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硫酸的工业制备 浓硫酸的性质 学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2 硫酸的工业制备 浓硫酸的性质 学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2 17: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硫酸的工业制备 浓硫酸的性质
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原理。2.记住浓H2SO4吸水性、脱水性的区别及应用。3.能理解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4.认识化学工业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能辨证地分析化学品的影响。
一、硫酸的工业制备
1.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设备及生产流程
各进口或出口物质的名称:
A.含硫矿石(如FeS2);B.炉渣;C.SO2、氧气、氮气;D.尾气SO2、O2、N2。
2.接触法制硫酸“三个阶段”
步骤 原料 设备 反应原理
造气 S或 FeS2 沸腾炉 S+O2SO2或4FeS2+11O28SO2+2Fe2O3
接触氧化 O2 接触室 2SO2+O22SO3
SO3吸收 98.3%浓硫酸 吸收塔 SO3+H2O===H2SO4
【微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接触法制硫酸中,矿石粉碎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在吸收塔内,是用浓硫酸吸收SO3而不是用水,目的是为了防止形成酸雾,腐蚀设备。(√)
(3)SO2氧化为SO3时需要使用催化剂,可以使SO2全部转化为SO3。(×)
(4)从沸腾炉出来的SO2气体直接进入接触室,无需除杂。(×)
二、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1.稀H2SO4的化学性质
具有酸的通性(应用离子方程式)
(1)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活泼金属反应(如Zn):Zn+2H+===Zn2++H2↑。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CuO):CuO+2H+===Cu2++H2O。
(4)与碱反应(如NaOH):OH-+H+===H2O。
(5)与某些盐反应(如BaCl2):Ba2++SO===BaSO4↓。
2.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室常用的浓H2SO4质量分数为98.3%,为无色油状液体,密度大(1.84 g· cm-3),沸点高,难挥发,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浓硫酸可吸收空气或其他气体中的水蒸气、混在固体中的湿存水、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常用作干燥剂,如常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某些气体(如H2、Cl2、SO2等)。
(2)脱水性
浓硫酸能按水的组成比,夺取某些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形成水分子。蔗糖和浓硫酸的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铜的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在该反应中,氧化剂为H2SO4,还原剂为Cu,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浓硫酸在反应中既体现出强氧化性又体现出酸性。
②与非金属的反应
浓硫酸不仅能与金属反应,还能与部分非金属单质如碳等反应,方程式为:
C+2H2SO4(浓)CO2↑+2SO2↑+2H2O,浓硫酸在反应中只体现出强氧化性。
③在常温下,铁、铝等金属在浓硫酸中可发生钝化,即金属的表面上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
4.硫酸的用途
(1)浓硫酸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化肥、医药、农药的生产,金属矿石的处理,金属材料的表面清洗等都要用到硫酸。
(2)制备硫酸盐等。
【微自测】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常温下,浓硫酸能使某些活泼金属“钝化”,钝化是物理变化。(×)
(2)硫酸铜晶体滴加浓硫酸后变白色,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可以干燥H2、CO、NH3、H2S、HI、HBr等气体。(×)
(4)将浓硫酸滴到湿的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一、硫酸的工业制备
1.接触法制硫酸生产流程及主要设备
在吸收塔中,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的目的是因为SO3与水反应产生大量酸雾,形成酸雾既不利于SO3的吸收,同时又腐蚀设备,用98.3%的浓H2SO4吸收SO3,形成发烟硫酸,再用水稀释,效果更好。
2.工业制硫酸中提高硫酸产率的措施
(1)适当增加反应物浓度。燃烧硫铁矿时通入过量的廉价空气使之充分燃烧。
(2)增大接触面积。在沸腾炉中,将矿石从上部投入,空气从下面充入,粉碎硫铁矿,吸收塔中填充瓷环,采取逆流方式吸收SO3都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
(3)使用催化剂。接触室中用V2O5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4)循环利用反应物。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再次通入接触室,进行第二次氧化、再吸收。
3.工业制硫酸中的“三废”处理
(1)废气
①尾气中主要含有N2、O2、SO2,直接排放会污染大气。
②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碱液吸收法等。用氨水吸收:SO2+2NH3·H2O===(NH4)2SO3+H2O、SO2+NH3·H2O===NH4HSO3。当吸收液中NH4HSO3达一定浓度后,再与浓硫酸反应放出SO2气体,生成硫酸铵:2NH4HSO3+H2SO4===(NH4)2SO4+2H2O+2SO2↑。(NH4)2SO4作肥料,SO2重新通入接触室被氧化,循环利用。
