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2 09:06:14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共30道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罐子”里面放置了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昆虫卵、土壤、水、空气、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设备,下图是“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月球上适宜生物存在,主要是改变了哪一条件()
A. 地月距离 B. 日月距离 C. 光照条件 D. 大气条件
2.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 工作中的气象卫星 B. 从月球上带回的月壤
C. 吉林1号陨石 D. 待发射的神舟十号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球上没有大气,“月面微型生态圈”提供了土壤、水、空气等生物生存必须的物质,因此月球上适宜生物存在,主要是改变了大气条件,D对;地球为行星,并非恒星,地月距离无法提供任何存在生命的条件,A错;日月距离以及光照条件地月相差不大,BC错;故选D。
【2题详解】
从月球上带回的月壤、吉林1号陨石以及发射的神舟十号均位于大气层以内,不能称为天体,BCD错误;工作中的气象卫星位于大气层以外,且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为天体,故选A。
【点睛】天体系统级别由低到高排列分别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生物的出现 B. 水体的运动 C. 火山的喷发 D. 风的形成
4.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上海科技发达,能源需求量不大 B.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生物的生长能量来自太阳能,A不符合题意。水体的运动动力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分布,B不符合题意。风的形成与太阳辐射的差异分布导致的气压差异,D不符合题意。火山的喷发是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与太阳辐射无关,C符合题意,故选C。
【4题详解】
上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是常规矿物能源缺乏,B对。上海科技发达,能源需求量大,A错。太阳能资源能量较为分散,C错。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D错。故选B。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1)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2)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3)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4)矿物能、生物能、风能、水能的最终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潮汐能、核能、地热能不是。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研究太阳磁场和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两暴”是指最剧烈的两类太阳活动,具体是指( )
①黑子②耀斑③日珥④日冕物质抛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 人类密切监测太阳活动主要是因为太阳活动可能会( )
①威胁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②在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③影响地球短波通信④导致地球降水量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5. D 6. C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磁场和太阳活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的大气结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5题详解】
根据题意,“两暴”应该是具有暴发性,是高能带电粒子流向外喷射,符合题意的应该是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射,②④正确;黑子是光球层上某些区域温度比周围温度低,颜色暗淡一些,没有高能带电粒子流喷射,日珥是日冕层的带电离子流被太阳强大的引力吸回去形成的,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6题详解】
人类密切监测太阳活动主要是来自太阳来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威胁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影响地球短波通信,①③正确;产生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危害,降水增加还是减少现在没有定论,②④错误。故选C。
【点睛】光球层:黑子;
色球层:耀斑;
日冕层:太阳风。
恐龙统治了地球长达一亿六千万年之久,突然间消失灭绝了。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有不同的猜测,但都缺乏科学的依据,这也成为生物史上的难解之谜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7. 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 古生代末期 B. 中生代末期
C. 古生代寒武纪 D. 新生代
8.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
A. 中生代和新生代
B. 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
C. 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
D.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盛极一时的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时期,在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完全灭绝,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大约5亿4200万年前到5亿3000万年前,在地质学上被认为是寒武纪的开始时间,寒武纪地层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突然出现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而在早期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没有找到其明显的祖先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这也是显生宙的开始。
2022年9月5日12,点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Ⅱ圈层 B. Ⅳ圈层 C. 莫霍界面以下 D. 古登堡界面以下
10. “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人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B.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C. 建筑物抗震系数的时间变化 D.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答案】9. A 10. D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2022年9月5日12,点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强烈地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的特点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9题详解】
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应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壳。B、C、D错误;图中ll圈层为地壳,莫霍面以上,A正确。故选A。
【10题详解】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先到达地表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此时容易逃生和救援;横波传播速度幔,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时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D正确;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无关,排除A、B、C。故选D。
