,墙壁也同样对人施加力的作用。实验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概括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动手用两个充了气的气球,把一个放在地面上,用另一个气球向下挤压放在地面上的气球。观察现象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利用整理、归纳的方法较清晰地反映事例的特征,形成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整体认识。通过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有关现象,进一步掌握理解“力的相互性”。【评价标准】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10分)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8分)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能解释实际问题(6分)
6.板书设计一、力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③不接触的物体也会产生力。④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二、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物体运动的快慢改变或方向改变。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如图所示,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为F,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桌面受到书的压力为F',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答案】桌面;书;书;桌面【解析】书本放在桌上,桌面对书本有一个支持力,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书。同时,书对桌面也有一个力,这个力是压力,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书,而受力物体则变成了桌面。2.如图甲,工人在用扳手拧螺丝时,手对工具施力,工具也会对手产生力的作用,如果不戴手套,手就可能会受伤,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图乙,小明用力压弹簧,弹簧变短了,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答案】相互;形状【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手对工具施力,工具也会对手产生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图乙,小明用力压弹簧,弹簧变短了,弹簧由自然状态变为压缩的状态,形状发生了改变,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秋天,稻子“笑弯了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场上,运动员用头顶球,同时运动员感觉头疼,说明   。
【答案】形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稻子“笑弯了腰”是由于稻穗受到重力的作用导致改变形状而下垂,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运动员用头用力顶球,同时头也会受到球的力而疼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某运动员用头顶远处飞来的足球时,受力物体是   ,足球被顶了回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运动员感觉头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答案】足球;运动状态;相互【解析】运动员用头顶远处飞来的足球时,头对足球有力的作用,所以施力物体是头,受力物体是足球。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回远处飞来的足球,足球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足球运动员的头被撞疼,说明头受到力的作用,头在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足球也对头施加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用手拍桌子,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选填“大小”或“方向”或“作用点”)有关.【答案】相互;形变;方向【解析】用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有一个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桌子同时对手也会有力的作用,所以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由图可知,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和压弹簧,力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6.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握海绵,海绵变瘪了;②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③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改变;④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用力握海绵,海绵形状发生变化,这是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了改变;
②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尘土由静止到运动,这是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改变;③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改变,是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了改变;④撞击在篮板上的篮球被弹回,篮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这是受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在这四种现象中:②④物体是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①③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力的现象的描述,其中不能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是(  )A.图甲,穿着旱冰鞋的小红用手向前推墙后,她由静止开始向后退B.图乙,分别在A、B、C三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在A处更容易将门推动C.图丙,在两个靠的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松手后两个小车都向后退D.图丁,人坐在小船上,用力向前推开另一艘小船,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答案】B【解析】A.穿旱冰鞋的女孩小红用手推墙,她在推墙时会感到墙在推她,她自己也会后退,因为手给墙施力的同时,手也受到墙的反作用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不符合题意;
B.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点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B符合题意;C.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产生的力使甲车向左运动、乙车向右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不符合题意;D.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把另一只小船推开的同时自己坐的小船则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多选)如图所示为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其中你认为对应的解释合理的有(  )A.人推车时他也受到车的推力B.足球运动员用脚踢球并进入球门,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人坐在沙发上时,沙发凹下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D.只有相互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答案】A,B,C【解析】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符合题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不仅包括物体的速度大小的变化,也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变,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B符合题意;C、人对沙发一个作用力,沙发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符合题意;D、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力、重力作用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9.在图中物体受到20牛水平向右的拉力在水平面上运动,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所受的拉力F。
【答案】【解析】过物体的重心作水平向右的大小为20N的拉力F,如下图所示:
10.如图所示,小车受到大小为6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作用,请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这个拉力。(作用点在A点)【答案】解:如图所示:【解析】拉力的作用点在A点,大小是60N,方向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拉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8.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设计了较多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活动,大部分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但是依然有少数同学不愿参与,全程不动手实验,和别的同学配合度也很低。那么这是今后教学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另外虽然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活动,但有些小组的效率比较低,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针对效率低的小组,教师可以相应的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作业设计
7.1力课时作业(时间:20min)
【基础训练】
知识点1:力
1.一个力产生时一定同时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 物体,另一个叫 物体。小明用手推小车,以小车为研究对象,使其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答案】 施力 受力 手 小车
【详解】[1][2]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因此,一个力的产生一定同时至少涉及到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3][4]以小车为研究对象,使小车前进的力是小明的手施加的,因此使小车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小车。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符号是 。
【答案】 牛顿 N
【详解】[1][2]力的国际制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
3.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生了 ,还使落叶的 发生了改变。
【答案】 形变 运动状态
【详解】[1]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使小树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2]风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落叶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风力改变了落叶的运动状态。
4.如图甲,在跳水比赛中,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如图乙,磁体能让运动的小铁球改变运动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答案】 形状 运动状态
【详解】[1]跳水运动员将跳板压弯,跳板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速度和方向有一个发生变化,则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磁体能让运动的小球改变它的运动方向,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识点3:力的三要素
5.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 有关,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按通常经验,沿顺时针方向使螺母拧紧,沿逆时针方向可使螺母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若用同样的力拧螺母,则图 所示的位置更容易将螺母拧紧或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答案】 作用点 方向 乙 作用点
【详解】[1]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2]图示中,沿顺时针方向使螺母拧紧,沿逆时针方向可使螺母拧松,这表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4]用同样的力拧螺母,则图乙所示的位置远离螺母更容易将螺母拧紧拧松,表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是有关。
知识点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游泳时,人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会前进。这是因为人在向后划水时,对水施加了向 的推力,于是水同时对人的手和脚产生 的反作用力,所以人会前进。这一事实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 的。
【答案】 后 向前 相互
【详解】[1][2][3]游泳时用手和脚给水一向后的作用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给手和脚一向前的反作用力,使人前进。
【能力提升】
1.如图是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火箭升空时,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使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填“空气”或“喷出的气体”);人们为了纪念物理学家 ,用他的名字命名为力的单位。

