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上期末冲刺之期末模拟(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上期末冲刺之期末模拟(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12 11:4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期末冲刺之期末模拟(一)
一、选择题(每空2分,总计40分)
1. ( 2022.延庆区期末)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2. 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离心式水泵 B.船闸
C.用管子吸饮料 D.吸尘器
3. (2022 杭州模拟)一小球正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小球受力情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4. 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
A.咽、食管、气管 B.咽、食管、气管、支气管
C.咽、喉、气管 D.喉、气管、支气管
5. (2023 定海区三模)图中的A、B、C、D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6.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今年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蒸馏水是常见的一种溶剂,下列有关蒸馏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导电能力强 B.它的pH=0 C.它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直接组成 D.它是一种化合物
7. (2023 灌云县模拟)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ρA>ρ水>ρB B.ρB>ρA>ρ水 C.ρB>ρ水>ρA D.ρ水>ρA>ρB
8. (2022 恩施州)小陈同学周末到农业合作社做劳动志愿者时做了部分记录。下列哪一项操作与抑制蒸腾作用有关( )
A.早春时节,播种前用温水浸泡种子播种后覆盖地膜
B.选择阴天或者傍晚移栽幼苗,必要时剪掉部分枝叶
C.适当给农作物松土,暴雨后及时给农田排涝
D.按无机盐的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
9. (2022 罗湖区校级模拟)客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客车所受的重力与客车对路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客车受到的牵引力大于客车受到的摩擦阻力
C.客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D.客车对公路的压力与公路对客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10.(2023肇源县期中)如图所示,一个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口处,水无法排出,则该小球( )
A.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对它的压力 B.受水的浮力,也受水对它的压力
C.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对它的压力 D.受到水的浮力,但浮力很小
11.如表是某医院提供的人体三种液体的化验数据,其中最有可能是原尿样本的是( )
液体 部分成分含量(g/100mL)
葡萄糖 尿素 蛋白质
X 0.10 0.03 0.03
Y 0.00 1.80 0.00
Z 0.0 0.03 8.00
A.液体X B.样本Y C.样本Z D.都不是
12.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13.学校花园内今年新移栽了两株银杏树。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银杏树的大部分枝叶,根部保留着大的土坨,栽好后还在其茎上进行了挂瓶输液,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促进蒸腾作用 ②阻止光合作用 ③减弱蒸腾作用 ④减少对根毛的损害
⑤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⑥补充有机营养
A.③⑤⑧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4.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两队所走距离相等 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得快
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15.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陆生植物叶的上下表皮(a、b表示细胞)。以下判断的错误的是( )
A.甲是上表皮 B.乙是下表皮 C.a能进行光合作用 D.b能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
16.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发改委将95号汽油零售价格每吨降低230元,测算到95号汽油零售价格每升降低0.17元…”。据此估测95号汽油的密度约为(  )
A.0.80×103kg/m3 B.0.74×103kg/m3 C.0.70×103kg/m3 D.0.68×103kg/m3
17.如图是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的生理活动,A、B、C均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进行此过程的场所是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
B.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呼吸作用,则A表示氧气
C.若C表示水,则表示该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D.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A、B、C和水均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8.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3支试管做了如表所示的处理,并将3支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震荡后保温 37℃水培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A.该实验说明了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2号中的A处条件为清水,1与2就可以形成对照,探究的是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1与3对照,探究的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D.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19.血型鉴定的原理如表:
待测血清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血清 无凝集 有凝集 无凝集 有凝集
B型血清 有凝集 无凝集 无凝集 有凝集
在一次小范围血型鉴定活动中,检测者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对10份血液样品进行了鉴定,发现共有6份与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有2份与两种标准血清有凝集反应,有1份与两种标准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那么血型为A型、B型、AB型和O型的份数依次为( )
A.3、4、2、1 B.4、3、2、1 C.3、4、1、2 D.1、2、3、4
20.如图所示,一块冰放在盛有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且相互间有压力,当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容器中水面将( )
A.上升 B.下降 C.保持不变 D.水面的升降取决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
二、填空题(26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总计48分)
21.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如图所示)。
(1)发射月球车的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越来越快,那么,火箭受到的推力与自身重力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地月之间的距离约为3.9×105千米。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如果行动指令从地球发出,到达月球车至少需要________秒(指令传播速度为3×105千米/秒),这样月球车的行动就不连贯了。因此我国研制了智能型月球车,其具备独立行动能力。
(3)月球车的车轮凹凸不平,目的是为了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22.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④是   ,它与图中③和⑤共同构成了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2)图中③内的液体是   ,它是经过滤过作用形成的.
