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规划自我,设计人生(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规划自我,设计人生(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2 13:4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规划自我,设计人生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精彩的人生需要设计,我们应该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并以此确定自己前进的路径,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一种预见性的设计;也有人认为,对于人生,与其执着于设计自己的未来,不如努力让自己拥有更多种可能,因为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不确定性。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人生是否需要设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二中,召公劝告武王“不作无益害有益”。的确,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必须专注于某一领域,用心钻研。如果不做权衡,一味地沉述无益的事,就容易玩物丧志。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少年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一番成就呢?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白早年作文表述其理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希望发挥自己的能力,成为辅佐君主的大臣,使得天下安定,国家统一。但现实中他待诏翰林时,却未曾进谏唐玄宗,这一实际与其理想不符。
对此你有何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人生规划”主题班会的发言稿,体现你对“理想与现实”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材料二: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清·阮元《吴兴杂诗》
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韩非子·五蠹》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选科,振兴中学高一年级将组织“理性选科赢未来”主题研讨会。如果你参加讨论,请综合上面两则材料的含意,针对同学们选科的困惑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选科以及未来人生规划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难道人生真如不系之舟,“纵一苇之所如”?难道人生只是一场说走就走、随遇而安的旅行和观光?
不!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浑浑噩噩的人生;人生应该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和设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人生伊始,就应该前瞻远瞩。然后凝望目标,沿途心无旁骛,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驰而不息,自然会到达无远弗届的远方。
就像鲁迅,仙台学医,深感民族积贫积弱,意识到医人不如“树人”,于是毅然决然弃医从文。有了明确清晰的人生设计,他从此不惮前驱,成为寂寞里奔驰的勇士和闯将。千秋万岁后,煌煌身后名。杏林可能少了一位郎中,而文坛从此诞生一位巨擘,民族何其幸也!
人生不可彩排,清晰明确的设计,才是书写人生华章的如椽大笔。
毛泽东雄才大略的一生,其实早已从“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誓言中出发,早已从橘子洲头的闻鸡起舞、击水中流中勾勒,早已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初现宏图。习近平的家国情怀,同样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里萌生,从燕赵大地(河北正定)的田间地头、民生桑麻中经纬,从福建的风尘跋涉中激扬升华。
他们的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每一次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都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审时度势,审视自我,做出重大的人生抉择,成就恢弘博大的人生境界。
那么,我们中学生,怎样设计人生呢?尤其是作为即将毕业的高中生。
学会设计人生,学会规划职业生涯。
将目前的学习,和日后的专业、就业“对接”,融入到对自身价值、家国天下的深沉思考中。学会认识自我,洞悉时代,大胆设计;而后笃定初心,义无反顾,小心求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人生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不能摸着石头过河。人生不可能总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欣逢“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坦途与惊喜。
凡事预则立,才能行稳致远。所以,人生要趁早设计,精心设计。
就像湖南女孩钟芳蓉,敦煌的飞天,唐人的霓裳,宋人的衣冠,洞窟里的经卷,就是她此心安处。有了清晰的人生设计,她将对考古学的兴趣,涵养成“为往圣继绝学”的高远、卓绝的志趣,从此衣带渐宽终不悔,愿将一生献宏谋。我们可以预见,日后,纵是跋涉于戈壁,风餐露宿于大漠,她将笃定前行,决不见异思迁。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一定会在考古学方面苦心孤诣,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毕淑敏散文《写下你的墓志铭》中,一位腼腆的男孩子写下自己的墓志铭:这里长眠着一位中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一个男生说:"我的墓志铭上会写着——我笑过,我爱过,我活过……”他们在风华正茂的芳华,写下墓志铭,其实就是规划人生,设计未来,时时砥砺自己。