【点睛】地震波的横波波速较慢,只能通过固体;地震波的纵波波速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植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 干旱 B. 湿润
C. 寒冷 D. 炎热
12.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地上部分植株变矮小
B. 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C. 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 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很深,且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地下深层的水分,说明其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水分缺乏,A对。炎热、湿润地区植被茂盛,枝叶繁茂,而不是根系发达,B、D错;寒冷地区植被叶片一般为针状,以抗寒抗旱,而不是根系发达,C错。故选A。
【12题详解】
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B对;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地上部分叶片变小,主要是因气温的升高,当地蒸发加剧,植被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以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地上部分叶片变小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植被的这些变化与当地年降水量增多不符合,AC错;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 ,叶片将变大,D错;故选B。
【点睛】从形态上看植物适应干旱环境:根系发达而深扎,根/冠比大,这样能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特别是土壤深处的水分,并能保持水分平衡。叶片细胞小,叶脉致密,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多,加强蒸腾,有利吸水。
寒冷的冬季,人们早上起来时往往会发现窗户玻璃上结满了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美轮美奂、妙惟肖的图案。下图为冰窗花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寒冷的冬季,冰窗花容易形成的天气条件及位置是( )
A. 阴天 窗外 B. 阴天 窗内 C. 晴天 窗内 D. 晴天 窗外
14. 最易出现冰窗花的地区为( )
A. 浙江省 B. 四川省 C. 海南省 D. 吉林省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冰窗花是指由于冬季夜间寒冷,屋内一侧有一些水蒸气或小水珠遇到冰冷的窗凝结不可复制的物理几何状态奇异的冰。寒冷的冬季里,特别是晴天,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弱,地面降温快,屋内屋外温差很大,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冰冷的玻璃,就会在玻璃上结成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惟妙惟肖的图案,所以在晴天的窗内更容易形成冰窗花,C正确,D错误;阴天没有晴天容易形成冰窗花,AB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冰窗花在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四个选项中,吉林省的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冬天室内外的温差最大,最容易出现冰窗花,D正确;浙江省、四川省、海南省都位于南方地区,冬季的室内外温差没有吉林省大,没有吉林省容易出现冰窗花,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冰窗花是指由于冬季夜间寒冷,屋内一侧有一些水蒸气或小水珠遇到冰冷的窗凝结不可复制的物理几何状态奇异的冰。寒冷的冬季里,屋内屋外温差很大,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冰冷的玻璃,就会在玻璃上结成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惟妙惟肖的图案,神奇的冰窗花纯洁高雅,充满了诗情画意。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垂直温度梯度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高度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为正值,右图示意某市城郊秋季某时段垂直温度梯度时空变化图(单位:℃/1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 8时-16时30分 B. 16时30分一次日7时
C. 7时—23时 D. 23时一次日5时
16. 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 100米 B. 150米 C. 350米 D. 500米
17. 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 抑制了近地面空气的对流上升 B. 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C. 增强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D. 阻挡了近地面空气的水平运动
【答案】15. B 16. C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图中所给垂直温度梯度并不是气温,而是上升一个单位高程后气温的变化值,正负表示温度升高或降低,只要垂直温度梯度等于或大于零,说明随高度的增加温度上升,就属于逆温现象,据此可知,该地16时30分至次日7时左右发生逆温现象,B正确,ACD错,故选B。
【16题详解】
垂直温度梯度等于零处对应海拔最大高度为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350米,C正确,ABD错,故选C。
【17题详解】
当大气发生逆温时,抑制了对流层空气的对流上升,空气对流减弱,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污染程度加重,A正确,C错误;逆温时,污染物不易扩散,与空气中的动力条件有关,而不是该时期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B错误;逆温不会阻挡空气水平运动,D错误。故选A。
【点睛】逆温积极影响: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 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③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消极影响:大气污染。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低
②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
③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
④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 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流应该是
A. 甲流向乙 B. 乙流向丙 C. 丙流向丁 D. 丁流向甲
【答案】18. D 19. A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山谷风
【18题详解】
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①③是谷地气温低的原因,可直接排除;原因是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D正确。
【19题详解】
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谷地中部气流上升,上升后向两侧流,然后从甲流向乙,从丁流向丙,乙和丙向谷地中部流,A正确。
下图是某日某时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单位:m)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甲、乙、丙三点气压相比较( )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丙>甲>乙 D. 甲>乙>丙
21. 此时,甲、丙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
A. 甲近地面晴朗,气温日较差大 B. 甲近地面阴雨,气温日较差小
C. 丙近地面阴雨,气温日较差小 D. 丙近地面晴朗,气温日较差小
