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共40张ppt)(内嵌1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共40张ppt)(内嵌1份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2 15: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新课导入
问题
材料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怎样关联?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图1.7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景观
新课导入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姓名










01
区域认知
从区域视角认识区域所在地的区域要素
04
地理实践力
绘制区域关联性的思维导图
03
人地协调观
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02
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核心素养
目录
CONTENTS
学习目录
一、区域整体性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
区域整体性
福建省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 ,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体现了培田人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郁的传统氛围。2005年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自然要素:大气、地貌、土壤、河流、生物
人文要素:人口、稻田、建筑
表现:区域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
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1
区域的要素分类
(一) 区域要素的种类与表现
(1)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福建省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 ,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体现了培田人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郁的传统氛围。2005年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文化、建筑等要素有关
2.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1
区域的要素分类
(1)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一) 区域要素的种类与表现
2
区域的要素表现
区域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
1
区域要素相互影响
(1)直接影响:
(二) 区域要素整体性表现
自然界
人类生产、生活
直接提供物质和能量
1
区域要素相互影响
(2)间接影响:
(二) 区域要素整体性表现
区域文化
人类生产、生活
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
(二) 区域要素整体性表现
2
区域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案例:青田县
问题
材料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怎样关联?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图1.7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景观
(二) 区域要素整体性表现
2
区域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案例:青田县
(二) 区域要素整体性表现
2
区域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案例: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自古以来,阿曼人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法拉吉。
法拉吉主要依靠重力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为了公平合理利用珍贵的水资源,人们还遵循一套严格的用水制度——最初露出地表的渠水用于食用,接下来的一段渠水用于沐浴,再下去的一段渠水用于洗衣、洗器皿等,最后的一段渠水用于灌溉果园和农田。这套用水制度至今还在执行。
目前阿曼仍在有效使用中的法拉吉有3000多条,分布密如蛛网,每条长3~5千米,总长度达上万千米。每年输送9亿立方米,占全国水消费量的70%。
思考:阿曼如何协调人与水之间的关系来缓解环境压力?
(二) 区域要素整体性表现
2
区域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案例: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兴修水利工程
发展节水技术
高效利用水资源
制定分段用水制度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和环保理念
思考:阿曼如何协调人与水之间的关系来缓解环境压力?
2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一)区域差异性普遍存在
(一)区域差异性普遍存在
(一)区域差异性普遍存在
地理位置差异
自然条件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文化习俗差异
(二)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差异
自然要素差异
人文要素差异
区域间流动
区域关联
(三)区域关联的途径
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
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移,属于自然要素的区域流动。
1
自然要素的区域流动
(三)区域关联的途径
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
2
人文要素的区域流动
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属于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四)区域关联的影响
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
区域生产、生活方式
区域的发展方向
改变
影响
案例:青田县
问题
材料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图1.7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景观
(四)区域关联的影响
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
区域生产、生活方式
区域的发展方向
改变
影响
案例:京津冀区域关联示意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定位分别为:
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3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一) 如何做到因地制宜
如何
做到
因地
制宜
考虑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调整人类活动。
依据自身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差异性,并完成表格。
(二)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二)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
自然 条件 气候条件
耕地条件
矿产资源
农业 生产 耕作类型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工业 生产 发展方向
30°N ~ 33°N附近
43°N~48°N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地处东北地区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耕地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
贫乏
丰富的石油等资源
(二)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受各区域要素综合作用的直接影响,两个区域的农业生产 呈现不同的特点。
农业 生产 耕作类型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二)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
自然 条件 气候条件
耕地条件
矿产资源
农业 生产 耕作类型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工业 生产 发展方向
30°N ~ 33°N附近
43°N~48°N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地处东北地区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耕地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
贫乏
丰富的石油等资源
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石油和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形成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 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松嫩平原
长三角地区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松嫩平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图 1.16和图1.17)。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 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 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2. 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建同等面积的住房, 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图 1.16和图1.17)。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 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 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面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
北方墙体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墙体则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图 1.16和图1.17)。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2. 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建同等面积的住房, 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北方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区域地理研究是中国地理学的传统
地理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地理条件的时空差异使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活 动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以某一特定区域为对象,揭示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结 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差异和区域关联,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形成了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区域地理。一些学者认为,区域地理是地理科 学的核心,因为它最完美地反映了地理学地域性特征和综合性特征的结合。我国著名 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曾撰文指出:“重视区域研究是中国地理学的伟大传统。”
早在公元前5世纪出现的《尚书·禹贡》,即是关于区域分异的叙述。从公元2 世纪开始的地方志编写,集区域地理研究之大成,地方志累计总数达1万多种,是研 究中国古代地理的珍贵资料。 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地理学者就对中国许多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区域 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的需要,大批地理学者参与了各种类型的综合考察,进行了各种区域地理调查、区 划和区域规划。
到了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区域地理以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 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向为中心,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 进中部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理念和实 践指导。
近年来,中国提出了从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到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的空间治 理方向,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京津 冀协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都是国家建设中具有 长期战略意义的大事,直接面向全球、国家和地方不同空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当代中国区域地理研究在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必将展示其不可或缺的 社会价值和社会担当。
课堂小结
1.区域要素:
自然要素:气地水土生等;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
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区域整体性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关联与区域经济发展
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区域差异和区域关联性的存在,使得区域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2.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C
C
在国家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下,浙江省安吉县在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后,选择帮扶四川省青川县建设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下图),茶叶后期加工销售由浙江省茶叶集团负责。读图完成3-4小题。
3.青川县与安吉县( )
A.行政级别相同 B.区域特征相同 C.气候类型不同 D.县界类型不同
4.选择在青川县建设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是因为青川县( )
A.自然条件优越 B.帮扶政策支持 C.基础设施完善 D.茶文化历史悠久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