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3.3.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3.3.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2 16:5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3节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2
1
以碳循环为例,说出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比较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
1.人类哪些活动增加CO2 的排放?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2.号召全民低碳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课 堂 小 结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CONTENTS
任务一:分析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资料1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可在大气和海洋、河流之间进行交换。此外,碳还可以长期固定或保存在非生命系统中,如固定于煤、石油或木材中。人类对煤和石油等能源的利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讨论:
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
3.尝试构建碳循环的模型。
煤、石油
碳的存在形式:
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
煤、石油
②在生物群落中
主要是有机物的形式
①在非生物环境中
主要是CO2的形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溶解
光合作用
生产者
(2)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1)光合作用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呼吸作用
摄食
消费者
(2)呼吸作用等: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1)摄食等:将前一营养级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分解者
(2)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1)食腐、腐生等:将现成有机物转化为自身有机物。
分解者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煤、石油
水体中的HCO3-等
岩石中的CaCO3等
(1)CO2与HCO3-的相互转化;
(2)CaCO3与HCO3-的相互转化;
(3)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等。
其他途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3.结合教材图3-10,用关键词、线段、箭头等完善碳循环的过程。
遗体和排出物
摄食
燃烧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化石燃料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CO2库
分解作用
非生物环境
生物
群落
水圈中的CO2库
非生物环境 ( CO2 )
生物群落
(有机物)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4.根据碳循环过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3)碳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途径:
食物链(网)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1)流动形式
①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CO2
②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
二氧化碳
(5)碳循环的形式:
(4)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引起 温室效应
5.以碳循环为例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运动的特点。
6.化石燃料的过量使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怎么缓解这种影响?
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植树造林(森林碳汇)
直接从空气中捕集并封存
增加碳汇
减少碳排放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组成生物体的          等基本元素,在不断进行着
从      到     ,又从      的循环过程。
非生物环境
C、H、O、N、P、S
范围:
物质:
循环过程:
特点:
生物圈,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C、H、O、N、P、S等
非生物环境 生物群落
循环往复运动,全球性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
2.
3.应用实例:
种养结合-如稻田中养鱼养鸭
1.概念:
碳循环示意图中各组成成分的判断
(1)图甲——先根据A、B之间为双向箭头且
指向B的箭头最多可判断:B为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库,A为生产者。再根据A、C的箭头都指向D可判断:D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
(2)图乙——根据A、C之间为双向箭头且指向C的箭头最多可判断:A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根据A、B、D的箭头都指向E可进一步判断:E是分解者,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
1.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
B.①②③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
 气中
C.④主要表示大气中CO2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碳元素以无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2.(2022·陕西西安高二期末)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在②③④⑤⑥过程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B.①中的碳元素含量是⑦⑧中的碳元素含量之和
C.图中生产者、Ⅱ、Ⅲ 和Ⅳ可以构成3条食物链
D.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课 堂 小 结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CONTENTS
任务二:比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阐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1.请在碳循环过程模型上绘制能量流动过程。
2.列表对比归纳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范围 生态系统_________ _______
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能量的   、   、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   ;(3)能量是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的______ 各营养级
全球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利用
固定
储存
载体
动力
3.分析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能量流动的总能量大小与生产者数量有关,与食物链长短无关
B.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
C.农民拔草或杀灭害虫,虽然影响了食物链但可以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D.食物链既是物质传递链又是能量传递链,物质与能量相互依存、不可
 分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
对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
特点:全球性,循环性
碳循环
过程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范围:生物圈
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