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1、 ,秋容如拭。
2、四面歌残终破楚, 。
3、身不得,男儿列, , 。
4、俗子胸襟谁识我? 。
5、莽红尘, ? !
6、秋瑾的《满江红》中“ , 。
,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7、秋瑾的《满江红》中“ ”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为篱下黄花开遍
为篱下黄花开遍
八年风味徒思浙
心却比,男儿烈
英雄末路当磨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心却比,男儿烈
身不得,男儿列
从前有一位年轻人,一心想得道成仙。便风尘仆仆,千里迢迢,不辞劳苦的奔赴峨眉山拜会一名智真长老!“大师,我想皈依佛门,得道成佛成仙,您老可一定要收留于我啊!”“阿弥陀佛!这么大的事情,你和你的父母亲商量过了吗?”“没有,长老。”“孽畜!这么大的事情,你敢私做主张。徒儿们,拉出去打他40大棒。”打完后,被轰了出去!谁知,这位兄弟锲而不舍,养了几个月伤,又来了!“大师,我要遁入空门,成佛成仙,您老一定要收下我!”“你和父母亲商量了吗?”“商量了,早商量了!”学生迫不及待。“孽畜!你这个孽畜,这么一点点小事情,自己都做不了主,要你何用,徒儿们,接着打!”又是四十大棒后被轰下山去!谁知,这家伙第三次又来了:”大师,我一定要遁入空门,您老一定要收留我!”“那你和父母说了吗?”“我敬仰大师的为人和学识已经非常久了,我把自己的建议和父母一讲,他们听说是您,非常赞同啊!”“嗯!孺子可教!”大师微笑着收留下了他!可见,语言技巧是多么的重要。
晏子,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出使不受辱,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晏子使楚,以狗国才有狗洞、不肖者使使不肖国、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也维护了个人尊严。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褒奖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蔺相如
历史名人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上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崇高的爱国热情,智斗强秦,以和氏璧有一小毛病、斋戒五天,完璧归赵。
诸葛亮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诸葛亮前往江东促成孙刘联盟时,舌战群儒,谈笑风生,用外交手段建立了孙刘联合抗曹统一战线,后来更是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粉碎了曹操一举南下的企图,保存和壮大了刘备集团的势力,为鼎立一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
答:
每天有多少人过桥?
每天有五个人过桥。
南京长江大桥
工、农、兵、学、商
问
答
尼克松
周总理
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喜欢低着头,而美国人走路总是抬着头?
周恩来答:
基辛格问:
西方记者: 你们国库里到底有多少人民币?
周恩来答:
因为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所以总是低头攀登;而美国人正在走下坡路,所以两眼望天。
共有十八元八角八分。
简析下列对话的言外之意。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①美国记者:
②周总理:
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派克钢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朝人民的手下败将。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上面所列举的只是我国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外交使节中的代表,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的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我国历史上另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他就是唐雎。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记述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又名《国策》、《国事》。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 载录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论的汇编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常识介绍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进行整理编辑而成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常识介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以“易地”之名的诈骗手段吞并安陵。
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背景链接
1、学习文章,积累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
3、探究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学习目标:
唐雎(jū) 怫然(fú)
免冠徒跣(xiǎn) 以头抢地(qiāng)
庸夫(yōng) 韩傀(guī)
休祲(jìn) 缟素(gǎo)
色挠(náo) 寡人谕(yù)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要求:
1、读准字音。
2、正确断句。
3、尽量读出人物的语气。
朗 读 课 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 / 亦尝闻 /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 /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 / 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 / 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
陵,安陵君其 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 于秦。
表示祈使语气
施予恩惠
用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拿它来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疏通文意
对……说
派
交换
虽然这样
答应
不
同“悦”,高兴
出使
从
到
始终
状后
1、概括段意。
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而不悦。
(交待唐雎使秦的原因,是故事的开端)
2、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3、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 采取“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第一段分析
秦 王
安陵君
以五百里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秦王不悦
使人谓、寡人
轻慢
利诱之,盛气凌人
先设骗局,以强凌弱,以大欺小,首开祸端。
骄横
在第1段秦王与安陵君的交锋中,两人各有什么表现,看出两人什么性格特点?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言辞
委婉
受地于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陈理为据,不容置疑
婉辞坚拒,有理有节,不失明君风度。
使唐雎使于秦
果断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作
凭借
译文: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君却凭借着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长者,所以不在意(不打他的主意)。
疏通文意
通“措”
可是,表转折
把
使……灭亡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 寡人者,
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 是也。安陵君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违背、不顺从
译文: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安陵君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来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疏通文意
增广,扩充
即使
像
哪里只是
这样
助词,不译
轻视、看不起
同“欤”,疑问语气助词
1、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2、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3、比较安陵君的反驳和唐雎的反驳有何异同?
