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专题09:古诗词内容概括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
内
容
概
括
【归纳概括的方法】
一个原则:忠实于文本。所有诗词的答案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从原文中归纳概括出来的。
很多问题的题干都有“结合全诗内容”等类似的文字,那么就是给考生提示,答案需要从全文去找,从诗词的整体考虑,不能够单独化、碎片化。
三个步骤;
①划区域,分层次;
②找关键,明要点;
③抓重点,规范答。
【题型问法】
1.这首诗歌,刻画了××的哪些特点?
2.本诗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为,请简要概括
3.诗词中的哪各细节具有××的特点,请你归纳。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体现在哪些方面?
5.“××”的原因是什么?
精选专练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杜甫
秋水通沟洫①,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②。
【注】①沟洫:田间水道。②旧青毡:《晋书·王献之传》有载,王献之"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盗惊走。"后以“青毡"指代故家旧物。
诗人笔下的秋景有哪些特点?这首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特点:既宁静,又有萧瑟之感。秋水莹莹,平静如波,秋雨过后,菱角已经成熟,呈现出宁静的景象。但高耸繁茂树木里寒蝉的纷乱长鸣,菖蒲都已衰败,又显出萧瑟之意。
心绪:景物描写中,逐渐透出悲秋之情,而援引的“青毡故物”典故,更流露出诗人的恋旧恋乡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诗人在清新雅逸、气息纤轻的景物对比描写中,透出悲秋之情;尾联“遥忆旧青毡",是说“我不禁想念起了老家的青毡",作者援引的“青毡故物"典故,更流露出作者的恋旧恋乡之情。
精选专练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选自《樊川诗集注》)
除了外形,诗人还写到了有关“鹭鸶”的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答案】捕鱼之状,惊飞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歌内容。
结合“群捕鱼儿溪影中”分析,这句写鹭鸶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这一句写了鹭鸶捕鱼时的情态;
结合“惊飞远映碧山去”分析,这一句意思是:突然,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写了鹭鸶被惊吓而飞走的情态。
【3-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①斜日塞天昏②,一半山川带雨痕③。
新水④乱侵⑤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注释】①晚虹:傍晚雨停后出现的彩虹。②昏:水汽上升面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③雨痕;雨水冲洗后留下的痕迹。④新水:雨水。⑤乱侵:到处流淌,
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
本诗描绘景物时,使用的色彩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答案】 色彩明丽,“晚虹”描绘了傍晚的绚烂彩虹,“新水”写出了雨水还在滴落,“青草路”使人感受到青草的丰茂与生机,“绿杨村”使人仿佛看到被绿色的杨树环绕包围的村庄。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可知,作者摄入诗中的景物,在颜色的搭配上,也很有特点。“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明丽,但艳丽中又有清新之感;风光宛如旖旎江南,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颜色上的搭配,与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从而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大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据此作答。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的上片,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
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寂寞、苦闷、凄清的氛围。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意思是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驿外:指荒僻、冷清之地。“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描绘了梅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的遭遇;“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意思是“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描绘了黄昏来临梅花又被风吹雨打的遭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自然是人迹罕至,渲染了寂寞、苦闷、凄清的氛围。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冬夜读书示子聿③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①不逮:照不到。②文不识:人名。③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获取知识要勤奋苦学,要善于发问。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
由甲文“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由乙文“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和丙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可知,获取知识要勤奋苦学,不怕艰辛;此外还要善于发问,恳切求学。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答案】 画作展现出万重秋天的美好,显现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佳境。图中还画了许多人物活动情景,使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观者目不暇接,百看不厌。
精选专练
解析:考查诗句赏析。三、四句大意为:一重重的秋光风景无限美好,画中还有山野之人的活动,使画面增加了生趣。由此可知,联系前两句中的“连山缥缈”可知,画作展示了万重秋光的美好,一重山色就是一重秋光,一重秋光就是一重美好。除了自然风光以外,画作中还有很多山野之人的活动情景,景与人相融相合,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②,几向此中行。
