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冬季联赛化学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冬季联赛化学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2 09:18:12

文档简介

姓名
座位号
3.臭氧分解20一3O的反应历程包括以下反应:反应①02→0十0·(快);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反应②O,十O·→2O(慢)。大气中的氯氟烃光解产生的氯自由基(C1·)能够催化O:分解,
绝密★启用前
加速臭氧层的破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年冬季联赛(高二)
A.活化能:反应①>反应②
B.O分解为O2的速率主要由反应①决定
化学
C.C1·参与反应提高了O,分解为O:的平衡转化率
D.C1·参与反应①、②,改变O分解的反应历程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5页,第Ⅱ卷第6至
4.下述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第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验证NaOH在水的
检验NaHCO
除去CO2中混有由FeCl,·6H2O制取
考生注意事项:
作用下发生电离
分解产生的CO
的少量HC1
无水FeCl,固体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
NaHCO.
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pH试纸
aCl,溶
3.答第Ⅱ卷时,必领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
NaOH固体)
饱和Na,CO,溶液
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
A
D
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
5.某小组实验验证“Ag+十Fe+一Fe+十Ag↓”为可逆反应,并通过测定Ag+浓度计算其平衡
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常数。
实验I.将0.0100mol·L1Ag:SO,溶液和0.0400mol·L1FeSO,溶液(pH=1)等体积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Mg-24S-32Fe-56
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实验Ⅱ.将少量Ag粉中与0.0100mol·L1Fe(SO):溶液(pH=1)混合,固体完全溶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A.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c(Fe)
1.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天宫课堂”的如期开讲、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嫦娥五号采回
月壤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实验I、Ⅱ说明Ag十Fe+一Fe++Ag为可逆反应
A.月壤中的He与地球上的He互为同位素
C.通过测定实验Ⅱ清液中的Ag浓度计算其平衡常数
B.杭州亚运会火炬所用燃料甲醇(CHOH)为有机物
C.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火箭所用推进剂为液氮和液氢
D.实验Ⅱ中,不宜用Fe(NO):溶液代替Fe,(SO)3溶液
D.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CH,COONa·3H,O)并放热的过程涉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6.NO,的储存和还原技术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时排放的NO,原理如图1所示。
2.反应N(g)十3H(g)一2NH,△H<0,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图像与条件变化一致
用H2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B(NO,):的催化还原过程,如图2所示。
的是
2000日
A.增大N浓度
B.改变压强
C.升高温度
D.加人催化剂
Ba(NO.
H
1500



NH.
02、N02
N、H,O
BaO
0
51015202530/s
c(N,)
图1
图2
审题:阜南一中刘凤强旌德中学吴志明制卷:等高教育第1页(共8页)
审题:阜南一中刘凤强旌德中学吴志明制卷:等高教育第2页(共8页)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 2023年冬季联赛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B D A C D C C D C C B D C
