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2024高考作文预测:
热爱与坚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想要永恒的人会看天空,想要瞬间的人会看云朵。——米亚·科托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化学生态研究组组长谭垦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科学研究。他这样勉励自己的学生:“你对什么感兴趣,不是最重要的;你为感兴趣的事情做了什么,这才重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想要永恒的人会看天空,想要瞬间的人会看云朵。——米亚·科托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化学生态研究组组长谭垦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科学研究。他这样勉励自己的学生:“你对什么感兴趣,不是最重要的;你为感兴趣的事情做了什么,这才重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带有较强的思辨色彩的新材料作文题。
细加分析,“热情”与“坚持”应当说都是促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对于成功的意义可能有轻重高下之分,但两者之间并无矛盾。不过这种“思辨类”材料作文的命题者绝非要求作文者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平均使用笔力,分别阐述这两个条件对于成功的意义,而是要求作者先要旗帜鲜明地“站好队”,即在动笔之前必须确定自己赞同(或偏向于)哪一种观点,毕竟在不同的人眼中,这两个条件的作用不会是完全等同的。
在确定好观点之后,便是精心构思和准备材料了。先来看“热爱决定成功”论。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中,持“热情决定成功”的观点者历来不乏其人。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热情能够战胜一切。”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认为:“激情是一种意识状态,能够鼓舞和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采取行动。如果不是对工作充满激情,他不可能连续工作一天两夜而丝毫不觉得疲倦。因此,激情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也不可以简单地解析为一时的冲动,它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美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也曾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情而成功的。”古往今来,那些为了工作、事业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者不胜枚举,像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正是对事业的热爱使他们一生都处在一种狂热的工作激情中,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硕果。
再来看“坚持决定成功”论。与“热爱”属于一种情感因素不同,“坚持”属于意志品质,故而在总结成功因素时,它往往更被人看重。成语中的“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古语里的“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都说明了“坚持”的重要。《劝学》中“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譬喻、中国古代“悬梁刺股”的故事、马克思为写《资本论》在大英博物馆苦读40余载的事迹等都是对“坚持”会取得成功的生动的诠释。
写作本文,除了引证与例证之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手法都会派上用武之地。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手法,都要注意自己的论述应当占主导地位,而且要注重“论辨性”,适当的时候,可以以“没有热爱,坚持会变成一种枯燥的困守”或“没有坚持,热爱极可能变成三分钟热度”等观点从反面强调“热爱”或“坚持”的重要,又顺带一笔,揭示出“没有热爱的坚持”或“没有坚持的热爱”的不足之处,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立意
1.唯有实践与坚持,方能实现理想。
2.兴趣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3.兴趣的成功的前提,坚持是成功的保障。
人物素材
01.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1963年北大毕业后,她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学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2019年,国庆前夕,樊锦诗颁获国家荣誉称号勋章。
含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人物素材
02.海明威——近乎偏执的“文坛硬汉” 。
美国作家、记者,代表作《老人与海》。
他14岁走进拳击场,被打得满脸鲜血时也从不轻易倒下。
他19岁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次战斗中,他腿部被迫击炮炸伤,膝盖几乎废掉,即便如此他还坚持把一名意大利伤兵拖回安全地带。因此,他被意大利政府授予银制勇敢勋章。
他的写作之路也并不顺利,但是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同样无法让他退却。1954年,他终于凭借《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地亚哥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这句话可谓是作者一生的写照。
人物素材
03.南仁东——人生为一大事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之父”。
24载,8000多个日夜,心无旁骛,他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留给“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让中国在世界天文史上刻下新高度。
在天眼建造中,为了找一个天然的圆坑来安置天眼,南仁东坚持每一个洼坑都要实地考察。这事听起来很容易,可是崇山峻岭,荒郊野外,这一跑就是12年。
南仁东曾说:“FAST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一项关键技术突破不是我个人的成绩,它是一大群人的拼搏和努力。”
人物素材
04.“肯德基”老人——第一千零十次推销。
哈兰·山德士,肯德基品牌的创始人。
凡是去过“肯德基“店的人,都会看见店门口的一座塑像,那是一位外国老人,身穿白西装,样子和蔼可亲,他是山德士上校,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速食炸鸡连锁店的创始人,一个65岁才开始创业的人!