(2)废液:呈酸性,用石灰乳处理污水。
(3)废渣:含Fe2O3,可用作炼铁原料,或用作制水泥、制砖的原料等。
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SO3的吸收过程是在吸收塔(如图)中进行的,吸收塔里还装入了大量瓷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①处通入SO3,整个吸收操作采取逆流的形式
B.从②处喷下98.3%的硫酸,瓷环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
C.从③处导出的气体只含有少量SO2,可直接排入大气
D.从④处流出的是可用水或稀硫酸稀释的硫酸
答案 C
解析 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有N2、未参与反应的O2和少量SO2,直接排入大气会污染环境,所以应用吸收剂吸收或循环使用,故C错误。
2.在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够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如图所示。按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在A处流出的气体为(  )
A.SO2  B.SO3、O2
C.SO2、O2  D.SO3、SO2
答案 C
解析 干燥的SO2与O2发生化学反应的有利条件是催化剂和约450 ℃的温度。在通常状况下SO2与O2不发生反应,即使在加热的条件下也基本上不发生反应。从热交换器(或接触室)左侧进入的是SO2与O2的混合气体,在热交换器内只是被加热升高温度,没有与催化剂接触,基本上没有SO3生成。从热交换器内出来的热SO2与O2的混合气体,进入接触室内的催化剂区域后,发生可逆反应,生成SO3。
二、浓硫酸的性质
[实验1]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品红溶液褪色。
[实验2]
某实验小组试用下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实验1]的各种产物。
1.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什么?可验证的产物是什么?确定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 因为②是验证水蒸气的装置,所以其中固体药品必是可与水结合,而且有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变化的物质,中学中熟悉的是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或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确定②位置的理由是①③都是水溶液。
2.实验时可观察到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B、C三瓶溶液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提示 A瓶中品红溶液褪色,可证明产物中有SO2,C瓶溶液不褪色说明进入C瓶的气体中已没有SO2,从而推断出B瓶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中的SO2,因而C瓶溶液的作用是确认气流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吸收。
3.③中所盛溶液是什么?可验证哪一种产物?
提示 由于从①中C瓶出来的气流中已确认没有SO2,因此③中所盛溶液必定是澄清石灰水,用来验证气流中的CO2。
1.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
(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物质中游离的水,如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以及固体中的结晶水等。如浓硫酸吸收CuSO4·5H2O晶体中的结晶水。
(2)脱水性:物质中本来没有水分子,浓硫酸可将有机物中的H、O原子按2∶1比例以“H2O”的形式脱去,如可以使蔗糖、纤维素、纸张等脱水炭化。
(3)脱水性与吸水性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本身是否存在水分子。
2.浓硫酸强氧化性的体现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主要是构成酸根的中心原子易获得电子,显示出与稀硫酸(H+获得电子)不同的强氧化性。
(1)与金属的反应
②较不活泼金属:金属+浓硫酸高价态硫酸盐+SO2↑+H2O(体现强氧化性和酸性)。
(2)与非金属反应
非金属单质+浓硫酸高价态氧化物或含氧酸+SO2↑+H2O。
注意:没有“加热”条件,较不活泼金属,非金属不能与浓硫酸反应;变稀硫酸“加热”也不能反应。
(3)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还原性物质(如H2S、HI)氧化,如:H2S+H2SO4(浓)===S↓+SO2↑+2H2O。
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蓝色胆矾晶体滴加浓硫酸时变为白色固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答案 B
解析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中氢、氧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出,而使蔗糖炭化变黑,与吸水性无关,A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胆矾晶体中的结晶水,可以使蓝色的胆矾晶体失水变为白色晶体,B正确;浓硫酸是一种酸,能和氨气反应,故不能干燥氨气,C错误;浓硫酸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D错误。
4.浓硫酸在使下列物质发生转化时,只表现强氧化性的是(  )
A.Al→Al2(SO4)3 B.C→CO2
C.FeO→Fe2(SO4)3 D.Fe2O3→Fe2(SO4)3
答案 B
解析 A项,铝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不符合题意;B项,C+2H2SO4(浓)CO2↑+2SO2↑+2H2O,没有硫酸盐生成,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符合题意;C项,氧化亚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不符合题意;D项,氧化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只表现酸性,不符合题意。