1.【答案】C
【解析】
A.3He与 4He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A正确;
B.根据物质的分类依据可知,CH3OH是有机物,B正确;
C.火箭推进剂通常包括燃料和氧化剂,两者混合遇高温、明火能燃烧,液氮较稳定,遇液氢在高温
或明火不能燃烧,C错误;
D.乙酸钠与水生成 CH3COONa·3H2O是化学变化,同时放热,涉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D正确。
2.【答案】B
【解析】N2(g)+3H2(g) 2NH3(g) ΔH<0,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放热反应,根据改变外界条件
对化学平衡影响可知
A.H2的转化率随 c(N2)的增大而增大,A错误;
B.由图像知 P1>P2,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移,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B正确;
C.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 K减少,C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D错误。
3.【答案】D
【解析】
A.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A错误;
B.O3分解的反应速率取决于慢反应,B错误;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C错误;
D.Cl 参与了反应①和②,加快了 O3的分解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历程,D正确。
4.【答案】A
【解析】
A.将 NaOH固体放置在 pH试纸上无现象;NaOH固体上滴加水后 pH试纸变蓝;pH试纸上只滴加
水,呈现中性的颜色,采用该对照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
B.检验 NaHCO3分解产生 CO2选择 Ca(OH)2溶液,CO2不与 CaCl2溶液反应,B错误;
C.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 HCl,应选择饱和 NaHCO3溶液,因 Na2CO3能与 CO2反应,C错误;
D.FeCl3·6H2O在加热的过程中会水解生成 Fe(OH)3,得不到 FeCl3·6H2O,不能采用直接蒸发结晶的方式,
D错误。
1
{#{QQABAQwQoggAAgAAABhCEQFKCACQkBGCAAoGAFAIIAAAAQFABAA=}#}
5.【答案】C
【解析】
A (Fe
3+)
.由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可知,Ⅰ 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K= 2+ + ,A正确;(Fe )×(Ag )
B.实验Ⅰ说明 Ag++ Fe2+ Fe3++ Ag正反应可以发生,实验Ⅱ说明 Ag++ Fe2+ Fe3+ + Ag 的逆反
应可以发生,根据可逆反应的定义可知 B正确;
C.实验Ⅱ的现象说明反应发生了,由于固体完全溶解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不可以通过测定实
验 Ⅱ 清液中的 Ag+ 浓度计算其平衡常数,C错误;
D.Fe(NO -3)3溶液中的 NO 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也能与 Ag发生反应,D正确。
6.【答案】D
【解析】
A.由转化关系图可知,反应①为 4NO2 + O2 + 2BaO =2Ba(NO3)2,A正确;
B.由题意可知 B正确;
高温
C.由图 1、图 2可知 0~12.5s发生反应:Ba(NO3)2+8H2 BaO +5H2O↑+2NH3↑,0 ~ 12.5s内,H2
的浓度改变了 2×10 3 mol·L 1,故 H2O(g)
5
的浓度改变了 ×2.00×10 3 mol·L 1,0 ~ 12.5s 内 H
8 2
O(g)
5×2×10 3
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 =8 = 1.0×10 4 mol/(L·s),C正确;12.5
D.由图 2可知,反应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Ba(NO3)2+8H
高温
2 BaO +5H2O↑+2NH3↑;第二步
为:3Ba(NO3)2+10NH
高温
3 3BaO +15H2O↑+8N2↑;由反应关系式及图 2可知,Ba(NO3)2的消耗
速率第一步大于第二步,D错误。
7.【答案】C
【解析】
A.由图像可知,a点溶液的溶质主要为 NaCl、Na2CO3、NaHCO3,A错误;
B.b点溶液中溶质主要为NaCl、NaHCO ,由于溶液显碱性,HCO 的水解大于电离,c(CO2 3 3 3)<c(H2CO3),
B错误;
C. c 点溶液中溶质主要为 NaCl、NaHCO3 及 H2CO3,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存在电荷守恒:
c(Na+)+c(H+)=c(OH )+c(HCO )+2c(CO2 3 3)+c(Cl ),C正确;
