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
生物试卷
时长: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45分)
1.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直接相关的是()
A.秸秆还田 B.间作套种 C.水旱轮作 D.尿泥促根
2.下图表示转基因番茄甲(转入乙烯合成抑制基因)和普通番茄乙的果实采摘后,进一步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IAA/ABA)含量比值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探究了采摘后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对IAA/ABA含量比值的影响
B.番茄甲采摘后,脱落酸的含量均高于生长素的含量
C.番茄乙采摘4天后,IAA/ABA下降,可能是乙烯含量升高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
D.实验结果说明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乙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3.某实验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下表所示的预实验。表中X0~X5的浓度依次增大。N0~N5为处理相同时间后的生根数量,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生长素类似物浓度 X0 X1 X2 X3 X4 X5
枝条生根数量 N0 N1 N2 N3 N4 N5
A.表中第1组是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
B.预实验设置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大于正式实验
C.插条生根的数量也会受到自身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
D.N5比N1生根数量少说明X5浓度对生根有抑制作用
4.色木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药用树种。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种类生根剂对不同处理的色木槭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生根剂类型 生根率% 不同扦插时间新生根数量/条 不同扦插时间新生根长度/cm
20天 30天 40天 50天 20天 30天 40天 50天
IBA 去顶芽 20 0.71 0.84 1.71 2.34 7.27 8.61 18.86 24.25
留顶芽 0 0 0 0 0 0 0 0 0
NAA 43 0 0 0.65 1.21 0 0 9.17 11.10
ABT(对照组) 33 0.13 1.27 1.90 2.03 0.83 8.56 10.28 7.18
GGR 61 0.25 0.19 0.51 0.62 0.99 2.11 16.36 22.73
NAA+IBA 52 1.05 2.21 4.92 5.83 3.08 8.57 21.79 31.47
A.实验的自变量有不同种类生根剂、处理时间、是否保留顶芽等
B.可以采用沾蘸法将扦插用的插穗插入较高浓度生根剂药液中进行处理
C.NAA+IBA处理对新生根生根率、生根数量和长度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生根剂单独处理
D.在IBA处理组,留顶芽插穗在50天内未表现生根现象可能与内源性激素抑制生根有关
5.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6.下图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模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地蝗虫的数量呈现Q曲线状态,则防治期应为K/2值时
B.在自然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变动中,不会出现P增长模式
C.环境容纳量也称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
D.培养瓶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出现Q增长,达到K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
7.下列关于利用黑藻进行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藻是观察中心体的适宜材料
B.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时需要切片
C.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黑藻细胞的核糖体
D.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观察黑藻的质壁分离
8.为了验证“发育中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并促进果实发育”,某兴趣小组利用某种异花传粉的高等植物进行对照实验,甲组植物正常授粉后套袋处理,乙组植物在开花前套袋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子房直径增大可能是因为生长素促进了子房发育
B.套袋处理目的是避免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该实验证明了发育中的种子能产生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
D.乙组子房逐渐萎缩是因为发育后期产生了大量乙烯抑制其生长
9.下列关于“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取色素时,研磨应充分、细致而缓慢,力求提取更多色素
B.将研磨液倒入小玻璃漏斗时,应在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纱布
C.若收集的滤液呈淡绿色,原因可能是未加碳酸钙、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D.色素分离后,滤纸条最上方是胡萝卜素,说明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10.杂草与作物竞争光照、空间、土壤养分和水分等资源,可导致作物减产及降低农产品品质。杂草防除不及时或防除方法不当会使农田的杂草演替加快。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保持农田生态系统一定程度的杂草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杂草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杂草成为弃耕农田的优势种取决于杂草的植株高度
C.干旱条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叶片角质化杂草的演替速度
D.不同农作物间作可有效占用土壤空间形成作物优势群体从而抑制杂草过度生长
11.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黑藻可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用于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B.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作用不同
C.依据溶解度差异性对光合色素进行层析法分离
D.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中不同中方格间以粗实线加以区分
12.把酶制剂固定化后作为饵料添加剂,可用于改善海参对饵料的消化吸收。将适量α-淀粉酶与一定浓度的海藻酸钠混合并充分搅拌,滴入CaCl2溶液中,制成凝胶珠,冲洗并干燥后制成固定化α-淀粉酶。研究适宜条件下固定化α-淀粉酶对海参饵料淀粉的处理效率,部分结果如图。与该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α-淀粉酶的固定化方法属于吸附法
B.CaCl2与海藻酸钠浓度及酶用量均会影响固定化效果
C.固定化α-淀粉酶处理海参饵料的最佳酶解时间为15-20分钟
D.50分钟后淀粉含量不再变化表明α-淀粉酶活性已经丧失
13.某种物质X(一种含有C、H、O、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X。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X,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X和Y。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乙培养基均属于选择培养基,乙培养基组分中的Y物质是琼脂
