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4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2.赏析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3.品读背诵全诗,评价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我国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称“李杜”。
《李太白全集》
01
晓常识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 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 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 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和近体诗
02
知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03
识文本
1.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节奏。
2.阅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
03
识文本
自主学习
1.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03
识文本
2.阅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
杨花落尽的时候,子规鸟在不停地悲啼,听说你遭贬了,一路上要经过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儿随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1.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
2.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远在扬州、行止不定,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
3.本诗主题是什么?
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君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1.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2)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3)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1.课外阅读。
(1)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朋友分手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
(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