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四 水体运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天山西段某宽阔平地内季节性积雪厚度大,云杉林覆盖度高。下图为在该区域云杉树下积雪观测站连续观测,获得的积雪厚度与融雪径流量之间关系的资料。根据积雪厚度的变化可将观测期分为4个时段。据此完成1~3题。
1.Ⅱ时段后期积雪厚度下降但未出现融雪径流,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风力大,积雪吹散 B.质量大,积雪压实
C.积雪厚,融水下渗 D.树木密,融水滞留
2.Ⅲ时段积雪厚度下降的同时,时常出现短暂增厚的现象,其雪量主要直接来源于( )
A.树冠落雪 B.大气降雪
C.风力搬运 D.融水搬运
3.若Ⅳ时段气温骤升,观测站附近最可能发生的危害是( )
A.洪水 B.切沟
C.雪崩 D.塌陷
下面图a示意某区域略图,图b示意该区域甲河某处的剖面图。读图完成4~5题。
4.甲河主要的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分别是( )
A.大气降水补给、8月 B.冰雪融水补给、1月
C.大气降水补给、2月 D.地下水补给、7月
5.甲河流域补给如图b所示,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
A.鄂毕河正值凌汛 B.尼罗河处于汛期
C.恒河正值枯水期 D.湄公河处于汛期
湖泊水量平衡指某一时段内湖泊水量的收支状况,是根据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之差来计算湖中蓄水量的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湖泊一年中入湖水量和出湖水量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6~7题。
6.该湖泊可能位于( )
A.江淮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7.该湖泊所在流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8.2021年3月一艘搜救船在图中M处遇到较大的风浪和洋流冲击,该处的风向和洋流流向分别是( )
A.西南风,自南向北流 B.西北风,自西向东流
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 D.东北风,自东向西流
9.加拿大东海岸的纽芬兰岛,每年都会有许多上万年的大冰山从北极地区漂移至此,引来众多游客观看。影响当地漂移冰山景观形成的洋流是( )
A.墨西哥湾暖流 B.拉布拉多寒流
C.千岛寒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下图中①、②分别表示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据此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反映出该海域夏季洋流流向 B.②④洋流的性质都是寒流
C.③洋流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洋流 D.④洋流使沿岸地区形成温带荒漠
11.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流向为①所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开普敦正值炎热多雨的季节 B.舟山渔场迎来带鱼汛
C.夏威夷高压强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12.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乙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该渔场及其成因是( )
A.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 B.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
C.北海渔场—补偿流上升形成 D.秘鲁渔场—补偿流上升形成
13.关于洋流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跨地球四大洋 B.属于季风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洋流性质属暖流 D.绕南极洲由西向东的洋流
14.下图示意洋流,图中箭头表示寒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读“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完成15~16题。
15.有关①②处洋流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寒流 B.①为暖流,②为寒流
C.均为暖流 D.①为寒流,②为暖流
16.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降温减湿明显
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下图为济南市趵突泉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污水是导致趵突泉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
B.城市地面硬化导致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
C.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的高低
D.图中所示径流量增大,可导致城市内涝
18.前些年,趵突泉一度断流,但自2003年趵突泉实现复涌以来,趵突泉已实现连续多年持续喷涌。保证趵突泉持续喷涌最关键的因素是( )
A.区域降水增加 B.城市环境改善
C.南水北调工程 D.地下水位上升
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一种具有拦蓄、补充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水利枢纽。下图为我国新疆干旱区某内流河流域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与建设地表水库相比,建设地下水库的突出特点表现为( )
A.技术要求低 B.移民搬迁多
C.资金投入多 D.生态破坏小
20.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修建地下水库拦水坝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使得太平洋赤道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低于0.5 ℃)的现象。2020年8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图2),引起了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1)描述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东岸秘鲁渔场的影响。(4分)
(2)在图2上绘制拉尼娜发生时的大气运动状态示意图,并说明2020年8月以来太平洋东岸和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6分)
(3)分析本次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冬季天气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4分)
22.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4分)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4分)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分)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4分)
23.某河流发源于我国东北山区,下图示意该河流上游流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说明该河段3~5月流量变化及其成因。(6分)
(2)与5月相比,分析8月河水深度的变化及原因。(4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马尔代夫被誉为珊瑚礁石上的国家,亿万年前,这片热带海洋的水下火山爆发形成了凸起的海底地形(图一)。珊瑚虫依附在坚硬平缓的岩石基底地形上繁衍生息。近年来,该国旅游业收入持续增长。
材料二 图二为印度洋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图。
图一 图二
(1)简述马尔代夫众多珊瑚岛形成的主要条件。(6分)
(2)说明该国所在海域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特点。(4分)课后作业提升2 地球公转的意义
【基础演练】
下图曲线表示甲地(10°S)与乙地(30°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差值(ΔH),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从①到②,可能经历的节气为( )
A.春 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图中从⑤到①,下列地理事象可信的是( )
A.济南的夜长逐渐变长且达到最长
B.济南的日出由偏南变为偏北
C.地球公转线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D.小明在①⑤两日,同一地点同一方位拍到了日落
下图为夏至日北京时间12时我国部分城市的物体影子方位示意图,其中海口、西安、沈阳三个城市未作具体标注。甲地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线段示意同高度木棍的影子朝向与影长比例。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A、B、C三个城市分别为( )
A.西安、海口、沈阳 B.海口、西安、沈阳
C.沈阳、西安、海口 D.沈阳、海口、西安
4.通过观察发现,图中两个城市一年中正午日影某日恰好等长,这两个城市为( )
A.武汉与台北 B.北京与上海
C.A与香港 D.B与台北
5.襄阳五中的学生在操场上通过测量日影长度和朝向,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获得以下哪些信息( )
A.学校所在地的海拔
B.学校测量当天的昼长
C.学校所在地的经度
D.学校当天的太阳辐射量
6.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能力提升】
5月9日为一年一度俄罗斯红场阅兵日,2020年阅兵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放在当地时间(东三区)6月24日10:00举行,来自塞尔维亚、亚美尼亚、乌兹别克斯坦等13个国家的军队参加。中国三军仪仗队一行105人于6月13日飞抵莫斯科,参加了阅兵仪式。据此回答7~8题。
7.中国沈阳(41°48′N, 123°25′E)市民观看开幕式直播时北京时间为( )
A.6月24日15:00 B.6月24日18:00
C.6月25日15:00 D.6月25日18:00
8.中国三军仪仗队参会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B.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进入雨季
C.乌兹别克斯坦棉花正值生长旺季
D.亚美尼亚日出东南,昼长夜短
读某地一年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10.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邹城一中北校区( )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B.昼夜平分
C.正值冬季
D.正值盛夏
2020年7月,李教授到非洲东部的肯尼亚赤道村考察,下图为他拍摄的“You are now crossing the equator(你正在跨越赤道)”的标示牌。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地此时( )
A.标示牌的影子位于北半球
B.太阳位于正南方向
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6°34′
D.昼长为一年中最短
12.据图推测此刻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3:09 B.15:21
C.19:01 D.23:36
下表中所列的是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13~14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 时间 10小时30分 11小时09分 10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3.四地中与甲地不在同一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甲乙
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画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2)地球运行至D点时,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运行到B点时,________(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3)若自3月21 日至6月22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BC、CD、DA四段中的________段,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从赤道起向________移。
(4)在厦门,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长,且白昼时间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图中AB、BC、CD、DA四段中的________段。课后作业提升10 海 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基础演练】
下图是“大洋表面蒸发(E)与降水(P)差值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海区中,乙海区表层海水( )
A.盐度最低 B.盐度最高
C.密度最小 D.密度最大
2.甲、乙、丙、丁各海区,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海 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图中没有表示出海 气相互作用中热的交换过程是( )
A.太阳辐射
B.海洋的长波辐射
C.水汽凝结时的潜热辐射
D.太阳的短波辐射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冷暖异常的表现,这种海水温度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当这两种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西岸的气温和降水都发生明显变化。读图回答5~6题。
5.在厄尔尼诺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
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
C.印尼热带雨林地区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发生洪灾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
B.厄尔尼诺年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拉尼娜年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
D.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海水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相反
【能力提升】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称之为“厄尔尼诺”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7~8题。
7.正常年份,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气压 B.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C.乙地对流旺盛 D.海面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8.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平洋西南海域气温上升,暴雨频发
B.秘鲁沿岸鱼群增多,渔业丰收
C.澳大利亚东部滑坡、泥石流多发
D.印度尼西亚东部异常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
科学界一般利用太平洋塔希提岛与澳大利亚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值(Pa塔—Pa达)来表征全球气候的变化,称为南方涛动(SOI)。当SOI为负值,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对应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9~10题。
9.当达尔文气压更高时( )
A.信风势力增强,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
B.信风势力增强,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
C.信风势力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
D.信风势力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
10.2020年的下半年,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智利面临洪涝灾害
B.中国南方遭遇“冷冬”天气
C.秘鲁渔场捕获量减少
D.澳大利亚冬季降水偏少
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11~12题。
11.“海浩”现象常出现在( )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
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
12.“海浩”现象发生时( )
A.海 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B.海 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
C.海 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
D.海 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13.读170°W附近海洋的大洋环流(ABCD)、大气环流(③④⑤⑥)示意图及①②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海域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以看出,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海域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域是________,为什么?
(4)①海域热量收入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热量支出,为何从长远看①海域年均温变化不大?
