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题库:2015中考科学试题精选8(生物实验探究40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题库:2015中考科学试题精选8(生物实验探究40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5-05 20:21:37

文档简介

生物探究40题参考答案
1、(1)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大于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3)黑暗中,蚕豆叶只进行呼吸作用,叶中二氧化碳增多,pH下降
(4)筛管 子叶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②应设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装置需用黑布罩住玻璃罩,其他与实验组的装置及处理方式相同,或者用锡箔纸盖住植株的一张叶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NaOH溶液
13、(1)快 (2)升高(提高) (3)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分解少(合理均可)
14、(1)A与D ?B与C(两空次序可互换)
(2)探究光照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
(3)不合理;?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15、(1)1.25m
(2)①遮光处理 ②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引起钟罩内气压下降,刻度管中红墨水上升,红墨水上升的体积可视为为实验时间里植物的耗氧量,即为1a。21教育网
(3)B 干旱初期,植物叶片气孔逐淅关闭,体内CO2浓度下降,光合作用快慢下降。
16、(1)向光侧的生长素若被光分解了,则图乙中的植物将弯向光源生长
(2)①D>A=B>C ②D=A=B>C
17、 A组长出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的叶;B组长出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的叶 长在荫蔽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 无性21cnjy.com
18、萌发率  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 
(1)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  (2)起对比作用
19、(1)假设1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是细胞质;(假设2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是细胞核)。
(2)预期1如果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是细胞质那么新伞藻的柄上应当长出菊花形帽;
(预期2如果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是细胞核那么新伞藻的柄上应当长出伞形帽)。
(3)新伞藻的帽是伞形的因此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是细胞核。
20、(1)实验材料(或样本)太少 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若干,平均分成四组
(2)是 (3)二氧化碳 (4)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1、(1)光合作用 (2)B (3)90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3)实验用每组小鼠的数量1只太少,容易导致实验偶然性,使结论不可靠。
29、植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等大、体质相近
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30、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
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特异性有关,一般来讲,寿命越长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31、(1)放大镜
(2)进食的弓背蚁数量的多少
(3)将大米加糖水中煮熟(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9、(1)蛋白质 (2)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3)将NaCl溶液换成Na2SO4溶液 (4)NaCl+Ag NO3 = Na NO3 + AgCl↓
(5)④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40、(1)避免偶然性 (2)大于50 mg/L (3)食物链 (4)复分解反应 (5)10
精品题库:2015中考科学试题精选8(生物实验探究40题)
植物试题(24题)
1.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孔开闭呢?兴趣小组以蚕豆叶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先将若干蚕豆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蚕豆叶所处环境
制片观察叶片下表皮气孔开闭情(%)
完全开放
半开放
闭合
甲组
100mLpH为7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40
42
18
乙组
100mLpH为7的KCl溶液+黑暗处理
1
11
88
丙组
100mL pH为4.5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21
42
37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植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叶中的气孔处于开放状态时,根中根毛细胞细胞液的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
(3)当蚕豆叶处于黑暗环境中时,叶肉细胞内的pH会下降,这是因为 。
(4)蚕豆在开花结果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中的 运输到植株各处;蚕豆种子中的有机物主要贮藏在 中。
2.甘草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资料显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起抑制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①选用一定量的甘草,将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温浸泡三天,过滤,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质量分数分别为1%,2%,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
②取5个灭菌后的培养皿,编号后,先放入相同体积的106个/毫升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再在培养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记录如下:
培养皿编号
1
2
3
4
5
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质量分数
0
1%
2%
4%
8%
抑菌圈直径(mm)
0
2.88
6.08
5.96
6.06
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说明甘草的抑菌作用。
(2)实验中盛有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3)实验中设置第1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4)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如图是“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深受眼下爱上阳台“微农业”的居民欢迎。【来源:21cnj*y.co*m】
某同学为了研究“气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两只同样的烧杯,编号甲、乙。
步骤二:量取足量的按照适宜比例调配的营养液, 分成二等份。一份营养液直接加入甲烧杯中,另一份通过雾化方式加入乙烧杯中。
步骤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甲在实验中起 作用。
(2)如果气雾能解决空气供应问题,则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
(3)营养液中溶解的空气较多时,可促进根系的 ,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4.把等量的玉米植株的不同器官放在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把它们暴露在不同颜色的光照下,8小时后,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容器
器官
光的颜色
温度(℃)
O2增加量(mL)



