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生物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必修3 第1章~第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病毒、支原体(无细胞壁)等引起的肺炎具有一定的群体聚集性,可通过短距离飞沫进行传播,多数患者经治疗均能恢复正常。青霉素是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支原体和病毒最主要的结构区别是有无细胞核
B.支原体和病毒都具有核糖体、细胞膜和拟核
C.佩戴口罩和避免群体聚集能降低病毒性肺炎的传染率
D.青霉素可以用于治疗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
2.玄凤鹦鹉是一种观赏鸟类,每年可产蛋四窝,每窝4~5枚,在15~20℃条件下经22天可孵化出小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玄凤鹦鹉蛋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孵化过程中,蛋中蛋白质的种类会发生变化
C.孵化过程中,蛋中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增多
D.卵清蛋白中C、N只存在于—CO—NH—中
3.内质网是细胞中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其与高尔基体的形成有关,而高尔基体又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关于这几种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可与细胞膜、核膜直接相连
B.溶酶体的形成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内质网的膜能转换成高尔基体的膜
D.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膜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4.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玉米和大豆间行种植,既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又有利于 CO 的供应
B.移栽花卉或树苗时保留部分幼叶,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又可以提高树苗成活率
C.多雨季节农田及时排涝,可以减少或避免无氧呼吸产物对植物根的伤害
D.收获的小麦及时晒干,使小麦无法进行呼吸作用,以延长其储藏时间
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的代谢速率较低,细胞普遍衰老引起个体衰老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依赖细胞凋亡,体现了免疫防卫功能
C.溶酶体分解衰老的线粒体时,产生的部分代谢物质可再利用
D.红细胞、白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转录出的mRNA 不完全相同
6.右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只能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B.该细胞中含有 3 对同源染色体
C.2与3中的基因e的复制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的
D.该动物产生基因型为 eFG的卵细胞的概率是 1/16
7.基因重组既有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重组,也有人为的基因重组(DNA 重组)。下列关于基因重组发生的时间、条件、结果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交叉互换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重组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基因工程技术能实现不同生物之间的基因重组
D.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实质上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8. T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在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B.要获得 P 标记的 T 噬菌体,需要用含 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 T 噬菌体
C. S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D.用于该实验的T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9.中国水仙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研究者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核型分析,对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计数、归类、排列,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拍照观察时一般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B.镜检时可观察到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状态
C.由核型分析可知,中国水仙是三倍体植物
D.推测中国水仙高度不育是减数分裂联会紊乱所致的
10.番茄的抗青枯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 B/b对青枯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番茄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bb无影响。现有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R/r、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F 中弱抗病番茄的基因型有 2种,均为杂合子
C.若F 某抗病番茄自交子代出现易感病番茄,则其基因型 F 为bbRr
D.让 F 中某株杂合易感病番茄自交,子代出现易感病番茄的概率为1/4
11.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及生活在其中的细胞(其中一种是肝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物质交换过程。下列分别表示肝细胞、淋巴的是
A.细胞Ⅰ、甲
B.细胞Ⅱ、乙
C.细胞 I.、丙
D.细胞Ⅲ、丙
1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
B.某些反射可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完成膝跳反射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
D.犬脑皮层通过脊髓调节缩手反射的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
13.当人体饮水过多时,可能出现水的摄入量超过水的排出量的情况,此时机体内水总量过多,导致细胞外液量增多、血钠浓度降低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饮水过多会使人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B.饮水过多会使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饮水过多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D.饮水过多时恢复机体水盐平衡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4.户外工作人员在炎热条件下劳动,下列有关其体内相关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
C 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D.降低血糖过程中,直接作用于肝细胞的信息分子是胰岛素和葡萄糖
15.二次免疫应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快速、高效地清除抗原。关于二次免疫应答及其与过敏反应的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敏原是指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B.二次免疫应答与记忆细胞能存活较长时间有关
C.二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浆细胞主要来自B细胞的分化
D.二次免疫应答、过敏反应都是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
16.新研发的药物S能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降低发烧患者的体温,为验证其退烧原理和效果,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处理方式 结果
第一组 发烧小鼠模型,___①___ 发烧
第二组 发烧小鼠模型,注射生理盐水配制的药物S 退烧
第三组 破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发烧小鼠模型,注射_②_ 发烧
A.第一、二组为对照组,第三组为实验组
B.①为注射等量清水,②为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配制的药物S
C.此实验结果能验证药物S的退烧原理和效果
D.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有利于发烧小鼠退烧