【注】①阳兴砦(zhài)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金末,蒙古军入侵山西,作者曾避兵阳曲山中。②避营马:避骑兵夺马。
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答案】 ① 偏僻(或:险峻)② 宁静(或:安宁、祥和)
精选专练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描写了阳兴砦所处位置,和自然环境。要穿过乱石,从樵夫打柴的小道才能到达,足见其位置的“偏僻”;“戍城”点出了阳兴砦的功能——防守的重镇,“重岗”表现阳兴砦的外围环境,被一层层的山岗围绕,由此可见其“偏”和“险”。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描写的阳兴砦的社会环境,民风淳朴,鸡犬相闻,好一派宁静的场景,这与外面兵凶战乱的状态仿佛就是两个世界,宁静而祥和。
故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偏僻、宁静(祥和)的特点。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送徐子春往四川
[明]卢儒
千峰明月夜猿啼,雁自南来客自西。
远近水声滩上下,周回山色路高低。
石门驿畔沽春酒,松子矾边候晓鸡。
回首姑苏渺何处,想应吟遍卷中题。
假设选文中“往候之”的不是乡里显宦,而是诗中的徐子春,卢儒仍会“久不出”吗?请结合诗歌和选文内容推断,并简述理由。
【答案】 我觉得卢儒对待徐子春定不会拒之门外,而是喜笑相迎。因为卢儒在诗歌中充分表达了对友人离开的不舍之情,其中“想应吟遍卷中题”一句更是通过想象,表现自己和友人志同道合。他拒绝乡里显宦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人与他不是同道中人。
精选专练
解析:考查对人物及内容的把握。
结合文章“博学能文善笔札。文学韩柳书法欧颜。自负甚高”可知,卢儒是一个学识渊博,擅长文章,爱好读书,十分自负,对那些不读书的人十分不屑的人。《送徐子春往四川》是卢儒写的一首送别诗,写的是卢儒送徐子春到四川,从诗歌中可看出卢儒对徐子春的不舍之情。结合诗中“想应吟遍卷中题”一句知,卢儒想象徐子春应该是读遍了卷中题,由此可知,徐子春应该是一个爱好读书,有才学的人,和卢儒是志同道合的人。由此可知,卢儒对待徐子春定不会拒之门外,而是喜笑相迎。
【9-阅读下面元曲,完成问题】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请结合全曲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伤心”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作者赴任救灾,看到百姓疾苦,心头沉重;望向西都,想到王朝兴亡,心生感慨,对百姓更增同情。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根据此曲的背景以及写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这首小令写于作者赴任赈灾途中。从“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可知,作者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因而“伤心”;
再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诗人又由此联想到国家,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这就是作者“伤心”的另外一个原因!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小宅
白居易
小宅里间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
庾信①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注释】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诗人,
“小宅”除了“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答案】地处市井(或“毗邻百姓”);建筑简陋(或“屋内陈设简陋”)。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
根据“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可知“小宅”地处市井,毗邻百姓;根据“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可知“小宅”是建筑简陋。
【1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选自《陈子昂集》)
诗人为什么“怆然涕下”?从诗中找出理由。
【答案】 ①明君不见(不见古贤),②壮志难酬(不见今贤),③人生短暂(天地悠悠),④孤独寂寞(独自孤单)。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怆然涕下”形容诗人倍感凄凉而落泪;联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可知,本诗是诗人登上幽州台后有感而发,“幽州台”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诗人渴求明君的赏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现实是诗人屡遭贬谪,可见诗人因不见古贤,不见今贤,壮志难酬而悲伤落泪;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诗人登楼眺望,看到空间的辽阔无限,联想到世事的沧桑易变,天地浑然一体,唯独自己独立于幽州台上,作者因天地悠悠,人生短暂,自己孤独寂寞而悲伤落泪。
精选专练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的前两联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家园荒芜、____、____。
(2)“千里雁”写出诗人______之苦,“九秋蓬”写出诗人_______之苦。
【答案】
(1)骨肉分离 战乱频年
(2)离别 漂泊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意思是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世业空”“田园寥落”写出家园荒芜之景;“弟兄羁旅各西东”“骨肉流离道路中”写出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的骨肉分离之景;“时难年荒”“干戈”写出那个时代战乱频年的社会现实。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千里雁”,诗人以“雁”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写出了诗人的离别之苦。“九秋蓬”,诗人以“蓬”作比,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就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精选专练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东⑤。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请结合全诗,说说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的哪些“心事”。
