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600余首。 李商隐有广阔的雄心壮志,可惜时运不佳,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夜雨寄北李商隐诗人在巴蜀,亲人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题 解 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四川节度使的幕府中担任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寄给妻子,因长期居留在外,此诗意在怀念住在北边的妻子。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zhǎng 秋池。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品读、停顿、会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指作者的妻子。指回家的日期。什么时候才能。重头谈起。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品读欣赏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夜雨”-----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渐渐涨满的景象,又表现诗人秋夜听雨时凄凉孤寂感倍增,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愈浓。品读欣赏“涨”请从眼前景,心中情两个方面作一点分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品读欣赏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不相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后一处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突出重逢的温馨喜悦。1、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合作探究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2、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作者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设想来日重逢,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余味无穷。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读 者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情景交融,构思奇特,以想象写出他日团聚时的情景,跨越时空,写出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既宽慰了自己,也安慰了妻子。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课堂小结主 题: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对妻子深挚的思念之情。课堂练习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的思念之情。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妻子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C2、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 【参考答案】“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 】的憧憬。
?5、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离别愁苦相聚的欢乐漂泊异乡盼望归期,对妻子的思念。
习题:1、诗中写归家无期,雨夜愁思的句子是:
2、诗中想象日后相见情景,暗示着今日思念之深的名句是:
3、写异地相思,归期未定的心境的诗句是:
4、诗中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和空间交汇融合的诗句是:
5、表达作者对妻子深切怀念之情的句子是:
6、把现在的时间推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中的境界,让亲人在不确定的氛围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诗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