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曲靖云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曲靖云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1 21:34:54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B 2.B 3.B 4.B 5.D
6.A 7.B 8.D 9.D 10.B
11.B 12.B 13.A 14.C 15.C 16.A
17.C 18.A 19.C 20.B 21.C 22.B
23.C 24.D 25.D 26.C 27.D 28.A
29.C 30.A 31.C 32.D 33.C 34.D 35.C
36.(1) 光球 色球 日冕
(2) 光球 日冕层 11
(3)光球
(4)色球 耀斑
(5)发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场”现象;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有一定的相关性。
37.(1)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A
(3) 降低 升高
(4) A B C
(5) A B
(6) B 臭氧层
参考答案:
1.B
【详解】上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缺乏,B正确;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A错误;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是能量较为分散,C错误;上海能源贫乏,能源蕴藏量不大,D错误。故选B。
2.B
【详解】图①中的太阳能汽车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发电而获得能源,A不符合题意;图②中,羊八井地热发电站利用的地热来自地球内部,不是来自太阳辐射,B符合题意;图③中加气站的天然气或液化气来自于矿物燃料,矿物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能转化而来,生物能是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而来,C不符合题意;图④中用于烧烤的木炭来自于生物能,生物能是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而来,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斜穿等压线,与等压线成一夹角,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B
【详解】白天沙漠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绿洲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高空风向由沙漠吹向绿洲,由于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为正北风,故B正确,ACD错误。
5.D 6.A
【解析】5.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绕地轨道后,围绕地球运动,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地月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恒星能自行发光,它的光线经过大气层时发生多次折射,传到我们眼睛的过程中就会忽明忽暗,一闪一闪的,这是区分恒星与行星的方法之一。在乡间,在晴朗的夜晚,仰望苍穹,繁星满天,这些星星大部分是闪烁的,为恒星,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注意天体的视觉特征:恒星是闪烁的;行星、卫星是明亮的;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
7.B 8.D
【解析】7.根据材料可得,遥感三十三号04星围绕地球运行,A选项错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为天体,B选项正确;收到地球引力的影响,C选项错误;遥感三十三号04星为人造天体与月球不同,D选项错误;故选B。
8.在轨道运行的“遥感三十三号04星”为地球的卫星,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ABC选项错误;河外星系不包括地月系,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判断天体的三个条件:1.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2.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3.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中。
9.D 10.B
【解析】9.太阳活动释放的电磁波等影响通过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对长波通信信号影响很小,①错误;太阳活动会引起两极地区高空的极光现象,在美国的高纬度地区可以看见,②正确;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的是色球层的太阳黑子,日冕层太阳活动对气候影响很小,③错误;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带电粒子等会影响卫星通信信号,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③错误,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不是核裂变反应,A错误;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人类生活生产主要的直接和间接能量来源,B正确;发射到太空后该望远镜是宇宙间的物质,是天体,C错误;该望远镜能观测到太阳风暴,但太阳风暴是太阳大气的异常波动,该望远镜不能提前获知太阳风暴,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能影响地球的气候。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爆发时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为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冲进两极高层大气,在高纬度地区形成美丽的极光现象。
11.B 12.B
【解析】11.太阳由炽热的气体构成,据研究统计,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其它元素物质很少,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氢聚变为氦,由此可知,太阳的主要成分应为氢和氦,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2.太阳内部具有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氢原子核在此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原子核,损失部分质量,释放巨大的能量,这是太阳能量的来源,B符合题意;太阳能量不来自其他恒星和银河系中心,排除AC;太阳内部主要由最小的原子核物质构成,很难发生核裂变反应,太阳能量不来源于核裂变反应,排除D。故选B。
【点睛】在大约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太阳的核心将发生坍缩,导致温度上升,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太阳开始把氦元素聚变成碳元素。虽然氦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氢聚变产生的能量少,但温度也更高,因此太阳的外层将膨胀,并且把一部分外层大气释放到太空中。当转向新元素的过程结束时,太阳的质量将稍微下降,外层将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运行的轨道处。
13.A 14.C
【解析】13.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大致表现为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多,东部及南部地区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乌鲁木齐纬度较海南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理论上获得太阳辐射较少,不符合题意,A错误;乌鲁木齐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远,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晴天多,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口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新疆乌鲁木齐比海南海口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且虽然乌鲁木齐海拔较海口高,但海拔(地形因素)对两地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影响不如气候差异,B错误,C正确;经济密度对太阳辐射总量基本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状况,其强度主要与太阳高度、天气特征、海拔、坡向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太阳高度大的地方太阳辐射强,天气状况好的地方太阳辐射强,海拔高的地方太阳辐射强。分析年太阳辐射总量时,还要考虑日照时数,如昼夜长短状况等。