(3)当图中⑤发生病变时,尿液中会检出   .
(4)图中②与①比较,其内流动的血液中废物和养料含量的变化是:废物含量   ,养料含量   .
23.[2022·绍兴]下表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数字编号①~③各表示一种元素。请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元素是__ __。
(2)1个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有__ _个。
(3)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__ __(选填“高”或“低”)。
24.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他们首先向一个大水槽里灌满水,然后松开铁夹,水流入a、b两管,稳定后,a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a,b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b,则ha   (选填“>”、“<”或“=”)hb,原因是    。
(2)再拔掉软木塞,水流出的过程中,a管和b管中水面的高度是ha   (选填“>”、“<”或“=”)hb,原因是    。
25.水槽中放一个小铁盒,铁盒中放少许细线和一个铝块,总质量为2kg,铁盒漂浮在水面。铁盒所受的浮力为  _____ N,铁盒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_____ m3。(g取10N/kg,ρ水=1.0×103kg/m3)现用细线把铝块拴在铁盒下面,铁盒仍漂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则此时水槽中的水位  ____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6.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心脏四腔中,肌肉壁最厚的是[   ]   。
(2)流经A时,血液的变化是   ,接着再经过[   ]   进入左心房,
(3)食物经过消化后,从B进入毛细血管的生理过程称为   。当血液流经C后,血液中   的含量明显降低。
(4)A、B、C均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壁都只由   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27.(2022辽阳)如图所示,甲是一块重为4N的磁体,吸附在铁质黑板B上,并通过轻绳A(不计绳重及绳和轮间的摩擦)与重为10N的铜块乙连接在一起,此时乙恰好能匀速向下运动,则甲受到黑板B摩擦力的大小为    N。小明将轻绳A剪断,甲在静止之前受到黑板B摩擦力的大小为   N。甲静止时受到摩擦力为    N。
三、探究题(每空2分,总计22分)
28.当我们细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小袁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小份,两份处理为碎屑一份保持为馒头块,并对三份材料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A.将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放入①试管中充分搅拌。
B.将馒头块与2毫升唾液放入②试管中不搅拌。
C.将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放入③试管中充分搅拌。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择    作为对照实验。
(2)若①和③作为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    ,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    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    。
(3)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    内温度。
29.(2022东阳市一模)小明在百米赛跑时,感觉到奔跑得越快,受到风的阻力越大。小明猜想: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小明和同学们在一个无风的周末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将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虚线框内是玩具汽车),一个同学依次以不同速度的风匀速吹向玩具汽车,待小车静止后,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风速v/(m s﹣1) 5 10 15 20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0.5 2.0 4.5 8.0
(1)实验原理:根据   的原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等于玩具汽车受到的空气阻力。
(2)实验选材:现有下图中A、B两款玩具汽车可供选择,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你认为应选择   款玩具汽车进行实验。
(3)实验分析:根据该次实验数据分析,该小车受到的阻力f与风速v的定量关系式是   。
(4)拓展应用:根据实验结论,小明推测从足够高的高空下落雨滴的运动速度变化情况是   。
30.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 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1)PQ段能够说明氧气的一点物理性质是    ;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时几乎不再变化。
四、计算题(31题4分,32题6分,总计10分)
31.下表是某种型号自行车的主要技术参数。某同学到学校的路程是3.6×103m的平直路面,骑车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约为20min,该同学的质量是40kg。求该同学骑车上学时:(g取10N/kg)
自行车净重 120N
行驶过程中每只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 50cm2
车轮直径 0.61m
轮胎承受的最大压强 1.4×105Pa
(1)对地面的压强?
(2)自行车后座能携带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32.工人师傅利用汽车作为动力,从水中打捞一个正方体物件,绳子通过定滑轮,一端系着物件,另一端系在汽车上,如图甲所示。汽车拉着物件匀速上升,已知汽车对绳子的拉力F与物件底面距离水底的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绳子的体积、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g=10N/kg.求:
(1)物件的质量;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件的密度。
2024期末冲刺之期末模拟(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解析】答案 C
解:A、彗星与地球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A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猎豹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B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
C、盛开的荷花是一一个生长过程 ,因此C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C符合题意;
D、蜗牛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D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解答】解:A、离心式水泵是利用大气压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故A不符合题意;
B、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用管子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和连通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吸尘器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工作的,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原理的应用,属于简单题目,考试需要准确区分各物理知识点及其应用。此点中考出现概率很高。
3. 【答案】C
【解析】【考点】力的示意图与图示.
