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鲁教版6.5《破阵子》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鲁教版6.5《破阵子》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6 10:5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破

子辛

疾有关词的常识 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因其句子
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分上片、下片。
词,有词牌。如“望江南”“水调歌头”
“渔家傲”“沁园春”等。因为最初的词都是
配合音乐来歌唱,按词制调、依调填词,
所以曲调名就是词牌。词牌只标明曲调,
另加题目以确定词的内容,两者分工不同。词 ,萌芽于南北朝、隋,形成于唐代,盛行于
五代、两宋。宋代是我国词人辈出,词章灿
烂的黄金时代,所以有“宋词”之称,词分为
“豪放”和“婉约”两派。 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为陈同甫赋壮词:题目。 赋:写作。 壮词:雄壮的词。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是南宋“主战派”的爱国词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题解:结合注释7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集》。

辛弃疾辛弃疾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 英雄的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心驰神往。这位青年将军便是当时年仅23岁的辛弃疾。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音。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忌恨,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被免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注音:
麾( ) 炙( ) 的( )卢 甫( )
笺( ) 婺( )
霹雳( )huīzhìdìpī lìfǔjiānWù
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途径,读也能反映读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歌。 初步感知
——朗读读词思考:
用“/”划出诗句的停顿。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感受这首词的风格。(婉约、豪放)豪放雄壮 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壮 研读理解: 思考词中描写了哪些情景? 说说对内容的理解。壮概括:以上的情景我们用一个字概括是什么呢?
军营生活
战斗场面
雄心壮志
雄壮壮烈豪壮研读理解:
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读出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可怜白发生……作者的情感:
作者化雄壮之景为悲壮之情,由理想回到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场,心中有壮志未酬的悲情啊!醉态——词的结构梦境——现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实实虚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主题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辛弃疾的挚友陈亮,看到这首词后,你会对辛弃疾说些什么?以此为主题写一篇300这左右的文章。作业1、朗读、背诵这首诗。
2、学完这首词,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