15.C 16.A
【解析】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属于爬行动物,生活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正确;前寒武纪在元古宙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A错误;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时代,B错误;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繁盛的时代,D错误。故选C。
16.该时代为中生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A正确。无脊椎动物时代是古生代,两栖类是存在于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古生代,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恐龙等各类爬行动物以及裸子植物是当时地球生物的主宰。
17.C 18.A
【解析】17.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C正确;地壳、地核和下地幔不是岩浆的发源地,ACD错误。故选C。
18.读图可知①圈层是地壳,其厚度海洋较陆地薄,A正确;②圈层是地幔,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B错误;③圈层是外核,由于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自上向下传播过程中在古登堡界面消失,加之内部压力巨大,外核物质状态不可能为气态,推测其可能为液态,C错误;④圈层是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19.C 20.B
【解析】19.图示景观的主体要素是水从高处几乎垂直落下形成的瀑布,属于水圈,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0.图中的空气体现了大气圈,植被等体现了生物圈,瀑布等体现了水圈,岩石等体现了岩石圈,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加上内部圈层的岩石圈,共同组成地表四大圈层,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地表环境的有机整体。
21.C 22.B 23.C
【解析】21.①是太阳辐射,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影响夜晚降温,AD错误;②是地面辐射,对夜晚温度影响小,B错误;③是大气逆辐射,主要是在夜晚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是影响夜晚温度的主要因素,C正确。故选C。
22.大气白天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夜晚是保温作用。阴天时白天削弱作用强,气温不太高;夜晚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会太低,所以昼夜都阴天时温差最小,AC错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样的天气条件,海洋比陆地温度变化小,阴天且位于海洋上的地区昼夜温差最小,B正确,D错误。故选B。
23.夜晚在温室大棚里放置装满水的水桶,减小了夜晚降温程度,缩小了昼夜温差,A错误;给刚种植的农作物覆盖地膜可以起到保温作用,无法增大温差,B错误;在果园里面铺设鹅卵石,减小下垫面的比热,可以增大昼夜温差,C正确;夜晚在农田里点烟释放烟雾可以起到保温作用,缩小昼夜温差,D错误。故选C。
【点睛】多云的白天气温低,主要是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强烈反射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因此晴朗天气比阴天昼夜温差大。海洋比热比陆地小,因此陆地昼夜温差变化比海洋大。
24.D 25.D
【解析】24.③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能够解释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的是散射作用,A错误;④代表地面反射,B错误;⑤代表大气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不会使大气明显增温,C错误;雾霾天时,⑥大气逆辐射将增强,导致气温上升,D正确。故选D。
25.深秋季节晴朗天气多,云层较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图2所示做法(点燃煤炉,并用扇子扇动)会释放烟气,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尘埃等的含量,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D正确;植物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地下水,且点燃煤炉无法直接增加空气中的水汽,A错误;夜晚植物基本不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地面辐射是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形成的,点燃煤炉不能增加地面辐射,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可分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基本过程。地面吸收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增温,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称为大地暖大气;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称为大气还大地。
26.C 27.D
【解析】26.表层海水温度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因此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①是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曲线;由于副热带海域的降水较少,蒸发较为旺盛,盐度最高,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可知②为盐度分布曲线;表层海水密度主要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密度越低,表层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增,可知③为密度分布曲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读图可知,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较低,由于该海域附近的海水温度较高,且该区域的降水较多,其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可知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较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海水密度分布规律:①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②极地海区:海水结冰,盐度较高,表层海水密度最大。③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特殊性:有时随着深度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会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这可能会使得潜艇掉落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导致艇毁人亡。⑤季节差异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为降密期,而秋季为增密期。
28.A 29.C
【解析】28.读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环节从海洋(陆地)进入大气是蒸发;②环节从大气降到地面或海洋是降水;③环节在地表流动是地表径流;④环节表示从地表径流向下渗入地下是下渗;⑤环节表示在水体在地下流动是地下径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9.目前人类对③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最大,A错误;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输入地环节③的水量,同时也会减少输出地环节③的水量,B错误;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C正确;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⑤的水量,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循环过程是指大自然中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可以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大循环是海洋蒸发的水分经大气流动输送到陆地,形成降水,再通过径流回到海洋,形成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水分循环。小循环是海洋或陆地的水分蒸发后,水蒸气凝结成云,再变成雨,并复归原来的海洋或陆地。