17.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研究发现,一些感染柯萨奇B型病毒的患者会诱发糖尿病,柯萨奇病毒能使机体产生与靶细胞结合的T细胞,T细胞同时能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柯萨奇 B型病毒感染诱发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 T 细胞识别并损坏胰岛 B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C.柯萨奇 B型病毒的表面可能具有与胰岛 B细胞结构十分相似的物质
D.柯萨奇 B型病毒在胰岛 B细胞内增殖,导致其裂解而不能合成胰岛素,从而诱发糖尿病
18.新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地种植的长绒棉纤维长、强度高。植物化学调控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化采收前喷洒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能促进叶片脱落
B.棉花生长中期喷赤霉素类调节剂,可防止其植株生长过高
C.棉花生长早期喷洒适宜浓度的2,4-D能促进生长
D.喷洒脱落酸类调节剂能促进棉桃同步成熟,便于集中采摘
19.乙烯利能够有效诱导黄瓜雌花的产生。一般在黄瓜苗期长出1~2片真叶时进行叶面喷洒,浓度以100~200 ppm为宜,浓度过低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反而会使黄瓜减产。关于乙烯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利可由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合成
B.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只有一种功能
C.乙烯利浓度不同,作用的效果一定不同
D.黄瓜幼苗细胞可能存在乙烯利的受体
20.光敏色素(phy)在植物—环境互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 phyB被证明对气孔开闭、植物发育等多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光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的部分反应机制如图所示,其中Pr(无活性)、Pfr(有活性)是 phyB的两种构象,正常光照有利于 Pr向Pfr转化,荫蔽胁迫有利于 Pfr 向 Pr转化,PIFs 是一类具有调控基因转录作用的蛋白质,ROT3、BZR1 和ARF6 均为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赤霉素、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在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过程中呈拮抗关系
B.正常光照有利于光敏色素发挥作用
C.荫蔽胁迫下,促使幼苗下胚轴伸长有利于获得更多光照以适应环境
D.幼苗下胚轴伸长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 60分。
21.(12分)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科研人员将培养在 浓度为1%环境中的猕猴桃迅速转移到 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 和 化合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A、B分別表示 、 。
(2)200s~300s,[H]的消耗速率会 . 原因是 。
(3)合理施肥有利于提高猕猴桃的产量。研究发现,在施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利用有机氮肥替代部分比例的化学氮肥后,猕猴桃果树对氮肥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2.(11分)病毒X是一种双链DNA病毒,能专一性侵染人类神经细胞。下图表示机体感染病毒 X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X只能专一性侵染人类神经细胞,原因可能是 。
(2)根据题图信息可知.病毒X侵染机体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在清除病毒X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该过程主要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3)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 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从体液免疫的角度分析,其机理是 。
3.(13 分)大肠杆菌中的β-半乳糖苷酶(Z)、半乳糖苷透性酶(Y)和转乙酰基酶(A)的编码基因lacZ、lacY、lacA依次连接在一起,这三个基因称为结构基因。操纵子学说主张转录是从启动子(P)开始,并受操纵基因(O)和调节基因(I)控制的。依次排列的P、O、Z、Y、A序列片段便构成了乳糖操纵子,结构如图所示,×代表抑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主要发生在 中,②过程中参与的 RNA至少有 种。基因I表达生成的阻遏物会在 (填“转录”或“翻译”)水平上抑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2)mRNAⅡ上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 (填“a→b”或“b→a”)。
(3)乳糖可作为大肠杆菌的能源物质,lacZ 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可水解乳糖。当环境中存在乳糖时,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的调节机制可维持细胞中结构基因表达产物水平的相对稳定,据图分析,该调节过程可表述为 。该过程属于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24.(12分)下图1 表示多个神经元间的联系及记录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波器,图2 表示示波器记录的相关实验的波形(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神经元A、B、C轴突末端的 与神经元D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突触。
(2)已知图1中示波器的一个微电极放在细胞膜的外侧,若要检测神经元D的静息电位,则另 个微电极应放在细胞膜 侧;按照该方法放好电极,相同强度电刺激后记录下图2所示波形Ⅰ、Ⅱ、Ⅲ,产生波形Ⅰ的原因是 ,根据波形Ⅲ判断,神经元C释放神经递质使神经元D产生 (填“兴奋”或“抑制”)。
(3)比较图2 中波形Ⅱ和Ⅰ,说明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参照图示,若要验证“两个相邻部位同时给予的单次阈下刺激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则实验思路为 。
25.(12分)某种昆虫性别决定为 ZW型,其眼色有猩红眼和墨色眼两种,受到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某实验室选择若干猩红眼、墨色眼的该种昆虫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控制猩红眼和墨色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填“能”或“不能”)判断猩红眼和墨色眼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理由是 。
(2)已知该种昆虫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A/a. 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两对基因皆位于常染色体上,用纯合的长翅墨色眼个体和残翅猩红眼个体交配,F 自由交配,F 中长翅墨色眼个体所占比例为3/16。据此分析,墨色眼是 (填“显”或“隐”)性性状,F 的表现型是 , F 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高三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1.C2.B3.D4.D5.B6.A7.B8.A9.B10.D11.C12.A13.A14.A
15.C16.C17.D18.C19.D20.A
21.(1)C3(2分)C5(2分)
(2)减小(2分)CO2浓度降低,暗反应产生的C3减少,C3还原减慢,导致[H]的消耗速率
减小(3分)
(3)有机肥的使用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等的繁殖,进而疏松土壤,促进猕猴桃果树对氮肥的
吸收(合理即可,3分)
22.(1)只有人类的神经细胞含有与病毒X结合的受体(3分)
(2)体液免疫和细胞(2分)防卫(2分)
(3)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
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4分)
23.(1)拟核(2分)3(2分)转录(2分)
(2)a→b(2分)
(3)乳糖与阻遏物结合,(改变其构象,)使之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使结构基因能够表
达,生成三种相关酶;B半乳糖苷酶促进乳糖水解后,又使上述过程减弱(3分)负反馈
(2分)
24.(1)突触小体(2分)
(2)内(2分)刺激强度低,不能使突触后膜上的电位达到或超过阈电位(3分)
抑制
(2分)》
(3)用同等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神经元A和B,观察示波器上是否产生波形Ⅱ(合理即
可,3分)
25.(1)不能(2分)若控制猩红眼和墨色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
aa,无论猩红眼还是墨色眼为显性,都可以得出与图1所示相同的实验结果(4分)
(2)隐(2分)长翅猩红眼(2分)5/8(2分)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