22
120


绿
22
15



22
0
(1)分析可知,容器________中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实验中发现,容器壁上附着一些水珠,这些水珠的出现主要与叶片的________________这一生理过程有关。21教育网
(2)对比容器甲、乙可发现,__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容器丙中O2增加量为0mL,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根细胞中没有________。2·1·c·n·j·y
(3)将容器甲或乙中的叶片放在盛有________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向处理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 ,发现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能制造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4)若如图装置的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要探究玉米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置于________的环境中;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欲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应该怎样设置对照实验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________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6.某校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装置
数量
空气

温度
实验结果
A
30
充足
适量
2℃
0粒萌发
B
30
充足
适量
20℃
28粒萌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该小组作出相应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一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设置B装置目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
7.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_ mL/h。
(2)用这一方法测量光合作用速率,比实际的光合速率要低,原因是 。
(3)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0.6mL读数处。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但某同学认为有不合理之处,温度上升后,装置内气体增加可能是由于实验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所致,若要消除实验数据误差,该如何设计对照组? 。
8.某小组对促进植物开花是否与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有关进行了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方法:取水仙球茎24个分成两组。后按下表进行操作
组别
处理方法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对照组
水仙球茎不剥去鳞片叶,不加NAA,让其自然生长
实验组
剥去鳞片叶,仅取出花苞,共获18个,消毒后接种于加NAA(0.1g/ml)的适宜培养基上,每瓶接种一个
结果:实验组除个别瓶污染失败外,其余均在一周时破苞开花;而对照组则比实验组晚开花一个半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从科学性角度出发,本实验在分组时是否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进?

9.中国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叶绿素对人体无毒无害,可以作为食用色素添加到食品中以改善食品色泽。小柯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某植物绿色叶片磨碎、捣拦,加入X试剂以提取叶绿素;
(2)将提取液过滤并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在室温下进行4组实验,以探究PH值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
组号
叶绿素溶液(毫升)
PH值
处理时间(分)
溶液颜色
1
3
8
10
绿色
2
3
7
10
绿色
3
3
Y
10
黄绿色
4
3
5
10
黄褐色
备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1)X试剂可选择下列哪一种 ;
A.水 B.酒精 C.氯化钠溶液 D.稀硫酸
(2)Y值最合适的应为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不适用于 (选填“酸性”或“碱性”)食品。
10.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 方式是____ __________。
(2)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 _____,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有机物主要是__ __。
(3)由此可见,保存水果、蔬菜,应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
11.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 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采用方案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了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
12.兴趣小组同学用绿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一系列实验。
(1)先把绿豆种子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芽,在萌发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会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请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同学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步骤为: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室内“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内储藏的有机物,再转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在烧杯中水煮脱色,再将叶片漂洗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请指出该实验步骤中不合理的地方: 。
(3)如果利用该实验装置来验证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了需要(2)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是分别装有水和 的烧杯(不考虑实验器材的数量)。
13.某研究人员曾经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将某绿色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
(1)分析实验一可知,温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气越___________。
(2)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__________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21·cn·jy·com
(3)联系本实验,试分析吐鲁番瓜果特别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14.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那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 ? ? ? ?或 。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则该实验的目的是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 同学为了验证镁是家中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你认为这样的设计合理吗? ?;理由是 。
15.某研究者利用栽在花盆中的植物,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请回答如下问题:

(1)图甲表示此盆绿色植物在两种不同温度下释放氧气的快慢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该植物的呼吸商A(呼吸商=呼吸放出的CO2量/呼吸消耗的O2量 )为0.75,在15℃、1千勒克司光照强度下,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除完全利用呼吸所产生的CO2外,每小时还应从外界吸收CO2    毫升。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2)图乙是测定图甲纵坐标上a值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钟罩内放入该植物后密封,置于15℃的环境中,并对钟罩进行    处理。
②简述该实验的原理和测量方法:


