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端午的鸭蛋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6 10: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端午的鸭蛋——汪曾祺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名声
特色挑鸭蛋
挂鸭蛋
玩蛋壳 对故乡的自豪、热爱之情,对童年生活的怀想。情感:思考:文章开头大谈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为什么不直接切入“端午的鸭蛋”?营造一种浓郁的节日氛围,由“十二红”自然引出鸭蛋也显得较为自然表现作者一种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如同随意聊天,娓娓道来
鸭蛋并不是平常的鸭蛋,而是端午的鸭蛋,是借鸭蛋写家乡的风俗、儿时的记忆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 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孩子们装萤于蛋壳之中自然想到的,表达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自由闲适的风格。 品语言 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赏析本文的语言 1、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边品味边和同桌交流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句子简短,极其简练。
有口语色彩。请再找出几个有口语色彩的句子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惊奇不已”的“已”是什么意思?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停止。
有文言色彩,比较典雅。请再找出几个有文言色彩的句子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 这个诗句出自何处?看过沧海之后,别的水就都看不上了。
唐代诗人元稹作《无题》一诗悼亡妻: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引用袁枚《随园食单》中“腌蛋”一条,有什么作用?使文章典雅,有书卷气。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删去“吱——”,效果有什么同?“吱——”,绘声绘色,真切生动;
其中的动感、快感,活灵活现。
删去就没有这种味道了。1.“平淡而有味”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空头”白嘴吃3.“有淡淡的幽默”例:唐代诗人元稹作《无题》一诗悼亡妻: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看过沧海之后,别的水就都看不上了。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此句“文(言)白(话)夹杂” ,增添了“淡淡的幽默”。4.口语色彩浓厚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 ”,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这不就是个鸭蛋!”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5、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例: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6、善于运用语言“造型”例: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红油就冒出来了1、平淡而有味。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3、淡淡的幽默。
4、口语色彩浓厚。
5、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6、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于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你对此有何看法?看法我来说网友评论 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4、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