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四次联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四次联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1 20:57:33

文档简介

2023年秋季河南省高二第四次联考
生物学参考答案
1.A2.D3.C4.D5.C6.B7.D8.A9.B10.B11.A12.D13.C14.D
15.A 16.CD 17.ACD 18.ABC 19.D 20.BCD
21.(1)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2分)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2分)
(2)细胞因子(1分)辅助性T(1分)
(3)记忆T细胞(1分)对抗原具有识别和记忆能力,可在机体再次接触该种抗原时迅速增
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合理即可,2分)
(4)使靶细胞中的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因而可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
消灭(合理即可,2分)
22.(1)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1分)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2分)
(2)不会(2分)赤霉素可以提高种子萌发速率,且在一定范围内,赤霉素浓度越高,提高种
子萌发速率的效果越明显(2分)
(3)降低(1分)可以(1分)脱落酸组的最终发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而脱落酸一恢复
组的最终发芽率与对照组的基本相同(合理即可,2分)
23.(1)样方法(1分)
(2)增长(1分)04(2分)
(3)“J”(1分)b(2分)e(2分)
(4)通过增加福寿螺捕食者的数量来降低福寿螺的环境容纳量,有利于将福寿螺的数量控制
在较低水平(合理即可,2分)
24.(1)物种组成(2分)鲈鱼(1分)草鱼(1分)垂直(1分)
(2)种间竞争(1分)该水草在该鱼塘中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答出2点,
2分)
(3)它们在鱼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2分)
(4)发生了(1分)
25.(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分)
(2)分解者(1分)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2分)
(3)流入下一营养级的量(1分)流向分解者的量(1分)30(2分)15%(2分)
【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4-221B·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四次联考
生 物 学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3章第3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病患者在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血液中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健康人体电解质、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保持不变
B.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通常反映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C.正常血氧饱和度有利于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
D.若该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则可能会因CO 升高而出现酸中毒
2.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
B.图乙可对应图甲中d所示的亚显微结构
C.图乙中的B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
D.缩手反射是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下列有关激素功能研究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摘除法和移植法可以初步判断内分泌腺的功能
B.给动物注射某物质,可通过观察动物生理变化推测该物质的作用
C.可以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糖尿病狗来推测胰岛素的作用
D.班廷和助手通过摘除健康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利用了“减法原理”
【高二生物学 第 1页(共6页)】 ·24-221B·
4.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能分泌一系列激素,刺激靶腺产生和分泌特异性激素以调节机体。神经垂体不能合成激素,可以储存抗利尿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液中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增多
B.仅阻断神经垂体和下丘脑之间的联系,可导致动物甲状腺萎缩
C.胰岛和肾上腺髓质通过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来维持体内血糖平衡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
5.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 mRNA疫苗得以开发。将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的mRNA注入人体可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的上述mRNA 会在人体内翻译出S蛋白
B.针对S蛋白产生的抗体可特异性结合新型冠状病毒
C.注射mRNA疫苗可有效预防多种冠状病毒感染
D.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人体特异性免疫
6.某小组进行了不同浓度2,4-D对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因变量检测指标只能是生根数量
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C.该实验中甲组的 2,4-D浓度低于乙组的
D.该实验可以证明生长素能抑制植物生根
7.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侧为背光侧,甲侧的生长素含量低于乙侧的
B.对照组的胚芽鞘未经单侧光照射,不能产生生长素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胚芽鞘会发生向光弯曲
D.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尖端会发生横向运输
8.某小组调查 2 hm 的树林中杜鹃鸟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捉了 100 只鸟,其中杜鹃鸟有 80只,将其做好标记并放回树林中,一段时间后,又捕捉了 60 只杜鹃鸟,其中有标记的为20 只,由此可计算出该树林中杜鹃鸟的种群密度约为
A.120 只/hm B.150 只/hm C.240 只/hm D.300 只/hm
9.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春运期间影响北京人口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B
B.图中C通过影响 A 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高二生物学 第 2页(共6页)】 ·24-221B·
C.用大网捕捞鲫鱼会改变该鲫鱼种群的D
D.喷洒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会破坏该害虫种群的C
10.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要吸取试管上清液中的酵母菌培养液进行实验
B.实验时要先盖盖玻片再加酵母菌培养液
C.加入酵母菌培养液后立即用显微镜进行计数
D.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全部都要计算在内
11.某同学暑假去历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对该森林公园的自然风光印象深刻。他想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写一篇介绍该森林公园的短文。写作时该同学不需要考虑的是
A.该公园中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B.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C.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中的优势物种
D.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的位置
12.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 B.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C.统计物种相对数量时用取样器取样法 D.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到试管中保存
13.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 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年份 1 4 15 25 40
乔木 0 0 0 14 23