(3)干旱初期,此植物光合作用快慢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 图来说明,其原因
是 。
1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觉得好奇,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了,还是单侧光将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了。
(1)为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其中一成员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从中获得的结论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更多地移向背光侧,试分析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是:

(2)另一成员进行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将经过甲图处理后的琼指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上(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①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转移了;
②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17.小敏观察到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即叶片的边缘)缺刻(即叶片边缘上的陷陷)小;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小敏猜想:蒲公英的叶型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①选取一根长在向阳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
②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6个花盆中,分为A、B两组,每组3盆;
③A组花盆放在向阳处,B组花盆放在荫蔽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预测实验结果】
如果蒲公英的叶型只与阳光照射有关,那么小敏的实验结果应是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
小红认为小敏的实验设计不够严密,还应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进行实验。
【拓展】
实验用蒲公英根培育幼苗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18.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渐稀释10、100、1000、10000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面,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源,浸润纱面。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     ,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
【反思和评价】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       。
19.科学家最初在显微镜下发现细胞核时,并不清楚生物的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还是由细胞质控制的。为了弄清细胞核的功能,有人利用伞藻做了如下实验。伞藻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个体,其细胞核位于假根中。如图(1)所示,甲种伞藻的帽呈伞形,乙种伞藻的帽呈菊花形。
科学家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这一伞藻长出了新的帽,如图(2)所示。科学家在做实验前,针对这一实验提出的问题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是细胞质还是细胞核?
  (1)根据科学家提出的问题,你建立的假设是: 。
(2)根据上述你的假设,可以对实验结果作怎样的预测?
(3)观察图(2)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0.据研究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植物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控制气孔的开闭,以调节植物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从植株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4叶片,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清水和三种不同浓度的X培养液中,以分析叶片中X物质浓度与气孔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可以测得有关数据。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以上方案有一处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完善后,经过试验测得如下表所示的有关数据.你认为此试验结果是否支持上述推测?______ _____
分组
测量指标
清水
三种培养液X物质相对浓度
5×10-5
5×10-4
5×10-3
叶片中X的相对浓度
0
2.47
2.97
9.28
气孔相对开放程度
100%
54%
43%
27%
(3)由表格信息可以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气孔开放程度降低,   吸收量减少,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植物的任何一项生命活动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这充分体现了   的生物学观点.
21.科研人员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一个密闭的小室中的CO2浓度。现进行如下实验:在密闭但可透光的两相同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厘米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小室的容积均为1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CO2的浓度,测量结果记录于下表:(CO2的浓度单位:毫克/升)
记录时间(分)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A种植物叶片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
B种植物叶片
150
110
75
50
35
18
8
8
8
8
根据表中记录到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记录的结果看,CO2浓度降低是因为植物进行了 作用。
(2)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较良好的是 种植物。(填A或B)
(3)假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经测定:在光照下密闭容器内CO2的质量每减少44克,植物体内葡萄糖净增加30克,则实验中的B种植物叶片在25分内净增加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毫克。【出处:21教育名师】
22.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 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材料四: 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 ;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 ;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 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 。
23.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植物要求的光照时间有关。植物对光照和黑暗时间长短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前苏联科学家M.H.Chailakhian用菊花做了一个实验,来探究光周期能否诱导植物产生开花激素,进而影响植物的开花;以及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下图是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去掉菊花顶端的全部叶子,①、②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③、④植株的顶端和下部带叶的部位分别接受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菊花植株开花所需的光照条件是   。
(2)根据图中的实验结果分析,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    。
(3)依据以上所有实验得出的结论:            。
2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某同学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综合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将你处理后的装置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加热,使 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3)清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下列选项中变成蓝色的是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C.乙叶 D.丙叶的绿色部分 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4)本实验中有 3 组对照实验:乙叶和丁叶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甲叶和丙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5)牵牛花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植物 所产生的拉力运输到叶片。
动物和人体试题(7题)
25.完成下列探究活动的相应内容。
实验材料:A.淀粉糊, 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 C.花生油。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脚架等。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以及新采集的纯净胃液等。
(1)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以验证胃液在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
①胃液的采集:利用一只对铃声已建立起食物反射的狗获得纯净的胃液。
②实验材料选择: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实验材料应选择 ,并各取2 mL胃液,分装在甲、乙两支试管中。www-2-1-cnjy-com
③方案设计:
试管



