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哪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相同( )
A.H2O B.K+
C.甘油 D.CO2
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④属于反射弧的(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烈日炎炎下,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时( )
A.传导散热是唯一散热途径 B.肝脏产热量最高
C.皮肤血管舒张 D.血浆的 pH 明显下降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含有血红蛋白、激素、抗体等信号分子
B.内环境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C.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内部或外来酸、碱对机体pH的影响
D.葡萄糖在血浆中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5、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队共获得9金4银2铜的优异成绩。下列对比赛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比赛时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控制中枢位于小脑
C.听到自己的成绩时运动员喜极而泣属于条件反射
D.运动员及时调整呼吸节奏的过程受下丘脑的控制
6、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相应的低级中枢
B.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7、“闻声识人”是许多同学具有的本领;当说到梅子时,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上述的两种实例都表示的是一种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闻声识人”过程
B.非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预见性
C.吃到很甜的梅子后,看到梅子不再流涎是因为之前的反射丧失
D.声音和人反复对应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8、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9、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刺激D处,A、C不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C处,A、D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
D.兴奋传到A时,神经纤维膜外为负电位
10、细胞被汞污染后会降低线粒体内膜上酶的活性,从而对细胞的生命活动产生较大影响,下列生命活动在短期内受影响较小的可能是( )
A.细胞渗透吸水
B.植物根毛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矿质离子
C.细胞中的丙酮酸被彻底氧化分解
D.兴奋在细胞间通过突触的传递
11、下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如果在c点给予一定的刺激,则能测得产生动作电位的是( )
A.只有a点 B.a点和b点
C.b点和d点 D.只有d点
12、“柯萨奇”病毒可引起“胃肠感冒”,患者常出现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进入胃部后引起胃体肌肉收缩属于条件反射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
C.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D.机体发热说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3、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只能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来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心率加快
14、如下图中①~④处能形成神经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如下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大脑
B.③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
C.④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D.⑤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功能
16、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
D.下丘脑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呼吸中枢
17、下列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支配消化道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
C.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D.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18、下列关于化学元素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的红细胞可以含有P
B.生物催化剂不能含有P
C.可以用32P标记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有些磷酸盐可以调节内环境的酸碱度
19、下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B. 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 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
D. 与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相关的中枢是③,与婴儿经常尿床相关的中枢是脊髓
20、下列关于高原性肺水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原地区氧分压低,将导致患者体内乳酸含量偏高
B.若患者体温维持在38℃,则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肺部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肺部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
D.若患者尿量减少,则应使用药物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1、某人由于烫伤,手臂某处发红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B.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C.毛细血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D.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2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最终使细胞内外Na+浓度趋于一致
C.某患者出现尿失禁现象,说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不受脑中高级中枢的调控
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3、关于温度感知和触觉分子机制的研究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膜上的TRPV1通道蛋白能被辣椒素或42℃以上高温激活,提高膜对Ca2+的通透性,使人产生热辣的感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RPV1通道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
B.TRPV1激活后引起Ca2+的自由扩散
C.通过TRPV1可将辣椒素或高温刺激转化为电信号
D.该发现可解释喝冷饮能缓解吃辣椒产生的热辣感
24、如图是人体内部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针刺后,在a处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针扎刺激手指皮肤后,a神经元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C.在针扎刺激手指皮肤后肌肉收缩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1次方向向右的偏转
D.针刺取血时人体不会缩手,这与大脑对脊髓的分级调节有关
25、下列有关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中可以双向传递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C.未受刺激时,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排出细胞,膜外表现为正电位
D.兴奋在反射弧中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26、正常人体内的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种物质都是( )
A.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B.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D.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27、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的韦尼克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能说但不能理解
B.神经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异是其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造成的
C.内环境Na+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峰值减小
D.去甲肾上腺素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号传递
