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里的成长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通过选取适当的材料来表现中心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品味文章富有韵味、诙谐、凝练的语言。
3.感受作者的夏日情怀,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和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和段落的中心,理解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品读文章语言,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和巧思。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结尾,领悟作者对青少年要珍惜时间,追求各方面成长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人说:春孕育、夏生长、秋收获、冬贮藏,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那提到夏天大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预设:热。)那什么事物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想?
2.那今天我们就继续跟随梁容若一起走进他的夏天世界。(板书:夏天里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
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那么作者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从哪些方面进行的具体描写呢 (请自读课文,圈画一些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者概括一些关键的词语,等下请同学来说一说。)
2.总结就是围绕“动植物、山河大地、人”三个方面来写。(板书:动植物、山川大河、人)
(同学们找得很对,总结得很精炼,那接下来,我们就要欣赏作者极富画面感的独特文字以及学习怎样才能从不同方面的具体描写,来表达中心意思。)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找出本段中心句,然后根据所示的表格找一找关键词句。
(2)根据表格我们也能非常清晰地看出来,这一段的结构(总分结构)
(3)这些动植物的变化以及时间量词可以看出这些动植物生长速度非常(快),变化非常(大),用我们的中心句子来说就是“万物迅速生长”。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没那么常见的标点符号,大家看到了吗?就是分号,分号的特点和有点还记得吗?特点:句式相同,关系并列。使用分号的好处是:结构整齐、节奏和谐、层次清晰。
(4)总结:大家的总结概括非常好,我们也可以总结一下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不仅从不同的方面说明动植物变化大、生长快,而且语言生动,富有节奏感强。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快速默读,找出第三自然的中心句。
(2)“什么都在生长”联系上下文,圈画出具体写了哪些事物。
“山、河、地、铁轨、柏油路”等五种事物。
(3)“山”变成了什么样?——丰满——是什么生长了所以山显得丰满?——草树
请你用“山上的草木生长,让山显得“丰满”的句式,说一说其他事物的变化。
“地上的庄稼生长,让地显得高起来。”
“水位变化,让河变宽变身。”
“铁轨”和“柏油路”怎么长?这里是使用了一些文学创作方法使铁轨、柏油路有生命吗?
(不是,其实这里是有一个科学小常识——“热胀冷缩”,字面意思就是:受热时膨胀,遇冷时收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一查,也许你还会有更多收获,比如写出优秀的一篇科普文、说明文。)那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构思巧妙,语言富有新鲜感。)
(4)总结:作者在本段首先承上概括了草木、植物的生长,再写无生命的山、河、铁轨、柏油路等事物,敏锐地观察到他们的变化,通过巧妙的构思,描写它们的“生长”。描写巧妙独特,语言富有新鲜感。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法迁移
(2)小组合作,找出本段中心句,如何具体的描写的“人也要赶时候,尽量地用力长。”
(3)用人的成长——引出农家谚语——再从农作物说到人——最后结尾点明“人也要赶时候,尽量地用力长。”
(4)总结:作者在这一段更进一层,从事物过渡到了人,引出人也要抓住时间,尽量用力地长。这里的赶时候赶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说在青少年时期要利用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环境。这句话也是告诉我们,人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四)回归全文,领悟“围绕中心意思写”。
我们再来回顾全文,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表达方法。
本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描写了“动植物、山河大地、人”在夏季的迅速生长。那我有一个疑问?既然都是描写的万物的生长,那2、3、4段可不可以调换顺序?或者删掉一段可以吗?
(a.不行。b..本文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围绕中心意思写,把课文的中心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更深入。所以不能调换和删除。)PS:强调答题步骤。
(五)总结
最后我们来做一个连线题,来看看我们作为学生如何赶时候、尽量地、用力地生长。最后呢,老师也把这几句话送给你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希望你们尽量地、努力地生长,为自己、为家人、为祖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