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谈读书》,了解了培根关于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等的看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短文两篇》的另一篇文章《不求甚解》,看看马南邨(cūn)对读书方法有什么新解。
题目解读
“不求甚解”意谓读书只求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题目既是作者论述的话题,又是其提倡的读书态度。
教学目标
懂得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要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03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初步了解驳论文的逻辑思路。
02
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01
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与吴晗、廖沫沙合写),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写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马南邨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本文就是马南邨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文学常识
驳 论
驳论就是批驳别人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批驳的方法:直接批驳、间接批驳。
(1)直接批驳 :
①驳论点——抓住对方论点中的错误直接批驳。
②驳论据——指出对方论据中的虚伪、错误。
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2)间接批驳:驳立结合
驳论文一般的论证思路:
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即摆出对方的论点(树靶),然后针对对方的论点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射靶)。
字词清单
要诀 劝诫 狂妄自大( )
开卷有益( )马南邨( ) 咬文嚼字( )
王粲( ) 豁然贯通( )
注意左边为“讠”。
wànɡ
juàn
cūn
jiáo
càn
huò
注意“诫”有“讠”旁。
死抠( )
kōu
多音字
( )咀嚼
( )咬文嚼字
诀( )要诀
抉( )抉择
解
( )不求甚解
( )押解
jiě
jiè
( )浑身解数
xiè
嚼
jiáo
jué
jué
jué
袂( )联袂
mèi
理解词语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劝诫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
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
形容一下子了解领悟。
只要打开书本读书就会有益处。
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指极其狂傲,自以为了不起。
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含贬义。
含褒义。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1.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划分文章层次。
整体感知
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说明陆象山语录的意思。
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划分层次
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盲目反对不求甚解。
摆事实,讲道理。用具体事例论述“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性。
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第一部分
(1)
第二部分
(2-8)
第三部分
(9)
自主探究
1.“不求甚解”的出处是什么?其古今含义有何不同?
出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义: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义: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2.作者要批驳的靶子是什么?
3.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
读书要虚心,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新课精讲
1.作者树立批驳的靶子后,提出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2.简要分析第3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好读书习惯的养成很重要;不读书或不好读书则谈不上“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好读书,就会慢慢了解书中道理。
然后,指出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最后,以陶渊明的事例进行证明。
3.阅读第4段,作者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
第二,说明读书的方法,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当然,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可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其结果仍然要读懂才行。
第一,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应承认自己“不求甚解”。
4.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的理解。
第5段
“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第7段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
第6段
“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真题模拟
5.第5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支架
举例论证
特点
作用
通过举具体典型的事例证明论点。
具体典型的事例,真实可信,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论述的力量和说服力。
考点:分析举例论证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了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实质的观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真题模拟
5.第5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6.第6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例子,与徐庶等人“务于精熟”的读书方法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诸葛亮这种读书方法的成效,有力地论证了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的观点。
7.有同学认为,第7段内容冲淡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应当删去。你同意这个意见吗?说说你的理由。
不同意。
第7段在前文举例的基础上,再次阐明: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这是对全文“不求甚解”正确内涵理解的重要补充,更好地强调了文章观点,使论证更加严谨。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 习 任 务 单
立靶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观点
不能盲目反对不求甚解
追溯根源,指出②_________导致曲解
分析古人的读书态度
指出“不求甚解”的含义
提倡虚心的读书态度
用③_______的事例证明观点
用陆象山的话巩固观点
做分析
得结论
④_________必须反复阅读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断章取义
诸葛亮
重要的书
深入探究
《谈读书》《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课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论述角度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写作方法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都是围绕读书这一话题来论述,且都谈及读书方法。
论述较为全面,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
选取一个角度,针对大众对“不求甚解”的误解,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进行探讨。
两篇文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作者都深谙说理艺术,善用多种说理方法,纵横捭阖,旁征博引,有很强的说服力。
每一层都先提出观点,再做阐释说明。
全文先驳后立,层层铺垫、阐发,逐步提出观点,再正反举例,补充解释,最后得出结论。
课文主旨
这篇驳论文全面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盲目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批驳。在批驳的过程中,作者阐述了读书要虚心、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等观点,极具指导意义。
写作特色
1.旁征博引,说理明白
为了论述“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先引用陶渊明的原话,再列举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例子,又引用了陆象山的话。如此旁征博引,既能充分证明论点,把道理讲明白,又能开拓读者眼界。
2.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剖析问题。作者在文章开头先切入一般人的观点,然后通过阐释词义论证词义,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一步步阐明自己的主张,使文章的观点顺理成章地树立起来,从而使论证极具说服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板书设计
不求甚解
溯源头:引用陶渊明原话,还原本来面目
释词义:阐述“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援例子:用正反两个事例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
转话锋:不求甚解不代表可以马虎读书,防止造成误解
引语录:引陆象山的话,进一步巩固己方观点
得结论:重要的书必须反复读
不拘字眼
把握实质
作分析
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亮观点:不能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
课后作业
十年寒窗,我们在馥郁的书香中一天天长大。在阅读中,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如果把它们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这也就成了读书名言。试一试,自拟一条读书名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