28、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其中“白鹤亮翅”的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上的反射弧结构如下图所示,实现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内正外负
B.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能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
C.整个反射弧中含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只是伸肌运动神经末梢及伸肌
D.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将减小
29、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人体生物节律失控
B.下丘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C.大量饮酒后呼吸急促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D.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0、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液中含量较多的是细胞内液
B.体液中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组织细胞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液
D.体液中除了大量水以外,还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二、多选题
31、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可以以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32、如图甲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ac段Na+内流只能由电信号引起,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不消耗ATP
B.若改变神经纤维膜外钾离子浓度,图甲中曲线c点电位不会有明显改变
C.Na+-K+泵的运输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稳定
D.Na+-K+泵对ce段电位的恢复,维持膜内高Na+、膜外高K+的离子分布有重要作用
33、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34、下表为测定的人体细胞外液(表中没列出淋巴液的测定数据)与细胞内液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数据(mmol·L-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Na+ K+ Ca2+ Mg2+ Cl- 蛋白质
① 142 5.0 2.5 1.5 103.3 16.0
② 147 4.0 1.25 1.0 114.0 1.0
③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③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的1/3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都有②
C.③中有的蛋白质可与氧气结合
D.①②③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是③
3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维持内环境稳态只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有关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只有淋巴
三、读图填空题
36、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回收泵”,可将多巴胺由突触间隙“送回”突触小体内。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从而______(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若下图中曲线ⅹ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回收率随时间的变化,则在可卡因作用下,多巴胺的回收率变化可以用曲线______(填字母)表示。
(3)研究发现,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吸毒成瘾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吸毒成瘾者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____________,毒瘾才能真正解除。
37、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_______组成(填字母)。
(2)正常情况下,图中____(填字母)中的CO2浓度最高。
(3)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可以进入血浆的是_____。
(4)某人喝入些许食醋后不会引起血浆pH明显下降,与它含有的_________、等缓冲对有关。
38、图甲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完成以下分析:
(1)在图甲中,在②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_____次偏转.
(2)如果把图甲看做一个反射弧,则⑤为___________.
(3)图乙中_______(填字母)是兴奋部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这是由于______造成的,其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
(4)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下一个神经元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据图分析,某种物质进入细胞膜需要载体的协助,消耗了能量,且能够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说明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水分的运输是自由扩散,A错误;
B、K+的运输是主动运输,B正确;
C、甘油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
D、CO2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解析:A、感受器是①,A错误;
B、传入神经是②,B错误;
C、传出神经是③,C错误;
D、效应器是④,D正确。
故选D。
3、答案:C
解析:A、机体散热有多种途径,如分泌汗液,传导、辐射等,A错误; B、在劳作生产过程中,机体主要是骨骼肌产热,B错误; C、烈日炎炎下锄禾,为维持体温稳定,机体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散热,C正确; D、由于人体内存在缓冲物质,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内环境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错误;
C、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内部或外来酸、碱对机体pH的影响,C正确;
D、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A正确;
B、小脑有控制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中枢,B正确;
C、听到自己的成绩时运动员喜极而泣时,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
D、呼吸中枢在脑干,运动员及时调整呼吸节奏的过程受脑干控制,D错误。
故选D。
6、答案:B
解析:A、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憋尿,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相应的低级中枢,A正确;
B、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B错误;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C正确;
D、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植物人可以呼吸;脊髓是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植物人可以排尿,所以“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D正确。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大脑皮层参与“闻声识人”的形成过程,“闻声识人”是条件反射,A错误;
B、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预见性,B错误;
C、吃到很甜的梅子后,看到梅子不再流涎是因为形成了一个新的反射,C错误;
D、声音和人反复对应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B正确;
C、有完整的反射弧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还必须有适宜的刺激,C错误;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二者意义不同,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解析:A、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刺激D处,兴奋不能由突触后膜传递到突触前膜,A、C不能检测到膜位变化,A正确;
B、由图甲可知,刺激C处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虽然AB+BC=CD,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的后变化,B错误;
C、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C正确;