(5)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②海域气温的日较差要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课后作业提升9 洋流及其影响
【基础演练】
读下面两幅太平洋中低纬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其中实线表示等温线,虚线表示洋流,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洋流①②的位置、流向、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寒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寒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洋流均向南流动
D.①位于大洋东岸,②位于大洋西岸
2.关于图中洋流①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洋流①流经沿岸地区,降温减湿,气候冷干
B.洋流①与暖流交汇处,形成海雾,影响航行
C.洋流②受离岸风影响,海水上泛,形成渔场
D.洋流②与寒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形成渔场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据此回答3~4题。
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区位于南半球
B.①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温度最低
C.②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温度最高
D.③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
4.流经①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如下图所示)前往瑞典的哥德堡。据此完成5~6题。
5.货船从丙至丁航段航行状况大致是(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6.若一艘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
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
【能力提升】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完成7~8题。
7.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洋流形成中与盛行风关系密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关于图中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甲洋流影响,沿岸地区降水增加
B.在乙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丙处渔场的形成得益于上升补偿流
D.在丁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甲洋流( )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10.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下图为“某海域的表层海水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有关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半球 寒流 B.北半球 暖流
C.南半球 暖流 D.北半球 寒流
12.下列关于该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B.受②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C.①处洋流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
D.②处洋流使沿海气候降温减湿
13.若甲处为渔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海域可能为秘鲁渔场
B.甲海域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
C.甲海域可能是北海道渔场
D.甲海域多冷水鱼
14.读“非洲轮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相应的位置绘出马达加斯加暖流和本格拉寒流。(暖流用“”,寒流用“―→”,箭头指向为洋流流向)
(2)C、D两处相比,水温较高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C两处相比,盐度较高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两处相比,盐度较高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艘轮船由印度洋驶向红海,不考虑本身的原因,进入红海后船体吃水深度变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检测二 地形变化的原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我国首个超千亿方储量的常压页岩气田在重庆东南地区被勘探发现,该区域岩石的主要特征是( )
A.多片理构造 B.结晶充分
C.有层理构造 D.有较多气孔
2.甘肃张掖以地貌色彩艳丽、层理交错而称奇,这里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
A.泥岩和砂砾岩 B.石灰岩和玄武岩
C.泥岩和花岗岩 D.大理岩和石英岩
我国陕西省有一处奇特的地貌景观,因其形状接近波浪,故称“波浪谷”,谷内广泛分布着一种红砂岩。图1为“波浪谷”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图1 图2
3.“波浪谷”景区内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2中⑥是( )
A.变质作用 B.外力作用 C.重熔再生 D.冷却凝固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
A.④和⑤ B.①和⑥
C.①和④ D.③和⑥
6.直接形成图中沉积岩的地质作用是( )
A.侵蚀作用 B.固结成岩作用
C.地壳运动 D.变质作用
下图为一幅“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岩层①②③④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8.岩层①②③④⑤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③⑤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据此完成9~11题。
9.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任何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 )
A.地壳相对稳定 B.地壳持续上升
C.河流不断下切 D.河流间断上升
11.据图所示( )
A.东南部有冲积扇分布 B.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C.该地位于青藏地区 D.该河段位于河流中下游
下图为沿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中( )
A.①为青藏高原 B.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渭河平原 D.④为太行山
13.图中( )
A.①地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②地地形崎岖、溶洞广布
C.⑤地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D.⑥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4.⑤地地貌成因,主要是( )
A.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B.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C.挤压凹陷——流水沉积 D.挤压凹陷——流水侵蚀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倾角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
A.高度 B.速率 C.规模 D.年代
16.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
A.风积沙丘 B.风蚀沟 C.冲(洪)积扇 D.三角洲
右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据此完成17~18题。
17.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 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 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18.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 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完成19~20题。
19.影响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聚落 D.资源
20.该地区乡村聚落具有的特点是( )
A.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 B.规模较小,多呈团聚型
C.规模较大,多呈条带状 D.规模较小,多呈条带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2分)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3分)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4分)
2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山岳有多种类型,除火山外,北部山地可能还有________山、________山。(2分)
(2)河流Ⅰ的上游以__________作用为主,下游以________作用为主。(2分)
(3)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公路往往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3.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对应的构造地貌是________。(4分)
(2)简述图中大坝的修建可能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24.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5分)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1分)
(3)分析图示地区2016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3分)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4分)课后作业提升1 地球自转的意义
1~3.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海陆轮廓可判断,甲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为大西洋,故选B。第2题,图中③位于非洲和欧洲之间,为直布罗陀海峡,C正确;①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为德雷克海峡,A错误;②位于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为莫桑比克海峡,B错误;④位于亚洲和北美洲之间,为白令海峡,D错误。故选C。第3题,由图可知,丙地位于赤道,105°W西七区,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当丙地晚霞照映船舷时,为日落前后,地方时18时,而地处东八区的北京,与该地相差15个小时,约为次日上午9时,红日东照,A正确;烈日当头应在中午左右,太阳西挂在日落时分,满天星斗为夜晚,B、C、D错误。故选A。
答案:1.B 2.C 3.A
4~5.解析:第4题,呼和浩特经度为111°30′E,离105°E比120°E更近,故属于东七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5题,教室内的钟表时间为北京时间,呼和浩特市与120°E(北京时间)相差8.5°,时间相差约34分钟,当北京时间10点时,呼和浩特市的地方时为9时26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4.C 5.A
6.解析:题中信息表明,飞机出发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1:30,东一区比东八区晚7个小时,因此飞机出发时,经计算日内瓦当地时间(东一区区时)应为4:30,飞机到达时间为日内瓦(东一区)当地时间17:25,则途中飞行时间为12小时55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D
7.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四个城市,纬度最低的是台北,所以台北的自转线速度最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D
8.解析:地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站在北极上空看,按照逆时针方向,站在南极上空看,按照顺时针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A
9.解析: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A、B错;图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经度逐渐递减的是西经,逐渐递增的是东经,C不符合地球自转规律。D图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从0°递增到90°,应该是东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D
10~12.解析:第10题,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读图可知,③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快。故选C。第11题,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是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发生偏转;③位于赤道,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不发生偏转。故选C。第12题,结合上题分析,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是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因此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冲刷侵蚀严重,南半球的河流左岸冲刷侵蚀严重。读图可知,①位于南半球河流右岸,②位于北半球河流右岸,③位于北半球河流左岸,④位于南半球河流右岸。故选B。
答案:10.C 11.C 12.B
13~14.解析:第13题,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X与P既不在同一经线,又不在同一纬线,因此不存在正南、正北和正东、正西方向,A、B错误。由纬线度数可知,该图为从北极点向下俯瞰地球的俯视图。与P地相比,X地所在纬线更靠近北极点,因此X在P地以北;从北极点俯视地球自转自西向东表现为逆时针方向,依据劣弧定向原则可知,X所在经线位于P所在经线以西。综上所述,X地位于P地的西北方向。故选C。第14题,东西半球的分界为20°W和160°E,从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反之为西半球,即西经度小于20°、东经度小于160°的地区位于东半球,西经度大于20°、东经度大于160°的地区位于西半球。读图可知,X的地理坐标(25°W,80°N),P的地理坐标为(5°E,70°N)。因此从X地到P地经过东、西两半球,B正确,A、C错误。由纬度可知,两地均位于北半球,D错误。故选B。
答案:13.C 14.B
15.解析:(1)按照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方向,图中BC线是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代表的是晨线。(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两极为0,其余地方相等。图中A、B、D三点相比,角速度大小相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图中,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列是:D、A、B,所以,三者自转的线速度大小排列是D>A>B。(3)图中的晨昏线是晨线,晨线跟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00,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30°,时间相差2小时,所以,B点所在经线经度为30°W,地方时为2点;104°E跟30°W的经度差是134°,时间相差8:56,故成都的地方时是10:56。
答案:(1)晨 (2)相同 D>A>B (3)2 10:56
课后作业提升2 地球公转的意义
1~2.解析:第1题,题意表明,图中曲线表示甲地(10°S)与乙地(30°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差值(ΔH)的年变化情况。图中⑤ΔH为最小值,即直射点离乙地(30°N)最近,离甲地(10°S)最远,直射点应位于北回归线,表示的节气应为夏至日。夏至日以后,直射点向南移动,逐渐接近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升高),远离乙地(正午太阳高度降低),使得ΔH上升,至①点时,ΔH达到最大值,此时直射点应移到甲地所在纬线,即直射10°S(11月2日前后),ΔH一直为甲、乙两地的纬度差(40°),此日以后,直射点移至南回归线,再北移至10°S(2月9日前后),这期间,ΔH一直为40°,2月9日以后,直射点再向北移,直射点就会靠近乙地、远离甲地,ΔH会下降,因此图中①表示11月2日前后,②表示2月9日前后。由此判断,冬至日位于①和②之间,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第2题,从⑤到①,直射点应该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10°S,此时间济南的夜长逐渐变长且未达到最长,12月22日夜最长,A错误。直射点向南移动,济南的日出由偏北变为偏南,B错误。7月初公转到远日点速度最慢,此期间地球公转线速度先变慢后变快,C正确。从⑤到①,直射点应该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10°S,①⑤两日直射点不在同一条纬线,小明在①⑤两日,不会在同一地点同一方位拍到日落,D错误。故选C。
答案:1.D 2.C
3~5.解析:第3题,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体影子朝北,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所以正午时影子会朝南;因为材料中指出北京时间12点,海口还不到正午,太阳应该位于东北方向,影子朝向西南,故图中A是海口;此时西安还未到正午,且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太阳应在东南方,影子应该朝向西北,故B是西安;沈阳此时已过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偏西,影子应朝向东北,且因纬度高而影长较长,故C是沈阳。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两个城市一年中正午日影某日恰好等长,说明这两个城市在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武汉与台北、北京与上海这两组城市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纬度不同,所以不可能出现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情况,故A、B错误;通过上题可知A是海口,海口与香港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地中间,与两地纬度差相同时,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正确;B为西安,西安与台北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纬度不同,不会出现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情况,D错误。故选C。第5题,学生在操场上通过测量日影长度和朝向,可以找出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从而计算出当地的经度,C正确。通过测量日影长度和朝向无法获得学校所在地的海拔、无法获得当天的昼长,也无法获得当天的太阳辐射量,排除A、B、D,故选C。
答案:3.B 4.C 5.C
6.解析: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D正确。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A、B、C错误。故选D。
答案:D
7~8.解析: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时间计算。俄罗斯莫斯科地处东三区,沈阳使用东八区的北京时间,时间相差5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沈阳时间为6月24日15:00,A正确。故选A。第8题,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等相关知识。6月13~24日期间,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向远日点移动,故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减小,A错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B错误。乌兹别克斯坦地处内陆,高山冰雪融化,适合棉花生长,C正确。亚美尼亚地处北半球,日出东北,昼长夜短,D错误。故选C。
答案:7.A 8.C
9~10.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该地正午日影几乎都朝向正南,只有少数时间朝向正北,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即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故选B。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接近冬至日。而邹城一中北校区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一年最大值,A错误;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B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正值冬季,C正确,D错误。故选C。
答案:9.B 10.C
11~12.解析:第11题,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影子的朝向为南方,所以标识牌的影子位于南半球,A、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式为:90°-纬度差(同加异减),计算得出该地太阳高度在二至日最低,为66°34′,此时为7月,太阳高度角大于66°34′,C正确。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D错误。故选C。第1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影子很短且接近正南方向,说明当地接近正午时刻,肯尼亚大概位于东三区,北京东八区,所以肯尼亚此时约为下午(12~18时)对应北京时间为17~23时,结合选项可知C项正确。故选C。
答案:11.C 12.C
13~14.解析:第13题,甲地昼长为10小时30分,小于12小时,与甲地不在同一半球的地点昼长应该大于12小时,表中丁地昼长为13小时56分,与甲不在同一半球,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4题,赤道终年昼夜平分(12小时昼长),与赤道的昼长差越小,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计算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与赤道的昼长差由大到小排序分别是丁、丙、甲、乙,因此四地按照纬度由高到低分别是丁、丙、甲、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13.D 14.D
15.解析:(1)地球公转轨道上画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应该是逆时针,见下图。(2)结合A、B、C、D位置及地轴倾斜方向可知,D为北半球冬至日。B为北半球夏至日,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3)图中A是北半球春分日,C是北半球秋分日,若自3月21日至6月22日,是公转轨道AB、BC、CD、DA四段中的AB段,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从赤道起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4)在厦门,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长,且白昼时间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应该是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间段,即BC段。
答案:(1)见解析图
(2)冬至日 北回归线
(3)AB 北
(4)BC
课后作业提升3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1~2.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三大类岩石重熔再生形成岩浆。甲岩石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属于沉积岩,C正确,D错误;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A、B错。故选C。第2题,读图,乙岩石由岩浆形成,为岩浆岩,乙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丙,丙为变质岩;甲岩石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为沉积岩;①箭头指向变质岩,表示变质作用,C正确,A、B、D错误。
答案:1.C 2.C