【答案】 相互的 喷出的气体 牛顿
【详解】[1]火箭升空时,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对气体有向下的力,气体对火箭有向上的力,使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
[2]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喷出的气体,受力物体是火箭。
[3]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人们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牛顿,用他的名字命名为力的单位。
2.影片《流浪地球》中,人类齐心协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发动机,使地球获得动力奔赴4.2光年外的新家园。发动机改变喷气的方向,使地球运动方向改变,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当地球运动到木星附近时,由于木星的引力大,导致地球偏离航线,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地球的不少地壳发生了断裂,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的物体的 。
【答案】 方向 运动状态 形状
【详解】[1]发动机改变喷气的方向,则改变了喷出的气体对地球的力的方向,同时使地球运动方向改变,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2]当地球运动到木星附近时,地球受到了木星很大的引力,导致地球偏离航线即使地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地球受到了木星很大的引力,地球的不少地壳发生了断裂即地壳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的物体的形状。
3.如图所示,在跳板跳水这项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她的作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力的 (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

【答案】 相互 不相同 大小
【详解】[1][2][3]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形状,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力的大小。
4.尼泊尔2015年4月25日发生强烈地震,引发珠穆朗玛峰雪崩,造成10人死亡、至少30人受伤,另有不少登山者被困。雪崩发生时,它能摧毁建筑物,说明力能 ;珠峰一号营已被雪崩冲走,说明力还可以 。

【答案】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详解】[1]雪崩时,能摧毁建筑物,使建筑物发生形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珠峰一号营被雪崩冲走,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如下图中(a)、(b)所示,在桌面上固定一根弹簧,分别用手“压”或“拉”弹簧,其现象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且这种作用效果与力三要素中的 有关。

【答案】 形状 力的方向
【详解】[1][2]图示中,向下用力,弹簧被压缩,向上用力,弹簧被拉长,这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力的方向不同,弹簧的形变也不同,所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6.2022世界杯决赛,阿根廷经过点球大战夺得世界杯冠军。当梅西用脚踢球时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如果踢球时用力过大会感到脚有点疼,说明 ;若踢在球的恰当位置时,球会在空中飞出弧线形成“香蕉球”,这里的“恰当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
【答案】 运动状态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点
【详解】[1][2]当梅西用脚踢球时,脚对球有力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球的运动方向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脚踢球时,脚对球有力的作用,同时球对脚有一个等大的反作用力,所以脚会有点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三要素指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踢在球的恰当位置,这里的恰当位置指力的作用点。
二、单选题
7.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力的作用一定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用力拍桌子,手也会感到痛,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D
【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想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A错误;
B.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改变都属于力的作用效果,但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会改变,可能是只是物体的形状改变,故B错误;
C.相互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例如空中飞行的飞机受到的重力,故C错误;
D.用手拍桌子,手给桌子施力的同时,手也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所以手会感到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
故选D。
8.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B.“以卵投石,尽天下之卵不可毁也”说明只有鸡蛋受到力的作用
C.“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风吹草地见牛羊”说明风对草的力只改变了草的运动状态
【答案】C
【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成语“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一定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鸡蛋来碰石头,把这世界上的鸡蛋都碰完,石头也不会被摧毁;虽然石头不会被损坏,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以卵投石时,鸡蛋和石头都受到力的作用,故B错误;
C.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其意思是对石头、铁施加力时,石头、铁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
D.“风吹草低见牛羊”,主要说明了风给草的力使草的形状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9.如图,一架国航由成都飞往广州的波音客机的机载雷达罩在数千米高空被小鸟撞出一个大凹洞,机组人员处置得当,没有发生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飞机受到的力大
C.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D.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一样大
【答案】D
【详解】由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一样大,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基本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光,扬我国威。关于乒乓球比赛击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B.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形状
C.球拍对球的力同时改变了球的形状和球的运动状态
D.球离开球拍后,球拍对球还有力的作用
【答案】C
【详解】AB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不但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也改变了球的形状,故AB错误,C正确;
D.球离开球拍后,球拍对球不再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1.如图所示,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跳水运动员静止时对跳板的力
B. 磁体对运动铁球的力
C. 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细线对橡皮的力
D. 拉弯的弓被松开后,弦对箭的力
【答案】A
【详解】A.跳水运动员静止时对跳板的力使跳板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磁体对运动的铁球的引力,使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细线对橡皮的力,使橡皮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拉弯的弓被松开后,弓对箭的力将箭射出,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即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三、作图题
12.如图所示,用大小为20 N、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在O点斜向右上方拉小车,画出拉力的图示。