D.d点溶液中溶质主要为 NaCl、H2CO3,加热 H2CO3受热分解,CO2溢出,溶液酸性降低,pH变大,
D错误。
8.【答案】C
【解析】
A.反应 Fe(s)+2HCl(g) FeCl2(s)+H2(g)的ΔH<0,ΔS<0,根据ΔH-TΔS<0可知。低温有利于反应
自发进行,A正确;
2
{#{QQABAQwQoggAAgAAABhCEQFKCACQkBGCAAoGAFAIIAAAAQFABAA=}#}
B.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知,反应速率随温度降低而降低,B正确;
C.根据反应 Fe(s)+2HCl(g) FeCl2(s)+H2(g)可知,Q=0.5>K,有利于该反应逆向进行,铁管不易被
腐蚀,C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 X的ΔH=ΔH1-ΔH2,D正确。
9.【答案】D
【解析】
A.MnO2使 H2O2溶液产生气泡速率加快的原因是MnO2催化了 H2O2溶液的分解反应,由催化剂影响
反应速率的微观机理可知,MnO2降低了该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根据 Fe3++3SCN Fe(SCN)3,向试管中加入 1 mL 0.01 mol·L 1FeCl3溶液和 1 mL 0.1 mol·L 1KSCN
溶液可知,KSCN溶液过量,再加入 3滴 1 mol·L 1KSCN 溶液,颜色加深,说明该平衡正向移动,
B正确;
C.根据 80℃蒸馏水的电导率大于 20℃的可知,水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即 H2O H++ OH
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
D.向右推动活塞,压缩体积,气体红棕色先变深再变浅,是因为体积缩小,c(NO2)增大,颜色加深,
颜色变浅是因为 2NO2 N2O4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的,D错误。
10.【答案】C
【解析】
A.上层清液为 CaCO3的饱和溶液,存在 CaCO3(s) Ca2+(aq) + CO2 3(aq),CO2 3存在水解平衡,根据
原子守恒,c(Ca2+) = c(CO2 3) + c(HCO 3) + c(H2CO3),A正确;
+ 9
B.CaCO pH≈9 K (H CO )=4.7×10 11 (HCO ) (H ) 1×103的饱和溶液 ,根据 , 3a2 2 3 (CO2 = =) 4.7×10 11 ≈21,B正确;3 2
C.向体系中通入 CO2气体,发生反应:CaCO3+H2O +CO2=Ca(HCO3)2,CaCO3转化为 Ca(HCO3)2,
溶液中 c(Ca2+)增大,C错误;
2 2 2+
D.体系中存在:CaCO (s)+SO 2 (aq) CaSO (s)+CO 2 (aq) K= (CO3 ) = (CO3 )×(Ba ) sp(BaCO3)3 4 4 3 , =(SO2 4 ) (SO2 4 )×(Ba2+) sp(BaSO4)
≈6.9×10 5;D正确。
11.【答案】C
【解析】
A.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2= ΔH1 + ΔH,A错误;
B.水煤气变换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放热反应,恒定水碳比
(H2O)[ (CO) ],增加体系总压,H2的平衡产率不变,B错误;
C.通入过量的水蒸气,有利于反应 2Fe3O4(s) + H2O(g) 3Fe2O3(s) + H2(g)正向进行,可防止 Fe3O4
被进一步还原为 Fe,C正确;
D.充入 He气增加体系总压,但不能增加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气体的浓度,不能提高反应速率,
3
{#{QQABAQwQoggAAgAAABhCEQFKCACQkBGCAAoGAFAIIAAAAQFABAA=}#}
D错误。
12.【答案】B
【解析】
A.FeSO4溶液中存在:Fe2+ + 2H2O Fe(OH)2+ 2H+,M点 c(H+)较 P点大,所以M点对应的溶液中
Fe2+水解程度小于 P点对应的溶液中 Fe2+水解程度,A错误;
B.M点→N点 pH升高,因为 Fe2+在酸性条件下被 O2氧化,发生反应:4Fe2+ + O2 + 4H+ = 4Fe3+ + 2H2O,
B正确;
C.由于 P点和 Q点的 pH>1.5,根据已知可知,P 点→Q点 pH 降低的原因是 4Fe2+ + O2 + 10H2O =
4Fe(OH)3↓+ 8H+,C错误;
D.由M点→N点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可知,溶液中 Fe2+被氧化过程消耗 H+,O点之后 pH接近于 1.7,
Fe3+ + 3H2O Fe(OH)3+ 3H+,这两个反应同时进行,pH变化不大;Q点后 pH变化不大,可能
是 4Fe2+ + O2 + 10H2O =4Fe(OH)3↓+ 8H+速率降低,导致 pH变化不大,D错误。
13.【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0.10 mol·L 1的MOH的 pH=13,0.10 mol·L 1的 ROH的 pH<13,所以MOH是强碱,
ROH是弱碱,A正确;
B.ROH是弱碱,b点相对于 c点稀释了 100倍。根据影响弱电解质电离的因素可知,ROH的电离程
