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新课导入
中国有一句俗话,“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西方也有一句名言,说的是“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十几年的生活中,一缕缕书香伴随着我们成长,给我们许多的知识。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它来自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作家——培根。
短文两篇
谈读书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识记“狡黠”“诘难”“劝诫”“高谈阔论”“吹毛求疵”等重点词语。
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新大西岛》等。
创作背景
培根被弹劾成为平民之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学问中。他使用随笔这一体裁,讲述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想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谈读书》犹如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劝学名篇。
文体知识
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富有“理趣”。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做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
字音字形
怡情( ) 统筹( )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蒸馏( )
滞碍( ) 孜孜不倦( )
吹毛求疵( )
yí
chóu
zǎo
xiá
jié
liú
zhì
cī
zī
多音字
( )读好书
( )好读书
( )试卷
( )卷尺
嚼
( )咀嚼
( )味同嚼蜡
jué
jiáo
( )倒嚼
jiào
卷
juàn
juǎn
好
hào
hǎo
是指某些动物(牛、羊等)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理解词语
高谈阔论
文采藻饰
寻章摘句
全神贯注
孜孜不倦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文中指见解高妙、内容广泛的谈论。
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形容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奋的样子。
表示“不切实际大发议论”时含贬义。
含褒义。
含贬义。
多含贬义。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1.找出文章的论点。
2.梳理出作者的论证过程。
3.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划分层次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读书时不可存心”到“味同嚼蜡矣”)
阐述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束)
阐述读书的价值。
新课精讲
读课文,对课文题目进行解读。
是谈论,有时带有漫谈、随笔的性质,因此观点可能会很多,与一般的议论文差别较大。
是个范围性的题目,相当于一个话题。
谈
谈
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读书费时过多
文采藻饰太盛
全凭条文断事
惰
矫
迂腐
反面论证
品味第一层
文中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正面论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的观点。之后论证经验的作用——以经验衡量读书所学,则可避免“大而无当”“学究故态”。
比喻论证
真题模拟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支架
对比论证
特点
作用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揭示事物的本质,使阐述的事理更深刻,更有说服力,观点更鲜明。
考点:分析对比论证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而又深刻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论证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读书。
真题模拟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1.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书?
构成排比句式,强调读书时应纠正的态度——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增强了语势。
品味第二层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2.对不同的书,作者主张怎样阅读?
选读
浏览
精读
摘要
真题模拟
文中“书亦可请人代读……味同嚼蜡矣”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支架
比喻论证
特点
作用
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具体形象地论证比较抽象的事理。
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地论证观点。
考点:分析比喻论证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题材好、价值高的书“请人代读”比作“水经蒸馏”,说明书经提炼后容易丧失掉大量精华,读者所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大大减少,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请人代读”的弊端。
真题模拟
文中“书亦可请人代读……味同嚼蜡矣”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本文是一篇随笔,内容和形式比较自由。这里在论述“读书”之外,论及讨论、作文的价值所在,既使文章内容充实,又使行文显得摇曳多姿。
1.本文在阐发读书的价值时,为什么提起“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品味第三层
①塑造人的性格
②弥补才智上的缺陷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皆有特药可医。
2.说一说,读书的价值都有哪些?
读史使人明智……皆成性格。
排比
运用排比,列举六门学问对人的积极影响,正面阐述了读不同的书能够塑造不同的性格,富有气势,极具感染力。
3.“读史使人明智……皆成性格”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类比论证
把读书可以弥补才智上的缺陷与运动可以除百病相类比,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5.概括培根的读书观。(提示:按“培根认为,读书如何”的思路写)
培根认为,读书可以使我们心情愉快,增加我们语言的文采,还可以增长我们的才干,读书时,如果能灵活选择方法,做到推敲细思,并与讨论和写作相结合,那么更能塑造我们的性格和弥补精神的不足。
总之,读书有用,有方,有益。
归纳探究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启发或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方法阅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主旨归纳
这篇随笔围绕读书的话题,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及读书的价值,引导人们通过认真读书完善自我。
写作特色
1.思考全面,持论严谨
本文说理全面,持论严谨。比如文章突出读书的价值和功用,但也辩证分析了不会读书可能带来的弊端:“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这样的论述全面、客观、严谨,既对读者负责,也经得起推敲。
2.多法并用,说理充分
比喻说理。例如,作者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论证读书对人的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排比说理。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使所论道理十分显豁,句子富有气势,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比说理。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正反结合,使说理更加严谨、全面、有力。
类比说理。例如,“人之才智但有滞碍……诸如此类”几句,以相宜的运动有助于消除身体百病来类比读适当的书可以消除各种才智滞碍,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板书设计
谈读书
读书的态度、方法
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长才
纠正三种不当态度
书不同,读法不同
读书的价值
正确读书
善于用书
存心诘难作者
尽信书中所言
不推敲细思
简单明了,浅尝辄止
大体浏览,不求甚解
细细咀嚼,认真消化
请人代读,浏览摘要
使人充实(总说)
塑造性格(积极)
弥补缺陷(消极)
谢 谢 观 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