实验材料
2 mL
2 mL
实验药品
胃液
蒸馏水
水浴温度
37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甲试管中液体变澄清,乙试管中液体仍浑浊;此结果说明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胃液对蛋白质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版权所有:21教育】
(2)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支试管丙,试管丙内应加入 。
(3)以上探究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我们可以得出 结论(选填字母)。
A.胃液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 B.胃液的催化作用需要合适的温度
C.胃液中的酶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 D.胃液的消化作用需要酸性环境
26.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4毫升。②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③同时将两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④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21cnjykxtj2008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请设计一张实验记录表,将实验步骤及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3)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虑pH大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说出理由 。
27.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丽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收集唾液并与蒸馏水按1∶1的体积比制成唾液稀释液;
步骤二: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烧杯中,加入99毫升,搅拌,缓慢加热,溶解,制成1%的淀粉溶液并冷却至室温;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版权所有:21教育】
步骤三:取4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按表中物质的量依次加入各试管并振荡,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浴中保存10分钟;
步骤四:取出试管,分别滴加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然后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溶液的变化情况如表。
(1)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 ;
(2)收集唾液的方法是 ;
(3)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所支持的实验假设是 。
28.为探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是否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及试剂】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小鼠5只、生理盐水、注射器、不同浓度(15mg/mL、9mg/mL、3mg/mL)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SOD活性测定仪器(注: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其活性可作为确定防护辐射损伤作用效果的标志)。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实验方案】
①将5只小鼠分成5组,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mg/mL、9mg/mL、3m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育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γ射线辐射处理,戊组 。
④辐射后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记录、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2-1-c-n-j-y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上述实验步骤中空格内的有关内容。
(2)预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为甲>乙>丙,且明显高于丁组,与戊组接近,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且浓度越大效果越好。
②若 ,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不具
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
(3)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一处明显不足: 。
29.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曾做过一个实验:如右图所示在甲和乙两个密封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内放一只小白鼠和一盆绿色植物,放于向阳处,发现小白鼠在乙中的存活时间比甲长了许多。
(1)此实验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两只容器中的小白鼠应 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则乙内小白鼠存活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 人和老年人的肺的纤维细胞,结果如下表: 21*cnjy*com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分裂代数
50
20
2~4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等不同物种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结果如下图:

实验Ⅲ: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每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
实验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弓背蚁是一种在全球分布较广,种间差别较小的蚂蚁(见图Ⅰ),是研究蚂蚁生活习性较理想的材料之一。某科学兴趣小组对弓背蚁喜欢吃哪些食物开展了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一:选择2份等量的玉米、甜玉米、土豆,将其中一份分别放入锅中原味煮熟后,冷却至室温;
步骤二:把食物等距离共同放入1个透明的观察盒(见图Ⅱ);
步骤三:把30只大小相近、健康活泼的弓背蚁放入观察盒中央,盖上盖子;
步骤四: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观察弓背蚁的进食情况。观察结果记录见下表:
食物 时间
15分钟
30分钟
1小时
2小时
4小时
玉米







