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殷切期望。
2. 结合具体事例,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3. 背诵课文。
重难点:
1. 重点:能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殷切期望。
2.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本、观察图片、讨论等方式来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它激励了无数中国人,让人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这篇文章就是《少年中国说(节选)》。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 1900 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感受作者梁启超先生对中国少年的殷切期望吧!
二、生字学习,我会读:
1. 泻(xiè):倾泻。造句:大雨过后,山上的瀑布倾泻而下,景象非常壮观。
2. 鳞(lín):鱼鳞。造句:金鱼的身上覆盖着闪闪发光的鱼鳞,非常美丽。
3. 惶(huáng):惶恐。造句:他因为做错了事,所以感到惶恐不安。
4. 履(lǚ):履历。造句:他的履历非常出色,因此成功地获得了这份工作。
5. 哉(zāi):悠哉。造句:他过着悠哉的生活,每天都很开心。
三、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 年 2 月 23 日―1929 年 1 月 19 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 17 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929 年 1 月 19 日,梁启超在北京病逝。
四、课文深入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出自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少年中国说》。这句话表达了梁启超对中国青少年的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中国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而完全在于中国的青少年身上。梁启超认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青少年努力奋斗,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分别从智慧、财富、强壮、独立、自由、进步等方面强调了青少年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梁启超认为,只有青少年具备了这些素质,国家才能在各个方面强大起来,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这句话表达了梁启超对中国青少年的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同时也激励着中国的青少年要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出自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少年中国说》。这句话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前途的信心和对青少年的期望。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这句话以红日初升和江河奔流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前途的信心。他认为中国就像初升的红日一样,前途光明;也像江河奔流一样,气势磅礴。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这句话以潜龙、乳虎和鹰隼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青少年的期望。他认为中国的青少年就像潜龙腾出深渊、乳虎呼啸山谷、鹰隼展翅试飞一样,有着无穷的潜力和活力。
“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这句话以奇花初开和干将发硎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就像奇花初开一样,美丽而充满生机;也像干将宝剑出鞘一样,锋利而有光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这句话以天地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前途的广阔和未来的长远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领土,前途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句话表达了梁启超对中国前途的信心和对青少年的期望,同时也激励着中国的青少年要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自然段讲解】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句话出自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青少年的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这句话的意思是,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作者以激昂的语言赞美了少年中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句话的意思是,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作者以豪迈的语言激励中国的青少年要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句话表达了梁启超对中国青少年的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同时也激励着中国的青少年要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
《少年中国说(节选)》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 1900 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