3~4.解析:第3题,图中甲类岩石可直接形成沉积物,说明甲类岩石露于地表,甲类岩石为喷出型岩浆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A错误。乙类岩石由岩浆形成,为岩浆岩,不可能是变质岩,B错误。丙类岩石为变质岩,C错误。丁类岩石为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D正确。故选D。第4题,图中地质作用的箭头指向(丙)变质岩,④为变质作用;③为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②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①是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⑤为地壳抬升,使地下岩石上升至地表,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综上所述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3.D 4.C
5.解析:沉积岩可以反映出当时形成时期的地球环境特征,而且沉积岩中往往含有化石,可以为人类了解生命的演化历史和地球上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提供重要的线索,因此最适合研究地质年代,C正确;侵入岩和喷出岩都属于岩浆岩,与变质岩一样,都不含有化石,故不能为人类了解生命的演化历史和地球上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提供线索,A、B、D错误。故选C。
答案:C
6.解析: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有能形成化石的生物遗体或遗迹沉积才有可能形成化石,因此沉积岩不一定会含有化石,A错误;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岩的岩性、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不同,这样沉积岩就形成了明显的层理构造,B正确;由于生物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因此越古老的沉积岩含有越低级的生物化石,C错误;裸露在地表的岩石需要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才可以形成沉积岩,D错误。故选B。
答案:B
7~9.解析:第7题,通过图示可知,岩浆形成岩浆岩,故甲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故排除A、C、D三项,选B。第8题,结合上题,指向岩浆岩的①为冷却凝固作用,指向岩浆的④为重熔再生作用,指向变质岩的③为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②为外力作用,所以C正确。故选C。第9题,结合上题,①作用为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黄山的主体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③为变质作用,②为外力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甲类岩石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乙类岩石是变质岩。所以排除B、C、D三项,A项正确。故选A。
答案:7.B 8.C 9.A
10~11.解析:第10题,图中甲由岩浆产生,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岩。故选B。第11题,④是由沉积岩变为变质岩,为变质作用。冷却凝固是⑥;重熔再生是⑤⑦⑧;外力作用是②③。故选D。
答案:10.B 11.D
12~13.解析:第12题,从图中看,①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形成沉积岩的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②是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③是岩浆岩和沉积岩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④是岩浆形成岩浆岩的冷却凝固作用。因此,①是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②是重熔再生作用;③是变质作用;④是冷却凝固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3题,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都属于沉积岩变质而形成的变质岩,①是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不是变质作用,A错误;②是重熔再生作用不是变质作用,B错误;③是变质作用,C正确;④是冷却凝固作用,D错误。故选C。
答案:12.B 13.C
14.解析:(1)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可知,E为从软流层喷出的岩浆,A为地下的岩浆从地下喷出,在地表冷却凝结,因此属于喷出型岩浆岩,B为各类岩石在地下,经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为地表沉积物经长期沉积和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D为地下运动的岩浆在地下冷却凝结,形成的侵入岩。(2)H指向水圈和沉积物,说明其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I为从固态的变质岩到液态的岩浆,故为重熔再生作用,J为液态的岩浆到固态的岩浆岩的过程,故为岩浆冷却凝固作用,根据上题可知,K为从沉积岩到变质岩的过程,故为变质作用。(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是指发源于软流层的岩浆先经过冷却凝固,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再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可形成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经过重熔再生又变成新的岩浆,因此其过程是从岩浆到岩石再到新岩浆。
答案:(1)喷出型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侵入型岩浆岩
(2)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岩浆冷凝 变质作用
(3)岩石 新岩浆
课后作业提升4 地形变化的动力
1~2.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甲处地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出现裂隙,被侵蚀成谷,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是向斜,因槽部受挤压力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丙处岩层断裂,有明显的断层线,故D正确,A、B、C错。故选D。第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处地形形成是外力侵蚀形成的,故A正确。乙处构造是向斜,适合储水,而背斜适宜储油,故B错。背斜有天然的拱形,宜建隧道,故C错。丙处为断层,地质条件不稳定,不宜建水库,故D错。故选A。
答案:1.D 2.A
3~4.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南纬20°纬线①大洋为太平洋,太平洋的西部为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有岛弧和海沟,A正确;南纬20°纬线③为大西洋,大西洋南北部都比较开敞,B错误;⑤海峡为莫桑比克海峡,是属于非洲,C错误;⑦大洋(印度洋)海域不呈“S”形,D错误。故选A。第4题,②大陆为南美大陆,属于西半球和南半球,A错误;④大陆为非洲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B正确;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不是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海域,C错误;⑧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位于印度洋板块的内部,D错误。故选B。
答案:3.A 4.B
5~6.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该地是东非裂谷带,是板块张裂地带,生长边界,A对。板块碰撞地带是消亡边界,形成的是山脉或海沟,B错。流水侵蚀有影响,但不是裂谷形成的原因,C错。与人类活动无关,D错。所以选A。第6题,该处是板块断裂陷落地带,岩层相对于两侧下沉,属于地堑,B对。地垒是板块相对于两侧岩层上升部分,A错。背斜、向斜属于褶皱构造,形成地貌是山岭或谷地,C、D错。所以选B。
答案:5.A 6.B
7~8.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山地的岩石与两侧岩石类型不同,相对两侧岩体上升,且有断层分布,故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断块山,C对。图中未体现出背斜、向斜构造,A、B错。地堑是岩层相对下降的一侧,D错。故选C。第8题,按成因分类,甲、乙都是沉积岩,属于同一类岩石,A对。丙(花岗岩)是侵入岩,丁(玄武岩)是喷出岩,形成的地质环境不同,B错。丙(花岗岩)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丁(玄武岩)不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C错。乙受热形成变质岩,不能形成丙(花岗岩),D错。故选A。
答案:7.C 8.A
9~10.解析:第9题,由地质构造示意图可以看出库区所在谷地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故选C。第10题,该地区岩层弯曲和断层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挤压,所以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地壳运动。故选A。
答案:9.C 10.A
11~12.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泥沙沉积多,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水侵蚀海岸,海岸线向陆地收缩。所以根据图中海岸线的位置和弯曲状态,可以判断有大河注入的时代。甲、乙、丁都不是海岸线凸向海洋最大的位置,丙处是现代海岸线凸向海洋最多的部分,所以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C。第12题,读图可知,4~12世纪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说明堆积作用为主,但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应以侵蚀作用为主,所以A、B、D错,C正确。故选C。
答案:11.C 12.C
13.解析:据图可知,断层的位移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A错误;据图可知,彩色丘陵区沉积岩层向下弯曲,可判断为向斜部位,B错误;甘肃省降水少,少滑坡、泥石流灾害,C错误;据图可知,该地区的岩石主要是泥岩、砂岩、砾岩等,按成因均属于沉积岩,其地貌的形成主要以外力侵蚀作用为主,D正确。故选D。
答案:D
14.解析:(1)从岩层形态上可以看出,D处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利于修建地下隧道;C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向斜容易储水,且受挤压力作用,不利于修建隧道。(2)读图可知,D处地势较周边低,为谷地或者盆地,从地质构造看,为背斜,背斜一般形成山岭,但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或盆地。
答案:(1)D D
(2)谷地或盆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或盆地
课后作业提升5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原来的河漫滩变为阶地,河漫滩是由流水堆积形成,这个时期地壳稳定利于堆积,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因此地壳抬升、流水下切,原来的河漫滩变为阶地,故选A。第2题,原来的河漫滩变为阶地,因此阶地平坦,据图可知,T1阶地离河流最近,地势较低,该地位于山区,交通线一般选在地势低平的和缓地带,建设难度小,成本低,B正确;T1阶地地势最低,不利于洪水防御,C错误;交通路线建设可能会破坏生态,A错误;交通线建设主要是方便人们出行,与农耕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答案:1.A 2.B
3.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没有公路信息,村落大致沿河流分布,A错误;在山区地形起伏大,河谷地区用水便利,地形相对平坦,图中显示,村落大多顺河谷而建,B正确;图中村落并没有建在山脊,为防洪水,村落不必建在山脊,建在山坡即可,C错误;图中显示,村落并没有建在山口,建在山口并不能逃避野兽袭击,D错误。故选B。
答案:B
4~5.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贵州省高速公路线路分布比较均衡,A错误;以贵阳为中心,构成方格放射式格局,交织成网,B错误;“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通过全部县城,C正确;据图可知,高速公路布局密度较大,D错误。故选C。第5题,据材料可知,贵州省境内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地质构造复杂;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线路勘察困难,桥梁洞涵里程长;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因此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故①②④正确。东部平原地区也是夏季多暴雨,③错。经济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不属于自然条件,⑤错。故选B。
答案:4.C 5.B
6.解析:山地地形起伏大,不利于交通线路建设,因此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大,A错误;在山区修公路,为了降低公路坡度,往往延长公路长度,即通过修建弯曲道路减缓道路坡度,山区的公路线路弯曲一般大于平原地区,B、C错误;在山区修建道路,为了降低道路坡度,也为了尽量多通过村庄等居民点,线路往往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D正确。故选D。
答案:D
7~8.解析: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了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的分布。由材料可知,南疆地区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地形和水源条件是影响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C正确,故选C。第8题,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在相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公路长度,降低公路的平均坡度,因此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是为了减缓坡度,D正确;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延长了公路长度,占用的土地更多,因此不是为了保护植被、节约耕地和缩短距离,A、B、C错误。故选D。
答案:7.C 8.D
9~10.解析:第9题,图中瑶寨位于海拔800米~850米的山坡上,因此耕地面积有限,D错误。图中瑶寨位于山地东南坡,其东南侧为河谷,瑶寨位于河谷旁边的高地上,可以防止山洪;同时易守难攻;其西北侧有山地阻挡冬季西北寒冷气流,因此寒潮少见,A、B、C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的原因,故选D。第10题,远离都市、交通闭塞使南岗千年瑶寨受现代文明冲击小;政策保护有利于古建筑的保存,A、B、C有利于古寨的保护;丰衣足食体现的是生活水平,与古寨的保护无关。故选D。
答案:9.D 10.D
11~13.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穿越野王村的蒲河经过五道弯曲贯穿全村而过,村中整体地貌呈“S”形分布,河道蜿蜒曲折,其主要原因是流水的侧蚀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2题,读图可知,因为河流的凸岸淤积,凹岸侵蚀,野王村的各自然村一般坐落在河流的凸岸冲积平原。C正确。附近没有冰碛丘陵、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海口、深切河谷是“V”字形,A、B、D错误,故选C。第13题,读图可知,河流对自然村落形成提供的有利条件是:河流的凸岸淤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有益于村落形成,①正确。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是村落形成重要条件,④正确。①④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11.A 12.C 13.B
14.解析:(1)①②两种方案相比,②方案沿山间谷地走向,地势起伏较小,建设难度较小,更为合理,①方案直接穿越山地,建设难度大。所以方案②更为合理。(2)一般公路在选线过程中,要尽量联系更多的居民点,提高经济效益,从b镇到d镇的公路没有走直线,而是绕过c镇,主要原因是加强区域联系,便于c镇居民出行。(3)a、b两地相比而言,b地地势更为平坦,便于城市建设;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河流可直接出海,交通更为便利,所以b地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答案:(1)②
(2)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联系居民点,提高经济效益
(3)b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课后作业提升6 常见的天气系统
1~2.解析:第1题,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故D项正确。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发布台风预警,A项错误;甲地降水几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B项错误;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C项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项错误;冷锋过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B项错误;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故C项正确;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等压线图,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D项错误。
答案:1.D 2.C
3~4.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海神”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A正确。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B错。从图中看,自南向北穿过低纬、中纬,没有穿过高纬,C错。海啸是海底地震引起的,“海神”为气旋,不会诱发海啸,D错。故选A。第4题,该气旋会给吉林省长春带来强降水,但不带来风暴潮,A错。东南信风位于南半球,该气旋移动路径不会受东南信风影响,B错。该气旋从黄海东部经过,导致黄海海域的风向大致偏西,C错。登陆后摩擦力增大,中心附近风力不断减弱,D正确。故选D。
答案:3.A 4.D
5~6.解析:第5题,据图中北京8时气温和南京8时气温以及哈尔滨8时气温可知,北京和哈尔滨这两座北方城市早上8时气温远远高于0 ℃,一月0 ℃等温线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故可推测,该日不可能是深冬,故A、D错误;7月,我国的气温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读图中几座城市温度可以排除B;故正常年份下,该日最可能在10月下旬,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6题,材料信息表明,露点温度表示使空气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在北京,南京,广州,乌鲁木齐四个测站中,只有南京的气温低于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空气容易成云致雨,该日凌晨有降雨的测站最可能位于南京,其他三个城市的气温均高于当地的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没有达到饱和,不可能出现降雨,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答案:5.C 6.B
7~8.解析:第7题,图中的等压距为2.5百帕,A处为低气压,其值小于1 012.5百帕,大于1 010百帕,可能为1 012百帕,C正确,故选C。第8题,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辽宁东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大部位于低压中心及附近,说明11月17日降雪主要是由气旋造成的,C正确。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D错误;图中冷锋主要分布在蒙古,对我国影响不大,暖锋不会带来降雪,A、B错误。故选C。
答案:7.C 8.C
9~11.解析:第9题,由图中各气候要素的变化可知,14~20时左右,气压急剧上升,气温下降快,且极大风速达到最大,大气能见度最低,推测这段时间是沙尘暴暴发的主要时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0题,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由于距离冬季风源地近,5月份依然会受到较强冷空气影响,加上此时期暖气团势力不断加强,故强大的冷暖气团相遇形成强冷锋,带来沙尘暴天气;图示显示沙尘暴之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进一步印证是冷锋天气,故选A。第11题,8~14时位于强冷锋过境前,强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冷空气前缘到达该地,短时间内挤占该地原来的暖气团,使暖气团被迫快速抬升到上空,造成近地面气压明显下降,故选B。
答案:9.C 10.A 11.B
12.解析:A是暖锋,B是冷锋,C是北半球的气旋,D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台风属于气旋,故本题选C。
答案:C
13.解析:读图可知,该锋面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暖气团被迫沿锋面向上爬升,并且在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由此判断该锋面表示冷锋,降水发生在冷锋的锋后,A错误;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B、C、D正确。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
答案:A
14.解析:(1)从气压状况看A是高压系统,气压中间高四周低;根据风向的偏转方向可知,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从气流状况看B属于气旋,中间为低压,在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方向为上升。(2)据图可知,C图中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其降水的区域位于锋后,该锋过境后的气压状况是升高。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属于冷锋过境,对应图中C。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对应图中A。(3)读图可知,D图中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天气系统,在其控制下,移动速度慢,多产生连续性降水。(4)高压控制的地区,气流下沉,会出现晴朗天气,低气压和锋面控制的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图中A为高压,B为低压,C为冷锋,D为暖锋,受A影响多晴朗天气。
答案:(1)高压系统 北半球 气旋 上升
(2)冷 锋后 升高 C A
(3)暖 连续性降水
(4)A
课后作业提升7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2.解析:第1题,北京市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表现为最冷月均温小于0 ℃,降水的季节差异大,雨热同期,从图中可知,最符合的是C。第2题,③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③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故选B。
答案:1.C 2.B
3~4.解析:第3题,由表可知,③地1月气温比同纬度低12.4 ℃,7月气温比同纬度高4.7 ℃,1月降水比同纬度少30.7 m,7月降水比同纬度多117.7 mm,说明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气候大陆性强,C正确。①地1月气温比同纬度低4.3 ℃,7月气温比同纬度高6.7 ℃,1月、7月降水比同纬度降水少,说明①地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而不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A错误。②地1月气温比同纬度高10.1 ℃,7月气温比同纬度低2.2 ℃,1月、7月降水比同纬度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丰富,B错误。④地1月气温比同纬度高2.3 ℃,7月气温比同纬度高0.8 ℃,1月降水比同纬度多44.3 mm,7月降水比同纬度少28.3 mm,说明是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D错误。故选C。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②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美大陆由于西海岸的落基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使得温带海洋性气候局限在西海岸,呈狭长状分布,C正确。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A、B错误。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D错误。故选C。
