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旅夜书怀 (唐)杜甫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客旅漂泊中度过的。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这回严武之死,让杜甫感到在成都无凭可依,于是他决心离开四川率领家人乘舟东下,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诗中写的就是月夜江中行舟的所见所感。
2、通过“夜”字察实景夜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诗句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孤弱的细草
在无边的风
里飘摇不定 孤舟
草:细——孤弱风:微——轻风 虽轻却不断岸:(阔大的)江岸樯:危——高 孤立突兀夜:(凄冷的)夜晚舟:独——孤舟
孤立突兀的
危樯和孤独
的小舟对抗
着漫漫长夜
阔岸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平野:月:江流:——低垂阔——辽阔无边垂明朗的月光汹涌澎湃星空低垂愈显
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
江水汹涌澎湃
奔流不息三两星盏衬托着
无边荒凉的平野月似乎不堪滚滚东
流的大江的压逼而
一下子涌了出来结论:阔岸
平野
大江——孤舟——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诗人命运的写照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郑虔、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鉴赏:
一切景语皆情语。
以情观物,移情入物,融情入景。
先写江岸夜舟。
诗人坐在顺流而下的船中,凭借月色可以依稀看到岸边细草在微风中摇动,望一望船上的桅杆正高耸夜空,眼下的环境里除了细草微风、危樯夜舟,其他什么也感受不到了,这样的氛围孤寂的令人难受。诗人心感万事俱老,残身将在漂泊中消逝,这种心境与周围的环境互相应证。我们能从这样的环境中看到诗人夜不能寐、感知到他在漂泊中的危难感和孤寂心。颔联是一番开阔的景象。
星空、原野、月色、江水融为一体。
此联正表明天地之大,却无自己的容身之处。就像天地间飘无所定的沙鸥,心中自然感到空寂、茫远、愁涌心底。3、通过“抒怀”悟实情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颈联: 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
活.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明确: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 为”老病”而休的。思考: 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
过誉之词.思考: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明确:
这很明显的是愤懑mèn之语,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
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理解: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一生不受皇帝的重用,
又遭到了同列的排挤.所以在这儿所写的仍是激愤之词.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沙鸥 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然后又以广阔的
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
凄凉了.效果:天
地 沙鸥直抒胸臆比的手法_____艺术手法:鉴赏:
这次顺流而动,是诗人结束一生政治追求、寻找生活归宿的一次无可奈何的行动。杜甫自负有匡世济民之才,希望在这个只想下建立万世功名,但一生却毫无所成,为此遗恨无穷。抱着这种心理,好像特别轻视文章之名,可怜自己以文章声望了此终生。诗人在向世人表明,有谁知我的志愿不在文章之上呢?
杜甫是不服老也是不辞病的,不能忍受人们以老、病为由排斥他,轻贱他。一个“应”字中
含有反问式的语气,意谓:我的官职想必应该是因老病而休罢!言外之意是:排斥我辞官而去的那些人心里是明白真正原因何在的。
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当年从长安被罢官的不平往事。
诗人一生处于流离漂泊之中,对于自己的身遇深有感触,特别是万年更感寄身无地,于是从漂泊不定的沙鸥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用悲愤的心情描写出空阔天地间竟无一处可为归宿的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