山德士上校退役后,思考未来时突然想起一个炸鸡的秘方,他想:我何不把这个秘方卖给哪家餐馆,教他们如何制作
在那以后的两年里,山德士驾着自己的那辆“老爷车”,穿着可笑的白西装,踏遍了美国的每一个角落,逢人便推销他的秘方。
他被拒绝了1009次,直到1010次,才听到第一声“同意”。多少年后,“肯德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炸鸡连锁店。
人物素材
05.丁肇中与物理学
——兴趣是成功的动力
丁肇中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20 岁时,他带着仅有的 100 美元,远涉重洋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在 3 年多时间里,他刻苦读书,把全部精力都贯注于学业中去。有人问他:“你这样刻苦,你不觉得苦吗?” 丁肇中笑着答道:“不,不,不,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乐,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理世界的秘密。”正因为如此,丁肇中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留在普林斯顿从事研究工作。后来,又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助理研究员,与里奇特同一天发现了 J/ ψ粒子,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素材
06.找准自己的位置
——兴趣成就事业
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奥托·瓦拉赫在上中学时,他的父母曾为他选择了文学之路,只上了一个学期,教师就在他的评语中下了结论: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道德,也绝不会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谁知瓦拉赫既不关心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很差。可是,化学教师却认为瓦拉赫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化学试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这一次,瓦拉赫兴趣的火花被点燃了,其化学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瓦拉赫的成功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能都不会是均衡发展的,如果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就会有所作为。
人物素材
07.爱因斯坦沉浸于学习
——兴趣是勤学的动力
爱因斯坦上中学的时候,对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2 岁那年,他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本欧几里德平面几何的书。为了挤出时间看那本书,爱因斯坦上课听讲,认真复习,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下了课,他便一头扎进书里。两个星期的日夜苦战,他终于自学完成了全书的内容,而且做完了书里的全部习题。
当他拿着习题,高高兴兴地走进办公室,请老师审阅时,老师被他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了,立刻认真查看每一道,然后十分满意地说:“你做的习题完全准确无误。”
人物素材
08.飞人迈克尔·乔丹酷爱篮球——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
乔丹小时候,是兄弟姐妹中最让父母操心的一个孩子。生长在棒球之家的他从小却对篮球情有独钟。乔丹认为他是家中的“败类”,不想工作,不想挣钱,朝思暮想的就是打篮球。在自家后院简易篮球场起步的乔丹, 12 岁就和小伙伴一起为自己的学校赢来了北卡州少年篮球赛冠军。
1982 年,异军突起的北卡来罗纳大学与老牌劲旅乔治敦队进行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冠亚军决赛。那天晚上,新奥尔良“超顶”体育馆内坐满了 61000 名观众。
那一夜,迈克尔·乔丹这个名字飞向全国,乔丹开始迅速走红。
乔丹说:“如果有一次你猝不及防地跳起投篮,结果球应声入网,那么你就能一直这样打下去。你有了信心,因为你成功过。”在比赛中,乔丹从不畏缩投那种决定胜负的球。自从为北卡大学投入那制胜一球后,乔丹就无所畏惧了。他经受住了每一次考验,凭着强烈的自信心,闯过一道道关口,终于脱颖而出。
不管退役与否,乔丹说,篮球场仍然是他能够聊以慰藉之所。“只有到了球场,我才有答案,仿佛它能与我交谈,给我回音。”
人物素材
09.李清照夫妇钟情金石古籍——为兴趣,不惜财富
赵明诚、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金石书画收藏家。尚在年幼时赵明诚就好收藏前代石刻,推崇欧阳修所撰《集古录》,以为金石文字有功于后学甚大,于是立志于金石之学。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两人皆志趣于金石典籍的收藏和研读。