答案:3.C 4.C
5~6.解析:第5题,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根据材料“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西侧均为海洋”可知,P、Q两地位于大陆西岸,P地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Q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P地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根据图中P地的位置,可知P地位于南半球;P地近地面受西风控制时的具体风向为西北风,该季节为南半球冬季,此时P地温和多雨,A、D错误。南充位于四川省,此时为夏季,南充暑热正酣,B正确。此时地中海沿岸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C错误。故选B。
答案:5.B 6.B
7~8.解析:第7题,甲地年降水量大于700毫米,季节变化小;1月均温在0 ℃以上,7月均温在20 ℃左右,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8题,读图可知,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大;乙地月均温最高约为25 ℃;乙地最冷月为1月;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7.C 8.B
9~10.解析:第9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北半球1月是冬季风,冬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以①②风的形成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北半球7月是夏季风,东亚季风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所以④风的形成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⑤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③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⑥风是东南信风,与季节移动无关。综上,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③⑤,C正确,排除A、B、D。故选C。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D正确。甲为高压中心,是因为冬季气温低于海洋,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A错误。乙、丙为低压中心,是因为夏季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形成低压中心,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B、C错误。故选D。
答案:9.C 10.D
11~12.解析:第11题,联系课本气压带、风带图,可知只有③符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甲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1为东南信风带,风带2为盛行西风带,C正确;①图中风带1为东北风,可能是北半球极地东风和东北信风,若是极地东风,则甲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其南面应为盛行西风,若是东北信风,则甲为赤道低气压带,其南面应该是东南信风,A错误;②图中风带1为东南风,可能是东南信风和南半球极地东风,若是东南信风,甲南面应该是盛行西风,若是极地东风,则甲南面无风带分布,B错误;④图中风带1为西北风,为南半球盛行西风,甲南面应该是极地东风,D错误。故选C。第12题,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正确;热带草原气候一般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B错误;热带季风气候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C错误;温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D错误。故选A。
答案:11.C 12.A
13.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⑤⑥⑦分别为信风带、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方法一:风带的风应从高压带向低压带运动,可以根据风带风向偏向水平气压梯度的右侧判读出这是北半球。方法二:根据极地高压周围的极地东风水平气流整体呈顺时针旋转辐散可以判断出这是位于北半球的高压。在材料三中D地位于非洲北部,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的,对应材料一图中的②和⑤。(2)根据材料二中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全年降水较为丰富且各月均匀,年温差较小且终年温和。所以该地应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A为地中海气候,B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B北部为地中海气候,D为热带沙漠气候,C地处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材料三图中的C(英国),欧洲西部地区。
答案:(1)北 ② ⑤
(2)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14.解析:(1)根据左图风带的偏转方向可知,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的时候是向右偏转,由此得知,该图表示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⑥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副极地低气压带流动的盛行西风带。(2)此季节大陆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此时亚欧大陆上被切断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陆地上形成印度低压(亚洲低压)。(3)右图所示的是大陆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B处的风向为东南风。(4)据图可知A处风向为西南风,形成的原因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
答案:(1)北 西风
(2)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3)夏季 东南风
(4)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课后作业提升8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2.解析:第1题,海河位于我国北方,为大陆性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平均年径流量远小于珠江,主要是因为海河流域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A正确;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不是径流量差十几倍的原因,B错误;两地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都很大,不是差异大的主要原因,C错误;海河水量较小,调水工程不是海河年径流量远小于珠江的原因,D错误。故选A。第2题,海河流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工农业需水量大,易出现旱涝灾害,故水库的主要功能应为蓄水,以保障城市用水及减缓干旱的影响,同时调蓄河流洪峰,防治洪涝灾害,①②④符合;水能开发、发电不是主要作用,且该流域地势较和缓,水量不大,不利于水能开发,③不符合;大坝能拦截泥沙,但不能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失,海河流域水量小,不利于通航,⑤⑥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1.A 2.A
3~4.解析:第3题,图中看①在5月~10月份埋藏较浅,为雨季,并且在8月份出现地下水下降,可以推测可能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伏旱天气导致;②潜水埋藏在8月份达到最浅,推测当地雨季在7、8月份,可能为华北平原。故D对。东北平原应有两个汛期,与潜水埋藏变化不一致,A不对。云贵高原、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故地下水埋藏较深,B、C不对。故选D。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①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潜水埋藏深度年变化曲线,M处在大约8月份,地下水下降,故推测为该地受副高影响,降水少导致,B对。M处埋藏较深,潜水水位低,A、C不对。8月份该地不可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D不对。故选B。
答案:3.D 4.B
5~6.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河流位于新疆,从图中可知,该河流4月到5月径流量较大。新疆地区春季降水少,A错误;夏季气温较高,冰川融水多,因此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B错误;4月到5月,气温回升快,冬季的积雪融化,河流水位上涨,因此图示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正确;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不会使河流形成洪峰,D错误。故选C。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汛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上年冬季降雪量较正常年份大,A正确;图示该河流汛期在4~5月,还未到夏季,C、D错误;春夏季气温过低,积雪难以融化,不易在4~5月形成汛期,B错误。故选A。
答案:5.C 6.A
7~8.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大致呈正相关,因此该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A正确;高山冰川融水以及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气温相关,图示没有气温的变化,故无法判断该河流的补给与冰川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之间的关系,B、C错误;地下水补给相对稳定,变化小,图示补给季节变化较大,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第8题,读图可知,该河流所在区域5、6月份降水量最大,河流径流量也最大;7、8月份降水量较小,径流量也较小,这主要是由伏旱天气造成的。故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故D正确;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故A错误;东北地区7、8月降水较多,所以7、8月份径流量大,与图示不符,故B错误;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河流主要的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答案:7.A 8.D
9~10.解析:第9题,据材料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故A正确;该地的河流多为内流河,内流河上游所在地区降水较多或冰雪融水较多,流量较大,到了下游因为蒸发量很大,降水量很小,故B错误;内流河下游会逐渐断流,河流流程短,故C错误;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及沉积地貌,故D错误。故选A。第10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多季节性河流,因此当地水资源缺乏,水资源的多少限制着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活动主要集中于有水源的绿洲地区,因此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水资源分布及数量,D符合题意;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往往由当地城镇分布和城镇人口规模来决定,反过来,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也会影响当地城镇分布和城镇人口规模,但不是主导因素,排除A;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是重要的因素,但不是主导因素,故排除B、C。故选D。
答案:9.A 10.D
11~13.解析:第11题,伊敏河流域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消融,同时,春季气温较低,蒸发较小且地下存在冻土层,地表径流下渗少,因此河流获得的补给量大,水量大。伊敏河位于大兴安岭西坡,虽然受夏季风影响减弱,但依然有降水补给,且补给比例较大,A正确。该地山地海拔较低,无冰川融水补给,B错误。湖泊水和地下水不是其主要补给方式,C、D错误。故选A。第12题,读图可知,与①河段相比,②河段纬度较高,结冰期较长。①河段上游河段是沙地,②河段上游河段是沼泽,沼泽具有减缓水流速度,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②河段的含沙量较小,流速较慢。①②两河段河流都是自南向北流,都有凌汛现象。故选B。第13题,辉河流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年降水量约400毫米左右,A错误。“有冻土层不利于水分下渗”“春季河水泛滥”不属于气候条件,B、C错误。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半年气温低,蒸发弱,水分不易消失,利于沼泽形成,D正确。故选D。
答案:11.A 12.B 13.D
14.解析:(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巴尔喀什湖区域位于内陆地区,大气降水少;伊犁河上游位于西风带,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高大山地的强烈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全长1 236 km,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伊犁河流域面积广,流域面积15.1万km2,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支流众多,汇水量大。(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伊犁河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较多,形成夏汛;在伊犁村以上是中上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所以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
答案:(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大。
(2)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
课后作业提升9 洋流及其影响
1~2.解析:第1题,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因此①②处洋流均自南向北流,结合等温线数值可知①为北半球暖流,②洋流为南半球寒流,A、C错误,B正确。中低纬海区大洋东岸为寒流,而①为暖流;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为暖流,而②为寒流,D错误。故选B。第2题,由上一小题可知,①为暖流、②为寒流。暖流流经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气候暖湿,A错误;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海雾,影响航行,而①为暖流,B错误;材料显示该海域为太平洋中低纬海区,则②为秘鲁寒流,受离岸风影响,海水上泛,形成秘鲁渔场,C正确、D错误。故选C。
答案:1.B 2.C
3~4.解析:第3题,根据风向偏转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A错误;①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B错误;②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C错误;③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D正确。故选D。第4题,流经①处的洋流为暖流,位于北半球,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故C正确,D错误;由等温线分布规律可知,A、B属于南半球,故A、B错误。故选C。
答案:3.D 4.C
5~6.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从丙到丁是向东北方向航行,此区域为中纬西风带,大致是与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方向一致,所以是顺风顺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6题,E是在台湾海峡北侧,顺日本暖流往北漂流,影响我国的东海海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5.A 6.A
7~8.解析:第7题,图中①洋流属补偿作用形成的洋流,与盛行风没有直接关系,①不符合题意;图中②洋流是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的,与盛行风关系密切,②符合题意;图中③洋流属补偿作用形成的洋流,与盛行风没有直接关系,③不符合题意;图中④洋流是东北信风吹拂下形成的,与盛行风关系密切,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第8题,图中显示,甲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属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受甲洋流影响,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使得沿岸地区降水增加,A正确。图中显示,乙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属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在乙洋流影响下,大陆东北沿岸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部沿岸没有热带草原气候,B错误。图中显示,丙处渔场附近海域有寒暖流交汇,因此形成渔场,渔场的形成与上升补偿流无关,C错误。丁洋流为秘鲁寒流,在其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广,由于受山地阻挡,当地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小,D错误。故选A。
答案:7.D 8.A
9~10.解析:第9题,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故选D。第10题,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和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没有陆地的阻挡,风大浪高,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故选C。
答案:9.D 10.C
11~13.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①处洋流海水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可以判断出该海区位于北半球,根据箭头表示的洋流流动方向可知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可知为寒流,因此D正确。第12题,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为逆着洋流航行,因此船的速度会减慢,A错误。受②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为顺着洋流航行,因此船的速度加快,B正确。①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C错误。②处洋流为北半球的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错误。故选B。第13题,甲处位于北半球且是由于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符合此描述,C正确。秘鲁渔场位于南半球,A错误。甲海域不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受上升补偿流形成的渔场主要为寒流单一影响形成的,B错误。多冷水鱼同样为受单一寒流形成的渔场导致的,D错误。故选C。
答案:11.D 12.B 13.C
14.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2)由图示信息可知,C、D两处位于南回归线上,因为D处有暖流经过,起到了增温的作用;C处有寒流经过,起到了降温的作用,所以水温较高的是D处。(3)由图示信息可知,A处位于赤道地区,全年降水多,对海水盐度起到了稀释作用,盐度较低;C处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所以盐度较高的是C;C、D两处位于南回归线上,而D处有暖流经过,起到了增温的作用,所以盐度较高的是D处。(4)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与印度洋相比,因为红海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少有河流流入,海水的盐度、密度比印度洋更高,所以一艘轮船由印度洋驶向红海,不考虑本身的原因,进入红海后船体吃水深度变小。
答案:(1)画图见解析
(2)D D处有暖流经过
(3)C C处位于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 D处有暖流经过
(4)小 红海海水的盐度、密度比印度洋更大
课后作业提升10 海 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1~2.解析:第1题,读“大洋表面蒸发(E)与降水(P)差值随纬度变化”图可知,乙海区位于20°N~30°N的副热带海区,蒸发(E)与降水(P)差值为正值,说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结合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趋势,故乙海区盐度最高,A错误,B正确;赤道附近温度高,海水密度小,随纬度升高密度增大,故乙海区的密度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C错误,D错误。故选B。第2题,甲海区位于赤道海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且蒸发(E)与降水(P)差值为负值,说明降水量大,而降水量大是大气对流运动旺盛的结果,故甲海区大气对流运动最强,A正确;乙丙丁海区纬度较甲高,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甲少,故大气对流运动不如甲旺盛,B、C、D错误。故选A。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题,①是太阳辐射传给海洋热量,②是海洋热量散失到大气或宇宙空间。海 气间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就是海水的蒸发③与降水④过程。故选C项。第4题,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海水增温,海洋的长波辐射向外散失热量,水汽凝结时的潜热辐射再次释放热量。A、B、C表示出海 气相互作用中热的交换过程。太阳的短波辐射来自于太阳,没有表示出海 气相互作用中热的交换。D符合题意。
答案:3.C 4.D
5~6.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年,东风减弱,沿岸上升流减弱,鱼类的饵料减少,且水温升高,影响鱼类生存,渔场渔获量会减少,B错误;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年,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秘鲁沿岸降水会增多,太平洋西岸降水减少,印尼热带雨林地区和澳大利亚东部均易发生火灾,A、D错误、C正确。故选C。第6题,表层海水运动受制于东南信风,在东南信风吹拂下形成了南赤道暖流,A错误;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年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增温,B错误;拉尼娜年西太平洋海域温暖海水增多,C错误;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海水运动方向向东,拉尼娜年赤道附近海水运动方向向西,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D。
答案:5.C 6.D
7~8.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异常年份“太平洋中东部范围持续异常升温”,说明正常年份太平洋西部海面温度高于东部,气压低于东部,即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B正确,A、D错误;乙地为高压,下沉气流明显,不会形成对流,C错误。故选B。第8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温度异常,太平洋中东部温度高于西部,即甲地气温低于乙地,则甲地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导致太平洋西部海域及附近气候干旱,降水少,A错误;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部沿海,气候干旱,会加剧火灾发生的频率,而滑坡、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会减少,C错误,D正确;秘鲁渔场的形成是该地受秘鲁寒流影响盛行上升流,秘鲁沿岸位于太平洋东部海域,该地气温异常偏高,会杀死冷水鱼,同时信风减弱会导致上升流减弱,鱼群减少,渔业减产,B错误。故选D。
答案:7.B 8.D
9~10.解析:第9题,达尔文气压更高时,南方涛动为负值,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此时东南信风势力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故选D,A、B、C错误。第10题,2020年下半年,南方涛动数值为正,表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东太平洋海水降温,气流下沉,智利面临旱灾,A错误。西太平洋海水增温,亚洲南北温差变大,冬季风增强,遭遇冷冬,B正确。东南信风增强,秘鲁寒流增强,渔场增产,C错误。西太平洋升温,气流上升,澳大利亚降水偏多,D错误。故选B。