4、概括段意。
不是真心话。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
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质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句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
不同点: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
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
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段分析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 亦 尝 闻天子之怒
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
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 跣,以头抢地尔。”
也
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就要使百万人横尸在地,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疏通文意
愤怒的样子
平民
赤脚
对人的敬称
曾经
听说
碰,撞
罢了
使……倒下
裸露
横尸在地
摘下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
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
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译文: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疏通文意
平庸无能的人
在,到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句首语气词
同“苍”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
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 必怒,伏尸二人,流
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如果
译文: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一定要发怒,就会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们因此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疏通文意
这里偏指凶兆,偏义复词
拔
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这样
一定
吉祥
不祥
将要
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3、 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进行残酷的战争
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
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表达了要与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并为下文的举动做铺垫。
第三段分析:
4、概括段意。
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誓死维护国土的决心。
(故事情节的高潮)
史料拾遗:
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 之一。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欲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此即中国历史上著名“鱼肠剑”的来历),专诸当场刺杀了吴王僚,但也被其侍卫所杀,史称为“专诸刺王僚”。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
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 以有先生也。”
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译文: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就到这种地步呢!我现在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是安陵国却凭着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疏通文意
面露胆怯之色
因为
明白,懂得
只,仅仅
第四段段意:
写唐雎不辱使命,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故事的结局)
人
物
形
象
分
析
归纳安陵君、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狡诈狂妄,
盛气凌人
头脑清醒,
不卑不亢
从容镇定,
据理力争
恩威并施
骄横狂暴
不可一世
不畏强暴,
勇于献身
前倨后恭
外强中干
胆识兼备,
坚强无畏
秦王
安陵君
秦王
唐雎
对比
归纳安陵君、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
安陵君头脑清醒,知人善任。
秦王是一个阴险狡诈,骄横狂暴,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恃强凌弱、前倨后恭的封建统治者。
唐雎是一个忠君爱国、正气凛然、机智果敢、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外交家形象。
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小国之臣唐雎临危出使秦国完成使命的故事,文章运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这一形象,歌颂了他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并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合作探究
文言词汇积累
1、通假字
1. 故不错意也( )
2.仓鹰击于殿上( )
3.秦王不说( )
“错”通“措”,放置
“仓”通“苍”,青白色
“说”通“悦”,高兴,愉快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秦王不说( )
请说之( )
高可二黍许( )
安陵君其许寡人( )
使
说
许
派
出使
同“悦”,高兴
解释
多一点
听从
2、一词多义
徒
夫
免冠徒跣
(光着,动词)
徒以有先生也
(仅仅、只,虚词)
此庸夫之怒也
(……的人,名词)
夫专诸之刺王僚
(发语词无实义,虚词)
2、一词多义
1.挺剑而起( )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3.长跪而谢之( )
连词,表修饰
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修饰
“然” 的用法:
1.虽然( )
2.秦王怫然怒 ( )
这样
……的样子
“而” 的用法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2.愿终守之( )
3.专诸之刺王僚也( )
4.长跪而谢之曰( )
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唐雎
助词,的
“之” 的用法
“于” 的用法
1.受地于先王( )
2.仓鹰击于殿上( )
3.请广于君( )
从
到
给
古
今
异
义
非若是也 古义:
今义:
挺剑而起 古义:
今义:
大王加惠 古义:
今义:
岂直五百里 古义:
今义:
以头抢地 古义:
今义:
这样
表示判断
拔出
硬而直
给予
增加
只、仅仅
与“曲”相对,形容词
撞
抢夺、抢占
3、古今异义
休祲降于天 古义:
今义:
长跪而谢 古义:
今义:
易安陵 古义:
今义:
使于秦 古义:
今义:
虽然 古义:
今义:
古
今
异
义
吉祥
休息
交换
容易
道歉
感谢
出使,任务
重大的责任
即使这样
转折连词
3、古今异义
且秦灭韩亡魏—
请广于君—
轻寡人与?—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天下缟素—
与臣而将四矣—
4、词类活用
使……灭亡,使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充。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使……倒下;
使……流,使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倒下两具尸体,血流五步,全国人都要穿丧服,今天就要这样了。
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5、翻译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