赵明诚在京城太学里当学生时,夫妇两人经常典当衣物首饰以换取字帖与书籍。赵明诚为官后,则尽其俸禄收入,用来刻印书籍。他们每获得一部古书,就共同订正校勘,集成整理,题上书名。凡是得到书画或彝鼎,他们也会翻来覆去抚摩玩赏,指点疵病。每晚他们的工作时间以点尽一枝蜡烛为标准。他们还在青州筑书屋“归来堂”,以珍藏金石古籍。每遇见经史子集等各种古书,只要字没有磨损缺少,版本不是错误百出的,他们就买下来,储藏起来作为副本。因此他们不得不节约开支,菜饭去掉第二道荤菜,衣服去掉第二件锦衣,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装饰,室内没有描金刺绣的器具。
人物素材
10.泰勒斯掉进大水坑——兴趣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泰勒斯是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他兴趣广泛,对天文学、数学、气象学都有研究。一个秋天的夜晚,他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入迷地眺望着星空,没有发现前面有个又大又深的水坑,一脚踩空而掉了下去。当过路人把他救起来后,他抚摸痛处说:“明天会下雨 ! ”果然,第二天真的下雨了。别人嘲笑他说:“泰勒斯虽然认识天上发生的事情,却看不见自己脚下的东西。”他只是付之一笑而已。若干年后,黑格尔却就此事说了一句含有深意的话:“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而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人物素材
11.瓦特发明蒸汽机——兴趣使人专注
瓦特邻居家的房子失火了,凶猛的火舌已伸向瓦特家房顶,一会儿就毕毕剥剥地燃烧起来了。奇怪的是,却不见瓦特出来救火。消防警员冲进他家,只见他静静地坐在桌前,正拿着笔画着什么,口里还自言自语地说:“蒸汽是水的变态,水就是蒸汽的变态……”警官对他大声叫道:“快逃跑吧 ! 火都烧到你家屋顶啦!”他似乎没有听见,仍然喃喃自语。当邻居家房子轰然倒塌,他家里也已火苗乱蹿,这才见他慢吞吞地走了出来,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靠在一根庭柱上竟又想起问题来。“轰隆!”又是一声巨响,他家房梁掉下来了。一根消防喷水管随着黑烟、尘土、火苗一起甩到瓦特面前,管子喷吐着白雾似的蒸汽,压倒了四周的火焰。“正是如此!正是如此!”他居然高兴得手舞足蹈喊叫起来:“消防管被火灼热了,蒸汽就从管子里喷出来了!”……这是他研究蒸汽机时的一个故事。
人物素材
12.法拉第爱好电学——有兴趣,才有创造
法拉第是英国科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13 岁卖报, 14 岁当订书店的学徒。一次,在装订《大英百科全书》时,他看到了一篇关于电的论文,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于是,他更加省吃俭用,买回一些实验仪器,小心谨慎地做起实验,他越做越有兴趣。这时期,他又读了更多关于电的书。经过长期不懈的钻研,他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创造了科技发展史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对人类进入电力时代做出了重大贡献。
名言警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书味在心中,甘于饮陈酒。——袁枚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刻刻追求新生活。——李大钊
对工作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挫折,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回。——童第周
名言警句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回忆。——歌德
如果没有需要克服的困难,没有需要解答的谜,没有需要洞察的奥秘,则任何事物都不足以引起我的兴趣。——毕加索
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就我可能回忆的,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期间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的多样的兴趣,非常热爱使我感兴趣的东西。——达尔文
有重要的独创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贝弗里奇
自己感觉兴趣,是引起别人兴趣的首要条件。——维斯康特·约翰·莫里
兴趣与理想齐飞,奋斗与成功一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奋斗是最短的捷径;理想是最初的目标,成功是最后的追求。生逢盛世,我们倍感欣慰。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勇敢追梦。兴趣与理想齐飞,奋斗与成功一色!
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卢梭说:“任何职业都带有苦味,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调料。”这正如同我们在高中学习中面临的困境一样,学科知识丰富且综合性强,如果没有兴趣作为引导,我们将难以跨越这座大山。只有兴趣,才能引领我们真正走进知识的海洋,发现那些隐藏在困难和压力之后的独特乐趣。有了兴趣,我们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战胜挫折与困难的勇气。
然而,仅有兴趣就足够了吗?