【答案】“一杯”中饱含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对友人征途的关心与担忧;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写作背景看,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天,当时高适正想到军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这条道路,有说不出的羡慕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写友人将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和祝福;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离别的酒中。这“一杯”送别酒中,既包含着对饱含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有对友人的“万里”征途的担心;既有对友人能实现理想的祝愿;更有对友人“功名”早立的期望。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精选专练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有木诗八首(其八)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迷。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有木诗八首》是一组借树木喻人事,表达时事感慨的诗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借丹桂来比喻一些人的哪些特点?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第一问:以丹桂四季芳香花叶美丽,喻指人才的堪当任用,以丹桂清雅如玉不容凡鸟栖息,喻指人才的高尚节操。第二问:丹桂香形兼备,芳直超常,必定可以有所担当,作者借此讽喻上层应早选有风骨有格调的人才加以任用(作者借此希望有风骨有格调的人才有机会早日得到任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以及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第一问:“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意思是丹桂一年四季都香气浓郁,花朵像夜晚的白雪般明亮,叶片像春云般碧绿。临风的身影水一样澄澈,带霜的枝丫洁净如玉。据此看出,诗句描写丹桂的外在特征,以丹桂四季芳香花叶美丽,喻指人才的堪当任用,以丹桂清雅如玉不容凡鸟栖息,喻指人才的高尚节操。
第二问:“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意思是独自占领小山的清幽,不许庸俗的鸟儿停歇,以此形容品质的高洁:“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意思是虽然担负的责任很重,正直的性格却从未改变,以此形容其正直有担当的品格。据此可看出,丹桂香形兼备,芳直超常,必定可以有所担当,作者借此讽喻上层应早选有风骨有格调的人才加以任用(作者借此希望有风骨有格调的人才有机会早日得到任用)。
精选专练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从军行
(唐)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 归来报天子。
这首诗展示了戍边将士哪些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1)奋勇争先,征战沙漠,不辞艰辛;
(2)生擒敌酋,“系名王颈”,英勇善战;
(3)忠君爱国,以胜利“报天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诗歌首联写到阵阵号角之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地准备出发。颔联写到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双方抢着渡黄河。颈联写到太阳落到沙漠的边陲,沙漠弥漫战战士们的厮杀声。所以描写了戍边战士奋勇争先,征战沙漠,不辞艰辛的形象。
“尽系名王颈”写到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体现了戍边战士英勇善战的特点。
“归来报天子”写到把绳子套在敌西的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体现出戍边将士忠君爱国,以胜利“报天子”的形象特点。
精选专练
【16-阅读《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完成各题。】
送次公子①之官安仁监税
杨万里
汝仕今差晚,家庭莫恨离。
学须官事了,廉忌世人知。
争进非身福,临民只母慈。
关征岂得已,龙断②欲何为?
【注】①次公子:杨万里的次子杨次公。②龙断:垄断。龙,同“垄”。
诗中谈到哪些为官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①做官的学问应该在处理公务的实践中获得。②切忌把廉洁当作哗众取宠的手段。③不要争名夺利。④要爱护百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廉忌世人知”,诗人希望他能够保持廉洁,避免被世人所知,此为官的道理是切忌把廉洁当作哗众取宠的手段。
“争进非身福”,诗人认为争取进步,官职晋升,不一定能够给自己带来福气,告诫儿子不要争名夺利。
“临民只母慈”,写当官对待百姓要如母亲般慈爱,即爱民如子,嘱咐儿子做官要爱护百姓。
精选专练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码料②。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时,隐居在石门山。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②鸾鹤:鸾与鹤,相传为仙人所乘。
作为唐代隐逸诗的名篇,这首诗的“隐逸”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所写之景,隐居之景;②所写之情,赞叹隐士(友人)高洁情操;③所抒之志,抒发诗人归隐之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山中白云便成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中间两联写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以隐居环境的清静幽深来表达"隐逸"之情。
②所写之情,赞叹隐士(友人)高洁情操。“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莳药,见出友人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
③所抒之志,抒发诗人归隐之志。末联“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精选专练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诗歌描绘了边塞的奇丽雪景,请说说“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
解析:
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本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叹口吻。在南方人来看,八月还是秋风送爽的时候,胡天已经飘雪,这是“奇”的。这个“奇”具体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出: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此后句子就集中在描绘雪大风狂与送人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