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专题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单选题
1.农田被水淹后及时排涝有利于( )
A.抑制呼吸作用 B.促进呼吸作用 C.抑制光合作用 D.促进光合作用
2.下列结构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根 B.茎 C.叶 D.花
3.关于“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应在温暖的环境中进行
B.进行实验前,该装置需要进行暗处理
C.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乙中收集到的气泡越多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木条复燃
4.在做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的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A.吸收氧气 B.吸收水 C.吸收二氧化碳 D.吸收碘液
5.绿色植物体内的淀粉产生于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运输作用 D.吸收作用
6.下列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材料用具 使用目的
A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碘液 便于观察
B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C 观察叶片下表皮 放大镜 观察气孔
D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溶解叶绿素
A.A B.B C.C D.D
7.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槽,槽内各放入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在甲水槽内放一株生长健壮的天竺葵,在乙水槽内不放植物。用玻璃板盖住两个水槽并密封。放到遮光的地方,一天后观察。结果,甲水槽内的烧杯里的石灰水变( )
A.浑浊 B.没有变浑浊 C.放出热 D.没有变化
8.如图是检验植物某种生理活动释放某种气体的装置。表述正确的是( )
A.检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B.检验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C.检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9.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分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
①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10.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B.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C.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 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11.有人认为,绿色植物能更新居室空气,于是在卧室摆放多盆绿色植物,但这种做法并不科学,这是因为植物( )
A.需要营养 B.需要生长 C.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D.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12.粮仓顶部开有气窗可以散热,这些热量主要来源于粮食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消化作用
13.盆栽的鲜花,一般不宜经常放在卧室内过夜,这是因为( )
A.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B.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生物需要生长 D.对外界要产生刺激
1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都与温度有关
D.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15.有实验小组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如下操作:在一个500毫升的透明塑料瓶中装入大豆种子,然后密封。1小时后用装有一定量澄清石灰水的针筒抽取瓶中的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发现并没有变浑。下列分析和评价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设计不够完善,没有设置对照
B.石灰水没有变浑说明不能用它来检验二氧化碳
C.石灰水没有变浑可能是由于大豆种子呼吸作用弱
D.石灰水没有变浑可能是实验时间短,产生二氧化碳少
二、综合题
16.百香果气味芬芳,营养丰富。图1表示百香果叶片进行某种生理过程的气体进出情况示意图,图2为晴朗的一天时间内百香果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变化,请你利用相关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若图1表示呼吸作用,则②表示 气体,气体②是通过叶片表皮上的 散失的。
(2)若图1表示光合作用,则①表示 气体,②表示 气体,图2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填“Ⅰ”或“Ⅱ”)
(3)图2中曲线I的 bc 段活动强度下降,该段时间内百香果植株中的有机物含量逐渐 , 这一天时间内百香果植株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大约是 时。
17.如图,甲、乙、丙表示绿色植物的不同生理过程,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甲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③表示的物质是 。
(2)乙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 内,该过程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
(3)②通过丙过程从叶表皮的 散失到大气中,图中通过此结构进出的物质还有 (填序号)。
18.某生物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如图是探究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实验中将天竺葵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 。
(3)脱色漂洗后叶片变为黄白色,滴加碘液后 部分变蓝。
(4)该探究说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 。
19.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结合实际回答问题;
(1)对光时一只眼睛注视目镜,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一个 则对光成功。
(2)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将叶片放在盛有 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变成 色。
(3)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向叶片滴加 ,目的是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见光部分呈 色。
20.如图是验证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要用黑布将整个装置遮盖起来,不让光线透过,其目的是 。
(2)第二天揭开黑布,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大钟罩内 气体的浓度增加了。接着将燃着的火柴放进大钟罩内,燃着的火柴立即熄灭,说明大钟罩内 气体的浓度降低了。
(3)呼吸作用的公式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而农田水淹后,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B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
考点: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进行部位
3.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详解】A.本实验应在温暖的环境中进行,温暖的环境阳光充足,光合作用需要充足的光照,A不符合题意。
B.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有机物全部转运或消耗,与本实验无关,B符合题意。
C.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的速率越高,产生的氧气越多,所以,乙中收集到的气泡越多,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有助燃作用。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木条复燃,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分析】光始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详解】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瓶内的二氧化碳。目的是使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广口瓶(没有二氧化碳)与有清水的广口瓶(有二氧化碳)形成以有无二氧化碳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C正确。
故选C。
5.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详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用表达式表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要正常进行的话,必须具备的两个重要条件就是光和叶绿体。故选:A。
【点睛】可能过记忆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既形象又不容易遗忘。
6.C
【分析】明确各个实验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
【详解】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加碘液是为了染色后便于观察,A正确。
B.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加生理盐水是为了保持细胞正常形态,以此便于观察,B正确。
C.观察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时,应使用显微镜观察,C错误。
D.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使用酒精是为了溶解叶绿素,D正确。
故选C。
7.A
【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导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详解】甲水槽内放一株生长健壮的天竺葵,放到遮光的地方。一天后,由于天竺葵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因此甲水槽内的烧杯里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A。
8.A