答案:9.D 10.B
11~12.解析:第1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海浩”实为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选项四个时间中,冬季冷空气活跃,且冬季清晨其降温幅度大,海洋上空蒸发的水汽更易凝结成雾,“海浩”现象多发,D正确;春季子夜的降温幅度无冬季清晨大(可联系“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这一知识点),A错;夏季冷空气欠发育,秋季正午气温较高,水汽难以凝结,B、C错。故选D。第12题,注意材料信息“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所以“海浩”现象发生时,海 气间温差大,有利于加剧海面蒸发。同时,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较大,更有利于形成“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的特点,故选A。
答案:11.D 12.A
1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海 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解题时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海水温度的高低决定蒸发量的大小,再决定水分交换活跃程度及热量输送多少。(2)低纬度热量收入大于支出,高纬度相反。(3)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气温的日较差要比同纬度大陆小。
答案:(1)A 纬度低,蒸发旺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
(2)大洋环流 大气环流
(3)C 纬度高,有寒流经过,温度低,蒸发量小。
(4)大于 该海域不停地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向高纬地区输送热量,使得该海域水温不会持续升高。
(5)小
课后作业提升11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山上的桃花比山下开得晚,主要是因为山上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升温慢导致的,这体现的是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C
2~3.解析:第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堪察加半岛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A错误。岛屿南北的温差与纬度差异有关,B错误。岛屿地势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C正确。岛屿中部为山地,D错误。故选C。第3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堪察加半岛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D正确。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A错误。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B错误。该地淡水资源数量可以满足动植物生存的需要,C错误。故选D。
答案:2.C 3.D
4~5.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友谊峰、博格达峰、木孜塔格峰的基带都是荒漠带,雪线以下只有四个自然带;而珠穆朗玛峰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雪线以下有五个自然带,所以自然带垂直分异最显著的是珠穆朗玛峰。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友谊峰雪线高度约为3 000 m,海拔高度为4 374 m,冰川带的垂直高差约为1 374 m;博格达峰雪线高度约为4 100 m,海拔高度为5 445 m,冰川带的垂直高差约为1 345 m;木孜塔格峰雪线高度约为4 700 m,海拔高度为6 973 m,冰川带的垂直高差约为2 273 m;珠穆朗玛峰雪线高度约为5 500 m,海拔高度为8 848.86 m,冰川带的垂直高差约为3 348.86 m,珠穆朗玛峰积雪冰川带的垂直高差最大,A正确。友谊峰所在地的基带为荒漠带,B错误。各峰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是因山峰纬度不同,C错误。图中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主要是受水分和热量条件影响,D错误。所以选A。
答案:4.D 5.A
6.解析:甲坡是南坡,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乙坡是北坡,降水少、海拔高。E是季雨林带,生长需要的热量多;F是常绿阔叶林带;G是针阔混交林带,生长需要的热量比E、F少,E→F→G植被生长需要的热量逐渐减少,E→F→G降水差异不是主导因素,自然带E→F→G主导因素是热量;X、Y、Z海拔较高,热量差异不大,山地降水在较高海拔变化规律是随海拔上升降水减少,X是高山草甸带,Y是高寒荒漠带,Z是永久冰雪带,X→Y→Z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A
7~8.解析:第7题,由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热量减少,降水发生变化,土地的覆被类型由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过渡,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8题,由图中信息直接得出,相同覆被类型下限南坡低于北坡,A正确;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高度,高度差近4 000米,B错误;北坡比南坡少森林和灌丛两种覆被类型,C错误;两坡的草地分布,南坡较北坡,上限更高,下限更低,D错误。故选A。
答案:7.D 8.A
9~10.解析:第9题,读图分析可知,该铁路线沿途的自然植被,起点处为常绿阔叶林(中国重庆),终点处为落叶阔叶林(德国杜伊斯堡),途经草原、荒漠、针阔叶混交林,没有常绿硬叶林、针叶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0题,咖啡交易中心的形成有利于带动重庆市相关产业发展,提高重庆市影响力,促进重庆城市经济发展,B正确;重庆只是交易中心,不会改变传统饮食习惯,A错误;重庆市气候条件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咖啡,C错误;扩大国内咖啡市场不是对重庆市产生的影响,D错误。故选B。
答案:9.D 10.B
11~12.解析:第11题,根据图示山麓自然带,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北坡分布的海拔较低。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①④,D对。②③位于南半球,A、B、C错。第12题,结合上题,图中②、③位于南半球,B、C错。长白山位于北温带,山麓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④,D对。①山麓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A错。
答案:11.D 12.D
13~14.解析:第13题,藏东山谷位于西南暖湿气流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形成干旱河谷,降水少,因此森林难以生长,其主要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分,A正确;干旱河谷区光照、土壤、热量不是主要限制性因素,B、C、D错误;故选A。第14题,藏西北干旱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河谷地带相对山脊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适合植被生长,D正确;藏西北地区水分、光照、土壤不是主导因素,A、B、C错误。故选D。
答案:13.A 14.D
15.解析:(1)结合图中分布可知,甲处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自然带应为温带荒漠带;乙处位于草原区,应为草原带;丙处位于东部季风区,应为森林带。(2)我国位于大陆东岸,受季风气候影响,水汽主要来自东部海洋,图中甲乙丙距海越来越近,降水依次增多,植被生长条件变好,因此自然带从荒漠带过渡为森林带。(3)丙为森林带,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对应的自然带应该为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答案:(1)荒漠自然带、草原自然带、森林自然带。
(2)我国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然带由湿润的森林带过渡为干旱的荒漠带。
(3)由南向北: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寒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课后作业提升1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2.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到,索科特拉岛四面临海,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绝,B对;岛屿面积小,平原面积小,A错;火山活动频繁、居民细心培育与物种具有独特性无关,C、D错。第2题,根据右图地表特征分析,该地气候干旱,龙血树的奇特形态,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有利于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D对;只是树冠为根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很少,A错;伞形不利于抗击狂风暴雨,B错;伞状形态与进行光合作用无关,C错。
答案:1.B 2.D
3~4.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修建水库(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导致该区域岩石、生物、水等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C。第4题,修建水库后,库区下渗水量增加,地下水水位上升,A错。修建水库使库区降水增多,温度变化和缓,改善了局部气候,B对。由于大坝拦截泥沙,河流下游泥沙沉积量减少,C错。水库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使下游洪水灾害减轻,D错。故选B。
答案:3.C 4.B
5~6.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的核心气候特征为干旱,气候干旱主要和深居内陆有关;而气候干旱导致降水稀少、传统民居多土质平顶;降水少,则地表水资源贫乏,所以通过坎儿井引水;气候干旱条件下,风力作用明显,多风成地貌,并且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适宜葡萄种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图体现了区域整体性。第6题,图示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气候干旱条件下,风力作用明显,多风成地貌,并且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适宜葡萄种植。
答案:5.A 6.B
7~8.解析:第7题,根据题干提示: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吸收二氧化碳少,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等。所以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C正确。人口数量增多、围湖造田,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A、D错。气候变化,河流径流量变率可能减小,B错。故选C。第8题,图示反应的是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甚至整体地理环境的变化,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对。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不能体现环境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A、B、D错。所以选C。
答案:7.C 8.C
9~10.解析:第9题,①表示气候与地貌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地势与河流之间的关系,A错误。②表示气候与水文之间的关系,长江干流在伏旱期间为夏季,处于丰水期,B错误。③表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河,C正确。④表示气候与土壤的关系,撒哈拉地区干旱少雨、骆驼分布广是气候与生物的关系,D错误。故选C。第10题,甲为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植树造林使河流含沙量减少,是人类与水文的关系,A错误。乙为地形与人类的关系,在平原地区更适宜发展种植业,B正确。丙为人类与水文的关系,河流凸岸不适合修建水运港口,河流凹岸适合修建水运港口是地形与人类的关系,C错误。城市要建设在森林茂密的地区不利于森林的保护,D错误。故选B。
答案:9.C 10.B
11~12.解析:第11题,据图可知,由于山地的隆起导致水热条件发生差异,导致迎风坡和背风坡水分条件产生差异,自然景观出现分异,故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C项正确。第12题,图中显示,由于地壳的隆起,导致降水的差异和植被类型产生差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联系性,故B项正确;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没有独立性,故④错误。
答案:11.C 12.B
13~14.解析:第13题,从图中看樟树液流量白天高,晴天流量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可知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输送较快,因此液流量最大的为夏季,B正确。第14题,由材料可知樟树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水分蒸发主要通过叶子,树干脱皮不会抑制水分,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根系向下生长,以增加地下水吸收,C正确。
答案:13.B 14.C
15.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以及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1)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气温的日较差大,多大风;植被发育差,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地貌呈荒漠景观。(2)从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降水)、土质、植被状况分析地貌特征。(3)第(1)题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或统一演化;第(2)题体现了地理环境某要素受外界影响,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即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1)少 大 少(或低) 戈壁砾漠(或荒漠)
(2)黄土高原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严重;黄土土质疏松。
(3)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或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单元检测一 地球运动的意义
1~2.解析:第1题,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洛杉矶位于西八区,洛杉矶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所以当该同学将照片上传到微信朋友圈即北京时间为5月3日22时,洛杉矶的时间为:5月3日22时-16小时=5月3日6:00,为早晨时间,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拍摄照片时的时间为5月3日14时,此时,0时经线为西经90度,5月3日的范围为270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也可算出180度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该地方时即为该日期的时区数)D正确。故选D。
答案:1.A 2.D
3~4.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图中昼夜分界线为晨昏线,且由西向东经过该线以后由昼变为夜,可知为昏线,A错误;晨昏线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每小时约15°,B错误;昏线与赤道交点处地方时为18时,C错误;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D正确。故选D。第4题,读图分析,①点的经度为20°E,位于东一区,②点的经度为80°E,位于东五区,A错误;此时①点距离昏线的经度差约为30°,昏线在地表大约每小时向西移动15°,因此大约两小时后昏线经过①地,①点太阳处于地平线上;此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为70°E,地方时为18时,②点的经度为80°E,地方时为18时40分,两小时后地方时为20时40分,B正确;此时②地正值日落,①地两小时之后日落,因此一小时后,只有②地处于夜晚,C错误;②点位于①点以东60°,地方时比①点早4小时,D错误。故选B。
答案:3.D 4.B
5~6.解析:第5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起飞降落两地的经度差异,D正确。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飞机飞行方向也是自西向东,方向相同,A错误。与地球公转速度和东西半球无关,B、C错误。故选D。第6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因而产生了时差,B正确。与地球的公转,地转偏向力的存在,纬度的不同没有关系,A、C、D错误。故选B。
答案:5.D 6.B
7~8.解析:第7题,图中示意嫦娥二号环绕月球公转,月球环绕地球公转,因此该图示意的天体系统主要是地月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比地月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即地球环绕太阳构成的天体系统,C符合题意,排除D;总星系和银河系比地月系分别高三级、二级,因此排除A、B。故选C。第8题,材料信息表明,“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时为北京时间18时59分57秒,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美国旧金山位于西八区,西八区比东八区晚16个小时,经计算,当“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时,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为2时59分57秒,正值深夜,有可能星光灿烂,不可能旭日东升、烈日当头、夕阳西沉,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答案:7.C 8.D
9.解析: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中时区与东八区相差8个小时,且中时区在东八区的西侧,故用北京时间17日7时49分减去8个小时,即16日23时49分,故选B。
答案:B
10~11.解析:第10题,图中AB为晨线,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6点,即B点所在经线是6点,95°E应该平分黑夜,地方时是0点,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此时北京时间是1时40分,C正确。故选C。第11题,图中AB为晨线,95°E平分黑夜、地方时是0点,据此判断70°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0°N。95°E平分黑夜、地方时是0点,12点经线是85°W,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0°N,85°W),B正确。故选B。
答案:10.C 11.B
12.解析:据图可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可判断该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示中180°被6个经线格均分,每个经线格是30°,如果C点所在的经度为0°,且为地方时为6点的经线,则12点的经线为90°E,也是太阳直射的经线,故B正确。
答案:B
13~15.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始升国旗时间为当地日出时间。一年中北半球(北京)夏至日昼最长,则日出最早,故选B。第14题,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排除A、C;春分日升旗时,北京(116°E)地方时为6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0°纬线和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交汇处,此时154°W的地方时为12时,B错,D正确。故选D。第15题,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开始时间不断提前的时段,说明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表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是从冬至日到夏至日的时段,即北半球昼长不断变长,夜长不断变短的时段,A、C、D错,B正确。故选B。
答案:13.B 14.D 15.B
16~18.解析:第16题,①②③图北极圈内均出现了极昼现象,因此三幅图均为6月22日前后的日照图;④图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因此为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7题,读图可知,图中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天,甲地跟南回归线的纬度差最大,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8题,根据第16题分析,①②③图北极圈内均出现了极昼现象,均为6月22日前后的日照图;④图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为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不属于同一日期的是④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16.D 17.A 18.D
19~20.解析:第19题,莫斯科使用东三区区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北京时间比莫斯科时间早5个小时,当北京时间为10月23日上午10:00时,莫斯科时间是10月23日5:00,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0题,习近平主席在广东省考察期间,是2018年10月22日附近,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不断向南回归线移动,成都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D正确。成都市昼短夜长且昼渐短,A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南移,B错误。地球不断向速度最快的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C错误。故选D。
答案:19.A 20.D
21.解析:(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为了在正午时集热板获得最多的太阳热量,必须使太阳光线垂直于集热板,只有随时调节支架长度,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每天都能保持垂直关系,即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才能保证每天太阳能集热板都能发挥最大效能。(2)太阳能支架最短,即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正午太阳高度最大。6月22日前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一年中该地太阳能支架最短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夏至日)。(3)该地夏至日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冬至日最大。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30°34′,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是59°26′;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77°26′,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12°34′。
答案:(1)为了在正午时集热板获得最多的太阳热量,必须使太阳光线垂直于集热板,由于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因此要调整支架高度,保证正午太阳光线垂直于集热板。
(2)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因为6月22日前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因此必须调整支架为最短,才能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
(3)12°34′~59°26′。