30.A 31.C
【解析】30.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美观性增强,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能力增强,可以提升住宅环境的舒适性,A正确;浙江省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无需收集雨水,B错误;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风力侵蚀作用弱,C错误;由材料“覆盖有本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物,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形成具有森林效应的生态居住群落”可知,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主要是为了提升住宅环境的舒适性,而不是提高植被对光照的利用率,D错误。故选A。
31.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自然环境的乔木属于多革质叶片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冬季气候温和,终年常绿,C正确;板状根是热带雨林的特征,A错误;耐寒耐旱,叶片呈针叶状是亚寒带针叶林的特征,B错误;夏绿冬枯,季相变化显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征,D错误。故选C。
【点睛】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32.D 33.C
【解析】32.“草原巨人”纺锤树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减少干季水分蒸发,形成图示植被外形特点,将水分储存在植物体内;骆驼刺根系发达,主要是该地区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较深;热带季雨林分布地区年降水丰富,树木可独木成林,因此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水分条件的差异,D正确;与光照条件、土壤性质、海陆位置差异没有必然性的关系,A、B、C错误。故选D。
33.骆驼刺根系发达,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较深,根据材料可知,骆驼刺应为温带荒漠地区的典型植被。由于所在地区气候干旱,所以植被稀疏,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C正确,A、B错;气候干旱,为保持植被体内水分,减少叶片水分蒸发,叶面不可能宽大,D错。故选C。
【点睛】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得特别深,根系很发达,根系铺开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很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生存几率。
34.D 35.C
【解析】34.图中所示洞穴中,甲是从洞顶向下发育的,乙是从底部向上发育的。四个选项中,石钟乳、石帘从洞顶向下发育,石笋从底部向上发育,石柱是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的,由此可知甲为石钟乳,乙为石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5.该洞穴中有石笋、石钟乳等,判断该地貌为溶洞,为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C正确;冰川侵蚀地貌、海岸侵蚀地貌和风沙侵蚀地貌没有溶洞景观,ABD错误。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亦称之为岩溶地貌。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石芽、溶沟、落水洞、溶蚀洼地、峰林、峰丛、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36.(1) 光球 色球 日冕
(2) 光球 日冕层 11
(3)光球
(4)色球 耀斑
(5)发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场”现象;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有一定的相关性。
37.(1)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A
(3) 降低 升高
(4) A B C
(5) A B
(6) B 臭氧层麒麟区曲靖云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卷 地 点火发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计入绕地轨道后,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
理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6.在乡间,在晴朗的夜晚,仰望苍穹,繁星满天。这些星星大部分为( )
第 I 卷 选择题(共 70 分)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一、单选题(共 35 小题,每题 2 分) 2023 年 9 月 27 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 04 星发射升
1.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空,卫星顺利进入高度约 700 千米预定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
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 国土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下图为此次卫星发射照片。
图示意太阳能屋顶发电。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7.在轨道运行的“遥感三十三号 04 星”( )
B.上海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A.绕月球运行 B.成为新的天体 C.不受天体引力 D.结构特征与月球相同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8.在轨道运行的“遥感三十三号 04 星”不属于的天体系统的是( )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如下图中所示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日全食是科学家观测日冕的绝佳机会,但这样的时机过于短
暂稀少。中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测模式,将望远镜
发射到太空,太阳、地球、望远镜三者一线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①太阳能汽车②羊八井地热发电站③加气站④木炭烧烤 且地球能恰好完全遮挡太阳(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地球上的现象可能与日冕层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3.近地面的风向( ) ①天线电长波通信信号减弱②到美国的游客看到了极光现象③亚欧大陆降水增加④卫星通信信号受干扰
A.与等压线平行 B.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与等压线垂直 D.无规律可行 1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4.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某地绿洲和沙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太阳辐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主要的直接和间接能量来源
C.发射到太空后该望远镜不能称之为天体
D.发射到太空后该望远镜可提前获知太阳风暴
通常情况下,白天绿洲和沙漠之间的高空风向为( )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
A.正南风 B.正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
2023 年 10 月 26 日中午 11:13,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 F 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A.氢和氧 B.氢和氦 C.氧和氮 D.氢和氮
试卷第 1页,共 4页
{#{QQABKQSUggAIABAAARgCAQ1oCACQkAGCCAoGQEAAIAAAARFABAA=}#}
12.太阳的能量来自( )
A.其他恒星 B.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C.银河系中心 D.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下图为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地壳 B.地核 C.软流层 D.下地幔
