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2课时
1.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认识点、线、面之间的动态关系.
◎重点: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难点:面动成体.
师:同学们,当你们遥望满天繁星,偶尔也会有一颗流星划过的夜空时,你会看到什么?(生:满天繁星和一颗划过的流星.)师:非常棒,夜空下的每一个繁星像什么?(生:点.)师:流星划过的痕迹像什么?(生:线.)师:整个夜空又像什么?(生:面.)下面请大家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更多的点、线和面吧!
点、线、面
1.阅读课本本课时“议一议”之前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在图1-4的(1)中,用什么表示北京和天津?它们之间用什么连接呢?
用点表示北京和天津,它们之间用线连接.
(2)在图1-4的(1)中,你还能找到北京和天津这类例子吗?如果能,请举一例.
能,例如合肥和南京,它们都是用点表示,它们之间用线连接.
(3)在图1-4的(1)中,有些城市之间的线是直的,有些城市之间的线是曲的,你发现了吗?不妨各举一例.
信阳和合肥之间的线是直的,济南和上海之间的线是曲的.
(4)在图1-4的(2)、(3)中,哪个面是平的?哪个面是曲的?请你从周围的物体中各举一例.
(2)表示的面是平的,(3)表示的面是曲的,在周围的物体中,黑板的面是平的,球的面是曲的.
2.阅读课本本课时“想一想”之前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你能画出六棱柱和圆柱的图形吗?
如图:
(2)“观察”(1)中所画的图形,思考“议一议”中的3个问题.
六棱柱由8个面围成,它们都是平的;圆柱由3个面围成,2个面是平的,侧面是曲的.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两条曲线.六棱柱有12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3条棱.
归纳总结 1. 图形是由 点 、 线 、 面 构成的,线包括 直线 和 曲线 ,面包括 平面 和 曲面 .2.面与面相交得到 线 ,线与线相交得到 点 .
点
线
面
直线
曲线
平面
曲面
线
点
·导学建议·
让学生指出手中几何体模型的点、线、面之后,对于“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这个结论,争取让学生触摸实物,特别是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所成的曲线,如果只凭想象,学生较难理解.
1.(文学作品中,点、线、面之间的动态关系)在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麻麻地斜织着”,这里把雨看成了线,这说明了( A )
A.点动成线 B.线动成面
C.面动成体 D.以上都不对
A
2.如图,将一张纸折叠,会得到折痕,用几何知识可以解释为 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
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点、线、面的动态关系 (易混淆点)
1.认真阅读课本中本课时“想一想”,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每幅图所对应的结论.
(1)图1能够说明的结论是 点动成线 ,
(2)图2能够说明的结论是 线动成面 ,
(3)图3能够说明的结论是 面动成体 .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导学建议·
因为课本中提供的是静态图片,所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个动态结论要让学生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例如:在看第二幅图片时,可以追问:“线是指图中的哪部分图形?这条线转动所形成的面又是哪部分?”
面动成体
2.将下列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下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C )
A B C D
C
3.请试着用长方形ABCD绕某条直线旋转得到一个圆柱,你有几种方法?画出示意图.
解:
解:
把一个图形绕着一条直线旋转,得到一个圆锥,则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形状?试着画出来,并画出它绕着旋转的那条直线.
解:
解:
·导学建议·
本课时中“面动成体”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建议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当学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再去看图想象“面动成体”的过程.
1.下图中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得到的几何体是( C )
A B C D
C
2.围成下列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每个面都是平面的是( C )
A B C D
3.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飞速旋转,形成一个圆面,是属于( B )
A.点动成线 B.线动成面
C.面动成体 D.以上都不对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