22.解析:(1)图中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可知,该图所示的节气为夏至;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回归线,即23°26′N;图中显示全球被分成12等份,所以每相邻两条经线相差2小时,相差30°。B点为赤道和晨线的交点,因此B点为6时,因此图中最右侧的经线为12时,即太阳直射经线。根据图中0°经线的位置,可知,最右侧经线为60°E,即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60°E,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60°E)。(2)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则向左偏。由B点向正北发射的导弹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将偏向东方飞行。由于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因此若由B点向正东发射,导弹的偏向情况是不偏转。(3)在图中画出经过C点的纬线,据图可以看出,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占整条纬线的三分之二,可知,图中C点当地昼长为16小时。(4)B、C两地均位于晨线上,因此同时日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点距离北回归线较近,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而A点距离北回归线较远,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B>A。(5)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A、B、C三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B>C>A。(6)要想吸热效果最好,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最好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H=90°-纬度差,当地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的差为40°-23°26′=16°34′,所以H=90°-16°34′=73°26′。因此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与地面成90°-73°26′=16°34′时,吸热效果最好。
答案:(1)夏至 (23°26′N,60°E)
(2)东 不偏转
(3)16
(4)同时日出 A
(5)B>C>A
(6)16°34′
23.解析:(1)读图1可知,图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为极夜现象,说明是冬至日,也就是图2中的C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2)图1为冬至日的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中①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所以正午太阳高度为90°,②点以东为夜半球,对应昏线,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之差为30°,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刻为18:00,③点所在经线在该点以西30°,时差相差2小时,所以③点的地方时为16:00,④点位于赤道,终年昼夜等长,昼夜各为12小时。(3)因为该日为冬至日,所以此日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的表述不正确,A项符合题目要求;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地区递减。故B、C、D项与题意不符。(4)图2中从A点到B点,为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5)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由南向北昼长变短,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图3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最南端的城市海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纬度最高的哈尔滨。
答案:(1)冬至 C 北 (2)90° 昏线 16 12 (3)A (4)昼长夜短 (5)海口 哈尔滨
24.解析:(1)在地球北极上空观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由图示可知,图示地球上端为北极,则北极指向高空的恒星①为北极星。角②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交角,目前度数为66°34′。平面③是地球绕日公转所在的平面,叫做黄道平面。(2)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恰好位于地球北回归线上,此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恰好位于地球南回归线上,此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节气是冬至日。G位于赤道,太阳直射赤道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秋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3)地球自转平面为赤道面,公转轨道平面为黄道面。由于地球自转时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导致地球公转平面和自转平面有一个角度为23°26′的夹角,即黄赤交角,正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4)回归线的度数为23°26′,与黄赤交角相同;极圈的纬度为66°34′,与黄赤交角的余角或地轴倾角相等。
答案:(1)北极 66°34′ 黄道面
(2)6月22日 12月22日 秋分
(3)南北回归线
(4)23°26′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余角(地轴倾角)
单元检测二 地形变化的原因
1.解析: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包括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类型,题意表明,重庆东南地区勘探发现我国首个超千亿方储量的常压页岩气田,由此判断,该区域的岩石主要是沉积岩,沉积岩多层理构造,C符合题意;片理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在变质岩中最常见,沉积岩中不常见,排除A;结晶充分一般是侵入型岩浆岩的特征,排除B;有较多气孔一般是喷出型岩浆岩的特征,排除D。故选C。
答案:C
2.解析:由题干可知,张掖的岩石是层理交错分布,具有层理结构,因此为沉积岩。泥岩和砂砾岩属于沉积岩,A对。玄武岩和花岗岩为岩浆岩,大理岩和石英岩属于变质岩,B、C、D错。故选A。
答案:A
3~4.解析:第3题,图2中甲为岩浆,乙和丙为岩浆岩,丁为沉积岩,戊为变质岩。“波浪谷”景区内的岩石为砂岩属于沉积岩,D正确。故选D。第4题,图2中①表示冷却凝固,②表示地壳抬升,③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④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⑤表示变质作用,⑥表示重熔再生。故选C。
答案:3.D 4.C
5~6.解析:第5题,岩石的变质作用会形成变质岩,图中沉积岩和岩浆岩指向变质岩的地质作用应为变质作用,即图中③和⑥,D符合题意;图中①为外力侵蚀、风化、搬运、沉积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⑤为冷凝作用,因此排除A、B、C。故选D。第6题,直接形成图中沉积岩的地质作用应是图中②,②是由沉积物指向沉积岩,是指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作用,进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形成沉积岩,这是固结成岩作用,B符合题意;侵蚀作用可以把岩石变成松散物质,并不能直接形成沉积岩,排除A;地壳运动不能直接形成沉积岩,排除C;变质作用一般会形成变质岩,不会形成沉积岩,排除D。故选B。
答案:5.D 6.B
7~8.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图中①是砂岩、②是石灰岩、③是砂页岩,三者都是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故③老于②,②老于①;④是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形成晚于所侵入的岩层,④侵入到①、②、③岩层中,形成晚于③、②、①;故岩层①②③④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③②①④。故选D。第8题,化石只形成于沉积岩中,读图可知:①是砂岩、②是石灰岩、③是砂页岩,三者都是沉积岩,都可能含有化石;图中④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⑤为大理岩是变质岩,不可能含有化石,故C正确。故选C。
答案:7.D 8.C
9~11.解析:第9题,该题考查河流阶地的形成。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一种现象,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据此,④是最早的阶地,故正确答案选D。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和上题可知,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根据材料可知,任何一级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地壳运动以及河流下切相对较弱,任何一级阶地的沉积物水平分布且沉积稳定,没有变化,说明期间地壳相对稳定,故正确答案选A。第11题,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多分布在河流上游,A排除;据图可知,该河自西南流向东北,B错;青藏高原地区为大河发源地,地势起伏大,河流地貌多体现为下蚀作用强烈而形成的河谷地貌,与该区地貌不符,C错;根据材料,该河沉积物多,沉积作用强烈,应位于河流中下游,D对。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9.D 10.A 11.D
12~14.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沿着108°E的地形剖面图,根据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可知,图中①是云贵高原,②是四川盆地,③是汉江谷地,④是秦岭,⑤是渭河谷地,⑥是黄土高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3题,根据上题结论,①是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A错误;②是四川盆地,地形崎岖、溶洞广布不符合其特征,B错误;⑤是渭河谷地,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特征,C错误;⑥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正确。故选D。第14题,⑤是渭河谷地,是因为地壳断裂陷落,再加上流水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堆积而形成,故A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12.B 13.D 14.A
15~16.解析:第15题,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倾角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高阶地形成时期,地壳抬升的速率快,侧蚀较少,所以与中阶地形成的高差大,倾角较小,B对。抬升高度、规模、年代不是表面倾角大小的影响因素,A、C、D错。第16题,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砾石层形成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沉积地貌的特点,其原始地貌可能是冲积扇,C对。风积沙丘、风蚀沟谷地貌中没有砾石层形成,A、B错。三角洲形成在河流入海口处,以泥沙沉积为主,D错。
答案:15.B 16.C
17~18.解析:第17题,此图为广东丹霞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故选D。第18题,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确。水平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D错误。故选A。
答案:17.D 18.A
19~20.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图中显示,当地交通干线主要沿河谷分布,因此影响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A符合题意;当地交通干线沿河流分布,表明河流对其有一定影响,但交通干线沿河流分布是因为河谷地区相对平坦,考虑的因素主要还是地形,因此河流不是影响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排除B;聚落对当地交通干线分布影响大,但这不是自然原因,排除C;图中没有信息表明当地资源对交通干线分布有重要影响,排除D。故选A。第20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以山地地形为主,人口相对稀疏,受地形和人口限制,当地乡村聚落大多规模较小,多沿河谷低地呈条带状分布,因此D符合题意;在人口稠密、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聚落呈团聚型、规模较大,与图示区域特征不符,排除A、B、C。故选D。
答案:19.A 20.D
21.解析:(1)注意审题,空间关键词“图示区域”,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根据板块构造说理论可知,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使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2)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3)读材料“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4)由上题分析可知,河谷出露的岩层中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地质作用过程,首先是河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受外力作用岩石风化侵蚀破碎,矿石掉入到比降大的金沙江,随急流搬运,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随后河流流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河水挟带的金将在河床不断沉积,逐渐累积而形成沙金。
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单元检测一 地球运动的意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某中学组织游学活动,在北京火车站候车时一学生拍到了右面的照片,当天22时该同学将照片上传到微信朋友圈,随即看到在美国洛杉矶(34°N,118°W)的好友小明点赞。据此完成1~2题。
1.好友小明点赞时,洛杉矶应是(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午夜
2.拍摄照片时,全球处于5月3日的范围约为( )
A.1/4 B.1/2
C.2/3 D.3/4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他部分表示白昼。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昼夜分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分界线为晨线 B.该线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每小时约15°
C.与赤道交点处地方时为0时 D.与太阳光线垂直
4.对于图中①、②两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点位于东二区,②点位于东五区
B.大约两小时后,①点太阳处于地平线上,②点地方时可能为20时40分
C.大约一小时后,两地都处于夜晚
D.①点地方时比②点早4个小时
王老师2017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用西八区区时)。下图为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图。读图回答5~6题。
5.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
A.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起飞降落两地分属东西半球 D.起飞降落两地的经度差异
6.刚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总因为倒时差而不适应,造成中美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D.纬度的不同
2010年10月1日北京时间18时59分57秒,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下图为“嫦娥二号”运行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比示意图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8.当“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时,美国旧金山(西八区)正( )
A.旭日东升 B.烈日当头
C.夕阳西沉 D.星光灿烂
9.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是2016年10月( )
A.17日3时49分 B.16日23时49分
C.17日7时49分 D.17日15时49分
右图中AB为晨线,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时北京时间是( )
A.13时40分 B.10时20分
C.1时40分 D.2时20分
1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20°N,95°E B.20°N,85°W
C.20°S,95°E D.20°S,85°W
12.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且C点所在的经度为0°,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0°,0° B.90°E,23°26′N
C.90°E,0° D.90°W,23°26′N
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神圣而庄严。每天清晨,神圣的国旗都会迎着第一缕阳光冉冉升起。据此完成13~15题。
13.下列四个节气中,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开始时间最早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4.春分日,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开始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23°26′N,154°E) B.(0°,154°E)
C.(23°26′S,154°W) D.(0°,154°W)
15.在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开始时间不断提前的时段内( )
A.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D.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下图是从不同角度观测的地球光照图。读图,完成16~18题。
16.表示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①②③④中,不属于同一日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8年10月22日下午习近平主席时隔6年再赴广东省考察调研,并于23日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据此完成19~20题。
19.港珠澳大桥于北京时间10月23日上午10:00正式开通,在莫斯科(东三区)的留学生观看新闻同步报道的时间应该选择在( )
A.10月23日5:00 B.10月23日15:00
C.10月22日15:00 D.10月24日5:00
20.习近平主席在广东省考察期间,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
A.成都市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南移
C.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成都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1.根据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济南地区推行了“阳光工程”,即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山东一个农村中学(约36°N)地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学校附近村庄的太阳能安装使用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太阳能支架是固定的,长度不可调节,于是他们提出了整改方案,将支架改造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如图。
(1)将太阳能支架由固定式改为活动式,请你思考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6分)
(2)一年中该地太阳能支架最短的日期是哪一天,为什么?(4分)
(3)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节范围是多少?(2分)
2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4分)
(2)由B点向正北发射的导弹在没有纠偏时将偏向________(东或西)方飞行,若由B点向正东发射,导弹的偏向情况是________。(4分)
(3)图中C点当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2分)
(4)B、C两地日出时间比较早的是________,A、B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小的是________。(2分)
(5)A、B、C三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2分)
(6)这一天,北京(40°N)的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与地面成________夹角时,吸热效果最好。(2分)
23.下面三幅图中,图1为“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2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图3为“中国部分区域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1分)
(1)图1表示的节气是________日,对应图2中A、B、C、D的________点,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北、南)移动。(3分)
(2)图1中①、②、③、④四点,①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②点位于________(晨线、昏线)上,③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点,④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4分)
(3)图1中该日不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单选)。(1分)
A.此日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此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D.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地区递减
(4)图2中从A点到B点,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1分)
(5)图1表示的这一天,图3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2分)
24.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恒星①是________星,角②的角度是__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_。(3分)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前后,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前后。当太阳直射点在G点且直射点继续南移时,可能的节气是________。(3分)
(3)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之间往返移动。(2分)
(4)回归线的度数为________,与________角相同;极圈的纬度与________________角相同。(3分)单元检测五 自然环境的特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右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永久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远造成基带差异大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器官中有一个或几个器官肥厚多汁,利于贮水,以便熬过干旱的植物。多肉植物在旱季时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生长、开花。据此完成2~3题。
2.依据相关材料推断,图中最不适合多肉植物生长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中丙地区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右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①坡植被茂盛,②坡植被稀疏。读图,完成4~5题。
4.从成因上看,该河谷为( )
A.张裂谷 B.断层谷
C.背斜谷 D.向斜谷
