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箩、杭”2 个生字,会写“懂、兰”等 10 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 4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
3.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重难点:
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
2. 难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见过桂花,它是一种十分小巧的花,通常有白色、黄色等颜色,香气扑鼻。每到秋天,桂花就会开满枝头,为我们带来阵阵芬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桂花有关,它的题目叫做《桂花雨》。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小时候摇桂花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桂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桂花雨吧!
通过这段导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引出了课文的主题,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生字学习,我会读:
1. 箩(luó):用竹子编的器具,大多方底圆口,也有圆底方口的,可以盛粮食或其他东西。组词:箩筐。造句:他背着一个大箩筐去山上捡柴。
2. 杭(háng):指浙江省杭州市,是一个地名。组词:杭州。造句: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许多著名的景点。
三、生字学习,我会写:
1. 懂(dǒng):笔画顺序:点、点、竖、横、竖、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折、撇、点、横折弯钩/横斜钩。组词:懂得、懂事、懂行。
2. 兰(lán):笔画顺序:点、撇、横、横、横。组词:兰花、兰草、兰亭。
3. 箩(luó):笔画顺序:竖、横折、竖、竖、横、撇、横撇/横钩、点。组词:箩筐、笸箩、簸箩。
4. 婆(pó):笔画顺序:点、点、提、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撇点、撇、横。组词:外婆、婆娑、公婆。
5. 糕(gāo):笔画顺序:点、撇、横、竖、撇、点、点、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横。组词:糕点、蛋糕、雪糕。
6. 饼(bǐng):笔画顺序:撇、横撇/横钩、竖提、点、撇、横折钩、横、横、竖、横折、撇、点、横折弯钩/横斜钩。组词:饼干、油饼、柿饼。
7. 浸(jìn):笔画顺序:点、点、提、横折、横、横、点、横撇/横钩、横撇/横钩、捺。组词:浸泡、浸润、浸没。
8. 缠(chán):笔画顺序:撇折、撇折、提、点、横、撇、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横、横。组词:纠缠、缠绕、缠绵。
9. 茶(chá):笔画顺序: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组词:茶叶、茶杯、茶馆。
捡(jiǎn):笔画顺序:横、竖钩、提、撇、捺、横、点、点、撇、横。组词:捡漏、捡拾、捡破烂。
四、作者简介
琦君(1917 年 7 月 24 日―2006 年 6 月 7 日),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
琦君的作品多以散文、小说为主,其散文构思巧妙、文笔细腻、情感真挚,小说则以清新的笔调描写了旧社会的一些人和事。她的作品《桂花雨》被选入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文章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琦君的代表作还有《烟愁》《细纱灯》《琦君散文》等。
五、课文深入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这句话点明了桂花开放的时间是在中秋节前后,作者借桂花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在这个时候,人们会聚在一起品尝月饼、赏月、赠送礼物等,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而桂花作为中秋节的象征之一,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桂花是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卉,它的开放季节通常在秋季,正好与中秋节相吻合。因此,在中秋节前后,人们会欣赏桂花、品尝桂花酒、制作桂花糖等,以庆祝这个节日。
这句话通过描述桂花盛开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中秋节的美好回忆。它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们感受到中秋节的温馨和团聚的重要性。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对花的态度以及对桂花的喜爱。
作者小时候对花不太懂得欣赏,只是记住了一些花的名字,并不喜欢它们。但是对于桂花,作者却情有独钟。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但是桂花的香气却非常迷人。
作者通过对桂花的描述,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它香气的赞美。桂花虽然不像其他花那样有姿态,但是它的香气却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让人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这段话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故乡的桂花季节以及母亲对台风的担忧。
八月是作者故乡的台风季节,而桂花通常在这个时候开放。母亲非常担心台风的到来,因为台风可能会摧毁桂花,影响她收集桂花的计划。
母亲每天都会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她就可以收集几大箩桂花。她计划将一部分桂花送给胡家老爷爷和毛家老婆婆,因为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可以用桂花来制作美味的糕点。
这段话通过母亲的担忧和计划,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热爱。桂花是作者故乡的特产,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台风的到来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传统。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桂花盛开时的香气和采摘桂花的方法。
桂花盛开的时候,香气非常浓郁,不仅香飘十里,前后十几家邻居都能闻到桂花的香气。桂花成熟后,就应该用“摇”的方法来采摘。这样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桂花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么它的香味就会差很多。
这段话通过对桂花香气的描写和采摘方法的介绍,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桂花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花卉,它的香气和美丽都让人们为之倾倒。而采摘桂花的方法也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和掌握,以保证采摘下来的桂花保持完整和新鲜。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对摇桂花这件事情的期待和参与摇桂花时的快乐。
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作者总是缠着母亲问什么时候摇桂花。母亲告诉作者,桂花开花的时间很短,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摇下来。
然而,当母亲看到天上布满阴云,知道要来台风了,就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作者非常高兴,帮助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他们满身都是桂花。
作者形容这场景像下雨一样,而且是好香的雨。这段话通过作者的期待和参与,表达了对摇桂花这一传统活动的喜爱和对桂花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桂花的用途和桂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桂花摇落后,人们会挑选掉小枝小叶,然后将桂花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这些桂花可以用来泡茶,增加茶叶的香气。过年时,人们还可以用桂花来制作糕饼,增添节日的氛围。
由于桂花的香气非常浓郁,因此整个村子全年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桂花的存在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美好的气息,也成为了村子的一部分。
这段话通过对桂花用途的描述和对其香气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桂花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存在让整个村子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在杭州时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作者在中学时全家搬到了杭州,那里有一座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香气四溢。作者经常去那里赏桂花,并且每次回家都会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然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乡桂花的特殊情感。
这段话通过作者对杭州桂花的喜爱和母亲对家乡桂花的眷恋,体现了人们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即使身处异地,家乡的一切仍然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
作者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那是一种摇落桂花的游戏,充满了欢乐和童趣。同时,作者也想起了那阵阵桂花雨,桂花纷纷落下的场景,给人一种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这段话通过对“摇花乐”和“桂花雨”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即使时光已经流逝,那些美好的回忆仍然留在作者的心中,成为他珍贵的精神财富。
六、总结: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是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全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先写了作者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描写了摇花乐;最后写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作者通过描写桂花,表达了自己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