22. 乙点近地面吹( )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答案】20. B 21. B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在等压面上,海拔高度可能不同,但气压值相等。图中甲、乙、丙位于同一等压面之上,因此气压相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甲地高空等压面凸起,丙地高空等压面凹陷,则甲地高空为高气压,低空为低气压,丙地高空为低气压,低空为高气压,因此甲地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丙地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因此排除AC;甲地近地面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因此气温日较差小,丙地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因此气温日较差大,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B。
【22题详解】
根据前题分析可知,甲地近地面为低气压,丙地近地面为高气压,乙点近地面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南指向北,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左偏转形成东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
2021年12月26日,我国南方普降大雪,各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雪后初融时凯里一中某铺设下渗砖的停车场出现的“雪馒头”甚为壮观(如图)。“雪馒头”位于渗水方砖的中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凯里地区河流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类型为( )
A. 海上内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全球大循环 D. 海陆间循环
24. 与不透水地面相比,渗水砖可以( )
A. 增加地表径流 B. 减少水分蒸发 C. 增加地下径流 D. 减少水分下渗
25. “雪馒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较地砖升温慢,其上积雪融化慢 B. 土壤的温度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
C. 方砖中心空洞,积雪厚度大 D. 地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少,温度低
【答案】23. D 24. C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贵州黔东南凯里市属于外流区,该地河流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D正确,AB错误;水循环类型没有全球大循环,C错误,所以选D。
【24题详解】
与不透水地面相比,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蒸发,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5题详解】
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是空心的,露出土地,“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地砖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地砖慢,所以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雪融化较快,而土壤释放地面辐射较少,雪不易融化,A正确,D错误;无法判断地温与气温的关系,B错误;积雪厚度没有差异,C错误。所以选A。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水循环的分类水循环还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形式。
海水出现结冰现象时的温度称为海水的冰点,盐度是影响海水冰点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海域,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零下几十摄氏度),表层海水结冰析出了大量的盐分,使周围海水的性质发生变化,这些性质变化的海水向下运动,使沿途海水结冰,形成一根向海底延伸的冰柱,这种冰柱被形象地称为“冰手指”。下图为海底“冰手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冰手指”最可能大量出现在( )
A. 地中海 B. 南极外围海域 C. 杭州湾 D. 赤道附近海域
27. 向下运动的这股海水的性质是( )
A. 盐度高、冰点低 B. 盐度低、冰点低 C. 盐度高、冰点高 D. 盐度低、冰点高
【答案】26. B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零下几十摄氏度),会出现“冰手指”,故而最有可能在纬度高的南极外围海域,B正确;A、C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海水水温较高,表述错误;赤道地区属热带,长夏无冬,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
【2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表层海水结冰析出了大量的盐分,使周围海水的性质发生变化,这些性质变化的海水向下运动,使沿途海水结冰,形成一根向海底延伸的冰柱。所以向下运动的海水携带表层海水析出的大量盐分,盐度高,B、D错误;且向下形成冰柱,即冰点较低,C错误,A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A。
【点睛】海水盐度分布规律: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表层海水水平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海水密度分布规律: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 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
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小明同学打算利用暑假去大连老虎滩游玩,在临行前查阅了游玩当天(202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五)的潮汐表(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与一周前(8月4日)相比,8月11日的()
A. 高潮位更高,低潮位更低 B. 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高
C. 高潮位更低,低潮位更高 D. 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低
29. 若小明想去海滩赶海拾贝,最适宜选择的时段是()
A. 4:00~5:00 B. 10:00~11:00
C. 15:00~16:00 D. 18:00~19:00
30. 若小明想在海边游泳,最危险的时段是()
A. 9:00~10:00 B. 13:00~14:00
C. 15:00~16:00 D. 16:00~17:00
【答案】28. A 29. C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8月4日为农历七月初八,8月11日为农历七月十五,此时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日月引力相互叠加,所产生的引潮力较大,形成大潮,潮差较大,因此高潮更高,低潮更低,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由生活经验及材料可知,赶海应选择在落潮时,潮差越大,低潮越低,随着海水的下降,来不及退走的海洋生物会比较多,更适合赶海。4:00-5:00之间、17:00-18:00之间正在涨潮,不适宜赶海,A、D选项错误。10:00-11:00之间,正在落潮,但潮高较高,不适宜赶海,B选项错误。15:00-16:00正在落潮且潮高较低,适合赶海,C正确。故选C。
【30题详解】
在海里游泳落潮时的危险远大过涨潮,容易被推离岸边较远的地方。13:00-14:00之间、15:00~16:00之间都正在落潮,而13:00-14:00潮差更大,风浪更大,因此更加危险,故选B。
【点睛】不论那种潮汐类型,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农历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届时潮水涨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俗语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较高海拔的山坡,山谷风引起的云雾可以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
材料二: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如熏烟驱霜(下左图),即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1)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请在下图的弧线上标上箭头,表示此时的热力环流过程,并分析云雾的形成原因。