5.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分析,①、②坡植被生长差异属于(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7.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某同学设计“森林之旅”暑假旅游线路,探秘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能够探秘最多森林种类的路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可能见到最多森林种类的山脉位于(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0.影响图中甲路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某渔船从葡萄牙航行至非洲最南端,航行路线如甲图所示,途经①②③④四地,其中某地年降水特征如乙图所示。读图完成11~12题。
11.沿途四地的自然带( )
A.体现从赤道向两极的更替规律 B.其更替受水分因素影响明显
C.②③自然带均向高纬延伸 D.都不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12.四地中符合乙图降水特征的地点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藏波罗花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 600~5 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甸状灌丛的山坡上。它是一种喜光、耐寒冷和贫瘠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气候是影响藏波罗花光合作用和生长的重要条件。藏波罗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右图是青藏高原自然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示①②③④四个自然区中,藏波罗花最可能广泛分布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在藏波罗花集中分布区,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 )
A.风化作用减弱 B.生物生产量提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土地退化加重
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5~17题。
15.从水循环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 )
A.地面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面径流
16.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 ②植被覆盖率增大 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 ④太阳辐射更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7.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了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演变,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B.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骆驼刺主要生长在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分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因为这种植物茎上长着刺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故得名。据此完成18~19题。
18.骆驼刺叶片成刺状有利于( )
A.减少水分的蒸腾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养分的吸收 D.减少养分的消耗
19.在图示环境中发育的土壤,其特点是( )
A.腐殖质厚度大 B.土质气孔较少
C.微生物活动旺盛 D.相对较为贫瘠
右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0题。
20.图中②自然带的名称是( )
A.针阔叶混交林带
B.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C.高寒荒漠带
D.高山草甸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右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2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10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车尔臣河流域荒漠广布,生态脆弱。1990~2010年,该流域内降水增加,冰川积雪面积缩小,海拔1 300米以上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大,海拔1 300米以下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减小。同期该流域人口数量及耕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危机日益凸显。右图示意车尔臣河流域地理事物分布。
(1)1990~2010年,车尔臣河流域内降水增加,推测在此背景下该流域冰川积雪面积缩小的原因。(4分)
(2)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1990~2010年车尔臣河流域内海拔1 300米以上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大的原因。(6分)
24.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左图)和甲山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①、②、③自然带的差异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分异因素是________。(4分)
(2)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因素的影响,左图中的乙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填自然带),这属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中的________现象。(8分)
(3)右图中反映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分异规律,其中d代表的植被类型与左图中自然带________(填数字)的植被类型相同。(4分)
(4)右图中山地北坡雪线高于南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课后作业提升8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基础演练】
下图为海河流域水系图,下表为海河与珠江水文水系特征对比表。据此完成1~2题。
长度(km) 流域面积(104 km2) 流域平均年径 流量(108 m3)
海河 1 090 26.36 228
珠江 2 214 45.4 3 360
1.海河平均年径流量远小于珠江,主要是因为海河( )
A.流域气候大陆性较强
B.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
C.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
D.调水工程使河流径流量减小
2.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河流域出现许多水库,这些水库的作用主要有( )
①保障城乡用水 ②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 ③实现水能开发,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④减缓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 ⑤大坝拦截泥沙,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失 ⑥提高河道的通航能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图是我国两地潜水埋藏深度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
A.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B.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
C.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4.图中M处( )
A.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潜水埋藏浅
B.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潜水水位低
C.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潜水水位高
D.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潜水埋藏深
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径流量过程线图,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6.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上年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 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
【能力提升】
下图示意某河流所在区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C.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8.该河流若在我国,则其最可能位于(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如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所示各河流( )
A.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B.下游汇水量大,上游流量小于下游流量
C.河流流程长
D.流水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10.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伊敏河(下图)发源于大兴安岭,流经呼伦贝尔高原,最后注入海拉尔河。伊敏河流域积雪期较长,季节性冻土发育。辉河是伊敏河最大的支流之一,在中下游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据此完成11~13题。
11.伊敏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积雪融水、大气降水 B.积雪和冰川融水
C.大气降水、地下水 D.湖泊水、地下水
12.与①河段相比,②河段( )
A.含沙量较大 B.结冰期较长
C.流速较快 D.有凌汛现象
13.有利于辉河中下游沼泽湿地形成的气候条件是( )
A.年降水量丰富
B.有冻土层,不利于水分下渗
C.春季河水泛滥
D.冬半年气温低,蒸发弱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课后作业提升1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基础演练】
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在该岛800多种植物中,有超过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据此完成1~2题。
1.索科特拉岛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 )
A.平原面积广大 B.长期与大陆隔绝
C.火山活动频繁 D.人类活动影响小
2.龙血树的奇特形态主要有利于( )
A.为根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B.抗击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
C.进行光合作用
D.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4.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
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局部气候
C.丙——增加 D.丁——加重
读图,完成5~6题。
5.最适合的图名是( )
A.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
C.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
6.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
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 ②气温日较差大 ③土壤肥沃
④水源充足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能力提升】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8.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
A.①—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向南流
B.②—长江干流在伏旱期间处于枯水期
C.③—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河
D.④—撒哈拉地区干旱少雨、骆驼分布广
10.图中能正确反映人地关系的是( )
A.甲—植树造林使河流含沙量减少
B.乙—在平原地区更适宜发展种植业
C.丙—河流凸岸更适合修建水运港口
D.丁—城市要建设在森林茂密的地区
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 )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位置
③地壳运动 ④地形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③地理要素的联系性 ④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②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 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④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读自然地理要素关联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上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那么年降水量 ,气温日较差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地貌呈现 景观。
(2)请从环境要素关联性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
(3)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 。单元检测三 大气变化的效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某时局部地区天气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图中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锋面属于暖锋的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2019年8月10日起强级9号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3~5题。
3.上图中与“利奇马”相似的天气系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利奇马”登陆会导致我国沿海部分地区( )
A.持续阴雨 B.寒冷干燥 C.晴朗干旱 D.狂风暴雨
5.与“一场秋雨一场寒”相关联的天气系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寓情于景,是我国很多优秀古诗文的写作特点。不少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有些与天气系统有关。“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与诗中描述的现象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冷锋
我国北方内陆某市电视台9月27日(周日)发布未来一周天气预报:①全市天气以晴朗和晴间多云为主;②最高气温19~22 ℃,最低气温7~10 ℃;③气温持续降低,使我们真正享受到秋高气爽的天气;④周四夜间至周五早晨全市将出现大雾天气,预计周五上午大雾逐渐消散。据此完成7~8题。
7.本次天气预报中预报价值最低的一句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对未来一周该市天气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未来一周该市被低压系统控制 B.因冷气团势力较弱本次天气过程未有降水
C.周四夜间阴雨,大气逆辐射强 D.地面不断吸收太阳辐射导致大雾逐渐消散
读图并根据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完成9~10题。
9.若图中海洋表示太平洋,并且甲区域季节性受西风控制,则该地位于( )
A.欧洲 B.南美洲
C.亚洲 D.北美洲
10.若图中海洋表示北大西洋,则乙地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1.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
A.西风带控制降水多 B.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C.信风带控制降水多 D.冬季风控制降水少
如右图所表示的区域正值1月份。据此回答12~14题。
12.此时控制阴影区域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西风带
13.下图中与阴影区域气候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此时阴影区域的气候特点是( )
A.温和多雨 B.高温多雨 C.炎热干燥 D.寒冷干燥
读青岛(气象站位置:36.1°N,120°E,海拔76 m)和东京(气象站位置:35.7°N,140°E,海拔5 m)气温和降水量各月分配图,完成15~16题。
15.与东京相比,青岛( )
A.年降水量较大 B.年均气温较高
C.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D.冬春季节降水较多
16.青岛与东京( )
A.都是温带季风气候
B.前者为温带季风气候,后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前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后者为温带季风气候
右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东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西北风 D.7月、东南风
18.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受地形的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沿海水流动的影响
下图为北半球大气环流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①③⑤三处气压带形成的因素中是动力因素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③ C.③ D.③⑤
20.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太平洋上形成低压
C.南亚盛行西南风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1.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甲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乙风带盛行风向是________。(2分)
(2)图中所示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该季节,②地气候特征是________,②、⑦两地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①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______,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图中①地到④地所属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分异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2分)
22.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局部地区放大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请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等角度解释①地气候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最充分和典型的原因。(4分)
(2)比较图示季节利马和萨尔瓦多的气候差异。(6分)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利马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萨尔瓦多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②地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10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3分)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2016年1月21日至25日,我国大部分地区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世纪寒潮”的侵袭。
材料二 下图是2016年1月22日8:00和14:00点的天气形势图(气压单位:hPa)。
(1)按水平气流状况看,左图中H为________天气系统,该地区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2分)
(2)图中锋线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依据天气形势判断,左图中M处天气系统与下图中相符的是________。(2分)
(3)当日,乌鲁木齐和北京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14:00时济南市可能的天气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分)课后作业提升6 常见的天气系统
【基础演练】
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下图示意2020年9月6~10日气旋“海神”的移动路径。读图完成3~4题。
3.“海神”(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自南向北穿过低、中、高纬
D.诱发海啸,对日本影响最大
4.该气旋( )
A.给长春带来强降水和风暴潮
B.移动路径受东南信风影响明显
C.导致黄海海域的风向大致偏东
D.登陆后中心附近风力不断减弱
露点温度表示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便空气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某日8时我国及周边区域的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5~6题。
5.正常年份情况下,该日最可能在( )
A.1月下旬 B.7月
C.10月下旬 D.12月下旬
6.该日凌晨有降雨的测站最可能位于( )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乌鲁木齐
【能力提升】
2019年11月17~18日,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大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上述地区积雪深度达5~15厘米,局地达20厘米以上。下图示意17日20时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7~8题。
7.此时A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 004百帕 B.1 008百帕
C.1 012百帕 D.1 023百帕
8.形成11月17日夜晚这次降雪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019年5月11日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遭遇近10年最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下图示意当日部分时段拐子湖地面气象要素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沙尘暴最严重的时段是( )
A.4~10时 B.8~14时
C.14~20时 D.18~24时
10.导致此次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
A.强冷锋 B.强暖锋
C.强气旋 D.反气旋
11.当日8~14时气压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使得当地空气受热上升
B.冷空气前缘到达推动暖空气上升
C.空气由四周流向中心后辐合上升
D.较暖空气主动爬升到冷空气之上
12.台风“海高斯”属于下图天气系统中的( )
13.读某天气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水易发生在锋前 B.锋面过境后气温降低
C.锋面过境后气压升高 D.锋面过境后天气转晴
14.读下面四幅天气系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A是________,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北半球或南半球);从气流状况看B属于________,在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方向为________。
(2)C图为________锋天气,其降水的区域位于________(锋前或锋后),该锋过境后的气压状况是________;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属于________,冬季亚欧大陆西伯利亚形成________(填字母)。
