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光现象 期末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光现象 期末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11 21: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 光现象 期末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第4章 光现象
一、选择题。
1、我国的学者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探究的人,早于牛顿2000多年就已经总结出相似的理论,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
B.小孔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D.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只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2、(多选)某同学站在清水池边看见水中的自己、鱼、飞机和云,则属于反射成像的( )
A. 鱼 B. 云 C. 自己 D. 飞机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 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 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离水面( )
A.2 m B.1.4 m C.0.6 m D.2.6 m
4、进入卖水果的商店,你会看到正对大门的整面墙上都镶有平面镜,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让房间更明亮 B.增大房间的空间感
C.使平面镜中的“水果”更美观 D.方便人们选购水果
5、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 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 s1=s2 B. s1<s2 C. h1>h2 D. h1=h2
6、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7、关于红外线、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 ℃以下的物体不发出红外线
B.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紫外线
C.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紫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
D.温度越低的物体,辐射处的红外线越强
8、小明同学在课外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制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外筒左侧中央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点燃蜡烛并置于小孔前一段距离,贴在内筒左侧半透明纸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关于小孔成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半透明纸上成的是整个蜡烛倒立的实像
B.像的形状不是三角形,而是圆形的亮斑
C.增大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并向右拉动内筒,像变大
D.其他不变,仅移动内筒,既可成放大也可成缩小的像
9、(双选)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在积水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有积水
B. 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有积水
C. 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有积水
D. 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有积水
10、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11、科学家发现一种特殊的负折射材料。所谓“负折射”,是指当光线在界面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始终位于法线同一侧。则当有一束光线射到负折射材料上时,正确的折射光路是(  )
A. B.
C. D.
12、电视的遥控器能够发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亮度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侧面的墙壁或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3、下面由“运动会”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需要看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声音开始,是利用光速远大于声速的道理
B.1500m运动员整个过程是变速运动
C.比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发令枪响度大传播距离远
14、如图所示,小红同学能够看到掉在地面上不发光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人眼发出的光射到了书上
B.书发出的光射到了小红的眼睛里
C.书反射的光射到了小红的眼睛里
D.以上原因都正确
15、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B.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 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16、如图为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传播的示意图,其中实线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B是折射光线 B.AO是入射光线
C.入射角是30° D.空气在NN′的右侧
二、填空题。
17、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现象可用光的
    知识解释。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会变化,当易拉罐适当远离蜡烛时,所成的像将变   (选填“大”或“小”)。
18、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当液面降低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
   (左或右)移动;若液面不变,要使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应
   (“增大”或“减小”)光束与液面的夹角。
19、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__ 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__ __(填“虚”或“实”)像.
20、两块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玻璃砖相互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后,从右侧玻璃砖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垂直”、“平行”或“相交”);其原因是    。
21、据调查市场上出售的图书,有部分加入了荧光剂,使之看起来非常的白,但它对人体却极为有害,其实鉴别方法很简单,只需用   灯(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其表面,若出现蓝色荧光,则说明是含有荧光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书上的字,是因为其表面对光发生了   发射.
22、如图所示是一束激光射进不均匀糖水时的径迹,由此可知,光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光不仅能够传播信息,还可以传播   。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塔式光热发电站,位于我国敦煌。该发电站通过1.2万面定日镜(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进行发电。某时刻光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定日镜的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
24、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会/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   。
(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   (增大/减小/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   度。
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 mm和2 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 cm,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_________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计算类综合题。
26、某人看见闪电经过5s才听到雷声,那么,
(1)人们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2)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多少km?