【答案】
【详解】从力的作用点画水平线,拉力方向和水平面成30°,画出拉力,在线段的末端画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且在线段的末端标出力的大小为20N,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13.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思路: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上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是小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钩码规格相同)

(1)实验通过 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比较图甲和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对比 两图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4)通过比较乙、丙两图 (填“能”或“不能”)得出结论,原因是: ;
(5)在本实验中,小华采用的方法有 法和 法。
【答案】 钢片形变程度 大小 甲和丙 不能 力的作用点和大小都不相同 转换 控制变量
【详解】(1)[1]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实验是通过钢片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2]通过比较图甲和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知道,力的作用点、方向相同,而力的大小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知道,两图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3)[3]要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就应该控制力的大小、方向相同,而力的作用点不同,故应对比甲和丙。
(4)[4][5]乙和丙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大小都不同,而力的方向相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得到的结论不可靠。
(5)[6][7]小张用一根外形与小王所用钢片相同的铁片完成了一次实验,由图知道,这两次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效果不同的原因是受力物体的材料不同。
F=20N
F=20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第七章第一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正确画力的示意图;
4.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难点
新知导入
观察与思考
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两个人用腿、腰、肩和颈的力量拖动布带奋力互拉。
攀岩运动员正在攀岩,攀岩者紧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是身体达到平衡。
观察下面的物理现象,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用“力”的场景?
新知讲解
任务一:力是什么
运动员踢足球
推土机推土
渔翁拉渔网
压路机压路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
新知讲解
学生活动
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手推文具盒,手拉弹簧,手托举课本,磁铁吸引铁钉等。
新知讲解
分析
运动员