(3)D图为________锋天气,该锋过境时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
(4)在A、B、C、D影响下,一般出现晴朗天气的是________(填字母)。课后作业提升1 地球自转的意义
【基础演练】
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人们的视野会有很大的不同。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所在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图中表示直布罗陀海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一艘海轮航行到丙地时,晚霞照映船舷。此时,北京可能( )
A.红日东照 B.烈日当头
C.太阳西挂 D.满天星斗
呼和浩特市(40°48′N,111°30′E)某中学的张老师来到教室上课,发现教室内的钟表(运行精准)显示的时间为上午10时,据此完成4~5题。
4.呼和浩特市所在的时区为( )
A.东五区 B.东六区
C.东七区 D.东八区
5.张老师来到教室上课时,则此时呼和浩特市的地方时约为( )
A.9时26分 B.10时
C.10时26分 D.10时34分
6.2017年1月15~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下表是汉莎航空公司某次航班时间表(表中时间均为当地区时)。该航班从北京到日内瓦(东一区)的飞行时间约为( )
出发地 出发时间 到达地 到达时间
北京机场 11时30分 日内瓦机场 17时25分
A.5小时55分 B.18小时55分
C.13小时55分 D.12小时55分
【能力提升】
7.在不考虑地形因素的情况下,下列地区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
A.长春 B.济南
C.成都 D.台北
8.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9.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下图为经纬网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不发生偏转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河岸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数字表示沿岸) ( )
下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X地位于P地的方向是(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14.从X地到P地经过( )
A.西半球 B.东、西两半球
C.东半球 D.南、北两半球
15.读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C线代表的是________线(晨、昏)。
(2)图中A、B、D三点相比,角速度大小________;线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图中B点地方时是________时;成都(104°E)的地方时是________。课后作业提升3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基础演练】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代表的岩石种类可能是(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①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作用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箭头表示地质作用。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 )
A.甲类岩石为侵入型岩浆岩
B.乙类岩石为变质岩
C.丙类岩石为喷出型岩浆岩
D.丁类岩石为沉积岩
4.有关地质作用①②③④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⑤为变质作用 B.②为外力作用
C.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D.④为冷却凝固
5.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的主要途径。下列岩层最适合研究地质年代的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6.关于沉积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沉积岩一定会含有化石
B.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C.越古老的沉积岩含有越高级的生物化石
D.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可以直接形成沉积岩
【能力提升】
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分析完成7~9题。
7.图中甲岩石是( )
A.变质岩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大理岩
8.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重熔再生作用 B.②冷却凝固作用
C.③变质作用 D.④外力作用
9.关于图中的正确说法是( )
A.①作用形成黄山主体岩石
B.③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
C.甲类岩石中可以找到化石
D.乙类岩石是岩浆岩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乙岩石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大理岩
11.图中④代表的作用是( )
A.冷却凝固 B.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
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变质作用、岩浆冷凝、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凝
C.岩浆冷凝、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外力作用
D.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岩浆冷凝、变质作用
13.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同属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4.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是: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作用分别是:H_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K________。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是指由岩浆到________再到________的过程。
课后作业提升4 地形变化的动力
【基础演练】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地质构造或地表形态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是火山 B.甲处向斜成谷
C.乙处背斜成山 D.丙处是断层
2.图示区域( )
A.甲处地形形成与外力侵蚀有关
B.乙处构造适宜石油储存
C.乙处岩石坚实,宜建隧道
D.丙处地质稳定,宜建水库
如图示意沿南纬 20°纬线的海陆分布。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①大洋西部多岛弧和海沟
B.③大洋海域北部封闭,南部开敞
C.⑤海峡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D.⑦大洋海域呈“S”型,风大浪急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大陆地跨东、西、南、北半球
B.④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C.⑥岛屿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海域
D.⑧大陆的东部地区火山活动较频繁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地球的伤痕”。据此回答5~6题。
5.该“伤痕”的成因是( )
A.板块张裂 B.板块碰撞
C.流水侵蚀 D.人类活动
6.该处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7~8题。
7.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断块山 D.地堑
8.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成因分类,甲、乙属于同一类岩石
B.丙、丁形成的地质环境相同
C.丙、丁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D.乙受热形成丙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9~10题。
9.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10.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风力作用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下图),回答11~12题。
11.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13.2019年2月21日,法国巴黎举行了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会议,全球14个地质公园获得2019年度世界地质公园候选资格,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地质公园成功入选。图中( )
A.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
B.彩色丘陵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C.因对流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多
D.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其形成以外力为主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C、D两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修建地下隧道应该选择________(C或D)处。
(2)D在地貌上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提升5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基础演练】
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据此完成1~2题。
1.任一级阶地形成时期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地壳稳定-流水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C.地壳抬升-流水沉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D.地壳下降-流水沉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2.图中公路选址于T1河流阶地,主要原因是( )
A.保护生态 B.地势低平
C.防御洪水 D.方便农耕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第3题。
3.关于村落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村落沿公路分布
B.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C.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D.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喀斯特地貌广布。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至2015年底,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级行政区。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情况。据此完成4~5题。
4.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点是( )
A.地区差异显著 B.以遵义为中心
C.通过全部县城 D.线路密度小
5.贵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价远高于东部平原地区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②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构造复杂 ③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④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 ⑤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条件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6.下列关于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B.在山区修公路或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
C.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区的线路弯曲一般小于平原地区
D.在山区,线路往往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能力提升】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据此完成7~8题。
7.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地形与土壤 B.气候与植被
C.地形与水源 D.水源与土壤
8.南疆铁路大部分路段经过山麓冲积扇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的分布原因是( )
A.保护植被 B.节约耕地
C.缩短距离 D.减缓坡度
位于广东清远市的南岗千年瑶寨,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瑶寨,鼎盛时有民居700多幢、1 000多户、7 000多人,现有几十户,百多人居住。现保留有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已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据史料记载,南岗瑶族的祖先一千多年前从洞庭湖以北迁来。下图为南岗千年瑶寨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不属于瑶寨先民迁寨于该地形部位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山洪 B.易守难攻
C.寒潮少见 D.耕地众多
10.南岗千年瑶寨能较为完好的保留至今的原因不包括( )
A.远离都市 B.交通闭塞
C.政策保护 D.丰衣足食
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阳宁县境内的野王村(行政村),蒲河经五道弯曲贯穿全村而过,村中整体地貌呈“S型”奇特分布,各自然村星罗棋布,被蒲河分割包围,自成一体。野王村整体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依山傍水,水依山而娇美,山傍水而奇险。下图示意野王村“S型”地貌局部。据此完成11~13题。
11.蒲河穿越野王村时蜿蜒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
A.受流水侵蚀作用 B.受冰川侵蚀作用
C.受流水溶蚀作用 D.受风力侵蚀作用
12.野王村各自然村落位于( )
A.冰碛丘陵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深切河谷
13.该河流对自然村落建设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
①深厚肥沃的土壤 ②温暖湿润的气候 ③较高的崎岖地形 ④充足的水源供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计划修建a镇到b镇的公路,在①、②两个线路方案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
(2)修建从b镇到d镇的公路没有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两地相比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提升7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基础演练】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1~2题。
1.能正确表示北京市气候类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造成图中③④两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起伏
下表是亚欧大陆40°N~50°N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据表完成3~4题。
地点 气温(℃) 降水(mm)
1月 7月 1月 7月
① -4.3 6.7 -24.7 -41.3
② 10.1 -2.2 24 17.3
③ -12.4 4.7 -30.7 117.7
④ 2.3 0.8 44.3 -28.3
3.关于四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B.②地主要受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C.③地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气候大陆性强
D.④地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温年较差大
4.导致②地所属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的分布面积大于北美大陆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分布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西侧均为海洋。据此完成5~6题。
5.P、Q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6.P地近地面受西风控制时的具体风向和该季节的相关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南风 P地温和湿润
B.西北风 南充暑热正酣
C.西北风 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D.西南风 Q地高温少雨
【能力提升】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年气候资料统计图,图中月均温累加值是指当月平均气温与该月以前各月月均温累加值。据此完成7~8题。
7.据图推测甲地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8.下列有关乙地气候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小 B.乙地月均温最高约为25 ℃
C.乙地最冷月为3月 D.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9~10题。
9.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10.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本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模拟绘制的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所示①~④图中,符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若甲地常年受该气压带控制,其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判断,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__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______气压带(填数码)和______风带(填数码)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其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
14.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及“亚洲某月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________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⑥表示________带。
(2)此季节亚欧大陆上被切断的气压带为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气压中心的名称为________。
(3)右图所示为北半球________(季节),此时B处风向为________。
(4)此时A处风向为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提升11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基础演练】
1.下列地域分异规律与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相符的是(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左图为河边猎鱼的熊近照,右图为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地形对堪察加半岛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有( )
A.阻挡东北信风,形成迎风坡和背风坡的热量差异
B.山脉呈南北走向,加剧了岛屿南北的温差
C.地势高差大,形成气候的垂直差异
D.中部山间谷地,形成夏季气温低值区
3.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是( )
A.环境空间差别小,适宜生存的空间大
B.火山频发,生存环境恶劣
C.淡水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小
D.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
下图示意北半球山地垂直自然带与陆地水平自然带对应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四座山峰,自然带垂直分异最显著的是( )
A.友谊峰 B.博格达峰
C.木孜塔格峰 D.珠穆朗玛峰
5.关于图中四座山峰,说法正确的是( )
A.珠穆朗玛峰积雪冰川带的垂直高差最大
B.友谊峰所在地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各峰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是因山峰海拔不同
D.图中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主要是受水分条件影响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题。
6.导致甲坡自然带E→F→G和X→Y→Z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热量、水分 B.水分、热量
C.水分、水分 D.热量、热量
【能力提升】
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如图示意跨越珠峰的10千米宽矩形样带的土地覆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南坡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分异规律的是( )
A.农田—森林—灌丛—冰川雪被
B.森林—草地—湿地—冰川雪被
C.农田—灌丛—裸地—冰川雪被
D.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
8.南北两坡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点是( )
A.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高度南坡低于北坡
B.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高度差近2 000米
C.北坡比南坡少三种土地覆被类型
D.两坡草地分布的海拔高度相同
起于重庆、止于杜伊斯堡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被称为“新丝绸之路”。长期以来,我国云南和东南亚的咖啡豆主要通过海运运往欧洲,近年来,重庆正式成为我国重要的咖啡交易中心。读图完成9~10题。
9.“渝新欧”铁路线沿途的自然植被有( )
A.常绿阔叶林、草原、荒漠、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草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荒漠、针阔混交林、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荒漠、草原、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10.咖啡交易中心的形成,对重庆市产生的影响是( )
A.改变传统饮食习惯 B.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C.出现大规模种植园 D.扩大国内咖啡市场
下图所示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在西藏东部波密县然乌湖岸边的山坡上森林生长良好,而山谷树木难以生长。在藏西北的干旱地区,沟谷的植被长势优于山脊。据此完成13~14题。
13.导致藏东山谷森林难以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14.决定藏西北沟谷植被长势优于山脊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面积辽阔,自然环境区域差异显著,不同地域分布不同的自然带。下图为我国三类自然带分布图。
(1)说出图中甲、乙、丙三类自然带名称。
(2)分析图中甲、乙、丙三类自然带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3)图中丙类自然带由南向北分异显著,简述其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