(2)请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
【答案】(1)
白天为谷风,湿润气流沿两侧山坡,向上爬升,水汽遇冷凝结,在山体的上部形成云雾。
(2)人造烟雾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浙江茶树种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得,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说明此时应为白昼,白天山坡升温快,温度高于同海拔的谷底上空。谷底上空与同高度的山坡相比,为高压,同高度的两侧山坡为低压,两侧山坡气流爬升,在爬升过程中,遇冷水汽凝结形成云雾。热力环流过程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夜晚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较弱,对地表的保温作用较差,此时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和尘埃颗粒,二氧化碳和尘埃颗粒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雨水花园(图左)是控制城市内涝的有益探索。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清华大学某处雨水花园的边界以石笼(图右)为主要形式,将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在雨水花园建设过程中,将废旧石材作为雨水花园边界内部填充材料的原因。
(3)请提出三条可以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措施。
【答案】(1)城市雨岛效应增强,降水增多,强度增大;绿地、水域减少,蓄洪、泄洪能力减弱;城市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形成涝灾。
(2)利用废旧石材作为材料,经济、环保;对雨水具有很好的渗透、过滤作用;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
(3)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雨水花园为背景材料,涉及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废旧石料作为雨水花园边界主要材料的原因、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从降水、下渗、地表径流角度分析。从降水环节角度分析,城市雨岛效应增强,降水增多,强度增大;从下渗环节分析,快速城市化后,植被遭到破坏,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水分难以下渗;从地表径流环节分析,快速城市化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容易形成涝灾,城市内涝增多。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利用废旧石材作为材料,材料来源聚道多,成本低,且加大了对废弃物的利用,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石缝孔隙大,对雨水具有很好的渗透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
【小问3详解】
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具体措施如: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并对储存的雨水加强利用;可以建设拦洪蓄洪系统,拦截储存雨水,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可以回灌补给地下水,也可以用于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作为政府而言,还可以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等。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a为大西洋表面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亚速海(图b)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极低但南部海水盐度明显高于东北部。亚速海通过刻赤海峡与黑海连通;受盐度差异影响,亚速海与黑海的海水密度和海水水位也不同。
(1)简析亚速海南部海水盐度明显高于东北部的原因。
(2)亚速海冬季易结冰,试说明主要原因。
【答案】(1)与亚速海东北部相比,南部河流径流量小,注入的淡水少;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南部海水与盐度较高的黑海海水存在交换。
(2)盐度低;海水浅(或热容量小);纬度高,冬季温度低(或冬季受冷气流影响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西洋表面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亚速海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海水盐度主要受到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淡水注入、海区封闭程度影响,从气候角度分析,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较强,降水量小,海水盐度高;从淡水注入角度,与亚速海东北部相比,南部河流径流量小,注入的淡水少;从海区封闭程度,南部海水与盐度较高的黑海海水存在交换,盐度受到影响增高。
【小问2详解】
海冰的形成与海水盐度、海水热容量、气候条件有关,盐度低,海水结冰需要的温度较易达到;海水浅,热容量小,气温比水温低,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海水结冰;纬度高,冬季受冷气流影响大,气温低。
1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共30道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罐子”里面放置了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昆虫卵、土壤、水、空气、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设备,下图是“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月球上适宜生物存在,主要是改变了哪一条件()
A. 地月距离 B. 日月距离 C. 光照条件 D. 大气条件
2.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 工作中的气象卫星 B. 从月球上带回的月壤
C. 吉林1号陨石 D. 待发射的神舟十号
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生物的出现 B. 水体的运动 C. 火山的喷发 D. 风的形成
4.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上海科技发达,能源需求量不大 B.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研究太阳磁场和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两暴”是指最剧烈的两类太阳活动,具体是指( )
①黑子②耀斑③日珥④日冕物质抛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 人类密切监测太阳活动主要是因为太阳活动可能会( )
①威胁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②在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③影响地球短波通信④导致地球降水量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恐龙统治了地球长达一亿六千万年之久,突然间消失灭绝了。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有不同的猜测,但都缺乏科学的依据,这也成为生物史上的难解之谜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7. 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 古生代末期 B. 中生代末期
C. 古生代寒武纪 D. 新生代
8.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
A. 中生代和新生代
B. 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
C. 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
D.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2022年9月5日12,点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Ⅱ圈层 B. Ⅳ圈层 C. 莫霍界面以下 D. 古登堡界面以下
