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落花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2 18:3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亩、吩”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 8 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 6 个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重难点:
1. 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 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花生吗?花生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花生的课文――《落花生》。
2.本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是中国现代作家、学者。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在 1922 年创作了这篇散文。
二、生字学习
1. 亩(mǔ):亩数、亩产。造句:这块地的亩数是多少?
2. 吩(fēn):吩咐、吩示。造句:老板吩咐他去完成这个任务。
3. 榨(zhà):榨汁、压榨。造句:我喜欢喝新鲜的柠檬汁,所以我经常用榨汁机榨柠檬汁。
4. 榴(liú):石榴、榴莲。造句:熟透了的石榴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
5. 矮(ǎi):高矮、矮小。造句: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却有着非凡的勇气和决心。
三、指导书写
1. 亩(mǔ):笔画顺序为点、横、竖折、竖、横折、横、横。组词:亩数、亩产、一亩地。
2. 播(bō):笔画顺序为横、竖钩、提、撇、点、撇、横折弯钩/横斜钩、点。组词:播种、播放、广播。
3. 浇(jiāo):笔画顺序为点、点、提、横、斜钩、撇、横、撇、竖弯钩。组词:浇水、浇花、浇灌。
4. 吩(fēn):笔画顺序为竖、横折、横、撇、横折钩、横、横。组词:吩咐、吩示、吩令。
5. 咐(fù):笔画顺序为竖、横折、横、撇、横折钩、横、竖、横折、横。组词:嘱咐、吩咐、托咐。
6. 亭(tíng):笔画顺序为点、横、竖、横折、横、点、横撇/横钩、横、竖钩。组词:亭子、亭台、岗亭。
7. 榨(zhà):笔画顺序为横、竖、撇、点、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点。组词:榨汁、压榨、榨菜。
8. 慕(mù):笔画顺序为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撇/横钩、撇、捺。组词:羡慕、仰慕、爱慕。
9. 矮(ǎi):笔画顺序为撇、横、横、撇、点、撇、横撇/横钩、点、横、撇折、竖。组词:高矮、矮小、矮子。
谈(tán):笔画顺序为点、横折提、点、撇、竖、横折、横、横、横、竖。组词:谈话、交谈、谈吐。
四、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家的后园有一块空地,母亲提议种花生,孩子们积极响应并付诸行动,最终获得了丰收。
作者通过描写姐弟几个种花生的过程,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和耐心。
同时,“居然”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收获的惊喜和意外之情,强调了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
这段话通过简单的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生活和劳动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2自然段讲解】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落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草亭过这个节”这段话描述了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邀请父亲来品尝自家种植的落花生,同时准备了多种花生食品,并决定在后园的茅草亭过节。
作者通过母亲的话语和行为,展示了家庭的和睦和对劳动成果的共享精神。
这段话通过家庭聚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劳动收获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家庭的朴素生活和传统习俗。
【第3自然段讲解】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段话描述了尽管晚上天色不佳,但父亲仍然出席了收获节的聚会,这让作者感到非常难得。
作者通过强调父亲的到来,表达了对父亲的尊重和对家庭团聚的重视。
这段话通过简短的描述,传递了作者对家庭的感情和对父亲的敬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家庭聚会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力量,即使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家人仍然能够相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收获的喜悦。
【第4自然段讲解】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这句话是父亲在收获节上对孩子们的询问,表达了父亲对孩子们口味的关心。
通过这句简单的询问,父亲试图了解孩子们对花生的喜好,以便更好地与他们分享收获的喜悦。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传递了父亲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关注,也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同时,通过父亲的询问,也引出了下文孩子们对花生的喜爱和评价。
【第5自然段讲解】
“我们争着答应:‘爱!’”这句话描述了孩子们积极响应父亲的询问,表达了他们对花生的喜爱之情。
孩子们争着回答“爱”,展示了他们的热情和兴奋,也反映了他们对家庭聚会和劳动成果的期待。
这句话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传递了孩子们的情感和家庭氛围的融洽。同时,也表现了孩子们对父亲的尊重和对他所带来的食物的喜爱。
【第6自然段讲解】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这句话是父亲对孩子们的一个挑战,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列举出花生的好处。
通过这个问题,父亲鼓励孩子们思考和表达,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这句话也反映了父亲对花生的重视和对孩子们知识的引导。他希望孩子们不仅仅是享受花生的美味,还要了解花生的价值和好处。