足球
渔翁
渔网


压路机

运动员

杠铃
推土机

泥土
物体
物体
作用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新知讲解
归纳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总会涉及两个物体,
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要比较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一般要给出物理量的单位,那么力的单位是什么呢?
新知讲解
3.力的符号:F
力的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托起两个鸡蛋的所用的力大约1N
新知讲解
是不是两个物体一定要相互接触才有力的作用?
演示:磁铁吸引铁钉,摩擦后的梳子吸引纸屑。
新知讲解
归纳
不直接接触了两个物体之间也会有力的作用。
太阳系行星绕太阳旋转
卫星绕地球旋转
新知讲解
任务二:力的作用效果
撑杆跳高
拉弓射箭
观察与思考
受到力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新知讲解
学生活动
利用身边的器材完成实验。
(1)用橡皮泥捏出不同形状;
(2)拉伸或者压缩弹簧。
新知讲解
归纳
1.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手按玻璃杯,玻璃杯是否发生形变呢?手用力按住桌面,桌面是否发生形变呢?有什么办法观察到微小的形变呢?
新知讲解
甲图中,当按下桌面时,平面镜和竖直方向夹角变化,如图所示,向内侧转,入射角变小,反射角变小,且变化值是入射角变化的2倍,经两次反射后,打到屏幕上的刻度尺上,此时会观察到光斑下降!
乙图中按压玻璃瓶,细玻璃管中的液柱高度会发生变化!玻璃瓶截面为椭圆形,沿不同方向挤压时,液柱高度变化不同,如果从椭圆像圆挤压,液面下降,反之,液面上升,这样也可以排出因热膨胀而引起其的液面上升说法。
知识拓展
新知讲解
演示:一个小铁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一个磁体靠近它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小铁球由静止开始运动
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
新知讲解
演示: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体, 观察小铁球的运动变化情况。
小铁球运动的速度变快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新知讲解
再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运动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的运动变化情况。
小铁球向着有磁体的方向运动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新知讲解
归纳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由静止开始运动
运动的方向
运动的快慢
由运动变为静止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总结
1.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新知讲解
例1:秋天,稻子“笑弯了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场上,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被反弹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答案】形状;运动状态
【解析】[1]稻子“笑弯了腰”是由于稻穗受到重力的作用导致改变形状而下垂,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运动员用头用力顶球,球被反弹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新知讲解
任务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演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同一根弹簧,会出现什么现象?
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
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新知讲解
演示:用大小相同的力压、拉同一根弹簧,会出现什么现象?
弹簧形变的方向不同
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新知讲解
学生活动
在教室门上A、B、C三点上分别挂三个吸盘挂钩,并将门关上,请一位同学分别在挂钩上连接一个弹簧,用同样大小的力拉门(弹簧三次拉伸的长度相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请说出手拉门的难易程度,分析力的作用位置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三次的难易程度不同,C点最困难
力作用的位置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新知讲解
归纳
1.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只有当三个要素都相同时,两个力才相同。
在研究力的问题中怎样简单、方便的表示力?
新知讲解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在受力物体上)
例:用50 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右拉动箱子前进
F=50 N
新知讲解
例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握海绵,海绵变瘪了;②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③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改变;④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用力握海绵,海绵形状发生变化,这是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了改变;
②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尘土由静止到运动,这是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改变;
③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改变,是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了改变;
④撞击在篮板上的篮球被弹回,篮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这是受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在这四种现象中:②④物体是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①③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新知讲解
例3:如图所示,小车受到大小为6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作用,请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这个拉力。(作用点在A点)
【答案】
方法技巧:1. 确定受力物体(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
2.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3. 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 标上力的符号、大小和单位
新知讲解
任务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手提水桶
手拍桌面
观察与思考
手提着水桶和手拍打桌面,手有什么感觉?
手受到力的作用
新知讲解
学生活动
施力物体
作用力
受力物体
排斥
排斥
磁体A
磁体A
磁体B
磁体B
归纳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新知讲解
学生活动
用两个充了气的气球,把一个放在地面上,用另一个气球向下挤压放在地面上的气球。观察现象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两个气球都被压扁了
新知讲解
地向前推人
桨向后划水
空气向上推火箭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向后蹬地
水向前推船
火箭向下压空气
新知讲解
例4:某运动员用头顶远处飞来的足球时,受力物体是   ,足球被顶了回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运动员感觉头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答案】足球;运动状态;相互
【解析】[1]运动员用头顶远处飞来的足球时,头对足球有力的作用,所以施力物体是头,受力物体是足球。
[2][3]足球运动员用头顶回远处飞来的足球,足球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足球运动员的头被撞疼,说明头受到力的作用,头在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足球也对头施加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为F,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桌面受到书的压力为F',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答案】桌面;书;书;桌面
【解析】书本放在桌上,桌面对书本有一个支持力,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书。同时,书对桌面也有一个力,这个力是压力,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书,而受力物体则变成了桌面。
课堂练习
2.如图甲,工人在用扳手拧螺丝时,手对工具施力,工具也会对手产生力的作用,如果不戴手套,手就可能会受伤,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图乙,小明用力压弹簧,弹簧变短了,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答案】相互;形状
【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手对工具施力,工具也会对手产生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图乙,小明用力压弹簧,弹簧变短了,弹簧由自然状态变为压缩的状态,形状发生了改变,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课堂练习
3.用手拍桌子,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选填“大小”或“方向”或“作用点”)有关。
【答案】相互;形变;方向
【解析】用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有一个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桌子同时对手也会有力的作用,所以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由图可知,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和压弹簧,力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课堂练习
4.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力的现象的描述,其中不能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是(  )
A.图甲,穿着旱冰鞋的小红用手向前推墙后,她由静止开始向后退
B.图乙,分别在A、B、C三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在A处更容易将门推动
C.图丙,在两个靠的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松手后两个小车都向后退
D.图丁,人坐在小船上,用力向前推开另一艘小船,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
【答案】B
【解析】A.穿旱冰鞋的女孩小红用手推墙,她在推墙时会感到墙在推她,她自己也会后退,因为手给墙施力的同时,手也受到墙的反作用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不符合题意;
B.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点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B符合题意;
C.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产生的力使甲车向左运动、乙车向右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不符合题意;
D.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把另一只小船推开的同时自己坐的小船则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课堂练习
5在图中物体受到20牛水平向右的拉力在水平面上运动,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所受的拉力F。
【答案】
板书设计
一、力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②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③不接触的物体也会产生力。
④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二、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物体运动的快慢改变或方向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谢 谢 观 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