D、兴奋传到A时,神经纤维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正确。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A、细胞渗透吸水,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影响较小,A符合题意;B、植物根毛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影响较大,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被汞污染后会降低线粒体内膜上酶的活性,所以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受到影响,导致细胞内的丙酮酸积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被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会有一定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兴奋在细胞间通过突触的传递的方式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影响较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双向的,而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据分析可知,c点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到a和b点,能传递到d点。因此能测得产生动作电位的只有d点。ABC错误,D正确。
12、答案:D
解析:A、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生理过程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B错误;
C、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错误;
D、内环境维持稳态具有一定限度的,机体发热说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A正确;B、动物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东西都可能使自己被惊吓到,所以,视觉、听觉、触觉感受器都可以感受到惊吓刺激,B正确;C、兴奋可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即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同时神经系统还可通过内分泌活动(产生激素)间接调节心脏活动,如肾上腺素会使心跳加速,C错误;D、动物在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D正确。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①是细胞体,不会形成神经,A错误;
B、②是细胞核,不会形成神经,B错误;
C、③是轴突,包上髓鞘形成神经纤维,多个神经纤维外包一层结缔组织膜可以形成神经,C正确;
D、④是轴突末梢,不会形成神经,D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A、由题图可知,②是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A错误;
B、③是大脑,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的是脑干,B错误;
C、④是神经元,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错误;
D、⑤是突起,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D正确。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A、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若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正确;
C、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正确;
D、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呼吸中枢,D错误。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A、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其中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而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的一部分,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中支配消化道的神经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皆属于自主神经系统,所以支配消化道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A正确;
B、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B错误;
C、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时,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所以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C正确;
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时,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所以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D正确;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A、人的红细胞细胞膜上的磷脂和细胞内的ATP等都含有P,A正确;
B、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有些是RNA,含有P元素,B错误;
C、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含有P元素,可以用32P标记,C正确;
D、有些磷酸盐(如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可以调节内环境的酸碱度,D正确。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A、②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故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A正确;
B、①下丘脑,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正确;
C、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C正确;
D、成年人有意识“憋尿”,说明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调控,相关的中枢是③和脊髓;婴儿经常尿床是大脑发育不完善造成的,D错误。
故选D。
20、答案:D
解析:A、高原地区氧分压低,供氧不足,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导致患者体内乳酸含量偏高,A正确;
B、若患者体温维持在38℃,说明此时体温恒定,则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
C、肺部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肺部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导致血浆中物质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
D、若患者尿量减少,则应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D。
21、答案:D
解析:某人由于烫伤导致该处毛细血管破裂,则部分血液会外流进入组织液,由于部分血浆蛋白进入了组织液,导致该部位的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故选D。
22、答案:D
解析: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A错误;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最终使细胞内外电位变为内正外负,但是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B错误;
C、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某患者出现尿失禁现象,说明脑中高级中枢对脊髓的低级中枢的调控途径受损,C错误;
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D正确。
故选D。
23、答案:B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TRPV1通道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可协助离子运输,A正确;
B、离子不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B错误;
C、细胞膜上的TRPV1通道蛋白能被辣椒素或42℃以上高温激活,提高膜对Ca2+的通透性,使人产生热辣的感觉,说明通过TRPV1可将辣椒素或高温刺激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C正确;
D、喝冷饮能抑制TRPV1通道蛋白被激活,从而抑制其产生兴奋,因此喝冷饮能缓解吃辣椒产生的热辣感,D正确。
故选B。
24、答案:D
解析:A、神经纤维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是一致的,A错误;
B、针扎刺激手指皮肤后,a神经元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错误;
C、在针扎刺激手指皮肤后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兴奋传导到电流表右侧时会发生1次偏转,兴奋传导到电流表左侧时也会发生1次偏转,C错误;
D、针刺取血时人体不会缩手,可知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故选D。
25、答案:B
解析:A、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B正确;
C、未受刺激时,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排出细胞,膜外表现为正电位,C错误;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从突触前膜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该过程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中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错误。
故选B。
26、答案:A
解析:A、激素、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均需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该受体为某些特定的分子,A正确;