18.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薄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固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下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到的瀑布照片,观察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9.该景观主体是下面哪个圈层的地理事物(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
20.图中的绿色植物是哪个圈层的组成(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
13.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整体分布特征是( )
A.西北多,东南少 B.由南向北减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分布比较均匀 昼夜温差是由白天温度的最高值和夜间温度的最低值之差决定的。在实际
14.新疆乌鲁木齐比海南海口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测量中,白天最高温常在午后的 14 点左右,夜间最低温常在日出前。下图为大
A.纬度高低 B.地形因素 C.气候差异 D.经济密度 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影响夜晚降温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图中的( )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8 月 12 日报道,南安普敦大学的古生物 A.① B.② C.③ D.④
学家认为,去年在尚克林发现的 4 块骨骼属于一种新的兽脚类恐 22.下列选项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龙。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恐龙生活在( )时期。 A. B. C. D.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6 23.增大昼夜温差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对于该时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A.夜晚在温室大棚里放置装满水的水桶 B.给刚种植的农作物覆盖地膜.爬行动物时代 .无脊椎动物时代 .两栖类 .蕨类植物繁盛
C.在果园里铺设鹅卵石 D.夜晚在农田点烟释放烟雾
当地时间 2023 年 8 月 13 日夜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喷发,岩浆喷涌而出,大量火山灰被喷向天
图 1 为大气受热过程图,图 2为电影《云中漫步》中的一个场景:深秋的夜里,人们在葡萄园里点燃煤炉,
空。下图为火山喷发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 2页,共 4页
{#{QQABKQSUggAIABAAARgCAQ1oCACQkAGCCAoGQEAAIAAAARFABAA=}#}
并用扇子扇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 )
A.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29.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24.图 1 中(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④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A.③可以解释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 B.④代表地面吸收热量后的地面辐射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C.⑤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 D.雾霾天时⑥将增强,导致气温上升
25.图 2 中人们的做法是为了( )
浙江省推广未来社区建设,其建筑亮点之一是在建筑的垂直方向上,
A.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 B.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于光合作用
覆盖有本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物,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
C.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 D.增强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
形成具有森林效应的生态居住群落。下图示意“垂直森林”效果图。完
成下面小题。
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30.“垂直森林”营造乔木、灌木和草本组成的立体植被,其主要目的是
( )
A.提升住宅环境的舒适性 B.增加建筑物对雨水的收集
C.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 D.提高植被对光照的利用率
31.“垂直森林”中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乔木,其特征是( )
A.树干高大,常有板状根 B.耐寒耐旱,叶片呈针叶状
C.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 D.夏绿冬枯,季相变化显著
26.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 )
A.密度、温度、盐度 B.温度、密度、盐度 C.温度、盐度、密度 D.密度、盐度、温度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的典型植物。据此完
27.5°N 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的密度特点及其成因是( ) 成下面小题。
A.密度高——海水温度高,盐度低 B.密度低——海水温度低,盐度高
C.密度高——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D.密度低——海水温度高,盐度低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试卷第 3页,共 4页
{#{QQABKQSUggAIABAAARgCAQ1oCACQkAGCCAoGQEAAIAAAARFABAA=}#}
32.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分)
A.光照条件不同 B.土壤性质不同 C.热量条件不同 D.水分条件差异 (3)人们肉眼所看到的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是 层。(填文字)(2 分)
33.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4)图中 B 层是 层,该层有时出现局部突然增亮的现象,叫做 。(填文字)(2 分)
A.植被稠密 B.种类繁多 C.群落结构简单 D.叶面宽大 (5)试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6 分)
下图是一些旅游者经常见到的一种地貌景观。在洞穴中,千姿百态的地貌映入眼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34.图中甲、乙地貌分别表示( )
A.石帘、石柱 B.石柱、石笋 C.石柱、石帘 D.石钟乳、石笋
35.该地貌属于( )
A.冰川侵蚀地貌 B.海岸侵蚀地貌
C.地下喀斯特地貌 D.风沙侵蚀地貌 (1)图中大气的名称,A 层是 ,B 层是 ,C 层是 。(填文字)(3 分)
(2)A、B、C 三层大气,空气密度最大的是 层。(填字母)(2 分)
(3)A 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 (升高或降低),B 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 (升高或降低)。(2 分)
二、综合题(30 分) (4)对流运动强烈的是图中的 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 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的是
36.读“太阳大气层结构层次图”,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层。(填字母)(3 分)
(5) 若人类活动导致大气层中某种大气成分增加或减少,则该层可能是 层或 层。(填字母)(2 分)
(6) 层(填字母)中 20-40 千米的高度,臭氧含量较高,称为 ,能够吸收对人类和动植物有伤
害的紫外线,故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 分)
(1) 图中 A、B、C 三层次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 层、 层、 层。
(3 分)
(2)用图中字母填空: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 层,太阳风出现在 层,它们活动的周期约为 年。(3
试卷第 4页,共 4页
{#{QQABKQSUggAIABAAARgCAQ1oCACQkAGCCAoGQEAAIAAAA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