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1.反复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调和节奏,感受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
3.学习运用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感情的写法。
4.了解周总理对革命赤胆忠心、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加深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学习目标
柯岩(1929—2011)
原名冯恺,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曾任《诗刊》编委。主要作品有儿童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柯岩儿童诗选》等,诗剧合集《“小迷糊”阿姨》,报告文学《癌症≠死亡》等。
作者简介
周恩来(1898—1976)
字翔宇,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走近周总理
总理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官,留下了许多精彩经典的外交故事,举个例子:
一个西方记者有意刁难总理,说:“请问总理,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总理不假思索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嘛 一共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10元、5元、2元、 1元、5角、2角、 1角、5分、2分、1分共10种货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面对他人的刁难,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应对,回答出了最完美的答案。
杰出的外交家
1958年的6月,北京十三陵水库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烈日当空,热风炙人,脚下的砂砾都被晒得发烫。奋战在水库工地的千军万马中,有一支由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三百多人组成的劳动队伍。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到了施工现场,水库指挥部的负责人刚刚说出“我们热烈欢迎首长……”站在队伍里的周总理立即纠正他说:这里没有首长,没有总理、部长、司局长的职务。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普通的劳动者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3.加强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4.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5.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6.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的民族。
周总理名言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悲痛万分,人们臂上戴黑纱,胸前戴白花,拿着花圈,涌向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到4月5日,悼念活动达到高潮。“四人帮”对人民的悼念活动横加干涉,野蛮镇压。在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之后的1977年1月,正是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对周总理的悼念活动,尽情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深切怀念。诗人柯岩怀着这种强烈而美好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写作背景
谷穗 宿营
篝火 沉甸甸
suì
sù
gōu
diàn
读一读字音
语速放慢,饱含深情。
感情: 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语调: 低沉、缓慢、寄托哀思
听录音,有感情朗读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向前/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标注节奏
1、结合全诗内容你从标题“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你”和询问语气中品读出了哪些情感。
感知探究
用“你”而不用“您”,把周总理当作身边的亲人;
用询问的语气,表现急切寻找的心情,明知道周总理已去世,但不愿相信、不愿承认这一残酷事实,还要不停地呼唤寻找。
表达了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深切怀念之情。
2、诗人为什么要到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广场寻找周总理?读着诗句,你脑海里展现出周总理怎样的形象?
这些地方是周总理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它们又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高山”象征周总理的高风亮节,“大地”象征周总理的博大胸襟,“森林”象征周总理的精神永存,“大海”象征周总理对祖国、对人民情深似海,“天安门广场”象征周总理为国家大事日夜操劳、鞠躬尽瘁。
周总理在革命征途上,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大事、小事、外事、内事,事事操劳,各行各业都有他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同甘共苦,对人民关怀备至。
3、“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广场回 音”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
诗人用它们的雄壮、宏大来衬托周总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在的伟大形象;借助它们的回答,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深切怀念之情。
4、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有什么好处。
反复。诗中“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
排比。 诗中“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呼唤声声,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清晰,形成诗歌章节的回环往复,使全诗富有节奏感、整齐美。
总理离开我们,这已是无可挽回的事实:找啊,找啊,找到的是他留在整个世界的足迹,找到的是留在我们心中的丰碑。他永远活在人民心里,和我们世世代代在一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深情地朗读一遍,再次缅怀这位伟人的丰功伟绩,表达我们的崇敬与怀念吧!
课堂小结
呼告、拟人、反复
↑修辞
为革命、为人民、为国家←周总理,你在哪里→寻找——呼唤——应答
↓主题
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想念周总理
板书设计
主旨归纳
通过书写“我们”在祖国各处呼唤、寻找周总理,展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作业
诗歌的学习重在朗读,通过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让学生观看朗读视频以及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再加上教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歌中蕴含的浓烈的情感。本诗不仅仅是怀念周总理,更要升华主题,因此教学结尾升华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奋斗”的目的上来,激发了学生的时代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