【分析】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属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的特点做出选择。
【解答】解:一个小球在正沿着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只能是受平衡力或不受力;在竖直方向小球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F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甲、乙水平方向上受到非平衡力作用,不符合题意;丙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所以丙符合题意。
故选:C。
4. 【答案】C
【解析】解: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咽、喉、气管,因为是要保证两肺都能获得氧气,所以插管到气管就可以,不需要到达支气管。
故选:C。
5. 【答案】B
【解析】【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线是直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解答】解:A.图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距离越来越大,不是匀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图中物体下落速度在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物体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答案】D
【解析】【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蒸馏水的认识判断。
【解答】A.蒸馏水中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它的导电能力很弱,故A错误;
B.蒸馏水呈中性,即pH=7,故B错误;
C.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错误;
D.蒸馏水是纯净物,且由两种元素组成,那么它还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7. 【答案】A
【解析】【考点】密度的大小比较.
【分析】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当VA=1cm3时,mA=2g,VB=2cm3时,mB=1g,利用密度公式求出A、B两物质的密度,然后和水的密度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当VA=1cm3时,mA=2g,VB=2cm3时,mB=1g,
则A、B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A===2g/cm3=2×103kg/m3,
ρB===0.5g/cm3=0.5×103kg/m3,且ρ水=1×103kg/m3,比较可知:ρA>ρ水>ρB。
故选:A。
8. 【答案】B
【解析】【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意义;无土栽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植物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和蒸腾作用的意义。
【解答】解:A、早春时节,播种前用温水浸泡种子播种后覆盖地膜,是为了保温保湿促进出苗。A错误。
B、选择阴天或者傍晚移栽幼苗,必要时剪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B正确。
C、适当给农作物松土,暴雨后及时给农田排涝,目的是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C错误。
D、按无机盐的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是为了进行无土栽培。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和蒸腾作用的意义。
9. 【答案】D
【解析】【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惯性.
【分析】(1)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的作用,据此分析;
(3)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解答】解:A、客车所受的重力与客车对路面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客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此时客车受到的牵引力等于客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故B错误;
C、客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而不能说是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客车对公路的压力与公路对客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考点】浮力与浮力产生的原因.
【分析】浮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据此分析。
【解答】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将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口处,球的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不受水的压力,所以该小球不受浮力。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原尿的成分是: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尿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尿素等,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尿液和血浆相比,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可以判断Y是尿液,X为原尿。
故选:A。
【点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如图,小球如果依靠惯性水平向右运动时,再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小球进行如图的曲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小球如果依靠惯性向右下方直线运动时,再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小球进行如图的曲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小球如果依靠惯性竖直向下运动时,再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小球进行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图,当受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运动轨迹应该是曲线,D的运动轨迹却是直线,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移栽植物过程中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根部保留着大的土坨,以保护幼跟和根毛。栽种后还要挂瓶输液是为了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可见③④⑤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C、由图象可知,0~t1时间内,甲队龙舟的平均速度小于乙队龙舟的平均速度,
由v=s/t的变形式s=vt可知,甲队龙舟所走的距离小于乙队龙舟走过的距离,
所以,t1时刻甲队不可能超过乙队,故AC错误;
BD、由图象可知, 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两队运动的快慢相同,故B错误、D正确。故选:D。
15.【答案】C
【解析】【分析】陆生植物的叶片,气孔大多位于下表皮。
【解答】解:甲中气孔的数量明显少于乙,说明甲是上表皮,乙是下表皮。a是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是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B、D三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保卫细胞夹杂在表皮细胞之间,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状不同,结构也不同。
16.【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95号汽油零售价格每吨降低230元时95号汽油零售价格每升降低0.17元,
则降价0.17元对应汽油的质量(即1L汽油对应的质量):
m=×1000kg=kg,
1L汽油的体积:
V=1L=1×10﹣3m3,
95号汽油的密度:
ρ==≈0.74×103kg/m3。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D
18.【答案】C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
【解答】解:A、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口腔部位开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即便在1号试管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馒头碎屑中的淀粉也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因为淀粉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的场所是小肠,还需要消化成葡萄糖的相关酶,A错误;
B、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A处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B错误;
C、1与3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C正确;
D、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与3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9.【答案】A
【解析】【分析】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 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
【解答】解: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即:A型血含只抗B凝集素、B型血含只抗A凝集素、AB型血两种凝集素都不含有、O型血两种凝集素都含有。由题意可以知道:因为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6人,所以说明B型和AB型的人一共有6人。因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有2人,所以说明AB型的人有2人,B型的有4人。有1人与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说明O型血有1人,A型血有10﹣4﹣2﹣1=3人。由此得出:A型的3人,B型的4人,AB型的2人,O型的1人。
故选:A。
【点评】熟记人类血液分为四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时应注意的事项,首先必须明确输血的原则和输血的规律,并会灵活运用.
