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公开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公开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2 10:2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蒹葭》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白露之后还有寒露。不违农时。大概就是农耕生活的真实需要。曹操在《短歌行》里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暑假里未完成的一个教案,现在重新打开《蒹葭》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灵感。此时南方的人早就秋衣穿在身。
人生苦短,你为何苦苦追寻一些东西,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实在苦。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导入
师:寒露过后,同学们最近对天气有什么感知呀?
生:有点冷
师:秋季的凉意,这是真切的感知。你们穿上了秋季的校服抵御这份秋天的凉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发生在秋季的诗歌。请你们大声的自由地朗读诗歌。在声音里感受《诗经.秦风.蒹葭》带给我们的诗意。
二、初读知《诗经》特点
师:我发现同学们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一章的时候,你们的声音都很和谐,听起来朗朗上口。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吗?我们找一找每一句最后的一个字,苍,霜,人,方,之,央。你们写一写这些字的拼音,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生:苍、霜、方、央。这四个字的韵母相同。
师:这就是诗歌中的音韵和谐,采用相同的韵母。原来,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里中就体会到了《蒹葭》的特点之一,音律和谐。(板书)
看人先看外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诗歌的外在,你们有别的发现吗?数一数每一句的字数,几个字?
生:四个字比较多,还有五个字。
师:对,这也是《蒹葭》的特点之一:四言为主。停顿为二/二,二/三(板书)在朗读的过程里,需要注意诗歌的节奏!还有没有别的发现?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
生:《蒹葭》一共有三章,每一章只有少数的字发生了变动。
师:同学你的观察真仔细,表扬!这就是《蒹葭》的另外一个特点:重章叠唱。也可以称为“复沓”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节奏感,感受《蒹葭》的韵律美。
三、再读明诗中意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把课下的注释写到原文旁边。你们能翻译诗歌大意吗?
四、三读解诗情
师:通过结合注释的方法,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诗歌大意了。同学们,你们数学里面学过直角坐标系吗?我想请个同学在黑板上帮老师画一个。咱们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地点。时间和地点的交界处就会构成一个独特的空间。
我们作为一个阅读这首诗歌的人处在此时此刻,我们称之为现在。我们站在现在,请将我们的眼睛移到过去,也就是《蒹葭》中的内容,彼时彼刻。请同学们在过去和地点构成的这个象限画出时间流逝,画出地点转移。
师:最近20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阿秒脉冲激光。阿秒是时间的一个非常小的单位,它是一秒钟的一百亿亿分之一。如果将一秒钟比作一座高山,那么阿秒就像山脚下的一粒沙。同学们找到《蒹葭》里面的阿秒脚步了吗?
生:没有
师:如果时间的单位是年,请问《蒹葭》这首诗歌描写的内容与哪个季节有关?
生:秋季。
师:你从《蒹葭》的何处看出来与秋天有关?
生1:蒹葭苍苍
师:芦苇长得茂盛就是秋天吗?夏天的芦苇不茂盛?
生2:白露
师:有露水就是秋天吗?露水一年四季都有。
生3:霜
师:霜在秋冬春都有。由此可见,同学们思考问题应该全面呀,还有同学来回答。
生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师:这位同学回答准确,他看到了诗歌的连续性、整体性。芦苇长势茂盛并且有露水凝结成霜的那个季节,正是秋季独有的景象。看到这样的秋景,你们内心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寒冷。
师:请你记住这个感觉---寒冷。寒秋时节,芦苇茂盛,白露成霜。
师:同学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但,如果时间的单位是天,请问《蒹葭》这首诗描写的一天当中的什么时间?
生:清晨。
师:哪里发现是清晨的?
生: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白露还没晒干,白露还没有还没蒸发完。太阳出来以后,露水就会逐渐被晒完。
师:寒秋时节,芦苇茂盛,清晨的白露还没蒸发完。你找到了《蒹葭》的时间密码,距离情感的破解又近了一步。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过程,我们看到了白露存在的时间,它生命的长度,这是多么短暂的一生。
在时间的横轴,大家看到时间向前。那么在地点的纵轴呢?你们自己标记【伊人,那个所爱的人】位置变化。
【伊人】在河对岸,又像在河水中央。
【伊人】在可望不可及的彼岸,谁需要抵达?我们知道具体是谁吗?没人知道。但就是有这么个人。那么,这个人我们假设是第一人称【我】
师:为了抵达【伊人】,【我】做了什么?
生:溯洄从之,溯流从之。
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寻找【伊人】。
师:寻找的路上很平坦吗?
生:不平坦。
师:这条路在原诗中怎么说?
生: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这条追寻之路艰险,崎岖高而陡峭,迂回曲折。
师:既然寻找【伊人】的路这么不好走,【我】为什么还要追寻这么长时间?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有什么特点?
生:因为【伊人】是心中所爱的人,为了心中那份纯粹的爱,为此耗费长时间去跋山涉水,去踏遍万水千山,【我】乐此不疲。【我】很执着
师:是啊,心中要有所爱,这样路再遥远艰险,【我】也会不畏艰险,必定追寻。这条路会很难走,【我】会失落失望,但我仍要一直追寻,因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真相。人们需要一个彼岸去抵达!
那么【我】是谁呢?
【我】可以是任何一个执着追寻的人。
[过去]
若【我】是曹操,追寻的【伊人】可能是什么?
……统一天下
若【我】是陶渊明,追寻的【伊人】可能是什么?
……世外桃源,自由,闲适
若【我】是李白,追寻的【伊人】可能是什么?
……治国安邦,求仙访道
若【我】是杜甫,追寻的【伊人】可能是什么?
……治国安邦,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现在]
若【我】是高中生,追寻的【伊人】是什么?
也许是考一所理想的大学
若【我】是高中老师,追寻的【伊人】是什么?
教书育人
[未来]
师:同学们,若【我】指的是一个国家,那么追寻的【伊人】是什么?请你们思考一下
辛弃疾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看一看教室里的24字核心价值观。
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文明和谐……
师: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的,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都有一个建设【更美丽的中国】的目标 ,我们从过去的《蒹葭》中找到了一个坚持追寻的【国家】,你们和老师都在追寻一个更美丽中国的路上,或许我们会遇到艰难险阻,但请你们坚信,我们都是追梦人!
不管这条路上的艰难险阻如何,请你一定要有所爱!然后,再坚持不懈的去追寻就对了!请同学们再一次朗读《蒹葭》,体会诗情!
作业布置
1.用这个坐标轴的未来部分,请你们继续画出【伊人】和【我】可能的足迹
2.背诵和默写全诗
【参考译文】
芦苇茂盛,露水变成白霜。所爱的那个人。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寻找,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茂盛,白露尚未晒干。所爱的那个人,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高又陡。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芦苇茂盛鲜明,白露尚未被蒸发完。所爱的那个人,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