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塞腰鼓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安塞腰鼓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2 08:55: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9张PPT)
导入
导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有着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今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3 安塞腰鼓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必备知识
03
字词清单
04
课文分析
05
课堂小结
06
课后习题
07
拓展延伸
01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体会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多种表达方式的效果,品味长短句交错、充满激情的语言风格。
3.体会安塞腰鼓中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感悟文章所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当代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黄土情》《清晨之边》《羊想云彩》等。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
创作背景
必备知识
发的鼓点。面对20世纪80年代我们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刘成章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理解。
1. 瞳( )仁:瞳孔。
2. 恬( )静:安静;宁静。
3. 亢( )奋:极度兴奋。
4. 晦( )暗:昏暗。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5. 束缚( ):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6. 羁绊(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7. 闭塞( ):交通不便;偏僻;风气不开。
8. 冗( )杂:繁杂。
tóng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音易错,
注意声母。
tián
kàng
huì

jī bàn

rǒng
字音易错,注意声调。
字形易错,注意偏旁。
字音易错,注意韵母。
9. 严峻( ):严厉;严肃。
10. 震撼( ):震动;摇撼。
11. 磅礴( ):(气势)盛大。
12. 辐( )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13. 渺( )远:遥远。
14. 大彻( )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
15.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6. 戛( )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jùn
必考字词梳理
字形易错,注意部件。
hàn
páng bó

miǎo
chè
jiá
字音易错,注意声母。
拼音易错。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必考字词梳理
1. 茂腾腾( ):陕北方言,形容有活力的样子。
2. 蓦( )然:突然,猛然。
téng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 )(强大)
( )(强迫)
( )(倔强)
qiáng
qiǎng

jiàng
( )(塞子)
( )(堵塞)
( )(塞外)
sāi


sài
强:语境记忆法。
强(qiáng)壮的小丁性格倔强
(jiàng),总爱强(qiǎng)词夺理。
·
·
·
塞:以义辨音法。
为“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之义时读“sài”;为“填入”或者“塞子”等义时读“sāi”;用于某些合成词中时,读“sè”
·
·
·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腾( )(腾空)
藤( )(藤条)
téng
téng
渺( )(渺小)
缈( )(缥缈)
miǎo
miǎo
燥( )(燥热)
噪( )(噪音)
躁( )(烦躁)
zào
zào
zào
撼( )(震撼)
憾( )(遗憾)
hàn
hàn
口诀记忆法:有马就腾
空,有草(艹)做藤条。
·
·
口诀记忆法:火来天燥热,
口来听噪音,足( )来心烦躁。
·
·
·
安塞腰鼓有什么特点?请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
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内容
结构
语言
作者通过对安塞腰鼓的
描写,歌颂了什么?
主旨
预习思考问题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
语势充沛,试举一例品析。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生命、力量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要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读出文中激昂、高亢的情调,需大声朗读,语速不宜快。如:“一捶起来/ 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句中的“发狠”“忘情”“没命”要重读,语调要一个比一个更重,读出渐次高昂的气势。再如:“耳畔/ 是一声/ 渺远的/ 鸡啼”,要读得轻,语速要慢, “鸡啼”不重读,要读成降调。整体朗读时,“打鼓前”要缓慢沉稳;“打鼓时”要高亢有力,越来越快,读出激情;“打鼓后”要恢复缓慢的节奏,读出戛然而止、余音绕梁的感觉。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4):写安塞腰鼓表演前后生们的沉稳与安静。
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像高粱
呆呆的腰鼓→似乎不曾响过
打鼓前
蓄势
第二部分(5— 27):从五个方面赞美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课文初读感知
5—13:宏伟的场面
14—17:雄壮的响声
18—22:击鼓的后生
23 24:奇丽的舞姿
25—27:激昂的鼓点
打鼓时
磅礴的力量
激荡的生命
第三部分(28 — 30):写安塞腰鼓戛然而止后的寂静。
鼓声停止 → 出奇寂静 → 余韵悠长
课文细读品味
1.“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中的“咝溜溜”“呆呆的”在这里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这么写?
 第③段中的“咝溜溜”是拟声词,用微小的风衬托出他们的安静和庄重。第④段中的“呆呆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安静时的状态。这两个词语都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课文细读品味
2.“但是”“看”单独成段,有什么表达效果?
“但是”表示转折,单独成段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完成了从静到动的转变过程;“看”是一个动词,单独成段可以突出以下场景的震撼人心,表达作者的激动心情。
课文细读品味
3.第⑦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⑦段中把后生比喻成“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时磅礴的力量和舞蹈的疯狂。“骤雨一样……”“旋风一样……”等构成排比,用层出不穷的想象和联想来描绘安塞腰鼓舞动时的场面,表现了安塞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力等,震撼人心,气吞山河。
课文细读品味
4.第 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 段中,“束缚”“羁绊”“闭塞”指贫瘠的黄土地、闭塞沉闷的生活。这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安塞腰鼓所代表的生命力量,表现了安塞人民要挣脱束缚、冲破阻碍的强烈愿望。
课文细读品味
5.“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颂之情。
课文细读品味
6.最后一句话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体会结尾的妙处。
营造出一种极热闹之后的极安静的氛围。这里以动衬静,“鸡啼”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这声鸡啼将人们从热烈的表演中拉了回来。这里以“鸡啼”反衬寂静,写出了世界的寂静和高原的旷远,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1.[难点]中国西北相对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而今天,厚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似乎都说明西北落伍了。
课文全篇探究
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歌颂什么?——“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就并不遥远。
课文全篇探究
2.[重点]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探究一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安塞腰鼓舞表现出来。
探究二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闭塞沉闷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的力量。
课文全篇探究
探究三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探究四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
课文全篇探究
1.短句铿锵。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修辞多样。
课文大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生动形象。如“使人想起 ”“愈捶愈烈 ”都是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归纳总结
3.节奏疾猛。
课文主体部分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儿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情感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归纳总结
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表现了黄土高原后生们独特的阳刚之美,歌颂了安塞腰鼓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黄土高原人民冲破束缚,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表演前
(1—4)
——腰鼓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安静
表演中
(5—27)
表演后
(28—30)
——世界让人感到陌生
——寂静
气势雄浑的腰鼓
响声震天的腰鼓
搏击心灵的腰鼓 舞姿奇丽的腰鼓
豪壮
激昂
生命力量的颂歌
民族魂魄的礼赞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积累拓展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传统民俗舞蹈,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鼓文化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创舞蹈文化之先河。据古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土鼓标志着农耕文化型舞蹈之开端。
在鼓的形制上,北方多用大鼓,南方多用小型的花鼓。表演时鼓可拿在手中、可挎系腰间或
系于胸前,乃至头顶、肩上、腋下、膝前等处。打法上,可一人一鼓,也可一人多鼓。
鼓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根据其艺术形式、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特色,有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北方鼓舞和长江流域一带的南方舞蹈。北方鼓舞多是集体表演,风格粗犷,气势恢宏,队形
的变化也多,如河南开封“盘鼓”、陕北洛川“蹩鼓”及甘肃兰州“太平鼓”等;南方鼓舞一般小型多样,灵活纤巧,并多演唱一定的情节,如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湖北“地花鼓”等。花鼓舞在北方一些地区也广为流传,但多是重舞不重唱,如山西“晋南花鼓”、陕西“宜川胸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