B.若要筛选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甲、乙培养基中X是唯一的碳源
C.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各培养瓶中的X溶液要有一定的浓度梯度
D.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的X浓度过高,某菌株对X的降解量可能下降
14.通过发酵工程制作酱油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小麦和麦麸等原料需要经蒸煮和适当配比处理
B.阶段Ⅰ米曲霉产生的胞外蛋白酶分解原料中的蛋白质
C.阶段Ⅱ可以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来监测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D.阶段Ⅲ酱油中的风味物质来自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其化学反应产物
15.甲、乙、丙、丁四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按如下流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甲: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乙: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芽→生根→试管苗
丙:各种菜洗净并切成小块→加盐、糖及调味品→装入泡菜坛→发酵→成品
丁:剪碎动物组织→胰蛋白酶处理→细胞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组在发酵时打开排气口的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
B.乙组常用的培养基是LB半固体培养基
C.丙组泡菜坛中可以加入陈泡菜水,其作用是提供经扩大培养的发酵菌种
D.丁组由原代培养转到传代培养需用胰蛋白酶处理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5分)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278 36.67 14.10
B 568 104118 40.8 20.40
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 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 ,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 ,有利于其生存。
(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 ,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 。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
17.(15分)研究人员培养水稻,当根长为10cm左右时将根置于黑暗条件下,用不同强度的单侧光对竖直生长的根进行处理,发现根均出现背光生长现象。已知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测定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其作用表现出 性。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的方法主要有浸泡法和 。
(2)由图可知,单侧光照射后,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原因是 和 。与光强40μmol·m-2·s-1相比,光强100μmol·m-2·s-1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
(3)在单侧光照射下,水稻根背光生长的原因是 。
18.(25分)回答下列(1)、(2)小题:
(1)利用发酵法生产燃料酒精,是各国研究者研究的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Ⅰ.若以大麦种子为发酵底物,则需将大麦种子进行 处理,使其产生更多淀粉酶以利于糖化。实践生产中,通常不以粮食为发酵底物,而以植物秸秆为底物,其原因是 。
Ⅱ.为筛选出能产纤维素酶的酵母菌, (可/不可)从含熊猫粪便丰富的土壤中分离。现称取1.0g某土壤样品,进行梯度稀释,将其稀释100倍的操作思路是 ,分别取0.1mL经100000倍稀释后的悬液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每个培养基平均长出了16个酵母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土壤约含酵母菌 个。该过程得到的菌株所产的纤维素酶活性较弱,在此基础上选育优良菌株的方法有 (答出两种方法)。
Ⅲ.选出优良菌株后进行工业化生产燃料酒精,此时培养基中除纤维素外 (需/不需)添加氮源。影响发醛效果的因素有温度,pH、培养基以及 等(答出两点即可)。
(2)CAR-T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基本过程是获取患者的T淋巴细胞,装载上具有识别肿瘤抗原的受体,体外扩增后回输至患者体内,进而识别并攻击自身的肿瘤细胞。Ⅳ.该过程选用患者自身T淋巴细胞的优点是 。将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T淋巴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时 (需/不需)经胰酶处理。
Ⅴ.利用 酶获取识别肿瘤抗原的受体基因,然后将其 后的产物连接到某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上。
Ⅵ.然后利用该逆转录病毒去侵染T淋巴细胞以实现转化。可利用 作探针来检验目的基因是否在T细胞内成功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筛选出成功改造后的T淋巴细胞(CAR-T细胞)进行培养,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 以支持T淋巴细胞的生长。为使T淋巴细胞的体外扩增更为有效,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支架,在其中添加 后,可模拟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把扩增好的CAR-T细胞通过静脉回输到病人体内,开始进行肿瘤细胞免疫治疗。
【答案】
1-5DBDCD 6-10DDACB 11-15DBCCB
16.【答案】(1)趋光
(2)高;食物和栖息空间
(3)低;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可降低害虫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导致害虫天敌数量也低
(4)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通过竞争关系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为果树提供氮肥;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殖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17.【答案】(1)吲哚乙酸;两重或双重;沾蘸法
(2)部分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光照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大或强
(3)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高,而根对生长素敏感,背光侧生长速度比向光侧慢
18.【答案】(1)萌发;节约生产成本,降低引发粮食危机的风险;可;将1g土壤样品加到有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1.6×107;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需;O2浓度、发酵时间、酵母菌浓度(不能写菌株、培养基浓度)
(2)不会造成排斥反应;不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转录;单克隆抗体;(经紫外线照射的失去增殖能力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白细胞介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