20.【答案】A
【解析】【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且相互间有压力,说明冰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不等式;当冰完全熔化后质量不变,则熔化后水的重力等于冰的重力,根据G=mg=ρVg得出等式,然后联立等式即可得出冰排开水的体积和冰熔化后水的体积关系,然后判断出水面的变化。
【解答】解:因冰熔化前与容器底部相接触且相互间有压力,
所以,冰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即G冰>F浮,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浮=ρ水gV排<G冰﹣﹣﹣﹣﹣﹣﹣①
当冰完全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则有G冰=G水,即:ρ冰V冰g=ρ水V水g﹣﹣﹣﹣﹣﹣﹣②
由①②可得:ρ水gV排<ρ水V水g,即V排<V水,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水的体积,
所以,冰熔化后,水面将上升。
故选:A。
二、填空题
21.【答案】(1)不相等 (2)1.3 (3)增大
【解析】(1)不相等 (2)1.3 (3)增大
22.【答案】故答案为:(1)肾小球 (2)原尿 (3)葡萄糖 (4)减少;减少
【解析】【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⑥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解答】解:(1)图中④是肾小球,它与图中③肾小囊和⑤肾小管共同构成了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2)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都会过滤到③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图中③内的液体是原尿,它是经过滤过作用形成的.
(3)当图中⑤肾小管发生病变时,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重吸收,因此尿液中会检出葡萄糖.
(4)①入球小动脉内的血液流入肾小球后,大部分的含氮废物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等)都会被过滤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图中②出球小动脉与①入球小动脉比较,其内流动的血液中废物和养料含量的变化是:废物含量减少,养料含量减少.
故答案为:(1)肾小球 (2)原尿 (3)葡萄糖 (4)减少;减少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识图.
23.【答案】(1)H (2)13 (3)低
【解析】[命题考向: 考查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地壳的元素组成。解析:(2)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3)地壳中元素含量前5位排名从高到低为氧、硅、铝、铁、钙。]
故答案为 (1)H (2)13 (3)低
24.【答案】=;a管和b管上端开口,底部连通,二者构成了连通器;>;流速较大,产生的压强小。
【解析】【分析】(1)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属于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高度;
(2)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较大,产生的压强小。
【解答】解:(1)由图可知,a管和b管上端开口,底部连通,二者构成了连通器,松开铁夹,水流入a、b两管,因此稳定后两管水面等高;
(2)拔掉右端的软木塞后,水会向外涌出,由于b管底部较细,水的流速较大,产生的压强小,所以b管水面比a管水面低,即a管的水面高度大于b管水面的高度。
故答案为:=;a管和b管上端开口,底部连通,二者构成了连通器;>;流速较大,产生的压强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连通器的原理,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都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关于液体压强的知识。
25.【答案】20;2×10﹣3;不变
【解析】解:(1)因为铁盒、细线和铝块一块漂浮,所以铁盒所受的浮力等于它们的总重力,则铁盒所受的浮力:F浮=G=mg=2kg×10N/kg=20N;
(2)由F浮=ρ水gV排可知,铁盒浸入水中的体积:V排===2×10﹣3m3;
(3)用细线把铝块拴在铁盒下面,铁盒仍漂浮在水面,而铁盒、细线和铝块的总重力不变,所以它们受到的总浮力不变,排开水的总体积不变,因此水槽中的水位不变。
故答案为:20;2×10﹣3;不变。
26.【答案】故答案为:(1)④左心室 (2)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⑧肺静脉 (3)吸收; 尿素(4)一。
【解析】【分析】(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观图可知:②左心房、④左心室、①右心房、③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4个腔中,④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图中⑤是肺动脉,⑥主动脉,⑦上下腔静脉,⑧肺静脉,A表示肺泡,B表示小肠绒毛,C表示肾单位。
(2)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解:(1)心脏是由心肌组成,在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壁厚薄不同,心房壁比心室比薄,左心室的壁最厚。
(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流经肺泡处时要发生气体交换,有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肺静脉送回左心房。
(3)小分子的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做吸收,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因为小肠长、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有一次上皮细胞构成,利于物质的吸收,图中食物经过消化后,从B进入毛细血管的生理过程称为吸收。C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多余的水、尿素、尿素在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当血液流经C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明显降低。
(4)肺泡壁、小肠绒毛壁和肾单位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故答案为:(1)④左心室 (2)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⑧肺静脉 (3)吸收; 尿素(4)一。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的识图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人体的新城代谢问题。
27.【答案】6;6;4
【解析】【考点】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对甲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甲在静止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定滑轮,定滑轮只改变拉力的方向,不改变拉力的大小。对甲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甲受竖直向下的重力、黑板B对其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和绳子对其竖直向上的拉力,故甲受到黑板B的摩擦力