10. “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人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B.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C. 建筑物抗震系数的时间变化 D.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植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 干旱 B. 湿润
C. 寒冷 D. 炎热
12.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地上部分植株变矮小
B. 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C. 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 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寒冷的冬季,人们早上起来时往往会发现窗户玻璃上结满了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美轮美奂、妙惟肖的图案。下图为冰窗花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寒冷的冬季,冰窗花容易形成的天气条件及位置是( )
A. 阴天 窗外 B. 阴天 窗内 C. 晴天 窗内 D. 晴天 窗外
14. 最易出现冰窗花的地区为( )
A. 浙江省 B. 四川省 C. 海南省 D. 吉林省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垂直温度梯度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高度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为正值,右图示意某市城郊秋季某时段垂直温度梯度时空变化图(单位:℃/1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 8时-16时30分 B. 16时30分一次日7时
C. 7时—23时 D. 23时一次日5时
16. 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 100米 B. 150米 C. 350米 D. 500米
17. 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 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B. 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C. 增强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D. 阻挡了近地面空气的水平运动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低
②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
③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
④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 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流应该是
A. 甲流向乙 B. 乙流向丙 C. 丙流向丁 D. 丁流向甲
下图是某日某时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单位:m)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甲、乙、丙三点气压相比较( )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丙>甲>乙 D. 甲>乙>丙
21. 此时,甲、丙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
A. 甲近地面晴朗,气温日较差大 B. 甲近地面阴雨,气温日较差小
C. 丙近地面阴雨,气温日较差小 D. 丙近地面晴朗,气温日较差小
22. 乙点近地面吹( )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2021年12月26日,我国南方普降大雪,各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雪后初融时凯里一中某铺设下渗砖的停车场出现的“雪馒头”甚为壮观(如图)。“雪馒头”位于渗水方砖的中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凯里地区河流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类型为( )
A. 海上内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全球大循环 D. 海陆间循环
24. 与不透水地面相比,渗水砖可以( )
A.增加地表径流 B. 减少水分蒸发 C. 增加地下径流 D. 减少水分下渗
25. “雪馒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较地砖升温慢,其上积雪融化慢 B. 土壤的温度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
C. 方砖中心空洞,积雪厚度大 D. 地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少,温度低
海水出现结冰现象时的温度称为海水的冰点,盐度是影响海水冰点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海域,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零下几十摄氏度),表层海水结冰析出了大量的盐分,使周围海水的性质发生变化,这些性质变化的海水向下运动,使沿途海水结冰,形成一根向海底延伸的冰柱,这种冰柱被形象地称为“冰手指”。下图为海底“冰手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冰手指”最可能大量出现在( )
A. 地中海 B. 南极外围海域 C. 杭州湾 D. 赤道附近海域
27. 向下运动的这股海水的性质是( )
A. 盐度高、冰点低 B. 盐度低、冰点低 C. 盐度高、冰点高 D. 盐度低、冰点高
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小明同学打算利用暑假去大连老虎滩游玩,在临行前查阅了游玩当天(202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五)的潮汐表(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与一周前(8月4日)相比,8月11日的()
A. 高潮位更高,低潮位更低 B. 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高
C. 高潮位更低,低潮位更高 D. 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低
29. 若小明想去海滩赶海拾贝,最适宜选择的时段是()
A. 4:00~5:00 B. 10:00~11:00
C.15:00~16:00 D. 18:00~19:00
30. 若小明想在海边游泳,最危险的时段是()
A. 9:00~10:00 B. 13:00~14:00
C. 15:00~16:00 D. 16:00~17:0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俗语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较高海拔的山坡,山谷风引起的云雾可以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
材料二: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如熏烟驱霜(下左图),即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1)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请在下图的弧线上标上箭头,表示此时的热力环流过程,并分析云雾的形成原因。
(2)请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
3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雨水花园(图左)是控制城市内涝的有益探索。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清华大学某处雨水花园的边界以石笼(图右)为主要形式,将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在雨水花园建设过程中,将废旧石材作为雨水花园边界内部填充材料的原因。
(3)请提出三条可以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a为大西洋表面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亚速海(图b)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极低但南部海水盐度明显高于东北部。亚速海通过刻赤海峡与黑海连通;受盐度差异影响,亚速海与黑海的海水密度和海水水位也不同。
(1)简析亚速海南部海水盐度明显高于东北部的原因。
(2)亚速海冬季易结冰,试说明主要原因。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