灌木 0 3 4 12 19
草本植物 28 27 26 30 34
总计 28 30 30 56· 76
A.该弃耕农田经历了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的演替
B.该弃耕农田经历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C.该地发生的演替会受环境影响,但不会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
D.该地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14.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包含 3条食物链 B.草属于生产者,鹰属于消费者
C.蛇和鹰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D.若蛇全部死亡,则鹰的数量会大量减少
15.“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意为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下列与此体现出的群落演替类型相同的是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高二生物学 第3页(共6页)】 ·24-221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褐色雏蝗是一年生昆虫,它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某褐色雏蝗种群在1947—1951年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是影响褐色雏蝗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B.由图可知该褐色雏蝗种群密度变动具有年间周期性
C.褐色雏蝗种群密度变化的季节性说明种群数量只受非生物因素影响
D.与 1949年相比,1951年该种群的种内竞争更剧烈
17.随着我国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北方的绿色屏障不断加固拓展。据统计,2009—2014年,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 1980 km ,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活动是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化的重要原因
B.“人沙和谐”意味着沙化土地上的群落最终都是森林生物群落
C.防沙治沙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群落可能是次生演替的结果
D.我国防沙治沙工程的成功说明人类活动可使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18.某小组通过调查森林中的动植物绘制出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刚开始,狐狸食物的1/2来自灰喜鹊,其余 1/2 来自松鼠。后来变为 1/3来自灰喜鹊,其余2/3 来自松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整前狐狸要获得 1 kJ 能量,至少需要消耗树木 75 kJ 的能量
B.调整后狐狸要获得1 kJ 能量,至少需要消耗树木 175/3 kJ 的能量
C.调整食物来源后,更有利于狐狸的生存
D.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9.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表示分解者,丙表示消费者
B.过程①主要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碳在生物群落中以CO 的形式进行传递
D.碳循环的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能量流动
20.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等。某时刻调查了某地的几种生态金字塔,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该地的能量金字塔
B.该地各营养级铅含量情况与乙类似
C.丙可表示该地生物量金字塔
D.生态金字塔中一般不包括分解者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细胞毒性 T 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靶细胞,启动细胞免疫的过程如图所示。
【高二生物学 第 4页(共6页)】 ·24-221B·
回答下列问题:
(1)靶细胞是指 。细胞免疫主要靠 来“作战”。
(2)①可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①表示 ,主要由 细胞合成分泌。
(3)细胞②表示 ,其作用是 。
(4)在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下靶细胞会被裂解,其意义是 。
22.(11分)某小组探究外加激素处理对某种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和表所示。其中发芽率为萌发种子在总数中的比率,萌发速率(T )表示达到发芽率 50%所需的时间,脱落酸—恢复组的处理为用 的脱落酸浸泡后,洗去脱落酸。回答下列问题:
赤霉素 脱落酸83
激素浓度 (mmol·L )
0.00 83
0.01 83 87
0.10 82 111
1.00 80 几乎不萌发
2.60 67 未萌发
(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是对植物生长发育 。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 。
(2)由上图实验结果可知,外加赤霉素 (填“会”或“不会”)改变最终发芽率。由上表实验结果可知,赤霉素对种子萌发速率的影响是 。
(3)由上图实验结果可知,1.0mm ol·L 脱落酸会 (填“提高”或“降低”)种子最终的发芽率,这种作用 (填“可以”或“不可以”)被消除,判断依据是 。
23.(11分)福寿螺主要栖息于流速缓慢或静止的淡水水体中,靠腹足爬行,也能在水中缓慢游泳,喜爱取食鲜绿多汁的植物。图1表示某水域中福寿螺在某时间段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图2 表示该水域中福寿螺的λ值变化曲线,λ 表示该水域中福寿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生物学 第 5 页(共6页)】 ·24-221B·
(1)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
(2)由图1可知,福寿螺在该时间段内的年龄结构属于 型,图2中的 (填横坐标轴上时间段)年对应的年龄结构与之相同。
(3)由图2可知,0~2年福寿螺的种群数量呈 形增长。图2中 (填字母)点时福寿螺的种群数量最多, (填字母)点时福寿螺的种群数量最少。
(4)青鱼喜食螺,在该水域中适量养殖青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福寿螺的数量,从环境容纳量角度分析,养殖青鱼对防治福寿螺危害的原理是 。
24.(11分)某鱼塘养殖户在鱼塘中放养了经济价值较高的鲈鱼,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鱼塘各种鱼类的数量占比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生活的水层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生活的水层 放养鲈鱼苗前所占数量比例/% 放养鲈鱼苗后所占数量比例/%
0年 5年 10年 15年 20年
鲈鱼 底层 0 75 50 35 17 10
鲢鱼 上层 23 6 12 15 19 21
鳙鱼 中上层 28 7 13 16 21 24
草鱼 中下层 33 8 18 24 28 31
青鱼 底层 16 4 7 10 15 14
(1)要认识鱼塘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 。放养鲈鱼苗5年和15 年后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鱼类分别是 、 。在该鱼塘不同的水层分布着不同的鱼类,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
(2)青鱼以蚌、蚬、螺蛳、蛤蜊等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也食虾和昆虫幼体。鲈鱼主要吃小虾、甲壳类以及水生昆虫和浮游生物。青鱼和鲈鱼的种间关系是 。若要研究该鱼塘中某种水草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特征有 (答出 2点)。
(3)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种鱼合称为“四大家鱼”。最晚在明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经济效益,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的生态学原理是 。
(4)放养鲈鱼苗后该鱼塘 (填“发生了”或“没有发生”)群落演替。
25.(11分)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如图所示,假设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均被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 (用文字表示)。
(2)图中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 ,该组分的作用是 。
(3)图中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量、 和 。若不考虑动物粪便量,图中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 kJ,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高二生物学 第 6页(共6页)】 ·24-221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