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古诗文阅读
第18讲 八下课标文言文复习
目录
CONTENTS
01
考情分析
02
考点精析
03
方法总结
04
考场练兵
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查重点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主要题型
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分值一般在8-16分。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命题趋势
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第二部分
考点精析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网
络
构
建
02
篇目1:《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1.缘:沿着,顺着。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3.数:几。4.芳:香花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6.缤纷:繁多样子。7.复:再。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02
9.才:仅。 10.平旷:平坦开阔。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田间小路。 14.悉、咸:全,都。 15.黄发: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
17.怡然:形容喜悦。
18.乃:竟然。
19.具:详细。
20.问讯:打听消息。
02
二、一词多义1.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2.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02
4.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5.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6.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7.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02
三、理解填空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四、课文理解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3.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4.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5.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6.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7.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篇目2:《小石潭记》
一、词语解释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二、句子翻译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3.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4.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5.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6.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7.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三、问题归纳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 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2. 第二自然段所写潭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3.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4.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这里的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篇目3:《北冥有鱼》
一、文学常识节选自(《庄子 逍遥游》)。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庄子》。《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者)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中(冥)是通假字,同(溟),意思是(海)。2.“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中(邪)是通假字,同(耶),意思是(语气词,相当于“呢”)。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三、重点实词1.(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悬挂3.(志)怪者也 志:记载4.水(击)三千里 击:拍打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6.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吹:吹拂7.亦若是则(已)矣 已:罢了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四、问题研讨
1.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2.作者是怎样描写“鹏”这个形象的呢?
答:作者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拟想大鹏俯瞰大地的气势。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3.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
答: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
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喜欢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喜欢鲲鹏。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 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5.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达到庄子所描述的境界?
答:说明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
可以从努力学习,博闻强记,增强本领谈;或从淡泊名利,追求平凡等角度去谈。
6.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要有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篇目4:《虽有嘉肴》
一、作者与作品《礼记》中国古代关于典章制度的书籍。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相传该书的编撰者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礼记》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二、重点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6.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三、问题梳理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文章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然后说到教和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困”等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自反”“自强”,最后得出 “教学相长”的结论。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说服力,又引用《兑命》中的名言加以强调说明。全文论证严密,结构浑然一体。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 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 ,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 给你怎样的启示?答:①教学相长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而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得不到施展,事倍功半。②一方面,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篇目5:《马说》
一、文学常识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且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关于韩愈的其他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2、说: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二、课文重点内容(一)重点词语解释1、祇:只是。 2、辱:受辱没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 4、称:著称。 5、一食:吃一顿。 6、或:有时。尽:吃尽。7、才美:才能和优点。 8、且:犹,尚且。 9、等:等同,一样。10、道:正确的方法。 11、鸣:嘶鸣。 12、通:通晓。13、执:拿着。 14、临:面对。 15、知:识别,了解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二)重点语句积累(1)体现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文中流露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语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体现千里马因饥饿而无法施展其才华的语句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体现食马者无知浅薄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5)文中饱含作者对食马者辛辣讽刺之情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三)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文章以千里马遭受屈辱比喻奇才异能之士沉沦下僚,慨叹封建统治者不能加以识别和任用。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或从这见解出发,对统治者有眼不识人才、埋没甚至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中考文言文阅读——比较探究
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 (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 (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 (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02
(2023·云南昭通·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①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②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记》)【注】①郛:fú,外城。②掣折:转折。
02
(1)解释下列句中加划线词的意思。
①心乐之
②日光下澈
③疾趋,度石罅
④犹不忍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3)以上两篇游记在写作手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请根据提示,在A、B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A B 。 (4)你如何看待【甲】文柳宗元“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答案】
(1) 以……为乐; 穿透; 快步走; 离开。
(2)①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3) A移步换景; B侧面描写。
(4)示例一: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忧乐观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心胸豁达,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示例二:我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忧乐观。人生遭遇挫折,加上外围环境的凄凉,难免会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感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