“素以为绚兮,绘事后素”,人生就是一匹素绢,决不能信笔涂鸦;而应该胸中有丘壑,才能浓墨重彩,描绘人生的精彩画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围绕“人生是否需要设计”这一话题,材料列举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可谓见仁见智。人生需要设计,即人应志向远大,树立明确的目标,目标既定,然后勇毅前行,笃定前行,才能有所建树,不至于见异思迁,浑浑噩噩。人生不需要设计,即人的可塑性很大,人生充满变数、机遇,因此不必画地为牢,应敢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挑战,敢于尝试,敢于跨界,或许能收获精彩纷呈的人生。
写作时,无论持哪种观点,应无高下之分,但都需观点旗帜鲜明,切忌闪烁其词,或者骑墙。两种观点平分秋色,实不可取。当然选择赞同一种观点,适当兼顾另一观点,一笔提及,体现辩证思考,未尝不可。
若认为人生需要设计,则需深入思考,如何设计人生?如规划设计人生时,需要摈弃小我,涵养大我情怀,将个人发展与时代呼唤、社会需要、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或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明确发展方向,扬长避短,努力成就更好的自我;若认为人生不需要设计,则可着重论述,人生要学会适时调整,校正人生,而不是循规滔距,按部就班。
立意:
1.规划自我,设计人生,愿将一生献宏谋。
2.胸中有丘壑,脚下有力量。
3.学会人生设计,才能行稳致远。
4.人生精彩无限,不可轻易界定。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本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二中“不作无益害有益”这句话指出要用心钻研,不可玩物丧志。通过对“有益”“无益”的思辨性思考,明确指出“有益”之益和“无益”之弊。促发学生思考在当今时代应该如何进行人生规划,在做人生规划的时候如何进行“有益”“无益”的价值判断。基于此,由材料引发的思考角度有:青少年应该如何规划有益的人生;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有益与无益可辨证看待,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青少年进行人生规划时的依据,应与国家、时代、人民同频共振,无益于国家、时代、人民的选择应坚决摒弃;青少年在践行人生规划时,要用心钻研,不可玩物丧志。
本文写作时可以根据材料首先提出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益国家以规划,岂因喜恶避趋之。继而,观点与材料对接,分别阐释“有益”“无益”:先分析何为“不做无益害有益”,即一生只做一件事,用心钻研某一领域,可举例论证,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接着从反面论述“以无益害有益”,一曝十寒,玩物丧志,如当下有些学生沉溺网络荒废学业。也可先谈“有益”“无益”的判断依据,再从长远方面、精神价值层面等角度,指出某些眼下看似“无益”之事却收到“有益”之效。然后,回归任务指向,明确青少年在进行人生规划时“有益”是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国家、时代、人民有贡献。最后发出号召,表明态度,在践行人生规划时,要怎么做,升华文章的主题。
立意:
1.有益国家以规划,岂因喜恶避趋之。
2.不以一时判益弊。
3.毕其功于一役。
4.专一事,益人生。
3.例文:
扎根现实的理想之树才枝繁叶茂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关于“人生规划”的问题,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都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擘画。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看法是“扎根现实的理想之树才枝繁叶茂”。
有人说:“没有理想的人生形同行尸走肉的空壳。”乍听此言,似乎有点夸大其词,其实冷静想一想,这话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理想在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中,在实现人生价值中所发挥的作用。古今中外,不论是建功立业的成功者,还是失意落寞的悲情者,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跋涉在把理想变成现实的路上。项羽以“吾将取而代之”的理想抗秦斗刘,尽管落得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但是,他为了实现“霸天下”的理想,始终奔走在征途上的壮举值得我们学习;少年杜甫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愿,然后用双脚丈量大地,心怀天下,兼济苍生,虽然生活很苦,但是永不言弃地追寻,为后世树立了标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铮铮誓言,足见以命相搏、为国赴死的大义担当……
同学们,放眼世界,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乡野村夫,每一个人能够活出人生的滋味、绽放出光彩,都源于他们为自己确立了人生的理想,然后矢志不渝地追寻。不过,在把理想变成现实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样或那样的苦难挫折与考验不可避免。遇到“难于上青天”的崇山峻岭、浊浪排空浩浩汤汤的激流险滩时,是望洋兴叹、止步不前,还是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决定了我们能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这话多少带有戏谑的成分。但是,它也从另一个侧面道出了理想与现实往往会发生悖反的残酷。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实现理想,充分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而为固然重要,但是外在的条件有时候也会在我们逐梦的路上设置障碍。此时,我们该如何应对?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惊艳世界的科技工作者是我们的楷模;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的戍边战士为我们树立了高标。
同学们,青春有我,不负芳华。要飞得更高,我们就应该从自我出发立下鸿鹄之志。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更应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只有只争朝夕,理想之树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叙事类材料作文题。