度:b点大于 c点,B正确;
C.由图可知,a点和 b点溶液的 pH相同,根据影响水电离的因素可知,a点和 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
程度相同,C正确;
D.MOH是强碱完全电离,升高温度 c(M+)不变,ROH是弱碱不完全电离,升高温度 ROH的电离程
+
度增大,c(R+) (R )增大, , 错误(M+)增大 D
14.【答案】C
【解析】

4
A.由实验①②现象知,中性下Mn2+被氧化为黑色MnO2,碱性下Mn2+被氧化为MnO ,A正确;
B.将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 1 mL加入 4 mL 40%NaOH 溶液,碱性增强。根据浓碱性条件下MnO 4可
被 OH 还原为MnO2 4,发生反应:4 MnO + 4OH = 4MnO2 4 4+ O2↑+ 2H2O,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
B正确;
C.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存在 MnO2、ClO 、MnO 4和 OH 等,将③中放置后的悬浊液 1 mL加入 4 mL
H2O,溶液碱性减弱,NaClO氧化性增强。紫色加深说明 NaClO将MnO2氧化为MnO 4,主要发
生反应 2MnO2+3ClO +2OH = 2MnO 4+ 3Cl + H2O,C错误;
D.③中浊液中存在 MnO 、ClO 、MnO 和 OH 等,存在反应:i.4 MnO + 4OH = 4 MnO2 2 4 4 4+ O2↑+ 2H2O
4
{#{QQABAQwQoggAAgAAABhCEQFKCACQkBGCAAoGAFAIIAAAAQFABAA=}#}
ii.2MnO2 4+ClO + H2O =2 MnO 4+ Cl +2OH 在浓碱性条件下,c(OH )和 c(ClO )均很大时,反应 ii
速率快于反应 i,③中未得到绿色溶液,D正确。
15(15分)
【参考答案】
(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废催化剂充分焙烧(1分)
(2)过滤(1分)
(3)AlO 2 + CO2 + 2H O = Al(OH) ↓+ HCO 2 3 3(或[Al(OH)4] +CO2= Al(OH)3↓+ HCO 3)(2分)
(4)NaHCO3(2分); NH3 (1分); CO2 (1分)
7
5 1 10 2.6 10
9
( ) (2分)
4.7 10 11 3.5 10 8
(6) a.蓝;(1分) b.1.6/n;(2分) c. 80 (2分)
【解析】由流程图可知
(1)粉碎废催化剂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废催化剂充分焙烧;
(2)由题意可知操作①是过滤;
(3)溶液 1的主要微粒有 AlO 2、MoO2 4、OH 和 Na+等,通入过量 CO2生成固体 X,则 X为 Al(OH)3,
离子方程式为 AlO +CO +2H O = Al(OH) ↓+HCO 2 2 2 3 3;
(4)溶液 2中主要含有MoO2 、HCO 4 3和 Na+等,加入 BaCl2溶液并调 pH=7.0,溶液 3的主要物质有
NaCl和 NaHCO3,Y为 NaHCO3;由侯氏制碱原理可知,向溶液 3中添加适量 NaCl固体后,应
分别依次通入足量 NH3和 CO2气体,可析出 NaHCO3;
2 + + 2
(5)由 HCO CO2 +H+ K (H CO )= (CO3 )×(H ) HCO = (H )×(CO )3 3 ,依据 3a2 2 3 ,可得 3 ; HCO3 2 H2CO3
(H+)×(CO2 )
(CO2 ) (CO2 )×(Ba2+) sp(BaCO3) 2.6×10 9
3
3 = 3 = = (HCO3 ) 2(H2CO3) (H
+)×(CO2 3 )
(MoO2 ) (MoO2 )×(Ba2+) (BaMoO ) 3.5×10 8
, 2 = 2 = 2 =
4 4 sp 4 (MoO4 ) (MoO4 ) 2(H2CO3)×(MoO4 )
(H+)×sp(BaCO3) = 1×10
7×2.6×10 9

2(H2CO3)×sp(BaMoO4) 4.7×10 11×3.5×10 8
(6)a.准确移取 5 mL 5×10 4 mol·L 1碘溶液,注入测定装置的试管中,加入 2~3 滴淀粉溶液,此
时溶液呈蓝色。
3 4 3
b.由 I2+SO +2H O=2HI+H SO SO
5×10 ×5×10 ×64×10 1.6
2 2 2 4,所以的 2含量为 = mg·L 1。×100×10 3
c 1.6. ≤ 0.02mg·L 1;n≥80次。

16(12分)
【参考答案】
(1)CH3CH2CH2CH3、CH3CH(CH3)2(写其中一个即可)(1分)
(2)加成反应 (1分)
(3)CH2=CHCl (1分)
5
{#{QQABAQwQoggAAgAAABhCEQFKCACQkBGCAAoGAFAIIAAAAQFABAA=}#}
(4)CH3CH3+ Cl2 CH3CH2Cl +HCl (2分)
Cu
(5)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2分)△
(6)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2分)
(7)② ③ (2分)
(8)2 : 1 (1分)
17(16分)
【参考答案】
(1)2CO(g) + O2(g) = 2CO2(g)[或 2CO2(g) = 2CO(g) + O2(g)]; (2分)
