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相
见
欢——李煜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璟第六子,九六一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九七五年,宋曹彬破金陵,煜降宋,封违命侯,改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铚《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煜善为诗词,著作甚多,惟已散逸。后人辑存,仅诗词数十篇而已。
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写作背景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南唐亡国降于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的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选自《南唐二主词》。相见欢,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忆真妃”。本词创作于李煜囚宋期间,是作者自述自囚生活,抒写离愁的词作。内容1.背诵原文;
2.理解字词意思、表达的情感;
3.感悟全文意境,疏通全文;
4.掌握“比拟”这一修辞手法。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猜想本词应该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愁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解释加点字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般滋味在心头。默默无语独自锁住凉秋,清冷的秋天一种更有 无言地独自一人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
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别是一种滋味压在为我的心头。翻译小组合作:析愁从本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的愁?并说说理由?无言独上西楼“无言”二字有力地写出了愁绪之重,重到无法用言语表达。
“独”则尽显孤独之意。小组合作如何理解“无言”和“独”的意思?为何“无言”?因为“独”即“独自”,作者此时是阶下囚,无人陪伴能与谁说呢?满心的忧愁只能藏在心底,自然“无言”。月如钩月亮本是惹人愁思之物,如钩之月就是残月,意味着离愁之意,其次,残月在后半夜才出现,说明了作者此时久久不能入眠,因而“独上西楼”。因为发愁,囚徒之愁,残月象征了作者的故国和人生。如何理解“月如钩”?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中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弓、桂魄;
6.因传说中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中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望舒;
8.因传说中嫦娥住在月中,故称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婵娟。月亮的别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作者自己寂寞的是谁?被锁的又是谁?不会
寂寞的只是作者罢了,梧桐寓意着“孤独忧愁”极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的落魄相。梧桐真的会寂寞吗?为什么?“锁”在文中的意思是“缚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孤独之意,表达了词人此时此刻悲凉的心境。“锁”字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理解:上句仰视,下句俯视。两句景物的描写实际上表现的是词人囚禁生活,烘托了作者万千愁绪悲凉至极。剪不断,理还乱。这是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把离愁比喻成丝缕,剪也剪不断,梳理了还是乱。“剪不断,理还乱”。形容这愁思难以解开,极其形象深刻。剪不断什么?理还乱的又是什么?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
“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李煜满心愁苦却不能言语道出。这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如何理解?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片写景,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个皇帝变成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态。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离愁,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而是亡国之愁。作者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到的生活滋味。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这首诗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诗中抒发了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表达了他的亡国哀思。小结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园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