【详解】用手挤压塑料袋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可以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发生场所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在线粒体氧化分解有机物食物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定位】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图中有澄清的石灰水,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可以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9.C
【详解】试题分析:
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惟一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汽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10.D
【分析】
【详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
B.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故B正确。
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故C正确。
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活细胞内,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D
【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由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气,夜间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影响人体健康,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B
【分析】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
【详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可见粮仓顶部开有气窗可以散热,这些热量主要来源于粮食的呼吸作用。
故选B。
13.B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详解】植物在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把盆花放在卧室内过夜,不仅会使植物与人竞争氧气,还会因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而使室内空气变得浑浊,从而影响人的健康。故选B。
【点睛】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而光合作用只在光下才能进行。
14.B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详解】A、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可见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正确。
B、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还进行呼吸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都受温度的制约,C正确。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关系。
15.B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详解】A.在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时,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装置,装置内装入等量煮熟的大豆种子,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这样形成一组设置对照实验,结果实验组种子产生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对照组种子没有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得出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得出的实验结果更科学合理,故A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只能是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所致,并不能说明澄清的石灰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故B错误。
CD.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萌发的时间较短,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这样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不明显。因此,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混浊可能是大豆种子呼吸作用弱、或者实验时间较短,产生二氧化碳少,因为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C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呼吸作用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16.(1) 二氧化碳/CO2 气孔
(2) 二氧化碳/CO2 氧气/O2 Ⅰ
(3) 增多/增加 18
【分析】(1)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乙中Ⅰ曲线甲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甲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在一天中变化不大,因此Ⅱ曲线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1)由分析可知,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②从植物体出来,所以气体②是二氧化碳;叶片的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气体②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散失的。
(2)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气体①进入植物体内,气体②从植物体内出来,所以气体①是二氧化碳,气体②是氧气;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2中Ⅰ曲线甲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Ⅰ曲线表示光合作用。
(3)如图2所示:图中0~6时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减少。6~18时时间段内(a~b~c)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得以积累;图2中曲线I的 bc 段光合作用活动强度下降,但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所以该段时间内百香果植株中的有机物含量逐渐增加,因此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低的时间是6时,有机物含量最高的时间是18时。
17.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线粒体 能量 气孔 ①③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1)光合作用公式为: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水是在植物体内部通过导管运入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的,其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其中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出的,氧是从气孔散失到空气的。所以由图可知,③代表二氧化碳,甲利用②水分和③二氧化碳能合成有机物,释放①氧气到大气中,因此甲表示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根据呼吸作用的公式:
得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①氧气,产物是②水分和③二氧化碳,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根从土壤中国吸收的②水分绝大部分将要散失到空气中,这一生理活动是由叶片上的气孔完成的,图中提供这一结构的物质还有①氧气、③二氧化碳。
【点睛】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知识。
18.(1)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2)对照
(3)未遮盖或见光
(4)淀粉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据此答题。
【详解】(1)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2)光合作用需要光,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3)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叶绿素会溶解在酒精中,脱色漂洗后叶片变为黄白色,滴加碘液后见光部分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未变蓝。
(4)淀粉遇到碘液变蓝,所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19.(1) 反光镜 明亮的视野
(2) 酒精 黄白色
(3) 碘液 蓝色
【分析】(1)显微镜成像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只有白亮的视野,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看到白亮的视野,则对光成功。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包括: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详解】(1)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则对光成功。
(2)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
(3)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目的是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原因是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0. 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气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1)要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要使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实验时,用黑布将整个装置遮盖起来,不让光线透入的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第二天揭开黑布,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实大钟罩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大增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将燃烧着的火柴放进大钟罩内立即熄灭,说明大钟罩内氧气的浓度大大降低。
(3)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表达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点睛】此题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