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
目
录
一、考点过关练.
考向1:文学文化常识..
考向2:内容理解及字词句...
….2
考向3:名句默写...
…3
考向4:问题思考..
二、真题实战练.....
……4
三、重难创新练..·.
考点过关练
考向1: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汉未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
铁事。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诚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D.《穿井得一人》选自《列子》。这本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
2.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
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
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考向2:内容理解及字词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则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博学而笃志
笃:一(2)思而不学则殆殆:
(3)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然:一(4)我独亡
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