中国有句古话“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含义是,即使我们已经走了很远,但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我们也只能收获一半的成功。这正是在说,要想真正成功,我们必须有脚踏实地的奋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爱迪生曾经说过:“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牛顿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了脑袋,他对这一现象充满好奇,经过坚持不懈的研究,最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的老师第谷非常喜欢观测太空,却厌烦于计算。于是他只观测,却把一切计算工作都交给开普勒。而开普勒经过复杂的计算与不懈的验证,竟然发现了开普勒一二、三定律。
我想,第谷知道后,一定会后悔自己当时的懒惰吧!袁隆平为解决新中国人口多、粮食少的吃饭问题,潜心研究,不懈奋斗,终于不负众望,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国人的吃饭问题。可见,做出实际行动是如此重要。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采取行动,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陈涉在田间耕作时,发表了自己的鸿鹄之志,却被众人取笑。但他却不因此作罢,而是付诸实践,最终与“山东六国,遂并起而族秦矣”。北斗总设计师谢军,几十年如一日,专心研究,刻苦攻关,终于让“神舟”系列成功发射。这些成就,非遥想之思可就,非一日之功可成,而必须靠日积月累的坚持,靠认准方向就不放弃的坚持不懈。
有兴趣,有理想,肯奋斗,定成功!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理想一定会在成功彼岸向我们招手!就让兴趣与理想齐飞,助我们看到奋斗与成功一色吧!
饰兴趣之金羁,驰志趣至长安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亦不乏揣看“兴趣”初心出发,终成一番伟业的大家,他们将兴趣与志向融合,故能有所建树。由是观之,我们应饰兴趣之全羁,以连翩驰往志之长安。
人活一世,各有所好。落花微雨的诗文世界是晏几道的兴趣,天体深遂的广阔宇宙是南仁东的兴趣;鸟啼嘎嘎的热切春天是蕾切尔·卡森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内心一处世外桃源之地,是黑夜中浮沉的星火,是推动我们前进的那双手掌,人若无兴趣,自然无趣,自然难以在“白茫茫大地”中寻“飞鸿”之影。
然而,兴趣若仅停留在“拈花品茶”以放松自我的角度,则是令人抚腕叹情的,唯有将兴趣与志向相结合,才能实现自我从“小”到“大”的进阶。对机器感兴趣的詹天佑学成归国,以“建设祖国”为志,方成一代铁路工程的大家;心系中华传统诗词的叶嘉莹,以“传播诗词之美”为志,苦心钻研,终于得月在手,成为“风雅”的先生;醉心山水的陶渊明,以“复得返自然”为志,辄成一代文学领袖,铸就了无数文人所向往的精神高地。将兴趣升华为志趣,我们才能在驰向长安的路上收获个体的进阶,创造时代的强音。
兴趣若能顺利演变成志趣,那无疑是幸运的。可若是无法在兴趣与志向中找到共振,又该当如何?“中国近力学之父”钱伟长幼时喜读经史,却在“九一八”事变后“弃文从理”,不仅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在物理研究中发现了新的兴趣。追求理想的道路如果无法与我们的兴趣完全重合,也不必产生“虚掷年华”的抵触心理,“干一行,爱一行,做一事,终其身”,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专业”,即使无法直接体验兴趣使然带来的快感,也能在砥砺前行中获得一份“隐秘却伟大”的满足,甚至在路上得以欣赏更壮丽的风景,发现更磅礴的热爱。
狄更斯曾落墨于《戏城记》中:“这是最好的时代。”在我看来,若新时代青年能够乘“兴趣”之风,书写社会乾坤之素锦,扶摇直上“志趣”的九万里高空,塑就年轻中国之日月杲杲,方能成就王小波笔下最好的“黄金时代”。
春和景明的时代里,走在生命的两旁。我们应借“兴趣”的金羁作马,沿途观览“志趣”的满城黄金甲,从而抵达“放眼昆仑绝顶来”,与时代同频的明天。
以兴趣起底努力,以志趣升华谱华章(56分)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若要自强,必先立志,若要立志,必有兴趣,兴趣为人生起航之燃料,无兴趣之支撑,人变易成行尸走肉。而将志向与兴趣结合,便是志趣。志趣使人迈进更高殿堂的阶梯。由此观之,兴趣是行路之源,志趣为升华之本。