第4章 光现象 期末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第4章 光现象
一、选择题。
1、我国的学者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探究的人,早于牛顿2000多年就已经总结出相似的理论,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
B.小孔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D.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只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答案】A
2、(多选)某同学站在清水池边看见水中的自己、鱼、飞机和云,则属于反射成像的( )
A. 鱼 B. 云 C. 自己 D. 飞机
【答案】B,C,D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 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 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离水面( )
A.2 m B.1.4 m C.0.6 m D.2.6 m
【答案】C
4、进入卖水果的商店,你会看到正对大门的整面墙上都镶有平面镜,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让房间更明亮 B.增大房间的空间感
C.使平面镜中的“水果”更美观 D.方便人们选购水果
【答案】B
5、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 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 s1=s2 B. s1<s2 C. h1>h2 D. h1=h2
【答案】D
6、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B
7、关于红外线、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 ℃以下的物体不发出红外线
B.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紫外线
C.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紫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
D.温度越低的物体,辐射处的红外线越强
【答案】C
8、小明同学在课外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制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外筒左侧中央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点燃蜡烛并置于小孔前一段距离,贴在内筒左侧半透明纸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关于小孔成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半透明纸上成的是整个蜡烛倒立的实像
B.像的形状不是三角形,而是圆形的亮斑
C.增大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并向右拉动内筒,像变大
D.其他不变,仅移动内筒,既可成放大也可成缩小的像
【答案】D
9、(双选)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在积水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有积水
B. 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有积水
C. 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有积水
D. 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有积水
【答案】AD
10、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答案】C
11、科学家发现一种特殊的负折射材料。所谓“负折射”,是指当光线在界面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始终位于法线同一侧。则当有一束光线射到负折射材料上时,正确的折射光路是(  )
A. B.
C. D.
【答案】B
12、电视的遥控器能够发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亮度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侧面的墙壁或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答案】B
13、下面由“运动会”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需要看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声音开始,是利用光速远大于声速的道理
B.1500m运动员整个过程是变速运动
C.比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发令枪响度大传播距离远
【答案】C
14、如图所示,小红同学能够看到掉在地面上不发光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人眼发出的光射到了书上
B.书发出的光射到了小红的眼睛里
C.书反射的光射到了小红的眼睛里
D.以上原因都正确
【答案】C
15、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B.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 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答案】A
16、如图为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传播的示意图,其中实线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B是折射光线 B.AO是入射光线
C.入射角是30° D.空气在NN′的右侧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现象可用光的
    知识解释。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会变化,当易拉罐适当远离蜡烛时,所成的像将变   (选填“大”或“小”)。
【答案】倒立;直线传播;小。
18、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当液面降低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
   (左或右)移动;若液面不变,要使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应
   (“增大”或“减小”)光束与液面的夹角。
【答案】50°;右;增大。
19、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__ 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__ __(填“虚”或“实”)像.
【答案】一定 虚
20、两块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玻璃砖相互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后,从右侧玻璃砖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垂直”、“平行”或“相交”);其原因是    。
【答案】平行;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入射角等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
21、据调查市场上出售的图书,有部分加入了荧光剂,使之看起来非常的白,但它对人体却极为有害,其实鉴别方法很简单,只需用   灯(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其表面,若出现蓝色荧光,则说明是含有荧光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书上的字,是因为其表面对光发生了   发射.
【答案】紫外线;漫
22、如图所示是一束激光射进不均匀糖水时的径迹,由此可知,光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光不仅能够传播信息,还可以传播   。
 
【答案】在同种均匀介质中;能量。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塔式光热发电站,位于我国敦煌。该发电站通过1.2万面定日镜(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进行发电。某时刻光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定日镜的位置。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4、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会/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   。
(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   (增大/减小/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   度。
【答案】(1)向左移动;会;烟雾; (2)在同一平面内;减小;0。
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 mm和2 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 cm,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_________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2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30 不能 虚 (4)不变
五、计算类综合题。
26、某人看见闪电经过5s才听到雷声,那么,
(1)人们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2)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多少km?
【答案】(1)人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2)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1.7km。 
【解析】(1)人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2)打雷处距人的距离:
s=vt=340m/s×5s=1700m=1.7km。
答:(1)人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2)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1.7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