5.下列关于浓硫酸与Cu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B.在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在该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D.每1 mol Cu参加反应就有2 mol H2SO4被还原,同时生成2 mol SO2
答案 C
解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浓硫酸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每2 mol H2SO4参加反应只有1 mol H2SO4被还原,生成1 mol SO2,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实验室有两瓶硫酸,分别是浓硫酸和稀硫酸,但由于同学的粗心将标签弄混了。请你帮助该同学选择既简单又可靠的区分方法 (  )
A.与铜片反应
B.与石蕊溶液反应
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
D.加入锌片看是否有气体生成
答案 C
解析 Cu与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 A不符合题意;与石蕊溶液反应,溶液都变红色,现象不明显,B不符合题意;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变黑的为浓硫酸,可鉴别,既简单又安全,C符合题意;加入锌片都生成气体,分别为SO2、H2, D不符合题意。
2.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和主要原因均正确的是(  )
A.硫铁矿燃烧前要粉碎,因为大块硫铁矿不能燃烧
B.从沸腾炉出来的气体需净化,因为炉气中的SO2会与杂质反应
C.SO2氧化成SO3,SO2能全部转化为SO3
D.SO3用98.3%的浓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SO3吸收完全
答案 D
解析 硫铁矿燃烧前要粉碎,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矿石燃烧更充分,A错误;从沸腾炉中出来的气体含有杂质,会造成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失去催化作用,B错误;SO2氧化成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2不能全部转化为SO3,C错误;D正确。
3.向50 mL 18 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
D.大于0.90 mol
答案 A
解析 Cu与稀硫酸不反应,在加热条件下铜和浓硫酸能发生反应。由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可知,参加反应的H2SO4有一半被还原,在Cu与浓硫酸的反应过程中,浓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变成稀硫酸时反应将停止,所以0.9 mol H2SO4与足量铜片反应时,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0.45 mol。
4.(2022·徐州高一期末)SO3可溶于浓硫酸生成H2SO4·SO3,继续与水反应转化为H2SO4,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SO3
B.浓硫酸与铁不反应,可用铁罐储运浓硫酸
C.常温下,可用浓硫酸与Cu反应制备SO2
D.将1 mol H2SO4·SO3全部转化为H2SO4需消耗1 mol H2O
答案 D
解析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但能与SO3反应生成H2SO4·SO3,不可用于干燥SO3, A错误;常温下金属Fe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会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可用铁罐来进行贮存、运输冷的浓硫酸, B错误;常温下,铜和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条件下可用浓硫酸与Cu反应制备SO2, C错误;将1 mol H2SO4·SO3全部转化为H2SO4需消耗1 mol H2O得到2 mol H2SO4, D正确。
5.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并探究产物的性质(夹持装置已略去)。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可抽动铜丝”代替“直接投入铜片”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实验时,观察到溶液褪色,则说明生成的气体具有____________性。
(3)试管③中的试剂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品红溶液褪色 还原
(3)吸收尾气 SO2+2OH-===SO+H2O
解析 (1)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SO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在加热的条件下,当铜丝与浓硫酸接触时才能反应,当往上抽动铜丝时,铜丝与浓硫酸不接触,反应停止,所以用“可抽动铜丝”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2)SO2气体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试管②品红溶液褪色;SO2气体具有强的还原性,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为硫酸,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实验时,观察到溶液褪色,SO2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3)SO2是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由于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所以可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