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讲 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2 09:4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古诗文阅读
第16讲 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
目录
CONTENTS
01
考情分析
02
考点精析
03
方法总结
04
考场练兵
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查重点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主要题型
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分值一般在8-16分。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命题趋势
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第二部分
考点精析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02
篇目1:《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
2. 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征:一般都用韵。
02
二、理解性默写
1. 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
02
6. 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
8.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 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02
四、内容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
(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
品德高尚的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02
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写居室环境:清
交往人物:儒
日常生活:闲、雅的特点。
4.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
(1)实:谈笑有鸿儒 虚:往来无白丁
(2)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 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5.“可以调琴素”照应了哪句?“阅金经”照应了哪句?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几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7.以孔子的话作结尾用意何在?
以反问作结尾,引人深思,呼应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总结全文,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8.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篇目2:《爱莲说》
一、文学常识
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二、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
(3)出淤泥而不染 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4)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
(5)中通外直 通:贯通。 直:笔直
(6)香远益清 益:更加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9)予谓菊 谓:认为
(10)陶后鲜有闻 鲜:少
(11)宜乎众矣 宜:应当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三、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四、问答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答:“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4、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5、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 “惋惜”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6、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8、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例题刨析】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1.请解释句中加划线的字。
(1)亭亭净植( ) (2)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2.翻译下列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画出两处)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4.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 、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5.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答案】1. 竖立 种植,栽培 2.(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3.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4. 体态 香气 性直
心空 5.相同点: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的,所以都是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答象征也可)。不同点:甲文运用了衬托,例如以“菊之爱”和“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而乙文没有运用衬托手法。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实词解释
1. 组词推断法
文言词语都是单音节词,最常用的就是组词法,即单音节(文言)→双音节(现代汉语)。
【例】未尝稍降辞色。
【解析】辞:言辞。(《送东阳马生序》)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2. 据形索义法
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均可推断词的基本意义。
【例】沙鸥翔集。
【解析】集:停息(《岳阳楼记》)。“集”字的甲骨文字形由“鳥”与“木”两个构件组成,造字本义当为:鸟栖止于树。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3. 字音推断法
即用“同音代替”的办法解释词义,大多数通假字音同字形不相同,可以据此联想解释。
【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解析】有:通“又”。(《〈论语〉十二章)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4. 成语推断法
根据成语中该字的意思可进行推知。
【例】今亡亦死。
【解析】根据成语“亡命天涯”可推知,此处“亡”意为“逃跑”。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5. 语境推断法
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应因文定义,即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例】其两膝相比者。
【解析】比:靠近。(《核舟记》)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6. 语法推断法
根据该实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
【例】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犬:像狗一样,修饰“坐”,作状语。(《狼》)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7. 结构分析法
根据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判断。
【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幽香:散发清幽的香气。繁阴:形成浓密的绿荫。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8. 联系常识法
有些文言实词来源于古代文化常识,形成约定俗成的词义,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我国古代有关的天文、地理、历法和年龄、时间等的特定称谓。
【例】黄发垂髫。
【解析】黄发:老人。垂髫:小孩。(《桃花源记》)
9. 教材迁移法
联系教材中出现的义项,根据语境辨析确义。
02
(2023·广东东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02
1.解释加划线的词语。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2)妻子不觌( )
2.下列加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B.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
C.间有意欲起/其间千二百里 D.或栖于椟/或至不得行
3.翻译下面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5.陋室主人刘禹锡和“书巢”主人陆游都堪称情趣高雅的“雅士”,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答案】
1. 出名(著名) 品德高尚 妻子和儿女(子女) 2.B 3.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4.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5.刘禹锡是个情趣高雅的“雅士”,从甲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看出平时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为乐;陆游的“书巢”满是书,且以读书为乐,读书之专注连外面刮风下雨都不知道,可见他也是情趣高雅的“雅士”。
感谢观看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