从情境材料探讨的话题看,它是李白的故事为引子,讨论是理想方面的问题。就材料的内容而言,它包含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讲李白早年时立下以己之力兼济天下、安邦定国的志向;后半部分谈李白的现实行动与理想似乎脱节。由此可见,理想与现实的背离给李白带来的打击是很大的。事实上李白的痛苦也在于此,他理想太高蹈,行动跟不上,辗转中陷于蹉跎。基于此,根据材料可以思考的角度有:人生规划时该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如何把理想变成现实;要让理想之花娇艳灿烂,我们当如何精耕细作。
李白的故事提供很多思考的空间,而由此提出的写作任务则划定了言说的方向与范围:发言稿,明确了文章的体式,写作时必须按照发言稿的格式行文;“人生规划”的主题班会,限定了发言的对象和内容;“理想与现实”的认识与思考,明确了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写作时只有把这三个要求落到实处,文章才符合要求。
这样,本文写作时,根据材料提供的话题提出文章的观点——确立人生的理想应该实事求是,只有这样理想见过积极努力之后才有可能变成现实;接着,把观点与材料对接,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然后,用观点观照现实,摆事实讲道理进一步阐述实事求是地确立理想和踏踏实实地行动的重要性;最后,回到当下,论述在求学和成长的路上,我们该确立什么样的理想,在理想明确之后该如何行动。
立意:
1.想要实现理想,就得付诸实际行动,用勇气照亮前进之路。
2.理想之路上,难免有难以越过的坎,智慧地迂回,可以更好地前进。
3.倘若通过探寻发现自己的理想不切实际,应该及时修正。
4.例文:
理性思考,方能斩世间荆棘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理性思考,方能斩世间荆棘”。
正处于选课阶段的我们,在选择科目时不禁有些迷茫,有些人感情用事,一时冲动容易输掉自己的大好前程。我认为,无论是选科还是面临着其他抉择,切忌像漫画中的驴那样盲目效仿,唯有理性思考,方能披荆斩棘,为自己赢得光明的前程。
理性思考、量力而行,方能于天地逆旅中开拓顺意明朗之大道。冯骥才曾言:“大风能吹走一张纸,却吹不走一只蝴蝶。”根据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做到,就会如那只蝴蝶一样逆风飞舞。爱迪生年幼时便辍学卖报,但又喜好读书,空闲时间就一直在图书馆,甚至立志要看完图书馆所有的书。日复一日,有一天一位学者注意到了他,问道:“我见你无论哪一方面的书都拿来研读,却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你难道能记住之前看过的书么?”爱迪生仔细回顾,愕然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记住,理性思考后主攻电类书籍,终于发明了点灯泡,成为一代伟人。他在清楚面对现实后,选择了量力而行,才有所成就,指引着如今面临选择的我们,当因选择擅长还是大众而困惑时,不如选择擅长,并为之努力,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理性思考、脚踏实地,切勿好高骛远,方能于荆天棘地中寻觅朗朗乾坤之理想。“我在地上漫步,不在云端跳舞。”维特根斯坦的一番话点醒了无数空有理想的人。赵括熟读兵书,知识渊博,却极度自负、好高骛远,终被杀得丢盔弃甲,落得世人嘲笑。反观王羲之,从一撇一捺开始,不因简单而轻视基本功,写断了十几根毛笔,一池清水也被笔墨染黑,终成为一代书法名家,被后人敬仰。我们如今选科,更包括未来的人生规划,都应该脚踏实地,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之路。
理性思考、践行谨慎,方能于可为之事成为有为之青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主席一番话表明实践之重要。鲁迅弃医从文,因为他知道国家需要的是精神救济而不是肉体;马克思创建共产党,因为他知道世界需要共产主义;医护人员、边防战士们辛苦付出,因为他们知道国家需要他们,才不肯放弃。因为需要而去实践,当代青年更需要如此。理性实践,才能成就不凡的人生。
面对选科,排除困惑;面对人生,理性思考,才能拨开迷雾,斩世间荆棘。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两则。材料一是一幅漫画。漫画中毛驴听到蝉唱歌好听,便想学习唱歌。材料二是两组名句。阮元的诗句意思是:水深的地方适合种植菱角,水浅的地方适合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则适合种植荷花。《韩非子·五蠹》中这两句的意思是: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寻求精美的食物;连一件完整的粗布衣服都没有的人,不会去期望那丝绸锦绣。
漫画中的毛驴想学蝉唱歌,它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考虑自己能否也唱出动听的旋律,这种不考虑到自身特点与条件的效仿缺乏理性,属于盲目效仿。这则漫画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盲目效仿,只有定位明确,才是成功的前提。没有必要苛求自己拥有别人的天赋,根据自身的特性发展自己的长处就够了。阮元的《吴兴杂诗》中的诗句旨在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遵循客观实际和规律。《韩非子·五蠹》中这两句说明对事物的追求应依据自身条件,按照实际需要来切实选择。综合两则材料,共性含义是:做人做事,不应盲目,而应理性分析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
作文任务设置了一个具体情境,振兴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即将开始选科,组织选科讨论会。意在查考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性选科赢未来”是班级讨论会的主题,这一主题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引导学生选科要理性;二是说明选科对未来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表达你对选科以及未来人生规划的看法”是对文章主要内容做出的要求。文体是发言稿。考生首先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标题、称呼语、问候语、正文、结束语。
写作时,正文部分,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我们要理性选科,选科对学生未来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何理性选科。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就其中一个方面来谈。还可以运用正反对比式结构,谈盲目跟随的后果和理性选择的重要性。
立意:
1.理性选科,规划精彩人生。
2.选择的前提是自知,规划的关键是量力。
3.选科从自身实际出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