f=F拉﹣G甲=G乙﹣G甲=10N﹣4N=6N。
小明将轻绳A剪断,甲在静止之前,接触面粗糙程度、受到的压力不变,则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为6N。
甲在静止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二力平衡,故甲静止时受到摩擦力f′=G甲=4N。
故答案为:6;6;4。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属于基础题。
三、探究题
28.【答案】故答案为:(1)②和③;(2)唾液;③;唾液将淀粉分解了;(3)口腔。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
【解答】解:(1)②号试管与③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因此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应选择②③为对照实验。
(2)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唯一不同的量是有无唾液,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若①和③作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唾液。①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②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5至10分钟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③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唾液将淀粉分解了。
(3)将实验装置放入37℃的温水中是模拟人体的正常体温,在此条件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活力最强,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故答案为:(1)②和③;(2)唾液;③;唾液将淀粉分解了;(3)口腔。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9.【答案】(1)二力平衡;(2)B;(3)f=0.02V2;(4)先加速后匀速
【解析】【解答】解:(1)空气的阻力无法直接进行测量,因此,我们采用转换法的思想,通过二力平衡将空气的阻力转换为弹簧测力计对小车的拉力,从而进行间接测量;
(2)本题是探究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对物体运动速度的影响,需要让阻力大些,故选B汽车进行实验;
(3)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3倍、4倍时,测力计的示数变为原来的4倍、9倍、16倍,由此可知,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故设关系式为f=kv2,将(5,0.5)带入的k===0.02N s2/m2,故小车受到的阻力f与风速v的定量关系式是:f=0.02v2;
(4)当雨滴由云层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大于阻力,所受合力方向向下,所以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但受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与重力相等时,合力为0,开始做匀速运动。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B;(3)f=0.02V2;(4)先加速后匀速。
30.【答案】(1)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21%
【解析】【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解答】解:(1)PQ段变化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故填: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2)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MN段,这是因为敞口放置,氧气体积分数不断减小,是因为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部分氧分子运动到瓶外;NP段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瓶内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会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所以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因为氧分子扩散趋向平衡;故填:21%。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解题时根据图象信息解答即可。
四、计算题
31.【答案】(1)对地面的压强为5.2×104Pa;
(2)自行车后座能携带物体的最大质量为88kg。
【解析】【分析】(1)知道学生的质量,根据G=mg求出其重力,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行车和学生的重力之和,根据p=求出对地面的压强;
(2)知道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和轮胎承受的最大压强,根据F=pS求出对地面的最大压力即为自行车的最大总重力,然后减去学生和自行车自身的重力即为能携带物体的最大总重力,利用G=mg求出自行车后座能携带物体的最大质量。
【解答】解:(1)学生的重力:
G人=m人g=40kg×10N/kg=400N,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
F=G人+G车=400N+120N=520N,
对地面的压强:
p===5.2×104Pa;
(2)自行车的最大总重力:
G大=F大=p大S=1.4×105Pa×1×10﹣2m2=1400N,
自行车能携带物体的最大总重力:
G物=G大﹣G车﹣G人=1400N﹣120N﹣400N=880N,
由G=mg可得,自行车后座能携带物体的最大质量:
m物===88kg。
答:(1)对地面的压强为5.2×104Pa;
(2)自行车后座能携带物体的最大质量为88kg。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以及从表格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32.【答案】(1)物件的质量为220kg;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100N;
(3)物件的密度为2×103kg/m3。
【解析】解:
(1)物件完全离开水面后,由图像可知此时的拉力为2200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物件的重力G=F拉=2200N,
由G=mg可得,物件的质量:
m===220kg,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由图像可知此时的拉力为1100N,
根据称重法可得此时物件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2200N﹣1100N=1100N;
(3)当物体浸没时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F浮=ρ水gV排可得,物件的体积为:
V===0.11m3;
则物件的密度为:
ρ物===2×103kg/m3。
答:(1)物件的质量为220kg;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100N;
(3)物件的密度为2×103kg/m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子非鱼伴你成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