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导入
宝塔山
延河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们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这些人离开延安后,对延安魂牵梦绕。若干年后,他们回到延安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体会一下这种心情。
2 回延安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必备知识
03
字词清单
04
课文分析
05
课堂小结
06
课后习题
07
拓展延伸
01
1.感知诗歌内容, 理解诗歌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2.把握诗歌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培养爱国情操和“大我”情怀。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贺敬之,生于1924年,诗人,剧作家,山东枣庄人。1945年与丁毅联合执笔写成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诗作有《放声歌唱》《十年颂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1940年,16岁的贺敬之来到延安,喝延河水,吃延安小米,接受延安革命精神的熏陶,成长为革命诗人,与延安,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诗人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延安,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回延安》,发出了激越高亢的时代之声。
创作背景
必备知识
“延安”交代了地点,“回”意味着重新来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有重返精神家园的味道,揭示了延安与诗人的关系。标题简练通俗,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文题解读
必备知识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是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来要说的事物) ,下句点题。短的只有一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歌手演唱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知识链接
必备知识
信天游
《回延安》是采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现代诗,其新意在于:(1)描写革命生活,抒发革命情感;(2)多用普通话而少用陕北方言;(3)比兴句少,直接叙事抒情的诗句居多。
1. 盏( ):量词,用于灯。
2. 登时:立刻。
3. 糜( )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4. 油馍( ):油炸的黍米面饼。
5. 脑畔( ):诗中指窑洞的顶。
6. 眼眶( ):眼皮的边缘所构成的框儿。
zhǎn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音、字形易错,注意韵母。
méi
mó
pàn
kuàng
注意部首,注意声母。
字音易错,注意声调。
( )(铺床)
( )(当铺)
pū
pù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铺
( )(羊肚儿)
( )(肚皮)
dǔ
dù
肚
铺:词性辨音法。
“铺”作名词时读“pù”,
如“当铺”;作动词时读
“pū”,如“铺床”。
·
·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延( )(延安)
涎( )(垂涎)
诞( )(诞生)
yán
xián
dàn
糜( )(糜子)
靡( )(靡靡之音)
麾( )(麾下)
méi
mǐ
huī
▲垂涎三尺
▲垂涎欲滴
·
·
①指将帅的部下。
②敬辞,称将帅。
·
·
必考字词梳理
窑( )(窑洞)
窖( )(地窖)
yáo
jiào
畔( )(田畔)
衅( )(挑衅)
pàn
xìn
以义辨形法:
“畔”指田地的边界;
“衅”本义是血祭。
·
·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诗歌的五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诗歌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试举一例品析。
内容
语言
线索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旨
预习思考问题
这首诗是以怎样的线索来结构全诗的?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关键词:
热爱 / 歌颂延安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这首诗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朗读时,要认真把握诗的节奏停顿、韵律语气,带着豪迈、明快的感情基调高声朗读。如“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应读成 “心口呀/ 莫要/这么/ 厉害地/ 跳”(加点的部分为重读),读出内心的激动;“白羊肚手巾/ 红腰带,亲人们/ 迎过/ 延河来”要读出豪迈、喜悦之情。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 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相聚的喜悦之情。
“我”:跳、抓、贴、搂、扑
亲人:唱、笑、招、迎
回延安
激动、喜悦
小米饭养大“我”
红旗与书教育“我”
忆延安
无限感激
父老乡亲保延安
祖国建设大发展
话延安
喜悦之情
课文初读感知
第四部分: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变化巨大
旧貌换新颜
赞延安
赞美之情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祝延安
惜别之情
课文细读品味
1.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唱”“笑”“把手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等人的到来,表达了诗人重回故地的喜悦之情。
课文细读品味
2.“……二十里铺……回家中”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追溯当年相送的场面,引出下面忆延安生活的内容,在诗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细读品味
3.⑨⑩两节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⑨⑩两节诗运用了比兴手法,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诗人和延安及延安亲人密不可分的关系。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延安”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课文细读品味
4.品析 两节诗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米酒”“油馍”“木炭火”“炕”“窑”,地方色彩鲜明,既亲切,又真实,渲染了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课文细读品味
5.“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这两小节诗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
两行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延安城变化之大,抒发了诗人由衷歌颂延安旧貌换新颜的喜悦之情。
课文细读品味
6.本诗结尾一节有什么作用?
结尾一节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抒情。“再回”紧扣题目和开头中的“回”字,以“回”开头,又回到“回”字,结构上照应题目、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这样的结尾内容升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1.[重点] 这首诗具有怎样的民俗内涵?
内涵一: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是陕北乡村特有的景观,读者可能未曾见过,所以读来新奇。
内涵二:打上革命记号的新民俗。如“红旗飘飘把手招”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枣园的灯光照人心”等描写,都带着红色意象,是那个年代的诗歌中经常见到的。
课文全篇探究
内涵三: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等,都是简笔勾勒,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同样具有民俗意义。
课文全篇探究
2.[重点]体会诗中诗人炽热的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升华的?
诗人重新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激动、喜悦之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人民、爱革命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行诗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课文全篇探究
1.精选动词,恰当传神。
诗歌的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如“抓”“贴” “搂”“扑”等,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延安亲人重逢时的喜悦。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手法多样,生动形象。
如,“千声万声呼唤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呼唤声之多;“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比兴的手法写出了“母亲延安”哺育“我”成长,是要说明“母亲延安”对“我”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我”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归纳总结
3.地方色彩,突出鲜明。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等典型事物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都属于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生活细节和场景中的标志性事物;诗歌所采用的“信天游”的形式,是陕北民歌形式的体现;诗中的“几回回”“几根根”等叠词,取自陕北方言,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归纳总结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时无比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回延安
回延安
——抒写久别之情
——激动、喜悦
忆延安
话延安
——描写热闹场面
——真挚、欣慰
——追忆过往生活
阔别重返
热烈豪迈
——感激、怀念
看延安
——描述崭新面貌
——欣喜、赞美
颂延安
——歌颂光荣历史
——热爱、惜别
祁念曾
积累拓展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有删改)
一、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教材课后习题
这首诗的抒情线索是“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二、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我”与延安有永远割舍不掉的感情。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盼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
直接抒情
动作描写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用“黄土”代表养育了这里的人民的土地,“抓”“贴”等动作,将诗人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扑”这一动作正是这种心情的外在表现。
语言描写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场景描写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三、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根据下面的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面。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1.示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两句一节,上句和下句中的“谷”与“书”同押“u”韵,句式整齐。“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两句一节,上句和下句中的“你”与“衣”同押“i”韵,句式参差不齐,形式活泼。
2.示例:“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打上了延安烙印,富有陕北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四、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六、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还可以对照这首诗,延伸阅读莫耶的《延安颂》、祁念曾的《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提示: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延伸阅读时,应根据诗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语句来体会其中的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