孩子们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展示他们对花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第7自然段讲解】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这句话是姐姐对花生味道的评价,表达了她对花生的喜爱。
姐姐通过这句话形容了花生的美味,强调了它给人带来的愉悦口感。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传递了姐姐对食物的感受和对花生独特风味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她对家庭聚会和品尝劳动成果的积极态度。
【第8自然段讲解】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这句话是哥哥对花生的一种用途的说明,他指出花生可以用来榨取油脂。
哥哥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花生的经济价值和实用性,强调了它在食品加工和烹饪中的重要性。
这句话虽然简洁,但传递了哥哥对花生的认识和对其多种用途的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知识的积累和对自然资源的关注。
【第9自然段讲解】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这句话是“我”对花生的评价,表达了“我”对花生的看法。
“我”通过这句话强调了花生的价格低廉,使得任何人都能够购买和品尝,而且大家都喜欢吃。
这句话传递了“我”对花生的平民化特点的认识,认为它是一种受欢迎的食品,因为它价格便宜且口感好。同时,也反映了“我”对食物价值的理解和对大众需求的关注。
【第10自然段讲解】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句话是父亲对花生的评价,他通过与桃子、石榴、苹果等水果的对比,强调了花生的独特之处。
父亲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花生的果实深埋在地下,不像其他水果那样显眼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和诱人,因此人们不会立刻对它产生爱慕之情。
这句话传递了父亲对花生谦虚、低调的品质的赞赏,认为这是它最可贵的地方。同时,父亲也借此教育孩子们要像花生一样,不图虚荣,不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11自然段讲解】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这句话描述了孩子们对父亲的话表示认同,母亲也表示赞同。
孩子们和母亲的回应显示了他们对父亲观点的认可和尊重。
这句话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传递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共识和和谐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们的引导和教育的有效性。
【第12自然段讲解】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是父亲对孩子们的教诲,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习花生的品质。
父亲通过这句话告诉孩子们,虽然花生外表普通,不像其他水果那样引人注目,但它却有着实际的价值和用途。
这句话传递了父亲对孩子们的期望,希望他们不要只注重外表的华丽,而是要注重内在的品质和实际的价值。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够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平凡,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13自然段讲解】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我”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和回应,表达了“我”对人生的思考。
“我”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人应该注重实际的价值和作用,而不仅仅追求表面的虚荣和形式。
这句话传递了“我”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认为一个有用的人是能够为社会和他人带来实际帮助和好处的人,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虚荣和面子。同时,“我”也借此表达了对那些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实际帮助的人的批评和反思。
【第14自然段讲解】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这句话是父亲对“我”的回应,表示他认同“我”的观点,并强调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期望。
父亲通过这句话再次强调了他希望孩子们成为有用的人,不只是追求表面的虚荣和形式,而是注重实际的价值和作用。
这句话传递了父亲对孩子们的深切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注重实际的贡献和帮助他人,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同时,父亲也借此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信任和鼓励,相信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
【第15自然段讲解】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这段话描述了聚会结束时的场景,以及父亲的话语对“我”产生的深刻影响。
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虽然花生食品已经吃完,但父亲的教诲却深深地留在了他的心中。
这句话传递了作者对父亲的敬重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父亲的话语对他的人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父亲的教诲让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价值观,这些都将伴随他一生。
五、总结: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过程,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通过父亲与孩子们的对话,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文章还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