K1/K3[或 K1·K3](方程式应与平衡常数对应,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1分)
(2)CH4(g)+ 12Fe2O3(s) = CO2(g) + 8Fe3O4(s) + 2H2O(g);(2分)
接受电子(1分)
(3)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恒压时通入 He,容器体积增大,Q<K,平衡正向移动,CO2
的物质的量增大。(2分)
(4 高温)CH4 C+2H2,产生的积炭覆盖载氧体,减小了载氧体和 CH4的接触面积,降低了 CH4与载
氧体的反应速率(2分)
(5)FeO;(或 FeO和 Fe3O4)(2分)
1 mol Fe 162O3每失去 1 mol O,失重率为 × 100% = 10%,与 9.00%接近。(2分)160
(6) (2分)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出反应ⅲ是 2CO(g) + O2(g) = 2CO2(g)[或 2CO2(g) = 2CO(g) + O2(g)];
K2=K1/K3[或 K1·K3](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由图 1可知①的反应方程式是 CH4(g)+ 12Fe2O3(s) = CO2(g) + 8Fe3O4(s) + 2H2O(g);Fe2O3是氧化
剂,反应中接受电子;
(3)反应①:CH4(g)+ 12Fe2O3(s) = CO2(g) + 8Fe3O4(s) + 2H2O(g)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恒压时通
入 He,容器体积增大,Q<K,平衡正向移动,CO2的物质的量增大;
(4)由图 2可知,t3时刻 CH4的浓度为零,t4时刻再通入一段时间空气有 CO2生成,故 t2时刻之前
存在通入的 CH4受热分解产生 C覆盖在载氧体的表面,使载氧体和 CH4的接触面积减小,降低
了 CH4与载氧体的反应速率,t2时刻流出 CH4速率突然增大;
6
{#{QQABAQwQoggAAgAAABhCEQFKCACQkBGCAAoGAFAIIAAAAQFABAA=}#}
5 1 mol Fe O 1 mol O 16( ) 2 3每失去 ,失重率为 × 100% = 10%,与 9.00%接近,所以主要还原产物是160
FeO
(6)根据题意,可以画出转化关系图
18(15分)
【参考答案】
(1)①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2分)
② 分液漏斗(1分)
③ NaHSO3溶液中存在:HSO + 2 3 H + SO 3和HSO 3+H2O H2SO3+OH ,HSO 3的电离程度强
于水解程度(2分)
(2)① BaCl2溶液(2分)
② 酸性条件下,NO-3具有氧化性 (2分)
(3)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浓 HNO3;(1分)
沉淀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1分)
(4)① H2SO3 + Ag2SO3=2Ag↓+ H2SO4+ SO2 (2分)
② SO2 + H2O + 2Ag+=Ag2SO3↓+ 2H+ (2分)
【解析】
(1)浓 H2SO4与 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 + 2H2SO4(浓) CuSO4+ SO2↑ + 2H2O;由装置图可知,
盛装浓 H2SO4的仪器是分液漏斗;饱和 NaHSO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HSO +3 H + SO2 3
和HSO 3+H2O H2SO3+OH ,HSO 3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
(2)白色沉淀(t1)中不含 Ag2SO4,含 Ag2SO3可知,白色沉淀 X是 AgCl,滤液中含有 H2SO3和 HCl,
加入试剂 a 无现象,则试剂 a 为 BaCl2,加入 Ba(NO3)2产生白色沉淀 BaSO4原因是酸性条件下 NO-3
具有氧化性,将 H2SO3氧化为 H2SO4。
(3)由于灰黑色沉淀中含有 Ag2SO3,检验是否含有 Ag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灰黑色沉淀,加入
足量氨水,部分沉淀溶解,过滤。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浓 HNO3,现象是沉淀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
证实沉淀含 Ag。
(4)由①中的实验现象可知,t2时,C中 H2SO3的作用是还原剂,发生反应:H2SO3+ Ag2SO3=2Ag↓+
H2SO4+ SO2;
② t1时,C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通入的 SO2与 AgNO3作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SO2 + H2O + 2Ag+=Ag2SO3↓+ 2H+
7
{#{QQABAQwQoggAAgAAABhCEQFKCACQkBGCAAoGAFAIIAAAA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