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1.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能在具体情境中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
2.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指出总体、个体、样本.
3.知道抽样调查的优缺点,能判断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重点: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能判断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数学情景剧,体会剧中隐藏的关于统计的知识:
姐姐:“你去帮姐姐买一盒火柴,要买能划燃的.”
妹妹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妹妹才回来.
姐姐:“怎么这么半天才回来,火柴能划燃吗?”
妹妹:“都能划燃.”
姐姐:“你这么肯定?”
妹妹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
姐姐:“啊!……”
普查和抽样调查
阅读课本本课时“议一议”之前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在情景剧中妹妹把火柴全部划燃,这是什么调查?
普查.
2.你认为妹妹的调查方法合适吗?为什么?
不合适,因为妹妹的调查具有破坏性,导致这盒火柴失去了使用的价值.
归纳总结 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 普查 .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 总体 ,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 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称为 抽样调查 ,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这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 样本 .
样本的代表性
阅读课本本课时“议一议”至本课时结束,思考下列问题.
1.小明、小颖、小亮的调查方法可信吗,为什么?
小明、小颖、小亮的调查方法不可信,因为他们调查的范围较小,他们之间的调查结果差别也很大,所以并不能代表他们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2.小华的调查方法可信吗,为什么?
小华的调查方法是可信的,因为小华所使用的方法调查的范围更大,而且样本是随机产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3.为了解某初中学校学生的视力情况,需要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怎样抽样最合适?为什么?
分别从该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0%的学生进行调查.选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广泛性、随机性.
归纳总结 抽样调查的优点是调查范围 小 ,节省 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其调查结果不如 普查 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抽取时,要注意样本的 代表性 和 广泛性 .
·导学建议·
预习导学部分建议教师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自学时可让学生边看课本边完成导学案,教师巡回检查,并对易混淆的地方释疑解惑.
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D )
A.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
B.调查全市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C.了解全国七年级学生的睡眠时间
D.检查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的各零部件
D
2.某市为了解870万市民的出行情况,科学规划轨道交通,500名志愿者走入1万户家庭,发放了4万份问卷,进行调查登记.该调查中的样本容量是(D )
A.870万 B.500 C.1万 D.4万
D
普查、抽样调查的比较
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D )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B.对市场上的冰淇淋质量的调查
C.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
D.对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部件的检查
D
方法归纳交流 当要全面了解数据,且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一般采用 普查 ,特殊要求的除外.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工作量大,或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或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时,一般采用 抽样调查 .
总体、个体和样本的确定(易错点)
2.为了解我市参加中考的15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某校抽查了1000名学生的视力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四个判断正确的是 ( B )
A.15000名学生是总体
B.1000名学生的视力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
D.以上调查是普查
B
·导学建议·
通过此题达成目标2“能正确指出总体、个体、样本”,提醒学生注意“学生”不是要考察的对象,“学生的视力”才是.通过具体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总体和样本是指被考察的对象.
样本代表性的判断
3.为了了解我县初中男生的身高情况,准备对180名初中男生的身高做调查,现有三种调查方案:
A.测量少年体校中18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
B.查阅有关外地180名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
C.在本县的城区和乡镇各任选三所初级中学,在这六所学校的七、八、九三个年级中分别任选一个班,每班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10名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
(1)为了达到估计本县初中这三个年级男生身高分布的目的,你认为采用上述哪一种调查方案比较合理?并说说你的理由.
(2)被调查的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各有多少名学生?(本小题直接解答不需要过程)
解:(1)方案C比较合理.理由:方案C抽取的样本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2)七年级60名学生,八年级60名学生,九年级60名学生.
(2)七年级60名学生,八年级60名学生,九年级60名学生.
方法归纳交流 抽取样本时要注意样本要具有 广泛 性与 代表 性,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
4.为了了解某校中学生中有多少人已经患上近视眼,判断下列抽样的方案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1)在校门口数有多少人戴眼镜.
(2)在课间休息时向操场上活动的同学作调查.
(3)在低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作调查.
解:(1)在校门口数有多少人戴眼镜,费时费力,方案不恰当.
(2)在课间休息时向操场上活动的同学作调查,样本不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方案不恰当.
(3)在低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作调查,样本不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方案不恰当.
5.某校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学生人数比为6∶5∶4,为了了解该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欲从中抽取150名进行调查,请你设计一个代表性较好的抽样调查方案.
解:根据三个年级的人数比,分别在七、八、九年级中抽取60人、50人、40人进行调查.
1.初中生骑电动车上学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某初中2200个学生家长对“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态度,从中随机调查200个家长,结果有1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调查方式是普查
B.该校只有1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
C.样本是200个家长
D.该校约有80%的家长持反对态度
2.下列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式合适的是( A )
A.为了解某厂产品的质量,在其生产流水线上每隔300件抽取一件产品检测其质量
B.某报社为了解学生“追星”的情况,来到一家业余艺校调查了1000名学生
C.为了检测一种新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从中抽取1台进行测试
D.在五一假期间,调查某商场的日营业额,以估计该商场的全年营业额
A
1在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D )
A.了解某市市民平均每日废弃的电池数量
B.了解全市中学生在假期期间的作息情况
C.了解某段时间全市中小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D.了解某班学生50米跑的成绩
D
2今年某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考生人数约为3.2万名,从中抽取3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在本次调查中,样本指的是 ( A )
A.3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B.300
C.3.2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D.300名考生
A
3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D )
A.调查全体女生
B.调查全体男生
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
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
D
4下列调查各属于哪种调查方式?指出每个问题中的总体和个体.
(1)为了解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在该年级中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视力测试.
(2)为了了解班级同学做作业花费的时间,调查了班级每个同学做作业的时间.
(3)为了考察同一型号的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从中任意抽取210枚进行调查分析.
解:(1)抽样调查.总体: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个体:八年级每一个学生的视力情况.
(2)普查.总体:班级同学做作业花费的时间.个体:班级每个同学做作业花费的时间.
(3)抽样调查.总体: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个体:每个炮弹的杀伤半径.
5在选取样本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所选样本必须足够大
B.所选样本要具有普遍代表性
C.所选样本可按自己的爱好抽取
D.仅增加调查人数不一定能提高调查质量
C
6某电脑生产厂家在我市三个经销本厂产品的大商场进行调查.经调查,本厂产品的销量占这三个大商场同类产品销量的40%.由此在广告中宣传,他们的产品占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量的40%.请你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判断该宣传中的数据是否可靠: 不可靠 ,理由是 样本没有代表性 .
7你对“您觉得该不该在公共场所禁烟”做民意调查,下面是三名同学设计的调查方案:
同学A:我把要调查的问题放到访问量最大的网站上,这样大部分上网的人就可以看到调查的问题,并很快就可以反馈给我.
同学B:我给我们小区的每一位住户发一份问卷,一两天也可以得到结果了.
同学C:我只要在班级上调查一下同学,马上就可以得到结果.
请问:上面三名同学哪个能获得比较准确的民意?为什么?
解:同学B能获得比较全面的民意.
理由:同学A放在网上,调查的人不够全面,同学C调查的人群不具有代表性,只有同学B的调查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民意,因为小区里包括了各年龄层次的人.