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当你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时,你可曾想到昨夜它才刚刚经历破茧的痛;当你欣赏光彩夺目的珍珠时,你可曾想到不久之前它还是一颗丑陋的沙粒。每一天甚至每一秒,看似如常的周遭都在悄然的变化,大自然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在呐喊,我会变。本文作者就巧妙的利用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把司空见惯的气象知识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来。这样编排不但紧扣本单元学科学爱科学的主题,更是唱响了单元倡导勤学善问的第一声号角。
(二)、教材的特点和地位: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新颖。通读本文,你会
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本文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自然常识渗透,进行热爱大自然环保教育的好范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水的形态变化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四)、教学重难点:知道水的形态变化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二、学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让学生在快乐中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三、教学策略
由于低年级儿童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以形象思维为主,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我将运用多媒体形象地演示水的不同形态,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直观地认识水的变化。。
(二)、创设意境法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我将让孩子们都来做小水珠,去亲自体验一下水的千变万化,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三)、 鼓励欣赏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欣赏、夸奖、鼓励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催化作用,这种催化作用对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更为明显。”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满足学生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验成功的心理特点,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三种学法指导:
(一)、读中感悟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本节课,我将采取自读、小组合作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喜爱朗读,并在读中悟理,读中悟情。
(二)、质疑问难法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质疑解难,找出不理解的词、句,不明白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自由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朗读,讨论问题,既能让学生得到进步、发展,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猜猜“我”。
1.巧设悬念
上课开始,我出示孙悟空图像,引出小魔术师,然后巧设悬念,说:“我是一个小小魔术师,向孙悟空拜师学艺,学会了七十二变,可是变来变去我找不着自己了,你们能帮我找找吗?我到底是什么”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迫切地想知道我是什么。紧接着,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2.学习会认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指名读,再让学生齐读,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教学新课, 读读“我”
1、找形态。
我课件出示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句子读通顺。
②划出不懂的词、句,不明白的问题。
③找一找我会变什么?
让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学生通过边读边找边勾画,就能说出“我”会变成“汽、云、雨、雪、雹”。
2.读形态。
(1).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练读,再在自己小组里读给小伙伴听。让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达到生生互动。
(2).在学生汇报读的过程中,我将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并解决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
第一段:当学生读到描写汽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想象湿衣服被太阳晒后变干的
情况,再让学生朗读,评议后再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水遇热会变成汽。水还会变成云,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让学生质疑,我再相机出示图片,让学生明白穿白衣服的云叫白云,穿黑衣服的云叫乌云,穿红纱的云叫早霞和晚霞。
第二段:首先我出示雨、雹子、雪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三种自然现象。然后抛出问题:“你能从文中找出动词吗?”学生都能准确找到“落”“打”“飘”,为了更好地体会“落”“打”“飘”三个动词的使用方法和朗读方法,我把它们做成美丽的字卡随意地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到黑板上一边动手拼组,一边说句子,问题也紧跟其后,这三个动词的位置能调换吗?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了小硬球最重,应该是打下来,雪花朵最轻应该是飘下来,水珠落下来,有了以上感悟,我引导孩子们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表达出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呢?经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就会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然后让学生小组内读,边读边做动作。随后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还见过水变成什么?然后我出示露珠、雾、冰块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水的其他状态。
第三段:我提出问题:“小朋友,我变得累了,现在我想回家休息了,你们知道我的家在哪吗?”然后我边出示课件边配乐范读第三段: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我注意语速快慢轻重缓和的变化,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睡觉时的水平静的,散步的水是缓缓流动的,奔跑是快速流动,唱歌跳舞开大会时是咆哮嘈杂的。再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利用课件充分创设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用他们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
3、说利弊
“孩子们,我的脾气实在有点怪,在课文里找找我的脾气怪在哪?”学生通过朗读第四段就能找出水有时“温和”有时“暴躁”,“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们有时温和有时暴躁?”引出水做的好事和坏事。并借助多媒体去辨别这些好事和坏事。
(三)、拓展练习,说说“我”。
出示问题:
1.你还知道我干过哪些好事和坏事呢?用“水能……水还能……”的句式说出来。
2.你有什么妙计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后,我相机引导学生要爱护水、珍惜水,管住水,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此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既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环保教育,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贴贴 “我”
教学中我穿插贴贴 “我”的环节,每小组分发一张卡纸,让学生根据我的板书贴出水的形态变化。这样学生在动手中很自然就掌握了水的形态变化,贴完之后,让学生根据板书说说“我”。
(五)、布置作业,写写“我”
《假如我是一滴水》
从读到说到贴到写,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利用了儿童爱展示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创新的胆识和表演表达能力。
★ 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我板书设计很简单,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自己总结出的水的形态变化,二是水对人类的利弊。它既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叙述顺序,突出教学重难点,更是学生思维的升华和感悟。
★ 结语: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最终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附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水
雪
雨
雹
云
汽
温和
暴躁
好事
坏事
池
溪
海
江河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