B、激素为内分泌细胞分泌出细胞后,经体液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淋巴因子是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激素样的多肽物质,可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的细胞分泌出来,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
C、淋巴因子、激素在发挥作用后都会被迅速灭活,神经递质则通过再回收或酶解,不能继续保持活性,C错误;
D、部分激素,如性激素是类固醇,肾上腺素是氨基酸衍生物,不是蛋白质;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如乙酰胆碱是一种有机碱,而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27、答案:C
解析:A、大脑皮层的韦尼克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该处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能说但不能理解文字信息,A正确;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神经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异是其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造成的,B正确;
C、Na+内流可以产生动作电位,内环境Na+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峰值增大,C错误;
D、去甲肾上腺素既是动物激素,又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号传递,D正确。
故选C。
28、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兴奋传至a处时,a处产生兴奋,此时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
B、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产生和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屈肌活动,B错误;
C、图中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元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末梢以及它们支配相应肌肉,C错误;
D、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升高,由于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而钠离子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则此时钠离子内流的量增多,则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将增大,D错误。
故选D。
29、答案:C
解析:A、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错误;B、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B错误;C、脑干与呼吸中枢有关,饮酒影响的是呼吸中枢的功能,C正确;D、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故选C。
30、答案:B
解析:A、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含量较多的是细胞内液,A正确;
B、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不是血液,B错误;
C、细胞代谢是指细胞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液,C正确;
D、体液中除了大量水以外,还有许多离子(如钠离子和氯离子)和化合物(如氨基酸、葡萄糖),D正确。
故选B。
31、答案:BC
解析: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A错误;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相关感受器,B正确;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
D、肾上腺素是信息分子,起调节作用,不是高能化合物,D错误;
故选BC。
32、答案:AD
解析:A、图甲中ac段Na+内流不一定由电信号引起,还可以是接受某种刺激,或者是神经递质的作用;而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故不消耗ATP,A错误;
B、若改变神经纤维膜外钾离子浓度,图甲中曲线c点电位不会有明显改变,因为钾离子影响的是静息电位大小,而对动作电位几乎无影响,B正确;
C、Na+-K+泵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其活性逐渐增强,故运输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当温度达到一定水平,运输速率保持稳定,C正确;
D、Na+-K+泵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维持膜外高Na+、膜内高K+的状态,进而对ce段电位的恢复有重要作用,D错误。
故选AD。
33、答案:ACD
解析: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觉等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
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由于a1=b1、a2=b2,因此b1>b2,B错误;
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由于机体出汗减少,因此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
D、低温下起鸡皮疙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ACD。
34、答案:ABD
解析:A、根据K+主要分布在③中,可判断③是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的2/3,A错误;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②组织液和淋巴,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②组织液中不存在淋巴细胞,B错误;
C、③是细胞内液,其中的血红蛋白可与氧气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C正确;
D、气体交换来的氧气先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给组织细胞,①②③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是①血浆,D错误。
故选ABD。
35、答案:CD
解析:A、缓冲物质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A正确;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而实现的,而不是只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有关,C错误;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有淋巴液和血浆,D错误。
故选CD。
36、答案:(1)特异性(多巴胺)受体
(2)①.延长;②.y
(3)①.降低;②.神经递质受体蛋白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解析:(1)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2)根据题意分析,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则多巴胺会不断的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从而延长了愉悦感的时间。但是多巴胺最终还是被100%回收的,只不过回收的时间延长,因此如图中y曲线所示。
(3)研究发现,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由于受体蛋白减少,进而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毒品成瘾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吸毒成瘾者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证保持正常生理功能,根据毒品作用的机理可推测,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神经递质受体蛋白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毒瘾才能真正解除。
37、答案:(1)ABC
(2)D
(3)胰岛素
(4)
解析:(1)内环境即为细胞外液,其主要由图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分别对应于图中的B(血浆)、A(组织液)和C(淋巴)
(2)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在细胞中的线粒体中生成,因此,正常情况下,图中组织细胞,即D中的CO2浓度最高
(3)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和胰岛素,其中胰蛋白酶作为胰液的组成成分在消化道内起作用,因此胰腺分泌出胰蛋白酶后需要通过导管进入到消化道内,而胰岛素作为一种激素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到达靶细胞的部位起作用,可见这两种物质可以进入血浆的是胰岛素。
(4)某人喝入些许食醋后不会引起血浆pH明显下降,与它含有的缓冲对有关,血浆中存在的缓冲对主要有、等缓冲对有关。
38、答案:(1)0
(2)感受器
(3)①.b;②.Na+内流;③.协助扩散
(4)①.神经递质;②.兴奋或抑制
解析:(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在②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兴奋不能传至电流计处,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2)根据分析可知,⑤是感受器。
(3)兴奋部位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因此图乙中b处为兴奋部位,兴奋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内流的结果。由于Na+内流是在蛋白质通道的协助下,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所以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4)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下一个神经元上的受体,由于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因此会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