★★




甜玉米







★★★
★★★
★★
★★

土豆







★★




注“★”表示进食的弓背蚁数量的多少,“★”越多,表示进食的数量越多;“☆”表示无弓背蚁在进食。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21cnjy.com
(1)为了更好地观察弓背蚁的进食情况,还应选用的实验仪器是 。
(2)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弓背蚁对食物的喜欢程度。
(3)兴趣小组若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开发弓背蚁的人工饲料,为了使弓背蚁喜欢食用,结合本实验,你的建议是 。  21*cnjy*com
微生物试题(2题)
32.过年时,某同学经过新街啤酒厂,突然对酒提起了兴趣。回家后查了资料:中国酿酒历史悠久。从禹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我国古籍中有很多关于酒的记载,从《诗经》到《红楼梦》,三千余年的文学和历史著作中,几乎都离不开酒。酿酒是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将糖类分解为酒精与水和二氧化碳。
一个酵母菌分裂形成二个菌体,叫做繁殖一代。酵母菌可以在适宜的境中快速的繁殖。
(1)啤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进行 ,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进行 获得啤酒。(以上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2)若发现酿酒过程中装置内温度有所上升,这是由于 的缘故。
(3)酒的风味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酵母菌株。某酒厂的菌株已使用了30多年,繁殖了3000余代,但酒的风味却不减当年,其主要原因是生物都具有 的特性。
(4)当发酵一段时间以后,发酵罐内的溶液密度逐渐减小,其原因是 。
(5)如果在培养液中放入100个大肠杆菌,并给以优越的营养条件,需经 代即可繁殖到12800个菌体。
33.为了观察酵母菌种群,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①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②A试管内加入该培养液10mL,B试管内加入无菌水10mL;③向两试管内分别注入0.1mL酵母菌培养物,轻轻振荡;④将试管放在28℃的恒温箱中;⑤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多次计数取平均值,表中的数据是有氧条件下培养测得的酵母菌数(×106个/mL)。请问:
培养时间(天)
1
2
3
4
5
6
7
8
A
0.8
5.2
5.6
4.8
2.0
0.8
0.4
0.08
B
0.8
0.4
0.1
0
0
0
0
0
(1)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由于酵母菌的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酵母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 ;假如每天所取的少量酵母菌培养液对试管中酵母菌的生活影响可忽略不计,请分析A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 。
(2)如果将两试管分别置于两保温瓶中,那么理论上第3天A试管的温度会略高于B试管,原因是 。
(3)每次取样前都应振荡试管,目的是 ,减少实验中计数误差。
(4)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个体结构,需要在低倍镜下将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 。
(5)2014年3月27日,科学家宣布成功合成了第一条能正常工作的酵母菌染色体,并成功地将这条染色体整合进活体酵母菌细胞的 中,与其他“野生”的染色体在同一个细胞结构内。21·世纪*教育网
生、化综合试题(7题)
34.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浴解脂肪而减肥,他们设计了探究的课题是: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A.B.C。
②取A、B、C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③用pH试纸分别到杯中蘸取A、B、C三种茶叶的泡出液,和标准比色卡比对'测得它们的pH分别为5.4、6. 3、6. 0。
④将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的脂肪小块,分别放入盛有三种茶叶泡出液的相同杯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5小时后,分别滤出脂肪块,吸干表面水分并称量。根据脂肪块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质量变化(不考虑脂肪块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请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
(2)在第②步实验操作中“相同的条件主要是指:水的温度、茶叶的质量、冲泡的时间及     应相同。
(3)组内看的同学认为,第④步实验设计不严密,需要改进的是     。在第④步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目的,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 左右。
(4)有人将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热水瓶中浸泡一夏时间后振荡,发现水垢大部分消失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化学原理最可能是 。2-1-c-n-j-y
35.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有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阳阳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1)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 __ 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 _______ (写出一种可能即可) 。
(3)在光照下,将细胞数量相等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上述营养液中培养,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结果是      。

36.以下是一张《维生素C(英文名缩写Vc)》的知识小卡片,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维生素C》知识小卡片
分子结构
化学式
C6H8O6
相对分子质量