兴趣是动力,是养料,是妙手偶得的前提,是创新发展的源泉。彼得德鲁克曾说,“创新始于细微之处。它并不宏大,只是努力做一件事情而已”。创新并不只是需要挥洒汗水,更是需要能使人愿意挥洒汗水的动力,而这份动力便是兴趣。放眼望去,从古至今的许多例子都证明了这个道理。看古时西楚新王项羽,自幼不爱读书,却喜舞刀弄枪,使他青史留名的也是勇猛的姿态,而非诗文:观今时音乐诗人李健,曾凭优异成绩保送清华电器专业却因对音乐的喜爱而拥弃原有的专业,最终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从此在华语乐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实现了非同一般的创新,又用一腔热血和努力造就了万丈光芒,这便是兴趣的力量。于是便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支持人前进的力量。
志趣是核心。是火焰,是教人成熟的明灯,是灵魂升华的阶梯。忆往昔峥嵘岁月,是什么让钱伟长弃文从理,终成一代力学之父?是什么让詹天佑刻苦学习,终为国修建无数铁路?这便是志题,志趣是什么?志趣是兴趣的升华,是志向与兴趣的有机结合,它源于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它促使人将有限的生命注入无限的奉献中,它兴于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它推动人借好风之力传扶摇上至青天九万里。有了志趣,人才可以扫清迷惘,看清前方的道路,有了志趣,我们才可以向钱伟长、詹天佑等人一样,利用自己的兴趣报效祖国。枝枝绿叶簇成绿林,消涓细流汇成河海,点点星光照亮长夜漫漫。我相信,这志趣便是这星光点点,它指引人们不惧迷茫,坚定向未来迈进。
彪炳史册的是峥嵘岁月,立于足下的是跬步之积。我辈青年应手握志向与兴趣,将其结合为志趣。兴趣使人努力,而志趣能让我们立下鸿鹄之志,得以报效祖国。我们要做的不是呆义呆脑地行暴虎冯河之事,而是摒弃桎梏。举志趣为圭臬,以兴趣给予的一腔热血实现青年之志。此亦春潮澎湃,此亦波涛诡谲,此亦前路迷茫,此役芳华待灼。愿我们不啻微茫,造炬成阳。积家国人民之力,共谱海晏河清之华章。
因为热爱
因为我们的热爱,我们才得以坐在今天这温暖的阳光下,将自己的成果静静品尝。
先贤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我们热爱光明和温暖,所以我们将目光投向了耀眼的太阳。我们凝视着那个方向,巨人夸父开始了逐日之旅,牛顿拿出了三棱镜弹拨阳光的琴弦……因为我们有着对未来的热爱,我们心中才会拥有一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目标,点点萤火般的心愿凝聚起来,其光芒远远超过任何恒星的光亮。是热爱,是追求,引领着人们前仆后继,走向前方。
我们的热爱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赋予了每个人以不朽的灵魂。一个对任何事物都感觉不到热爱的人,他的逝去就会与一块冰的消融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一个思想燃烧发出灼灼光辉的人,他追求所热爱的事物的每一步都蕴含着意义。
因为有雨果对《巴黎圣母院》的满腔热爱,我们才能欣赏到了艾斯美拉达“以一滴水换一滴眼泪”的人性中的大美,我们才能体会到卡西莫多愿意为爱而化为尘土的执着……因为有梵高对艺术的近乎偏执的爱,我们才能够感受到他笔下那如火焰般盛开的向日葵吐露出的热情,我们才欣赏到他笔下那深邃的夜空中旋转的星月……因为伽利略热爱世间万物的自然法则,才会有比萨斜塔上两颗铁球将封锁真理千百年的牢固的桎梏砸碎的壮举,物理学才会被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因为我们热爱,所以纵使前路荆棘丛生坎坷遍布,我们也会在跌倒后爬起, 拭去脸上的血水,咬着牙前进;因为我们热爱,所以纵使前景黯淡面临深渊,我们也会点起心中的明灯沉住气探寻……
相对于坚如磐石、不可阻挡的热爱,困境会显得软弱无力。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身受刑辱而创作出皇皇巨著《史记》……原因无他,只源于一个词——“热爱”。
也有人说坚持就能成功。其实,没有热爱的“坚持”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范爱农当年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中等待光明,最终被磨灭希望,对生活失去了爱,残留了一地的凄凉。生活中那些相伴终身的伴侣,度过了银婚、金婚、钻石婚,难道这不是缘于爱而是出于坚持?
正是因为热爱,我们在奋力走向自己的目标。纵然很难成功,我亦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