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1 22:3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huàn yǎng
( )
dùn cí
(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
zǒu tóu wú lù( )
zì bào zì qì( )
1.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2.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 。(秦观《行香子》)
3.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豢养
遁词
画龙点睛
走投无路
自暴自弃
蓬山此去无多路
飏青旗 流水桥旁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11.9 课前练习
9 鱼我所欲也
第 三 单 元
《孟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生字字音。
2、积累重点实词的意思。
3、疏通文章意思。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准节奏
看谁读得准确流畅。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用记忆课下注释。
试着翻译课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动词,同时得到或占有.“兼”是副词状语置后. 得:达到;兼:同时
喜爱,想要
生命
大义
舍弃
译文:
自学检测二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
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动词,超过、
胜过
动词,做、干
苟且偷生
动词,讨厌、憎恨。
与“欲”相反
名词,祸患,灾难
同“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译文:

为了“义”不苟且偷生,宁愿去死有不做“不义”的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什么事不能干呢?
假如,假使
那么
什么手段不用呢
动词,做,干
译文:
没有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凭借这种方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却不去干。这是因为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讨厌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凭借这种方法。
因此
译文: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不仅,不只是
独:只,仅
这种心
不 丧失。
耳: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没有礼貌地吆喝。

行:走
过路的饥民
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踩踏
译文: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
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则:如果
同“辨”,辨别
有什么益处
同“德”,感恩、感激
同“欤”,语气助词
译文:
侍奉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同“向”,先前、从前。
为了,介词
接受,动词 wéi
停止,放弃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译文:
这种做法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一、解释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
2、所欲有甚于生者
4、故不为苟得也
5、故患有所不辟也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7、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同时得到

苟且取得,这里指苟且偷生
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这种心
当堂检测
超过,胜过
如果,假使
求得生存的手段
9.蹴尔而与之
10.乞人不屑也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万钟于我何加焉
1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5.乡为身死而不受
16.是亦不可以已乎
17.此之谓失其本心
踩踏
通“辨”,辨别。
通“德”,感激
通“向”,从前
停止,放弃
通“欤”,语气助词
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优厚的俸禄
有什么益处。
侍奉
本性,这里指羞恶之心
此,这
加:益处、好处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命也是我所喜欢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二、翻译句子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2、明确第一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自学指导(一)
1、本文作者阐明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中心论点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所欲
鱼、熊掌
生、义
提出
论点
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
设喻
引出
自学检测一
1、本文作者阐明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中心论点的?
比喻论证、类比论证
2、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的作用?
①这样写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说理生动
②运用了比喻论证,把生命比作鱼、把大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生动形象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幸福,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2.“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违法犯罪等。
点拨: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4、作者认为“不辨礼义受万钟”这种作法如何?
乡 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对比论证
结论:“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
提出论点:类比
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道理论证
正面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不为苟得
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不辟患
反面
所欲莫甚于生 何不用 有不用
所恶莫甚于死 何不为 有不为
举例论证
正面
反面
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
不辩礼义而受万钟
勿失其本心
人皆有之
4、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义”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5、“舍生取义”的道理论据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原作:陈小玲 修改:陈远超(2011-10-16)
6、“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
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解放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白求恩同志为了挽救受伤的红军战士,在手术台上日夜工作,最后自己也倒在了手术台前。
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南宋末年文天祥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牺牲。
课堂小结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简答
1.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各赞扬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2.“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中考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蹴尔而与之( ) (2)乡为身死而不受 ( )
(3)是亦不可以已乎( )
(1)蹴:踩踏; (2)乡:同“向”,先前,从前 (3)已:停止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2)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下来,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
C.此之谓失其本心/客之美我者
D.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 解析:A项,第一个“舍”是动词,“舍弃”;第二个“舍”是名词,“房屋”。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是连词,表顺承。C项,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第一个“生”是名词,“生命”;第二个“生”是动词,“生存”。
思考
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论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形象生动地为下文议论正题做好了铺垫。
2.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你认为其中的“义”有什么内涵?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的?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舍生取义的“义”指道义和礼义、正义。
“义”是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抗震救灾就是最好的体现.全民救灾,连老弱病残,甚至乞丐都投身进来参加,各个民族自觉踊跃参加,这本身就是民族人格的体现。
现实生活中,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等,便是“义”的体现。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