C、H、O质量比

小科想通过测量比较白菜汁和菠菜汁中Vc含量的高低。
【查阅资料】V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红色褪去。
【实验步骤】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①取6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上A1、A2、A3和B1、B2、B3,在试管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同种高锰酸钾溶液。
②用胶头滴管把已经榨取好的白菜汁分别滴到A1、A2、A3试管中。在往A1试管中滴加白菜汁时,待滴入5滴白菜汁后,小科才猛然想起,没有一边滴加一边摇晃一边观察。于是她立即摇晃试管,发现红色未褪去。继续滴加,并按规范操作,滴到第9滴时红色刚好褪去。A2、A3试管都是刚好滴到第8滴时红色褪去。
③为了防止原来的滴管中粘有白菜汁而影响实验结果。小科用同一支胶头滴管,清洗后吸取菠菜汁,按规范操作分别滴加到B1、B2、B3试管中,发现都是滴到第5滴时,红色褪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的结果是 汁Vc含量较高。
(2)下列做法中,不能提高上述蔬菜汁中Vc含量测量准确度的有 。
A、增加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体积 B、减小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
C、用管口较小的滴管 D、用管口较大的滴管
E、将等量的蔬菜汁用等量的水稀释
3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葡萄、花生仁、核桃仁、小西红柿”中选取“花生仁、核桃仁”,按如下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重复三次,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请回答:
实验次数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
(单位:千焦)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
(单位:千焦)
1
9.58
12.39
2
9.85
13.86
3
9.76
13.86
(1)选用“花生仁、核桃仁”实验,是因为它们更容易   ,有利于实验操作.
(2)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1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25千焦、1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32千焦.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请你帮忙分析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   (写出一点即可)。
(3)由上述实验可知,花生仁、核桃仁储存有一定的能量。人食用后,它们在人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胞的  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8.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某化学研究小组测定茶叶中钙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案如下:(已知茶叶中铝、铁元素对钙离子的测定有影响,所以要预先除去,溶液中铝离子、铁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的pH在6左右,加热有利于沉淀聚沉)
①称取100g干燥的茶叶,充分灼烧使茶叶灰化,再用研钵磨细后移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0mL盐酸,搅拌、过滤、洗涤。
②向步骤①所得滤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6~7左右,再加热煮沸30min,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沉淀。
③向步骤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无水碳酸钠,充分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液和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茶叶中丰富的有机物来自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2)步骤①中灼烧灰化的目的是 。
(3)步骤②中加热煮沸30min的目的是 。
(4)计算茶叶中钙元素的含量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
(5)下列课本中的哪一个实验,与上述科学研究方法最相似?
A.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B.奥斯特实验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C.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D.探究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
39.小刚同学在学习了酶的知识后了解到了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温度、酸碱度(pH)的影响。联系到前面学习的知识,小刚同学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猜想: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合猜想小刚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重金属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3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厘米3的金属)。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www.21-cn-jy.com
编号
0.25%淀粉溶液(ml)
蒸馏水(ml)
0.3%NaCl溶液(ml)
1%CuSO4溶液(ml)
唾液溶液(ml)
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
1
3
2



变蓝色
2
3
1


1
不变蓝
3
3

1

1
不变蓝
4
3


1
1
变蓝色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根据小刚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刚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是:酶是一种 ,遇到重金属离子会变性,从而丧失活性。
(2)比较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2号试管及观察到的现象,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3)在看了小刚的设计及实验后,同桌的小王认为凭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小刚的猜想。小王提出应该将实验中的CuSO4溶液更换成CuCl2溶液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也同小王一起探究,你还可以建议小刚作怎样的更换? 。
(4)在生活中重金属盐类通常也被作为消毒杀菌的药物来使用,图示为硝酸银滴眼液的药品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有一条注意事项,你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可以用0.9%的生理盐水来减轻硝酸银的腐蚀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重金属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常见,因此了解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若有人误食被电镀厂废水(含铬(Cr)、镍(Ni)、镉(Cd))污染的食物而急性中毒,为解毒,下列四种供选物质中你不应该选择的是 。
①鸡蛋清 ②鲜豆浆 ③鲜牛奶 ④糖水
40.为研究重金属镉(Cd)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科学家选用均匀一致的同种玉米种子,经过消毒、无菌水冲洗处理后,分八个组实验。每一组取10粒玉米种子,在培养皿中用某一浓度的Cd2+(试剂选用的是硫酸镉CdSO4)的营养液培养并置于室温下,每一组做3次实验。培养7天后统计发芽率,各组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组 别








镉(Cd2+)浓度(mg/L)
0
5
10
15
30
50
100
120
发芽率(%)
95.0
96.7
97.2
98.0
95.4
74.5
55.4
0
(1)实验中培养皿里放10粒玉米种子而不是1粒,每组都做3次实验,其目的 。
(2)Cd2+处于何浓度时,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大量含镉的固体废弃物或污水会造成土壤污染。溶解在土壤中的镉会被植物吸收,并通过 进一步富集并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
(4)为保护环境,实验所用的硫酸镉是不能随意排放的,下面是某处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反应:CdSO4十Na2S ==CdS↓+Na2SO4,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5)“mg/L”为溶液浓度的一种单位,读作“毫克每升”。现取Cd2+浓度为50mg/L的溶液200毫升,加水稀释至1升,稀释后溶液的Cd2+浓度为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