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关于“乐府”: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校《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壁。——木兰诗讲解——2018/12/12第1张预习检测(3分钟)
《木兰诗》又叫《 木兰辞 》《 木兰歌 》,选自宋 朝 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木兰诗》则是北朝 民歌的代表作。 它和南朝民歌 《 孔雀东南飞 》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 双璧 ”。它们都是 叙事 诗。2018/12/12——木兰诗讲解——自学检测(一)(分段逐层理解)
阅读第一自然段:
1. 解释。(注意古今异义的词)
当户织( 对着 )( 门 )
不闻机杼声 ( 听见 )( 织布梭子 )
2. 概括本段段意:
(木兰)停杼叹息
3. 这两句诗从角度讲,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从 平常 情况写的,后者则是从 特殊 情况写的。
4. 本段木兰的主要性格是: 勤劳能干 。2018/12/12——木兰诗讲解——拓展检测(3分钟)
1.“不闻机杼声”中的“杼”字,你想到了和这个字有关的哪个著名典故?
孟母断杼教子(断织教子)
2. “木兰停机叹息”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2段:
1. 解词。
大点兵( 大规模 ) 何所思( 什么 )
十二卷( 很多卷 ) 市鞍马( 买 )
2. 句式及特殊用法。
何所思、何所忆:
是“所思何”“所忆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愿为市鞍马:
是“愿为( 此)市鞍马”的省略。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2段:
3. 概括本段文字: 木兰代父从军。
4. 理解填空:木兰代父从军的国家原因: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其代父从军的家庭原因: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5. 从本段中总结木兰的形象:
孝顺、深明大义、既爱国又爱家。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2段:
6.赏析:
“愿为市鞍马”中一个“愿”字,表现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一个“愿”字充分表明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勇于担当重任,热爱国家的人!
7.“可汗大点兵”中“可汗”的读音应为( kè hán )。由此我们想到了大蒙古过的建立者,我国元朝的开创者,军事家、政治家( 成吉思汗 )。 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3段:
1.解释。
旦辞爷娘去( 辞别,拜别 )( 离开 ) 但闻黄河流水、但闻燕山胡骑)( 只 )
暮至黑山头( 到,到达 )
2. 本段可分为两层,分别概括层意。
木兰出征前的准备 和
征途中思念父母(少女思亲图)
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3段:
3.第1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些战具?
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木兰紧张地购买 战马 和 乘马用具 ,表示了木兰准备出征的 急切筹办 而又 井然有序。作者这样写原因有四:
一是渲染 战前紧张的气氛,
二是标明 战事紧迫,
三是家人 对木兰从军的重视,
四是这是 乐府 诗中常用的写法。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3段:
4. “旦辞黄河去……燕山胡骑鸣啾啾”。
前后四句之间运用了 对偶 和间隔反复修辞方法。
其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语句是: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它们的好处: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示出木兰 出征的 路线 ,征程的 遥远 ,行军的 神速 ,点明了宿营地的 荒凉 。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3段:
4.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的好处:
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
离乡 愈远 ,思亲 愈切 的 心情,
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 少女思亲 的情怀。
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 少女思亲 图2018/12/12——木兰诗讲解——第3段(拓展提高)
1.从听觉的角度渲染凄凉悲壮气氛的两个词( 鸣溅溅 )( 鸣啾啾 )。
2.暗示木兰所属的军队已经抵达作战前沿阵地的一句(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3.“东市”到“西市”再到“南市”“北市”,可见它的写作顺序: 空间顺序 。从“骏马”到“鞍鞯”再到“辔头”“长鞭”,推测它的写作顺序是:从主到次 。
4.行军的两个宿营地( 黄河边、黑山头 )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4段:“万里……十年归。”
1. 注音: 戎机( róng )
朔气( shuò ) 金柝( tuò )
2. 解词:万里: 不远万里 。
赴: 奔赴 。 关山: 关隘和山脉 。
若: 像。 朔气: 北方的寒气 。
寒光:寒冷的月光 。
百战:很多次的战斗 。
归: 返回家乡 。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4段:
3. 原文填空:描写奔驰途中,战事紧急,用夸张的修辞,刻画木兰矫健英姿的诗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4.描写战地生活的诗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 描写战斗场面之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诗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翻译: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互文 )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4段:
6. 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的作用是:过渡 。
7. 木兰诗在叙事上既有“泼墨如水”,又有“惜墨如金”,本段属于: 后者 。
因此,从叙述的详略上属于: 略写 。
8. 本段概括了 木兰
十几年出生入死 、 保家卫国的 战斗生涯。
9. 比较“朔气传金柝”和“寒光照铁衣”描写角度的不同: 听觉 视觉 。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4段(拓展)
1. “万里赴戎机”中“戎”字的意思是( 战争,军队,军事 )。有关这个字的一个著名的成语东汉班超报效祖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故事:
投笔从戎 。
其他还有: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的成语叫( 戎马生涯 );指一生从军,作战的成语叫( 戎马一生 )。
2.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木兰诗》中的哪一句很相似: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5段:
1. “愿驰千里足”和“愿为市鞍马”中的两个“愿”意思是否一样?
( 希望 )( 愿意,心甘情愿 )
2. 从侧面表现了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3.“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从中我们体会木兰怎样的品质?
答: 功成身退,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热爱和平的家乡生活。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6段:
1. 赏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划出动词)
赏析: 运用 排比 的修辞,写出全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发生的符合 年龄 、 身份 、性别特征 的行动,富有浓郁的 生活 气息和 亲切 意味。
表示出 木兰胜利归来 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2018/12/12——木兰诗讲解——扶将理磨刀阅读第6段: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2. 四个“我”字妙处:运用 排比 的修辞,突出地表达出木兰与 家人 团聚,重温 和平的女儿生活 的喜悦心情。
3. “ 开、坐、脱、著、理、帖 ”动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木兰归家 的喜悦和对 故物 的亲切之感。
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6段: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此句不仅写出了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士们惊讶 的神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2018/12/12——木兰诗讲解——阅读第7段:
1. 最后一段属于 吟唱附文 , 它以 兔 喻人,显得形象而又诙谐。
2. 结尾句用 比喻 ,描写出木兰的机智勇敢 ,表达了作者赞叹木兰,敬佩木兰的思想感情。
2018/12/12——木兰诗讲解——出自《木兰诗》的成语:
1. 磨刀霍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2. 扑朔迷离: 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2018/12/12——木兰诗讲解——详略得当赏析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战争场面情况。
这样处理材料,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而是重在表现木兰的女儿情怀和她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的英雄形象。
2018/12/12——木兰诗讲解——本诗中出现的修辞:
1.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即: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
2018/12/12——木兰诗讲解——例句:烟笼寒水 月笼沙: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沙滩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人尚未还。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和士兵们经过无数次的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十年之后胜利归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阁和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2018/12/12——木兰诗讲解——2.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
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慌。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018/12/12——木兰诗讲解——3.复沓,又叫复唱: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四句是复沓句。2018/12/12——木兰诗讲解——《乐府诗集》(卷25)收录的唐朝人韦元甫所作的一首《木兰诗》
解释词语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léi)病,何以强自扶?(叹息,悲伤的样子,勉强,一天天地,北方的,衰弱生病)
“木兰抱杼嗟”照应的句子: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借问复为谁”: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2018/12/12——木兰诗讲解——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厉:通“砺”,磨。兵:兵器。秣mò?:喂牲口。
纨wán:细绢,细的丝织品。绮qǐ: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义华丽、美丽、精美。铅粉:古代中国妇女使用的化妆增白用品。2018/12/12——木兰诗讲解——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卸却巾鞲(gōu,用以束衣袖的臂套)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承颜:顺承尊长的颜色。谓侍奉尊长。
极:到了几点。卸:脱掉。持:端着。同:一样,平等,没有什么差距。
“却卸巾鞲理丝黄”和我们所学的诗文中意思一样的句子: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2018/12/12——木兰诗讲解——门前旧军部,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嘻吁xī yù,表示叹息。
今者:现在,如今。是:一样,相同。殊:有差异。前:走上前。徒:白白地。节:名节,节操。焉:哪里,表疑问。渝:改变。
2018/12/12——木兰诗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